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流動的生命,流動的水

1. 流動的生命,流動的水
利未記十一章29-40節

不潔淨的或是自死的生物,若是掉在容器裡,容器裡水也就不潔淨,
但不潔淨的東西若是掉在泉源或是聚水的池子裡,就仍然是潔淨的,
因為水是流動的,可以把污穢洗淨.

同樣的,我們的生命也需要是流動的生命,
得著又給予,給了又得著,
聽道就行道,行道再得更多的道,
如此才是一個流動的生命,一個活的生命;
我們的生命也當不斷的擴充,
擴充自己的包容力,創造力,
增長我們的知識,見聞,
不斷的對上帝有新的體驗和認識,
讓聖經的教導不停的來調整改變我們的生命,
屬靈的果子不斷的加增,....
不論如何,
不要停止擴充,改變我們的生命,
如此,那些不潔淨的壞習慣,過去的罪過,...就會隨著我們生命的改變,擴充與流動而被沖刷潔淨.

有的基督徒什麼都不像耶穌,
只有一點最像耶穌,那就是 ~~ 永遠不改變;
求主幫助我們,不要成為一個固執而一成不變的人,
求更新我裡面的生命,雖然我的身體會因年老而毀壞,
但內在的生命卻可以一天新似一天,
求主保守我有一個流動的生命,
不要讓舊有的罪過,污穢,舊有的壞習慣長久依附在我的生命之中.
阿們 !!

2.  將你的孩子交託給上帝
利未記十二章1-8節
割禮就是將男性生殖器官上的包皮割去,
以色列男孩一生下來第八天就要行割禮,
在他的身上有分別歸於上帝的記號.
所有的嬰兒,不分男女,滿月以後都要獻贖罪祭 !
孩子雖小,不懂事,沒有自己作決定的能力,
但父母親的屬靈的權柄仍然是大有功效的.
因此,父母可以為孩子行割禮,獻贖罪祭,
把孩子的一生都交託給神.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
我們需要盡力的替他們作安排,作決定,
使他們能自出生就活在上帝的管轄和帶領之中.

我是在浸信會的背景之下受的神學教育,
浸信會反對嬰兒洗,
因為襁褓中的孩子還沒有能力決志相信耶穌,
所以,在一個人非情願之下所受的洗是沒有意義的,
浸信會雖然沒有嬰兒洗,但是有孩童奉獻禮,
父母親帶著孩子在眾信徒與牧者的祝福之下,
公開自己的意願,
願意按著神的旨意教養他們的孩子,
讓神來帶領他們的孩子,一生作一個合神心意的人.

後來,我研究了天主教的嬰兒洗,
發現其實嬰兒洗也滿合乎聖經原則的,
起碼,以色列人的孩子是在他們還不懂世事的時候就受了割禮.
中古世紀時期的教會相信,
人打從一出生就有罪性,
這個觀點可以從本段經文看出端倪,
因為孩子才剛滿月,不論男女,父母就為孩獻上燔祭和贖罪祭了,
暗示孩子天生就有了罪,所以才需要為孩子獻贖罪祭.
而且一定要信而受洗才能上天堂,
當時的醫學不發達,很多孩子在出生沒有多久就夭折了,
如果孩子沒有受洗就死了,
那麼這個夭折的孩子的罪就不得赦免,所以孩子也不能上天堂,
因此才有了嬰兒洗.
等孩子到了十二歲的時候,才會有一個堅振禮來表明孩童的信心.

不管是以列色人為嬰兒所行的割禮,
或是浸信會的孩童奉獻禮和成人的洗禮,
或是天主教和另一些教派的嬰兒洗和堅振禮,
其實大體上就是一個基本原則,
就是父母親打從孩子一出生就該把孩子奉獻給上帝,
立志要將孩子教養成一個討神喜悅,合神心意的人.

以色列父母認為他們對孩子的一生負有三個責任,
一是聖經的教導及信仰的傳承,
二是培養他們有一技之長,(大多是子承父業,耶穌是個木匠,保羅也有織帳棚的手藝,大都是從他們的父親傳承下來的.)
三是培養他們具備優秀的條件,將來可以找到好的配偶.
這樣的教養原則值得作為我們教養兒女的參考.

研究調查發現,民國50~66年次的父母是最寵溺孩子的一代,
因為他們童年時受到父母師長許多嚴厲的管教與對待,
他們不願意讓自己的孩也受一樣的苦,
所以就變得特別的寵溺孩子,
我自己就是在這個年紀範圍內的父母,
覺得這個調查說的一點兒都沒有錯,
總覺得自己自小從父母長輩那兒受到的傷害都不要再發生在我的孩子身上,
所以,許多時候也會覺得自己真的是太寵愛,太保護孩子了,
有時甚至不想把孩子交給主,
我覺得上帝無論給我多少苦難與熬煉,我都可以接受,
但就是無法忍受我的孩子在上帝手中吃到一丁點兒的苦,
上帝幾次問我,願不願意像哈拿一樣,把孩子撒母耳丟到聖殿就離開?
我很驚訝於自己的反應 ~~~
我真的答應不下來,真的作不到....
幾經考驗,現在小有一點的進步,
雖然已經比較願意把孩子放在神的手中,
但還沒有信心到可以把孩子完全的交託給主,
這大概是我們現代父母所必需學習的功課 ~~
把你的孩子交託給上帝 !
我還有待努力,大家一起加油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