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白雪公主與後母(六)

house4.jpg
有時妳需要想:他們又不是我的孩子

廖先生曾恥笑過我是一個 "死忠" 的人,
只要認定自己是歸屬於某個團體,
如果不是上帝一腳把我踢出來,
即使日子過的再痛苦,也絕不離開,
之前,在一家公司裡作會計作到生不如死,也不輕言離開,
後來,萬福堂和榮恩堂相繼出現過牧者離開的危機,
儘管對於接管一個教會,心中充滿了恐懼,一點兒信心都沒有,
也在心中誓言要與弟兄姐妹共同渡過難關,
在平安的時候,不會想要離開,
在困難的時候則覺得自己的肩上負有一份責任,當然不可能撇下弟兄姐妹而不顧.

我的死忠,也用在我的婚姻上,
雖然心中擁抱著我的大女人主義,
我不倚靠男人的愛憐而活,
對丈夫,既不舉案齊眉,也不卑恭屈膝,
但是,自我嫁到廖家以後,就把這個家當作是我一生的依歸,
二名繼子女在家的時間不多,
基本上就是我們夫妻倆和一個幼小的女兒在家裡,
但是在我的心中,只有我們一家五口都到齊了才算是一個完整的家,
如果有人每年都收到我寄的聖誕卡,就會發現,
照片上,我的家一定是5口全到,
絕不會只有我,廖先生和ㄅㄨ三個人的照片,
對我而言,只有我們3個人照的相片,不能代表我們一家,不能算是全家福,
因為提娜和菲利浦都是我的家人.

平常,我們吃東西不分彼此,
有時這個人吃不了的漢堡,薯條,就給那個人吃掉了,
花錢也不分你的,我的,
付錢的時候,有時你出,有時我出,借了錢不還也沒關係,
有時想跟提娜借條牛仔褲來穿穿,就自己直接去拿,不必打電話去問,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只要知道是自己家人拿去用的,就變得一點兒都不計較了....儘管,在許多事上,二名繼子女就是我的家人,
但只有在一件事上,我不能把他們算作是我的兒女,
那就是在 "管教" 方面.

我和廖先生結婚之時,姐弟二人都還在大學念書,
管教的方法不是責備處罰,而是要建議勸導,
二個年輕人將屆成人,管教階段接近完成,
但還沒有到完全放手的階段,
有時還是需要家長的規勸與引導.

我自忖自己絕對無法取代孩子們心目中親生母親的地位,
對一個後母而言,與繼子女之間關係的建立已屬不易,
但是卻有可能因為 "管教" 的問題,而輕易拆毀,
管了,可能不會有什麼效果,只是徒增彼此間的嫌隙.
想想自己小時候,親生父母管教我時,都還有不滿,受傷,不公平的感覺,
更何況是一個與我沒有半點血緣關係的繼母的管教?
想到這裡,就決定放手不管,全部交給廖先生去處理,
當然,我也不是裝聾作啞,不聞不問,事不關己,
既然是自己的家人,自然也希望他們好,
所以,我雖然不當面對他們說好說歹,
但是常常會私底下給廖先生出主意,提建議,分享我的看法,
以前在台灣好歹我也是個青少年的輔導.

在經過與廖先生的討論和溝通之後,
我們二人會達成一個共識,
然後由廖先生去和他的子女溝通,
比如,菲利浦今年畢業,在離舊金山不遠的奧克蘭找到工作,
他的女友也在舊金山讀書,
為了要節省房租,又想住寬敞一點的地方,
所以想跟女友合租一間大一點的房子,一人一個房間,
菲利蒲和女友安吉都是愛主的基督徒,
但是我們還是覺得不妥,
所以討論後的結果是~~不可以.
然後,由廖先生去和兒子說,
並且告訴他們為什麼不可以.

有時,我提的建議沒有被接受,
那我就尊重廖先生的意見,不會插手管這件事,
這個時候就需要用這個原則,妳要告訴妳自己~~
沒關係,他是你兒子,不是我兒子,你可以決定要怎麼管教他.
雖然大家都是一家人,但是在這個時候,我會把界線劃的很清楚,
不會一塊兒攪下去和稀泥.
等一下會詳細分享我的作法,
我在這裡先舉個例子,
有一次,廖先生告訴我,兒子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被警察開了罰單,
兒子把罰單交給了老爸,當然就是要老爸出錢,
我跟廖先生說,我們可以幫他出大部份,但是另外一小部分要從他的零用錢裡扣,
讓他學會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任,
廖先生卻說 : " 以前我的罰單也是我爸爸替我交的,但我並不會因此而故意去違反交通規則,接到罰單對我而言已經是一個處罰了."
既然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我就不再多說,就讓老公去付吧....
我不會非堅持我的看法,也不會插手管這件事,
且待日後看兒子還犯不犯,如果不再犯就算了,
如果又犯了,到時候再來重覆提我的意見.

對於繼子女的教育問題,我的角色是在幕後,不露臉的,
既然嫁進這個家庭,我們都願意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
所以,我會想,既是我的孩子,當然我就有責任要教育他們,
但是,在管教這件事上很容易就會擦槍走火,
不得不慎....

我的作法是~~
1.先和配偶討論,把妳的意見和看法提出來.
所有的管教問題,一定要和配偶商量過,
妳可以提出妳的看法,但是最後要讓配偶來作決定.
這個步驟非常的重要.

2.然後由配偶出面去和他的兒女溝通,
尤其是處罰,一定要由父親出面,
如果是後媽來進行的話,孩子在被處罰時難免心裡不痛快,
很容易破壞辛苦建立起來的關係.

3.如果必需要由妳出面的時候,妳需要用 "傳聖旨" 的方式來作.
因為這是你們夫妻二人討論出來的結果,
尤其,妳又把決定權交給了妳的配偶,
所以,這個時候妳就可以跟孩子說~~
"你爸爸跟我討論過這件事, "他的決定" 是....."
即使配偶是照著妳的想法而作的決定,也不要說~~
"我覺得你應該要....",
還是要用傳聖旨的方式~~你爸爸決定.....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第1點非常的重要的原因,
因為,這是對身為後母本身的一個保護,
所以聖經上說,妻子要順服丈夫,對妻子而言,其實就是一種保護,
如果,是我自己決定了要如何處理孩子的問題,
一旦孩子有了反彈,我不但沒有一個中間人來替我緩解,
反而會為了管教問題,與配偶之間也有了嫌隙,
那我就真的是腹背受敵,
長久累積起來,日子就會愈來愈不好過了.


失去母親的孩子,有的會特別的懂事,但也有的會變的很驕縱,
也許是外公,外婆,舅舅,阿姨,甚至父親本身...,
他們因為可憐孩子沒有了媽,所以就會特別的驕竉他,
或者是孩子從小就沒有受到合適的管教,
那麼他也會是一個難以相處和改變的孩子.
如果,很不幸的,妳遇到的是一個被竉壞的孩子,
基本上,我可能會為了這個孩子而放棄進入這段婚姻,
這個我之前已經分享過了,現在就簡單複習一下重點....

首先,喪妻之人有時候為了怕寂寞會很想趕快就結婚,
但是妳不能急,寧可多花點時間了解他的家人,尤其是將來要住在一起的人.
再來,就是萬一妳發現他真的有個被驕縱到不行的孩子,
這就是妳面臨抉擇的時候了,
如果,妳選擇要進入這個家庭,
那妳就需要預備自己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多充實各方面的知識,學習倚靠神,
因為妳將要打的是一場硬仗,
而且不要對妳的配偶有太大的期望,因為他或許不會站在妳這邊,
甚至孩子的驕縱可能就是他造成的.

基本上,一個孩子的個性在6-10歲之間就已經定型了,
如果,妳的繼子女已經是個10歲以上的青少年,
大概妳已經沒有辦法用強勢的管教方式來改變他了...
妳需要用愛心和忍耐,蒐集相關資源,倚靠神,求主賜下智慧,更多的禱告和漫長的等候...才能漸漸看到一些兒的改變.

1.還是把管教孩子的決定權,交給丈夫,即使他的決定是不管小孩,妳也不要出面作壞人.
我有一個朋友,她的一名繼女真的是壞到不行,人前作一套,在後母面前又是另一副嘴臉,
因為她的丈夫一味放縱,她就自己出面管教這個孩子,
結果,母女吵(二個人本來就不合),夫妻吵(為女兒的事吵),父女也吵(因為父親先前的驕竉,結果女兒爬到他頭上來了)....
後來,她先生的結論是~~我女兒會變成這樣都是妳這個後母造成的.
姐妹們,我們真的不要作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傻事啊...

這就是我今天一再要強調的重點,
我們不是不愛這個家,不愛這個孩子,
但是,只有在管教的事上,我們需要狠下心來劃清界線~
好 !  這是你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你要這樣作就這樣作吧!!

如果我們沒有在此嚴格的劃清界線,到頭來可能對妳,對孩子,對夫妻之間,都沒有好處.

2.如果,孩子的問題根本就是出自父親的驕慣,妳需要先從妳的配偶著手.
溝通,一起上研習課,分享妳讀的書,請屬靈長輩給他一些勸告,還有為他禱告...

3.妳順服配偶的決定之後,結果孩子捅了簍子,不要去幫他收那個爛攤子,讓妳的配偶自己為他的決定負責,叫他自己去處理.
除非他自己吃到苦頭,否則他不會與妳一起同心同意的教養這個孩子.
所以不要由你出面去跟學校或警察或教會去交涉(看他在哪裡捅的簍子),叫妳老公自己出面.
也不要拿自己的嫁妝,私房錢,甚至跟娘家借錢去幫忙處理,叫妳老公去想辦法.
聽起來有點兒狠心,但是唯有這樣子,才能讓妳的配偶明白事情的嚴重性.

男人,
有時會相信權威人士,有時只相信自己親眼所見的,有時會聽聽朋友的建議,
但是許多時候卻獨獨不相信自己妻子的話....
所以有時候,只好藉由別的管道來讓他相信妳所說的,
(而且,通常他們都不會承認當初妳的看法是對的,他們會相信那是他靠他自己想通的)

總而言之,
管教子女,對一個後母而言是一個戰場,
若是處理的不好,生活就好像是在地獄一樣,
要打贏這場戰爭,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加入這場戰爭,
劃好地界,從場外進攻,
爭取配偶的認同與支持,再由他出面,
透過禱告,神會給智慧,也會感動妳的家人,
如此,妳就掌握到了幸福的鑰匙了.



Counter Stats
gold coast study
gold coast study Counter

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辛班尼旋風的省思(下)

聖經.jpg
許多講員(我不願稱之為神的僕人或傳道人)常隨意發預言、談異象,然後歸之於神或聖靈,但這些所謂的異象、啟示、預言鮮少兌現!令人納悶的是,既然出於神(或聖靈),為何不會成就?大家還記得九五閏八月的烏龍預言嗎?一個來自美國的余奕榮傳道就憑著他一廂情願的說詞,以中共要血洗臺灣的「異象」,把臺灣的教會弄得七葷八素。這殷鑑不遠,教會理當痛定思痛,深刻反省以避免下一次事件的發生。

臺灣教會的傳道人常有個壞習慣,動不動把自己想法、計劃、雄心、目標稱之為「異象」。到時候沒有成就,大家也只能以「善意的說法」原諒他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0年福音運動,最初一群教會領袖興致勃勃的把它稱之為「異象」,在近乎歇斯底里的情緒中,也混雜著英雄主義的情況下,宣稱神給他們的「異象」是在公元2000年時,臺灣教會數將達到1萬間(連帶也要有1萬個傳道人),基督徒人數有200萬人。從現在的角度看,這「異象」簡直像個天方夜譚,當然在 2000年也沒有達成。而這群教會領袖如今有的仍安居事奉崗位,有的則是換塊招牌重新開張。雖然他們的「異象」沒有帶給教會多大的損失,但是卻使神成為說謊者。這些人到目前為止,從沒有受到來自教會界的責備或是懲戒,是因為臺灣教會界的顢頇、無知與放任的結果。

當一個人說,這是神的「異象」、「啟示」或「預言」時,這是一件何等嚴肅又嚴重的事。因為它是與神的信實、榮耀相連,神豈不是說:「我口所出的話……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賽五十五11)?神所說的話,豈能連連出狀況、徒勞無功?出於私意的異象或預言是神棍的作法,也是陷神於不義!教會領袖多少次所言的就像個騙子,更惡劣的是,連上帝都被綁架成為這個詐騙集團的一份子!

第二、神僕人的標記不在於有大批擁護的群眾,而在於他所說的話是否合乎聖經。保羅一生的事工從未想到為自己建立龐大的勢力,真正跟隨耶穌的群眾也總是那幾個;但是臺灣的教會總喜歡以群眾多、教會大來認定誰是神重用的僕人(或是好僕人)。如果外來的講員曾有過成千上萬的聽眾,那更是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奉之為上上賓,並且爭先恐後地、且任意的在他身上加上諸多名過於實的形容詞與頭銜。從教會歷史的經驗來看,異端的擁護者一向是人數最多的。統一教的文鮮明就是一例;許多走岔路的國外電視佈道家也是一例。為什麼臺灣的教會總是無法從歷史中學功課,而這種虛榮心與光看表面的心態,就說明臺灣許多的教會已極為世俗化,與一般不信主的人沒有兩樣。

真假神僕的檢驗標準,也不在於有沒有神蹟,因為連假先知也會行神蹟(太二十四24;啟十三13)。那麼神的僕人之特徵是什麼呢?耶穌說:「我沒有憑著自己講,惟有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叫我說什麼,講什麼」(約十二49),並且說:「神所差來的就說神的話」(約三34)。耶穌貴為神子,仍然是按照神要祂說的來說話,毫無私意參雜在其中。這「說神的話」就是神僕人的首要特色,而說出神的真理,又須努力的研究、研經,「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二 15)。

今天臺灣的教會領袖最喜歡談復興,而復興的絕招之一就是邀請國外大牌講員來臺灣站台。但是,如果這些外國的講員所說的不符合聖經的真理,怎能會有復興呢?神怎麼可能支持一個不符真理的工作?這不是自打嘴巴嗎?我們要知道,真理不彰,就沒有復興!可惜的,許多傳道人就是喜歡炒短線,走易路,不認真的研究、解釋聖經。這些人講道一開始常只唸了一節或幾節經文,之後就開始扯東扯西,信口開河,把講台當作是滿足表現慾的場所。許多外國的講員是如此,連臺灣許多傳道人也跟著學壞了!憑私意說預言、談異象最令人痛恨,憑私意解釋聖經也是如此!

第三、聖靈的大能固然可以表現在病得醫治、領人歸主等這種極為外顯,且可見度高的事上,但是常常那最隱藏的地方才是聖靈的大能所要工作之處。我們常把使徒行傳一章八節作為聖靈能力的唯一表現,但是從新約的教導知,聖靈的大能更表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它使我們願意也能夠過一個聖潔的生活;使我們在試探中仍忠於我們的配偶;當我們受逼迫時仍緊緊的依靠神;使我們在安逸的環境中不貪愛世界。聖靈的大能不只表現在「大事」上,更表現在擒服悖逆而自私的人心,使人勝過心中的私慾,不再為自己活卻為基督而活。

辛班尼在美國的大型特會中,有時會在聚會中左手一揮,左邊的會眾就倒成一片;右手再一揮,右邊的信徒又是隨之倒下(讀者可上網參看http: //hk.youtube.com/watch?v=UoeYZwM-wdo&feature=related)。更令信徒驚嘆的是,那些來到他面前並且已受到強烈自我暗示的人,經過他的手一揮,或是以他所脫掉的西裝,他們馬上倒地抖個不停。他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是來自神的烈火,或是聖靈的大能。筆者曾由電視看到有記者追問他:你是否承認你是使用催眠術?辛班尼猶豫了一下說:「是的,但是有何不可?」問題是,催眠不是神的大能,它會使人暫時「倒下」,使人感受異樣的感覺;但不會使人更愛主、更聖潔。否則臺灣的教會就應以催眠師取代牧者,以「倒下」來代替殷勤研究聖經、以敬畏神的心順服真理。老實說,一個人倒下去比較容易,但是站起來過敬虔的生活卻困難多了,而這才是聖靈要彰顯祂能力的地方。

第四、福音遍傳臺灣不是靠外國進口的大牌講員,而是由於每一個弟兄姊妹的覺醒、更新,以致個個成為基督精兵,在自己的崗位上勇敢的為主作見證。換言之,福音廣傳是透過螞蟻雄兵的整體作戰,並且長期耕耘;而不是靠蟻后單打獨鬥。為什麼辛班尼11年前來臺灣沒有帶來什麼變化,今天我們卻期待他這次會帶來「復興」?為什麼這類的人物只來台北一趟,而其他的地方,像枋寮、台東、宜蘭、雲林等等幾千個大小地方都未觸及,就可以給臺灣教會帶來復興?恐怕連小學生都不會這麼想吧!這是台北地區傳道人的本位主義作祟,還是他們忘了臺灣除了台北之外還有別的地方存在?

第五、福音是無價的,但是福音也是免費的。我們不知從何開始,參加這類的特會需要買「入場證」。辛班尼的「聖靈恩膏醫治佈道會」要200元;布永康的「烈火特會」更狠(1500 元)。但是耶穌不是說一切來自神的恩典,包括福音是要「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太十8)?保羅也是「叫人不花錢得福音」(林前九18),為什麼這個冠有「佈道會」名稱的特會,須要花錢進場?這又不是魔術表演或音樂會,怎麼要收門票呢?耶穌醫治人有收過錢嗎?祂傳福音的時候門徒有在旁邊收入場卷嗎?

或許有人會辯稱,這是為支付大會的開銷才有的作法。但問題是,福音事工的經費本應來自信徒事前自願的奉獻;若經費不夠為何要強行舉辦?一但舉辦為何要另收金錢?既收了門票錢,為何又要在會中收奉獻?這類的講員又得到多少好處?想想看,耶穌或保羅的佈道工作會讓人有這樣的質疑嗎?收門票立刻使無價的福音變成賤價;此時會場的收票亭馬上變成了絆腳石,就在還沒有任何人信主前,許多人已先在門口跌倒了!美國少數教會固然有收門票的作法,但那是不可取的,因為這完全違背福音的精神!

走筆至此,心裡真是百感交集。今天教會充斥著一大堆不學無術,整天只想以搞神通、辦特會,妄想因此就帶來復興的傳道人,一次又一次的帶領群羊走向死亡的幽谷,一次又一次的藉著外來講員混亂神的真理,並且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特會中,敗壞信徒的信心。教會牧者不但沒有扮演好守護者的角色,反而打開大門引進大批的豺狼,鯨吞殘食信徒的靈命。當那些數著鈔票、臉上堆滿笑容的外國講員滿意的離開後,留給臺灣教會的,是一片屬靈的空虛、真理的扭曲,並且陷入更深的信仰迷惑;激情過後,信徒的靈命照樣一貧如洗。任何有良知的基督徒,面對今天臺灣的教會景況,只能像耶利米一樣的向神悲痛的吶喊:「但願我的頭為水,我的眼為淚的泉源,我好為我百姓中被殺的人晝夜哭泣」(耶九1)!



Counter Stats

gold coast accountant
gold coast accountant Counter

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辛班尼旋風的省思( 上)

roof in rain.jpg

此篇為登在論壇報的文章
作者為中台神學院副院長...


我個人非常推薦這篇文章,
台灣教會迷信外國講員的毛病好像一直都沒有改善過,
老實說,我也不喜歡台北一些大教會的牧師們那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服事心態,
儘管我不得不承認,他們真的是很認真的想要"推動"教會復興.
但我總覺得似乎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台灣教會的復興運動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我也不知道.....
也許是我們 "太努力了"?  
或者是我們總是企圖從人那裡找能力,找答案,而非從神那裡尋求神的幫助?
又或者我們還沒有學會 "等候" 的功課,
還是,我們根本不明白什麼是復興?為什麼要復興?
是誰規定每一個國家都要有復興?
又是誰規定台灣的復興一定是在我們這個世代,而不是200年以後?
以色列人等400年才等到一個摩西,
英國從中世紀開始,一直等到十八世紀才經歷了約翰衛斯理所帶來的復興,
難道我們就不能好好的禱告,安靜的等候,非要在那裡忙來忙去的?
會不會就是因為我們太忙於要 "復興" , 所以 "復興" 才遲遲不來呢?

辛班尼旋風的省思

臺灣是外國進口貨的天堂,基督教也不例外。最近不斷的有外國講員搶進臺灣,為臺灣這塊渴求復興到不行的土地帶來一絲希望。布永康的特會剛結束,八月份馬上要來的就是辛班尼(Benny Hinn)的「聖靈恩膏醫治佈道會」,接下來還有葛福臨(Franklin Graham,葛理翰牧師之子)的「葛福臨福音節慶」(10/31-11/2)。有的傳道人看到這現象就急著要宣佈今年為臺灣「復興轉化的元年」,同時也是「爭戰年、得勝年、豐收年」!凡此種種特會,有些人是興奮的期待,但了解其中底細的人,則是冷眼旁觀,搖頭嘆息。

到底這些外來講員是什麼樣的人?恐怕大部分臺灣教會都不清楚。以辛班尼為例,我們若是好好認識他,就可知道臺灣教會到底在作什麼,而臺灣教會的牧者又是把群羊帶到哪個方向。表面上,他是大有能力的講員,如同這次特會的海報以類似郎中的口吻大肆吹噓的,辛班尼「2005年在印度,連續三晚佈道會有730萬人參加,單場逼近300萬人,上帝的恩膏與榮耀充滿全場,讓印度進入屬靈的復興」,但實際上他在美國是個極度爭議性的人物。

辛班尼本名叫Tou fik Benedictus Hinn,他於1953年誕生於以色列的耶法(Jafal),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亞美尼亞人。就在六日戰爭(1967年)之後,他的家庭就移民至加拿大的多倫多。在197312月,就在他20歲的那年,他遠從多倫多到美國的匹茲堡參加五旬節派的女佈道家Kathryn Kuhlman的信心醫治特會。在那個特會裡,他自覺得到深刻的宗教經歷,並且在往後的書籍裡承認Kathryn Kuhlman對他有深遠的影響。他在1983年於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Orlando)創立「奧蘭多基督徒中心」。沒有多久,他宣稱神使用他作為醫治的管道,並且在自己的教會醫治信徒。

他的醫治事工在全美迅速的發展,並且在1989年於密西根州的佛林特(Flint)開始他的電視節目。1990年他開始一個新的電視節目叫作「這是你的一天」,這個節目先是由三一廣播網(Trinity Broacasting Network)播出。之後,憑他的能言善道,他的節目馬上在美國爆紅,並且許多基督教的廣播網也開始播出他的節目(如:Daystar Television Network, Revelation TV, The Christian Channel, Vision TV, INSP Networks, The God Channel)。他也寫了幾本書,都極為暢銷。雖然事工如此發展,美國基督教的教會領袖對他的工作有著兩極化的反應。

辛班尼的神醫怖道團不只在美國大受歡迎,就是在世界各主要城市的體育場也都舉辦過大型的特會。他宣稱自己的教導是基於聖經,但由於他沒有受過神學訓練,美國主流教會對他的教導僅小部分接受,包括:聖靈的工作、醫治、趕鬼、說方言、經濟上的富裕等;然而靈恩派教會卻是張開雙手擁抱入懷。

辛班尼最受爭議之處有幾個地方:一、財務上的不透明,辛班尼的事工團隊從不公佈他們收到多少奉獻以及如何支出。美國的國家廣播公司(NBC)早就對他金錢的使用起疑,所以製作一個特別節目來檢視他(讀者可上網觀看http://tw.youtube.com/watch?v=FUyPjeIFKug)。這個節目發現他住千萬美元(ten million)的豪宅、開賓士車、有私人噴射飛機、高得嚇人的各地住宿費與旅費、不當的支出、假報所得稅等等。這些現象顯示,他的生活像個君王,甚於是神的僕人。一位記者估計,他每年約有十億美元的收入,可以說是教會界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一位牧者感嘆道:他的身上有著那些靠電視佈道致富的講員之一切特徵!
他的佈道團也拒絕加入成立於1979年的「財務責任福音協會」(ECFA),它是一個專門審查督教組織收受奉獻之透明度及有效性的非營利機構。在2005 年,另一個類似性質的獨立福音機構「事工守望」(Ministry Watch)發出一封公開警告信,給一切想要奉獻給辛班尼事工的人。信中特別指出:「辛班尼家庭的高額開銷,是遠超過他的事工所需」;另一方面,該機構建議信徒收回捐給辛班尼的奉獻,同時也為辛班尼的復興與悔改禱告(參見http: //www.ministrywatch.com/mw2.1/pdf/MWDA_053105_BennyHinn.pdf)。「事工守望」的主任 Anthony嚴肅地指出:他的事工是建立在謊言的基礎上。
200612月,辛班尼的事工團隊發給所有的奉獻者一封信,內容指出:為了要維持事工的進行,要求信徒為一架價值三千六百萬美元(約合臺幣一億一千多萬)的灣流噴射機(Gulfstream G4SP)奉獻。 2007116日 ,愛荷華州的參議員Chuck Grassley宣佈由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調查辛班尼的財務狀況,Grassley要求該事工團隊釋出一切財務資料給委員會。然而辛班尼在 2007 126 日向媒體表示,他要在2008年才回應這個要求,但至今都沒有下文。附帶一提的是,辛班尼的事工在美國是屬於宗教團體,所以一切的收入都是免稅的,並且可以不必公開他的財務資訊,這件事還有的磨呢!

辛班尼受爭議的地方不只這點,第二、他所宣稱醫治的事件都無法證實,這也是他最受詬病的地方。辛班尼自稱他醫治過瞎子、聾子、癌症病患、愛滋病人,以及受過嚴重身體傷害者,但是自1993年起,美國許多媒體(像 Inside Edition, Dateline NBC)都質疑他的可信度。在2001年,美國的電視節目HBO製作一個記錄片稱為「神蹟疑雲」,就是針對辛班尼的醫治工作。該片的導演Antony Thomas指出:他們並未發現任何一個由辛班尼所醫治的人!Thomas告訴紐約時報的記者:「如果我真的看到神蹟,我願意大力宣傳……但是回顧過往,我想他們傷害基督教比無神論者還多」。

200611月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C)也製作一個特別節目:「你相信神蹟嗎」,透過隱藏式的攝影機,他們發現辛班尼的工作人員其實是有前置作業的,他們會事先篩選來到台前的信徒:這些工作人員先是接見那些身體有嚴重殘障的人,然後淘汰他們使他們毫無機會來到台前。若是有嚴重殘疾的人自行來到台前,一定會受到工作人員攔截、勸阻。相對的,那些有輕微疾病的人就當場被工作人員帶到台前接受醫治。經過辛班尼的醫治之後,他宣稱這些人經過可靠的醫生診斷,都證實他的醫治是有效的。但是經媒體追蹤,從來沒有一個醫生出具診斷證明來證實他所說的話。不但如此,有些「得醫治」的人發現他的病情事後更加嚴重;有的則是一點都沒有得醫治,雖然當時在情緒高張的情況下,他們是感覺「好一點」(見http: //www.cbc.ca/fifth/main_miracles.html,特別是點選Watch the entire documentary online之處)。

筆者記得在十幾年前還在美國讀神學院時,曾看到美國國家廣播公司質疑辛班尼的醫治之節目。這節目先拍到辛班尼在某一個場合叫一個坐在輪椅上的東方人出場,這個人瘦弱無比,低著頭有氣無力的坐在輪椅上。但是辛班尼大聲么喝一聲後,這個人立刻從輪椅上跳起來,並且在講台上來回跑跳。雖然這個人在整個過程的表現極為生硬、不自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事先套好招的,但還是贏得滿場的掌聲。接著鏡頭換到另外一個州,辛班尼又要開始醫治病人,令人驚訝的是,又是同一個東方人出場……又是低著頭有氣無力的坐在輪椅上……又是得醫治的來回跑跳……辛班尼立刻被媒體抓包!

第三,辛班尼還發過一些沒有兌現的預言,像:神要在1995年消滅美國所有的同性戀團體、耶穌要在2001年於肯亞的奈洛比(Nairobi)顯現等。他也預言古巴強人卡斯楚的死亡、美國東岸被地震所毀、第一位美國女性總統的出現等。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預言是應驗的,但是每個預言都有「神的靈告訴我……」作為背書。在199910月,辛班尼於三一廣播網(Trinity Broadcasting network)宣稱神給他一個異象,就是在看完這個廣播網之後,有千百個死人要從死裡復活。為了配合這個預言,他編造一套作法:只要把已過逝的親人的手放在電視的螢幕上,並且轉台至三一廣播網,那麼三一廣播網就是「天堂到地球的延伸」(即那個死人就會復活)!任何一個理智正常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狂人的妄語,但是成千上萬善良的基督徒還是選擇相信他的話!

第四,辛班尼的教導中強調「成功神學」(prosperity Theology),或是「信心之道」(Word of Faith)運動。他相信神的大能是透過信心工作,而藉著信心,一個人可以得到一切他所要的東西,像健康、財富,或個人任何形式的成功。根據辛班尼的說法,如果一個人藉著奉獻給他的事工來顯示他的信心時,這個人就會得到神的醫治。這樣的說法是相當誘人的,但是我們卻無法在聖經找到一絲一毫的根據。

第五、他對反對他的人極為敵視,而他對那些人所說的話完全不像個基督徒。辛班尼知道自己的事工有許多爭議,也招致許多人的反對。令人詫異的是,他曾在公開的講道中以極為狠毒的口氣說:「我咒詛一切反對我的事工的人」(參看http://hk.youtube.com/watch?v=7wAQ5ftiEqE&feature=related)。與耶穌相比,耶穌是為釘祂十字架的人求赦免(路二十三24);保羅對逼迫他的人最多也只是跺下腳上的塵土(徒十三51),辛班尼的作法再再的顯示他的自我神化與狂妄。

我們姑且不要評估辛班尼的所行所言,這些就留給有識之士探討。筆者所深深關切的,還是臺灣的信徒、臺灣的教會。對於臺灣教會界的亂象、假象,我有幾點反思要提出來分享。第一、聖靈的工作是與神的真理一致的。今天許多標榜聖靈的異象、聖靈的啟示、聖靈的醫治……的講員,其內容常與聖經的教導衝突,卻仍然宣稱那些事是源自聖靈。問題是,聖靈既是「真理的聖靈」(約十四17,十五26,十六13),表示聖靈的工作必定是見證真理、支持真理,而不是取代真理、違背真理、改變真理。


(待續)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dry cleaners
melbourne dry cleaners Counter

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幼稚園

happy kids.jpg
昨天早上送ㄅㄨ上學的時候,碰到了Lulu的媽媽,
她說他們已經決定下學年開始要把Lulu轉到別的幼稚園去,
新的學校也是一個教會學校,
規模比現在這個路德會的幼稚園大,
光四歲班就有三個班,45個小朋友,
現在這個學校只教小朋友數到30,
但是新的學校則教到100,
而且他們早就已經規劃好下學年的教學目標,
不像現在這個學校,Lulu媽媽去問園長,園長卻說,尚未有任何規劃,
Lulu媽媽還說,在那個新的學校裡,孩子們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和Lulu媽媽談完話,開車回家的路上,
心裡一股子難受,
首先,當然是因為我跟Lulu媽媽這一年來相處的很好,
一旦Lulu轉學了,以後能一路聊上車的機會就很難再遇上了;

二來,本來覺得ㄅㄨ現在讀的學校已經很好了,
每天看著她高高興興的去上學,我也覺得很高興,
但是一和別的學校比起來,反而顯得有許多的不足;

第三是因為,原本以為讓孩子上上幼稚園,
主要就是為了讓她快樂,讓她有過團體生活的機會,
所以從來也沒有想過,幼兒園還有什麼教學目標,
和Lulu媽媽比較起來,我是否是一個太不用心,想法太簡單的母親?

"我們要不要也去Lulu的新學校參觀一下?" 我問廖先生,
心中想著能彌補一下自己過去的懶惰和不用心,
"不必啦! 為什麼一個四歲的小孩非要數到100不可? 而且,如果都能數到30了,還不能數到100嗎?"
廖先生一邊填著ㄅㄨ下學年的註冊單,一邊不經意的回答.

下午靈修禱告的時候,我慢慢的靜下心來,
我問我自己,為什麼我總是這麼容易被影響,被搖動?
多少次在禱告中,我把ㄅㄨ交在主的手中,
我求主在她學習的過程中,
為她預備愛她,欣賞她,幫助她學習的好老師,好同學,
我求主在她信仰的道路上
,為她預備有生命的屬靈長輩和彼此激勵的屬靈同伴,
我甚至求主讓她在讀中學,大學的階段,
使她能遇到在美國的校園裡有屬靈的大復興,
當初這個學校也是靠著禱告而找到的,
為什麼我就不能相信神已經垂聽了一個母親的禱告而接管了這個孩子的一生呢?

所以今天早上,我懷著篤定,平靜安穩的心把孩子的註冊單交給了老師,
這是我再一次信心的交託,
把孩子交給了老師,交給了神....

Counter Stats
gold coast link
gold coast link Counter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白雪公主與後母(五)

house6.jpg
鼻子底下一張嘴~問

通常一段婚姻會出問題,
有時候是因為我們會不經意的用自己已經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去套用在別人的身上,
因為作之前,沒有問清楚,講清楚,所以誤會就發生了,
要避免無謂的誤會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
多問....一開始我便看清楚我和二個年輕人,不僅有年齡上的差距,還有文化和語言方面的隔閡,
如果不先問清楚再行動,一定會產生很多的誤會和不愉快,
比如,廖提娜和廖菲利浦從外地回家來,有時候也會帶朋友來家裡住,
廖先生當然希望我不要怠慢客人,也不要忽略照顧他的一雙兒女,
所以就會要我幫他們弄個早餐或煮個午餐...什麼的,
但是我知道,
一來,現在的年輕人都睡的很晚,起的很晚,不一定會一大早起床吃你的早餐,
二來,他們雖然都是華人,卻不一定喜歡吃中國菜,
尤其在洛杉磯,你可以吃到日本菜,越南菜,墨西哥菜,美式漢堡...等,
他們有很多種不同的食物可以選擇,
所以,我都會先告訴他們,家裡有什麼可吃的,我可以為他們煮什麼,
然後問他們要不要在家裡吃,或是他們不想吃,或是他們想要出去吃點別的...
確定他們需要我的服務,我才去做,
如果,他們不想吃或有別的計劃,
那我也就不用這麼忙了...

如果,我自以為是的,一廂情願的,連問都不問,
就自己一個人在廚房裡忙活了老半天,
等做好了飯,孩子根本就沒有起床,或是不想吃,或是勉吃一點,
對我而言,都會讓我覺得很不愉快,感覺好意被辜負了,
憋了一肚子的不高興,又忙又累又生氣,
難免就會影響家人之間的感情.
還是等問了以後再作決定,比較安全一點,
所以,我來美以後學會的第一個英文句型就是~~
" Do you want.....? "
這個簡單的英文句型,幫助我免去了許多不必要的誤會與麻煩.

不僅是在決定作某一件事以前要問,
遇到一些妳不了解的狀況,也儘量要問,
廖先生因為住在美國久了,很多事情,對他而言都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他不會想到很多事情需要多跟我解釋一些,那我就自己多問,
比如,我會問~~
"如果開車在路上被警察攔下來,怎麼辦?"
在台灣,駕駛人會馬上開門下車,
但在美國千萬不可以下車,而是要把手放在方向盤上不要亂動,
如果,你冒然下車或是忙著翻皮包找駕駛執照,
那你的麻煩就大了...

"要不要給小費,要給多少?"
通常在餐廳,旅館都要給小費,而且有一定的比例.

"路邊停車要怎麼停?"
在台灣,路邊停車,車頭可以朝前面,也可朝後面,
但在美國停車,車頭都是朝同一個方向停,
不會有二台車頭對著頭,或屁股對著屁股...

"可不可以打小孩,該怎麼處罰才合法..."
"可不可以在自己家門口晾衣服?"
"美國人沒有身份証,那怎麼知道小孩可以讀哪個學區?"
"可不可以到別區的圖書館去借書?"
"掛號信"的英文怎麼講?
.....
很多很多生活上的小細節,我都儘量先問清楚了,再去做,
免得不小心觸了法或是惹麻煩,
像前二個禮拜,為了要向保險公司說明我的車禍問題,
我就先用英文講一遍給廖先生聽,
問問他,我可以用這個字嗎?我可以這樣說嗎?...
因為,有時候一個單字在我們中國人想是這個意思,
但是美國人的詮釋可能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雖然,後來沒有派上用場,
但是事前多作準備,總不會錯.

在家裡,我也常常會問廖先先關於二個年輕人的事,
通常我都是先用眼睛觀察,然後再去跟廖先生求証,
比如,我發現二個人的房裡都堆了許多新衣服,
一次都沒有穿過,連牌子都沒有剪,
這些都是每一年聖誕節,親友送給他們的禮物,
但是我從沒有看他們穿過,
所以,每一次有機會送禮物給他們時,我就不會考慮為他們買衣服,
事實上,我也經過求証,廖老先生告訴我,
廖小先生穿衣服有他個人的品味,不是什麼衣服都穿,
通常,我們都會和廖小先生一起去購物,
他挑上什麼,我們就為他付費,當作是我們送他的禮物,
這樣就不會買到他不合意的東西,
也避免浪費金錢財物....

還有一次,是我剛到廖家的時候,
有一次我問廖小姐要吃幾個水餃,
她說: " 10個"
所以,我就煮了10個,
但是,她只吃了2-3個就不吃了,跑去打電腦,
我心裡想,一定是她覺得我煮的不好吃,所以不吃了,
按我小時候家裡的習慣,飯吃完了,就馬上把桌子收拾乾淨,
所以,我就想,既然她不喜歡吃,那我就鼻子摸一摸,收掉算了,
但是,當時心中有一個感動,叫我不要輕舉妄動,
於是我忍住沒有收掉那盤水餃.

事後,我把這個情形告訴廖先生,
問他說,提娜為什麼那麼奇怪,說要吃10個卻只吃了2-3個,
廖先生說,妳做的對,千萬不能收,
提娜吃東西就是這樣,吃幾口就跑去做別的事,過一會兒又跑來吃二口,
所以她一頓飯都要吃好久....

還好,當時我抑住了我本身的家庭生活習慣,
再加上又多問了二句,
所以,才沒有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否則,我可能會認為廖提娜不喜歡我作的菜,
而廖提娜又會認為,為什麼我把她吃到一半的東西收掉不給她吃了....

總之,我們來到一個新的家庭,
要有一個心理預備,
這個家一定有許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是和我自己的家很不相同的,
然後就是多觀察,看看這家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接著就是 "問" ,問妳的配偶,
從他那裡,妳可以得到更多的資訊,
男人,通常都不會主動告訴妳很多事,
事實上,他們也不知從何講起,也不知道妳哪裡不了解,
所以,沒事就多問,多問就沒事,
尤其是一些妳覺得根本就不重要的小事,
還是要不厭其煩的問,
因為許多不滿的情緒都是從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慢慢累積起來的.

有時候,我們懷著滿腔的熱情,為家人打理一切,
不管是煮飯或是送禮物,都是出於我們對家人的愛,
但是因為彼此的不了解,
常常弄得家人不領情,自己的感情也受到傷害,
好心全成了驢肝肺,真是划不來,
初來到一個家庭,還是多問,多溝通,
如此,便能很容易的融入一個家庭之中,
不必跌的頭破血流,傷痕累累....



Counter Stats
burleigh accommodation
burleigh accommodation Counter

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

白雪公主與後母(四)

house7.jpg
關係比原則重要
剛結婚來到美國,除了整個大環境需要調適以外,
最大的課題當然就是要如何適應這個家庭,
之前,我或多或少的都有跟大家分享到我們家的雜亂,
或許大家覺得我好像還滿能適應這樣的環境,
但事實上,要適應這家人的生活習慣和整個家庭環境,
我也花了不少力氣去處理自己的情緒和掙扎.

凡事我喜歡簡單,清爽,不喜歡複雜,不喜歡亂,
連我穿的衣物大多是單色的,很少有花花綠綠,複雜的圖案,
寧可東西少一點而讓生活顯得有點兒不方便,
也不願意留一大堆 "將來可能會用"的東西,
更不用說廖家人那一間一間的旅遊紀念品和招灰塵的裝飾品,
對我來說,用不上的東西就是沒有價值的東西,
和他們無論什麼東西都當作寶貝的生活習慣真的是大不相同...我常常在掙扎著,要不要訂一些大家可以共同遵守的家規,
讓每一個人都能為這個家庭的整潔負點責任?
我也常常在想,我要不要請他們一起來把家裡清一下?
我要不要幫他們打掃他們的房間?
我到底是管還是不管?
或者說,我應該管到什麼程度?

有一天,我跟廖先生反應說,二個年輕人實在太雜亂了,
請廖先生有機會提醒他們一下,
尤其女孩子將來結婚以後都是要理家的,
應該要在婚前就訓練好他們,
"如果你自己想娶個會理家的妻子,那你是不是也應該訓練好自己的女兒,讓她將來也能成為別人的賢妻..." 我說.
廖先生的回答是~~
"他們二個將來都是醫生,他們將來會很有錢,可以請管家來打掃,不必自己做..."
漸漸的,我開始了解這個家庭的價值觀所在,
對我而言很重要的事,對他們而言根本就不是什麼大問題.

我理出了幾個努力的方向和原則~

1.關係比原則重要
快樂的住在豬窩裡,比不快樂的住在皇宮裡好,
聖經箴言也說~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物質的享受永遠不如家人之間的關係.
一家人彼此之間的關係和睦和一個乾淨清爽的屋子,
如果二者兼具是最好,但若只能選擇一個,
當然我選擇前者,
我不希望為了維持一個房子的清潔,
讓二個年輕人覺得有壓力,變得不喜歡回家.

有時,父親再娶又有了孩子之後,
一個家會分成二個部分,
一個是父親新組成的家庭,另一個是原本的舊家庭成員,
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家庭運作的方式變了,讓舊有的成員不再有歸屬感,
即使二個部分會有某些交集,但卻不會是"一個家",
我不希望我的家會變成這樣,
所以,我需要作的努力就是儘量維持這個家庭的原貌,
儘量不要讓他們感受到這個家已經不再屬於他們了.
因著這個理念,
這六年多的時間裡,不管和廖先生之間有多少大大小小的衝突,
但和二個年輕人,我可以很自豪的說,
我們之間連一點點小衝突都不曾有過,
廖提娜每年送我的母親節卡上總不忘記提上一句~謝謝妳忍耐我的雜亂...
正因為我們關係的基礎打得好,
所以這次整修房子,只要父母一號召,大家就都回來打掃了.

2.暗自劃下自己的勢力範圍
也可以說是在不滿意的環境中尋找自己的樂園.

一個房子這麼大,如果大家都不幫忙打掃,只靠我一個人,
我會覺得很委曲,
是怎樣,我是你從台灣請來的免費台傭嗎?
既然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那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生活方式負責任,
所以,我就暗自為每一個人劃下了屬於他們的"責任區",
比如,二個年輕人的房間,無論再怎麼亂,我都不會去幫他們收拾,
因為我覺得那是他們該負的責任,
想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就該付什麼樣的代價,
我平常就是把他們的房門關上,眼不見為淨就是了.

而我呢,我就只管自己的勢力範圍~主臥房,客廳,和廚房,
至少這幾個我常活動的地方應該要稍微整潔一點(儘管離我的標準還是很遠),
我也給自己立一個心理疆界,
如果,我喜歡給自己一個乾淨的環境,那我打掃就是為我自己,不是為別人,
如果,我覺得我不情願作的那麼辛苦,那我就不要做,也不必在意別人怎麼想,
這樣,我在打掃的時候就不會有委曲和抱怨,因為我是為自己做的,
如果我心裡不平衡,那我就不要做,不必勉強或委曲自己.

也許妳無法完全照妳的意思去改變妳周遭的環境,
但你還是可以在做法上和心態上為自己尋找快樂.

3.延長妳的進度表
最近聽說了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個牧師新受聘到一間教會去牧會,
第一個主日他上台講道的時候,
發現講台怎麼是擺在旁邊而不是擺在中間,
(通常每個教派的講台擺的位置都不盡相同,但是都有他們的神學根據)
所以他就把講台搬到了中間,
結果,教會就請這個牧師以後不用再來了....

第二位新聘的牧師來到這個教會,知道了這個消息,
所以他沒有再去挪那個講台的位置,
但是,他每個主日上台講道就把講台往中間挪一點點,
十年以後,講台不知不覺已經在中間了.

這個故事給許多急於想改變教會的牧師傳道人一個很好的學習,
對一個家庭而言也是如此,
可能為了適應前任妻子的離開,
所以這個家庭會有一些和一般家庭不太一樣的生活習慣,
比如,廖先生當時就請了一個女管家來幫忙打掃房子,煮飯和接送小孩,
所以才養成了家人不會分擔家務的習慣,
當我們進入到這樣一個本身就有點兒欠缺的家庭時,
我們不要急著馬上就一定要按著自己的標準和習慣來打理這個家,
不管是用錢方式或是生活習慣,
不妨先觀察一陣子,了解到每個家庭成員的特殊習慣,個性...等,
然後再從容易的開始去慢慢的調整改變.

當一個家來了一個新的女主人,
這個家已經註定不得不改變了,所以真的不需要急於一時.
中國人說: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耐住性子,把自己心中的那個進度表延長,也許是從一個月延到五年,
等把關係都建立好了,到時候要做什麼都不難....
我把廖先生很喜歡一句話送給大家~~
家是講的地方,不是講的地方.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cleaners
melbourne cleaners Counter

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

白雪公主與後母(三)

花與窗.jpg
成長與成熟的生命
從最開始有人打算介紹我們倆人見面,
期間,我來來回回到美國已經有好幾次了,
始終沒有和廖先生碰過面,
一直到七年以後,我們才正式的見面.

這七年間,我們都改變了....有時我會想,既然神的旨意是要我們二個人結婚,
為什麼不能早一點,而要拖到七年以後?
如果早七年我們就結婚,我就不用過那麼久單身的生活,
不用承受那麼多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不必忍受那麼多空虛寂寞的日子,
但是....,
如果早七年就結婚的話,我的婚姻生活可能不會這麼容易就進入狀況.

那時候的我還年輕,不到卅歲,
我衝動,自以為是,
對事情的看法只有二種,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對就是錯,
尤其我是主導型的人,對別人的要求很嚴格,卻常常看不到自己的問題,
而且,我還沒有學會什麼是 "愛",
我的表達能力還不錯,能言善道,文筆也還可以,
可是我卻不知道如何與人有良好的溝通,
我的性子急,脾氣大,所有想要完成的事的期限都是 "馬上",
仔細想想,我的優點很多,但是缺點也不少,
雖然,已經到了適婚年齡,
但是,主知道.....我還沒有預備好...

在榮恩堂七年半的事奉中,神教我如何去愛,
藉著與同工的相處,神讓我看到自己的軟弱與不足,
因著許多人對我的包容和忍耐,鼓勵與支持,
我在這裡成長了,改變了.....

如果早七年就嫁給廖先生,
他的二個孩子剛好在青少年時期,
再加上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的媽,
這個家,不知道會經歷到多少的傷害與風暴,
成長需要付代價,
但許多時候,關係一旦破壞,就永遠沒有修復的機會了....

這就是我常常強調,也一再分享給大家的一個重點~~
如果一個人對了,那麼不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之下,
他都可以用一種成熟的態度,有智慧的去面對和處理問題,
他也有夠優渥的條件去欣賞和享受他的人生.

如果一個人不對,他就沒有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僅如此,搞不好,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製造問題的人,
當然,他的人生就會反覆的,不斷的出現許多的傷害和不幸...

一個幸福婚姻的重要條件是什麼?
我在這裡可以作一個假設,那就是~~
男女雙方(含他們的家族)如果成熟的人愈多,則幸福的指數就會愈高,
什麼是 "成熟的人" ?
我不是心理學家,所以不知道如何下一個精準的定義,
對我而言,一個成熟的人是:
待人有恩,寬大的胸懷,同理心,
自己不斷的追求成長與改變,也願意成全他人
.

我個人認為 "成熟與成長"是幸福婚姻生活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至少有二個原則,我們應該把握~~

珍惜所有等候的時間
從小我就有一個本能,
只要看見姐姐和弟弟為什麼事情挨打,
我就一定不會去做那件事情,
因此,許多時候,我的學習與成長是別人替我付的學費,
看到別人為了什麼事而吃苦受罪,那我就會儘量避免去做那件事,
如此一來,我自己不用吃很多的苦,就可以有所成長和改變,
比起很多即使吃了苦也學不到功課的人,
這是我要向神感恩的地方.

不論是別人替你付的學費,
或是你自己跌的頭破血流而學到的功課,
生命的成長都必需要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
如果,你現在還在等候,那就不要浪費這個時間,
好好把握這段尚在等候的日子,
讓生活來磨你,讓上帝來調整改變你,
如果,你是一個不斷在成長改變的人,
則等候的時間愈長,將來在婚姻中所受的苦就會愈少.

有人認為結婚時的年齡愈大,婚後生活的適應就會愈差,
因為一個年齡大的人,可能有許多思想,甚至生活習慣都已經定型了,
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
一個人的生命在經歷了歲月的磨練後,應該會變得更開廣,更有彈性,對人的包容性會更大,
當我到了四十歲以後,
有一陣子,我好像在就在突然之間,看破了人世間的是是非非,
對於世事,我覺得我真的是了解的太少,想一想真的是沒有什麼好計較的,
或許這就是到了孔子所說的"四十而不惑"的階段,
之所以會"不惑",是因為你看懂了一件事,那就是~~~
你不可能看懂一切...

只要,我們順著歲月的流逝慢慢的成長,
不但我們不會變成一個老頑固,
相反的,"等候" 給了我們更多得到一個幸福婚姻的籌碼.

成熟的人愈多,則幸福的指數就愈高
當我們在考慮結婚對象時,我們不能只看這一個人,
而是要觀察他的家庭,還有他周圍的親友,
在他的家庭中,如果成熟的人愈多,
我們未來的婚姻就比較容易去經營與維繫,
廖先生在律師事務所中接觸到許多離婚的案例,
尤其是台灣人,許多夫妻鬧離婚是因為父母,姻親的關係,
是雙方的親友把一對對的夫妻給拆散了.

所以,即使你自己沒有什麼大問題,
但家庭的其他成員或家族中有些頑固不講理的人,
如果,還需要住在同一個屋簷下,
那麼,你想要快樂也是會變得很難...

當年我跟廖先生交往,
隔了一個太平洋,每天打一通電話,
三個月後,我們便決定結婚了,
我哪裡來的膽子敢拿自己的後半輩子開玩笑?
我就是依據這個原則~~觀察他周圍的人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姻緣路之我怎麼知道我押對寶了
裡面有說明當初我是憑什麼作了這個決定,
結婚不但要看上對方,也要看上他的家人和朋友,
如果,妳嫁的是 "一群" 健康成熟的人,
那麼妳的幸福婚姻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了...

把這二個原則應用在後母和繼子女之間的關係~~~

第一,當然就是妳自己必須要是一個健康成熟的人,
才能有智慧的融入一個已經有自己生活模式的家庭.

第二,就是婚前就要試著去了解你的繼子女,
如果,他們是在比較不易相處的狀況下,
(有可能是暫時的表現,也有可能是他的個性)
妳自己要作好評估,與他們的父親溝通,
如果孩子對妳有強烈的排斥或顯出不願接受妳的樣子,
我勸妳還是等等,再努力一段時間看看,不要勉強結婚,
如果,等了一年,二年,孩子的態度沒有很明顯的改善,
我會覺得,還是不要嫁的好,
我想妳不會希望家裡像個戰場一樣,老是有人把妳當敵人看,
妳跟孩子的關係不好,絕對會影響到夫妻之間的關係,
如果後來又有了妳自己的孩子,問題就會變的更複雜.

妳說:"可是,我愛這個人,我怎麼能因為他的家人或孩子而離開他?"
當然,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
尤其年紀也不輕了,現在若不把握機會把自己嫁出去,
下次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那妳就要預備付代價囉.....
婚後,即使再辛苦,都要為妳當初所作的這個決定負責任,
所有的艱難就當它是經歷神恩典的機會吧 !!

我所表達的只是我個人的一個決定,
因為我不會甘願把我大部份的精神和力氣都用在處理家庭問題上面,
我想做很多很多事,我要服事神,我要出去宣教,
我需要一個可以見証上帝榮耀的家庭來支持我的事奉,
我不願意把自己消耗在許多無謂的,複雜,反覆的,沒完沒了的問題之中.


每一個人的人生目標,價值觀和想法都不一樣,
對於婚姻,也會有不一樣的期待和選擇,
總之,作了決定以後,就不要後悔,
然後,靠著神的恩典去過妳的每一天的生活.


Counter Stats
burleigh accommodation
burleigh accommodation Counter

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小車禍,大麻煩

TN_Flower_27500274.jpg
上個星期五(7/4)美國獨立紀念日,我出了一個小車禍,
想請大家為我們禱告...
那天我的車是停在路邊,
當時我看了照後鏡,等了大約二~三台車子開過,
看到沒有車子來了,所以就轉方向盤想把車子開上路,
但是可能因為我沒有轉頭看,所以正要開出來的時候,
卻與另一輛從後面來的車子發生擦撞,
那台車子的右邊有擦痕,但是沒有任何凹陷,
駕駛是一位中國大陸來的小姐,
按英文看起來應該是姓葉,
人看起來很和善,沒有大呼小叫的,
我們互相留了資料,就等保險公司來處理,
因為我看那位葉小姐人很和善,
對方和我的車子都不是傷的很嚴重,
估計就是由保險公司賠償了事.
沒想到,我們昨天接到我們的保險公司的電話,
說對方請了律師來索賠,
因為那位葉小姐跟我們的保險公司說,
她因為這個車禍"受傷了"...
這是在美國有人想藉車禍多拿點賠償金的一貫手法,
因為沒有外傷,所以通常他們都會謊稱他們在車禍後發生頭痛,肩痛...等身體不適的現象,或是說他們受到驚嚇...,
估計這位葉小姐也用了同樣的手法,
為了要多拿點賠償金,所以說了謊,
而且,她還請了律師,我不知道她是不是想趁機大敲一筆,
否則一筆小小的賠償金怎麼夠支付她的律師費呢?
其實,這只是個小小的擦撞而已,
並沒有發生很大的撞擊,
事實上是不可能受到任何傷害的.

因為我是當事人,我必須自己親自向保險公司說明,
用我的破英文  :(
廖先生因為是我的配偶,所以他不能替我說明,
雖然我可以請保險公司找人替我翻譯,
但是廖先生怕翻譯的人翻譯的不準確,
所以他希望,我還是自己講比較好,
(雖然我不確定,這樣子是不是真的比較好)
今天我打了幾次電話給承辦員,都沒有找到人,
看樣子得等到明天了...

我覺得有點兒為這位小姐難過,
長的漂漂亮亮的,斯斯文文的,也挺有風度的,
怎麼能為著自己能多拿點兒錢,作出這種損人利己的事,
連自己的人格都出賣了,
本來我還很高興遇到了一位很有風度的人,
沒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

若是沒有禱告求神的保守,這件事有可能會變得很麻煩,
如果,她受傷的這個情形被接受了,
保險公司會付比較多的賠償金,
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險公司會找我們拿回這個錢,
那就是,我們以後的保費就會變的非常高,
而且,大概是從車禍發生開始,二年以內都有追訴權,
也就是說,這二年內她都可以再向法院提訴,
說因為這個車禍,她又哪裡哪裡不舒服了,
我在以前的教會有幾位弟兄姐妹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在車禍快滿二年的時候,
突然收到法院的通知,說對方在車禍後的二年內身體出現xxx問題,
意思就是還想再要一筆錢,
雖然,這些case到後來還是不了了之,大部份的人都不能如願的要到錢,
但是光為了打官司,也是夠煩的,
上次我有分享過,在美國,人都變得很愛告.

所以,請為我的這個"小車禍,大麻煩"禱告,
1.也許這位葉小姐是被她周圍朋友的慫恿,一時失了心,才會做出這樣的事來,求神拿走她心中的貪婪,能誠實的處理這件事.

2.事實上,保險公司也不會那麼笨,別人叫你賠多少,你就賠多少,他們也需要經過調查與評估才能作出判斷.所以求神賜給承辦人員有智慧聰明能判斷出事實的真象,不致造成我們太大的損失.

3.這個世代有許多的惡人,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想要來傷害我們,
所以求神救我們脫離兇惡,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讓這件事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賜福我們全家平安的過每天的生活.

還好,那天我剛好有帶照相機,所以有照片為証,
廖先生說,對方應該是無法得逞的,
但是,萬一我們真的碰到惡人了呢?
我覺得還是不能太大意,
還是麻煩大家最近這一陣子多為我們禱告喔....


Counter Stats
burleigh accommodation
burleigh accommodation Counter

2008年7月6日 星期日

白雪公主與後母(二)

house9.jpg
我的出現,是眾人所期待的
當我結婚來到洛杉磯以後,
不管在任何場合,
我遇到過許多壓根就不認識的人跑來問我說:
"妳是廖律師的太太厚?"
當年在L.A.我們的婚筵總共請了37桌,
全部都是廖先生的親朋好友和弟兄姐妹,
所以有很多人在婚筵那天看過我,而我卻不認識他們...."妳是廖律師的太太厚?"
通常在我點頭承認之後,
絕大部份的人會接著說,
"妳知道嗎?我們都在幫他找對象耶,他相親相了好久(大約七年),怎麼找都找不到合適的,後來知道他要結婚了,我們都很為他高興...."
對於我們的婚姻,所有的人都是高興的,喜悅的,
廖律師終於結婚了....
而不是~~
怎麼這麼快就結婚了.
換句話說,
我的出現,是大家多年來的期待...

我跟廖先生結婚是在他前妻過世八年以後,
其實,他是從喪妻一年多以後開始考慮再婚的事,
這其間尋尋覓覓,閱人無數,
親友為他介紹的女孩子數不清有多少,
如此三年過去了,沒找著,
五年過去了,沒找著,
七年過去了,怎麼還沒找到,
反而是旁邊的人開始擔心,大家都希望廖生先能趕緊找到結婚的對象,
連廖先生的兒女都希望爸爸能早一點兒結婚.
就這樣,我在眾人的期待中出現了,
所有的人都鬆了一口氣,
"廖律師終於結婚了  !!!"
所以我得到了教會弟兄姐妹,廖家親友,廖先生的子女,前妻娘家....等來自四面八方所有人的祝福....

我知道有不少的男士在喪偶之後或許不到一年,甚至半年,三個月就娶了新太太,
對於這些男士而言,
或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麼過沒有太太照顧的生活,
所以就急著趕快再娶一個,
但,其實在許多親友的心中卻是一個大問號,
前一陣子不是還聽到他講到多愛自己死去的妻子,
怎麼這麼快就可以另娶嬌妻呢?

特別是岳父母可能都還未從喪女之痛中走出來,
孩子們一定還在想念他們的母親,
這個時候,突然聽到爸爸又要結婚的消息,
難免,這個後母的婚姻所到的祝福比較多是不由衷的,
尤其孩子對母親還存留著很深的印象,
無形之中總是會拿新媽媽與自己的母親作比較,
在彼此的適應上就會比較辛苦一點.

所以,如果姐妹正在和剛喪偶不久的弟兄交往,
第一,最好能低調一點,
畢竟也要顧及到其他親友的感受.
第二就是,如果想結婚的話,寧可多等等,
除非是孩子特別的小,通常是三歲以內,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或是子女都已成家立業,與父母親之間的臍帶早已切斷,
否則,像一般在求學階段的孩子,都需要花一段較長的時間,
才能慢慢的走入他們的生活,
我相信,這比一下子突然就空降到他們當中,所需要適應的困難要少的多.
當然,我並不是說,大家都要像廖先生一樣等八年再結婚,
但是,如果能推遲到一年,二年,甚至三年以後,
壓力或許會比較少一點.

另外,我建議弟兄可以在喪妻之後,多花點時間和子女相處,
像廖先生,以前忙著讀書,考律師執照,工作賺錢,
所以沒有參與過二個孩子成長的過程,
前妻過世以後,他做了八年多的單親爸爸,
反而和二個孩子建立了很親密友好的關係,
一大二小的足跡踏遍了世界各國,
到現在二個年青人都已經將近卅了,
父親的話對他們而言都還是金玉良言,極具參考價值的,
因為他們相信父親,愛他們的父親,
所以他們很容易就接受了父親的新太太,
所以,我和二個年青人的關係是建立在一個好的父子關係上.
如果,父親從前沒有好好的建立與子女之間的關係,
在孩子失去了母親之後也沒有花時間去愛孩子,了解孩子,
很容易的,再婚之後,孩子也一定會把後母當作是與父親一夥的去敵視她,
如此一來,就真的是 "後母難為" 了.



Counter Stats
buy property
buy property Counter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白雪公主與後母(一)

sandels.jpg
下午窩在沙發上看了一個中國大陸的節目,
主要是在排解一個家庭的的紛爭,
一個名叫晶晶的女孩,
有一天晚上,父親帶回一個女人來,
告訴她,爸爸已經跟媽媽離婚了,
而且很快就要跟這個阿姨結婚了....
從第一次見面,晶晶就認定這個阿姨是害她父母離婚的狐狸精,
從後母第一天進了這個家門開始,
另一個"白雪公主與後母"的故事,
如同許許多多後母與繼子女之間的複雜情節,
便悄悄的在社會中的某個角落中重演了....同樣的後母與繼子女之間的糾結,我聽過很多,
有後母不把繼子女當自己的孩子去疼愛的,
也有繼子女不把後母當自己的長輩去敬重的,
如果再加上孩子的親媽媽,再加上外公,外婆,舅舅,阿姨有意無意的介入,
那麼,情況就真的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複雜了...

我自己也是一個"後母",
當我聽到那麼多,那麼多的後母的家庭悲劇時,
我才深深的體會到,
能有一個和樂的家庭,
能和繼子女,和前妻的娘家有美好的關係,
這需要神多麼大的恩典...

我回想,婚前婚後的點點滴滴,
才明白,花一段夠長的時間等候一段姻緣是重要的,也是值得,
神在我結婚以前,花了許多時間,
為我預備了一個能夠使我成為一個"幸福快樂的後母"的環境.

其實,我和廖先生結婚七年以前,
就有人要介紹我們二個人認識了,
當時,廖先生的前妻才過世一年多,
我則還是個廿多歲,剛從神學畢業的年輕女傳道,
只不過,那個時候,
他看不上我,嫌我長得不夠好看,
我看不上他,誰要嫁給一個死老婆的中年男子?

這七年間,
廖先生和我各在台美兩地相親無數,
女孩子大都嫌他太老,
男人們大都嫌我太兇,
歲月把我們倆兒的年紀都磨出一大把了,
神卻奇妙的在這漫長的七年之間,為我預備好了所有條件,
直等到我們倆人都放棄了自己的驕傲,接納對方成為我們的另一半,
讓我婚後,很容易的,順理成章的就成了一個快樂的後母,
然後很快的,我就要升格作快樂的岳母了  :)

現在不論是女傳道或是未婚姐妹,
嫁給弟兄續弦的其實非常的多,
所以,想把我這七年來,
與我的繼子女及前妻娘家之間的相處經驗分享給大家,
那天Teresa的回應,說我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
我第一個想到就是,
感謝神 !  那是因為我真的都遇到好人了,
一個幸福的家庭真的單靠某一個人的努力是絕對不夠的,
需要大家都有心,都有愛....

(待續)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electrician
melbourne electrician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