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用杖打孩子(七)彼此尊重


教導孩子尊重父母親和長輩是必須的功課,
絕對不能容讓孩子對父母親有任何頤指氣使或不恭敬的態度,
一旦發現孩子對父母有不恭敬的態度,就要立刻教導,制止,
讓他知道這是絕對不可以的事,
例如,孩子哭鬧,賴皮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或是命令父母替他做事,
或是對父母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等,
這些一概不可以發生,...


ㄅㄨ是一個很乖巧懂事的孩子,
基本上是不會無理取鬧的,
只不過偶爾會從班上別的小朋友那裡學到一些沒有禮貌的話語和態度,
通常只要提醒她: " ㄅㄨ,不可以對爸爸這樣的態度,... ", 
" 這句話是沒有禮貌的話,以後不要再說了..."
有時候孩子並不知道他從同學那裡所看到,聽到的是不好的行為,
所以,不要一發現就處罰他們,
只要告訴他 : " 你可能不知道這句話是不好的話,所以媽媽不怪你,現在知道了,以後就不可以再說了..."
只要一發現孩子有不對的態度,就要立刻提醒糾正,立刻改進,
不要等養成習慣以後再來改正,那就必須費更大的勁兒才能改進了.

不過話說回來,
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孩子待人是什麼態度或是說出什麼樣的話來,
絕大部份都是從家庭中學來的,
看到小孩子,就可以知道他的父母平常說什麼話,用什麼態度待人,
小孩子是絕對不會騙人的...
所以,若要孩子養成尊重有禮的態度,
為人父母的就要先學著如何尊重別人,也要學著尊重自己的孩子.

尊重孩子並不是什麼都照著孩子的意思去做,
而是表現在你是否專心聆聽孩子的聲音,
我發現有些父母並不習慣放下手邊的工作,專心的去聽孩子講話,
當我們在忙的時候,
小朋友拿著他的作品過來說:"媽媽,妳看我畫的!"
媽媽通常是轉過頭來應付式的瞄一眼,
然後敷衍的說 : " 很好,很漂亮..."
然後就把孩子打發走,又開始埋頭滑手機或忙自己的事,
沒有專心的聆聽或注意孩子的表達,就是不尊重自己的孩子,
所以,以後妳講話的時候,他也會敷衍的聽,敷衍的回應.

正確的方法是放下手邊的工作,
仔細欣賞孩子的作品,
然後具體的說出妳喜歡這個作品的哪個部份.
前一陣子,ㄅㄨ作了一首詩歌,
她要唱給媽媽聽,
我就放下手上的工作,
專心的聽她唱:
我喜歡上帝,因為祂創造宇宙,我喜歡上帝,因為上帝很幽默.
我喜歡耶穌,因為祂拯救我們,我喜歡耶穌,因為耶穌很愛我.
我聽完以後給她一個大大的讚美,
而且說,
" 媽媽最喜歡 "上帝很幽默 " 這句歌詞,媽媽也覺得上帝真的很幽默,不是一個死板板的上帝,而且幽默的和愛我的,又有押韻,真的好厲害,..."

我們常常說,要多多讚美孩子,不要總是批評他們,
但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讚美,而且最好能具體說出孩子有哪些優點,
才是有效的,真正能建立孩子自信心的讚美,
不要只是一味的說,很好,很漂亮,很棒,很聰明....
空泛的讚美的效果和意義都不大.

在我們家裡,
沒有父母一定要遷就小孩的事,
也沒有小孩一定要照大人的方法去做的事,
大家住在同一個屋簷下,
無論作什麼都要彼此尊重,
今天去爸爸想去的餐廳,下次就去吃ㄅㄨ想吃的東西,
客廳裡有二張小櫈子,我和ㄅㄨ常常一人坐一張,
靠著茶几,一邊吃東西,一邊看電視,
這二張小櫈子,一個是塑膠做的,比較硬,不好坐,
另一個是皮做的,軟軟的,比較好坐,
我們是誰先坐上那個軟座,另一個人就得坐硬座,
沒有說,媽媽一定就得坐硬的,讓孩子坐軟的;
最後一個洗完澡的人,就要負責用刮刀把浴室玻璃的水漬刮乾淨,
沒有說,一定是媽媽的工作,或一定是小孩的工作;
家裡面除了私人的物品以外,其他的都是共有共享,
沒有人有特權使用,都是大家協調,互相妥協,彼此禮讓著使用,
家裡的工作,大部份是媽媽主理,
但是爸爸跟小孩也要學會順手幫忙整理.

無論是父母或孩子都要學會說請,謝謝,對不起,
造成家人的不便時,要記得說對不起,
即使爸媽要小朋友作事,也要記得加個 ""字,
孩子幫了忙之後,要記得說謝謝,
反過來,孩子請求父母的協助也要注意禮貌.

在一個彼此尊重,專心聆聴的家庭氛圍裡,
孩子就能安心快樂的成長,
成為一個自重又懂得尊重別人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