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用杖打孩子(九) 如果要奬勵,那就給錢吧!


一開始,我也是從善如流,
覺得管教孩子一定得立下一些奬懲制度,
但是,不知不覺的卻慢慢的走向了無為而治,
現在對小ㄅㄨ幾乎是沒有懲罰,也沒有奬勵,
但如果真要奬勵的話,
那就給錢吧!



之前有提到處罰是消極的方法,
並不能真正的讓孩子改正錯誤,
反而讓孩子有羞愧感,
也有可能,孩子為了避免受罰而開始學會說謊,
我們要包容孩子的錯誤,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就如同上帝包容我們的錯誤,給我們犯錯的機會一樣.
積極的作法是與孩子一起討論,
找出可以預防未來犯錯的方法,
考試考不好,千萬不要處罰孩子,
而是要與孩子一起檢討如何能夠更進步.

至於奬勵呢?
對於台灣,美國大部份的孩子而言,
平日的衣食住行,旅遊玩樂,文具圖書,三C用品...幾乎是垂手可得,其實孩子什麼都不缺,
如果買玩具給孩子,
大概玩個幾天,就把玩具束之高閣,放在永不見天日的角落裡了,
如果不斷的為他們升級三C產品,
一方面花費太高,另一方面感覺會不斷的提升孩子的慾望,
似乎只要一有新款推出,就非要把舊的換掉不可.
ㄅㄨ是個物慾很低的孩子,
記得之前答應她,如果考前三名的話,就帶她到玩具反斗城去買個幾佰元的玩具,
ㄅㄨ繞了大半天,說什麼都不想買,
後來勉強買了個會跑會叫的小狗回來,
大概只玩個二天,就被丟在玩具箱裡了,
後來,我們母女倆兒討論,決定下次不要再買玩具了.

如果,奬品是開放可以看電視和用平板,和電腦的時間,
這招在我們家是不成立的,
因為我們從來就不會規定使用三C的時間,
就如同我之前在 "時間管理" 一文所分享的,
只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該做的事,
小ㄅㄨ可以自由彈性的規劃她的時間,
即使現在功課還沒寫完,卻在用電腦,也不會被禁止或挨罵,
只要能在睡覺時間以前把所有事情完成即可,
既然可以完全自由使用3C產品,
就沒有把它當作奬勵的價值了.

最後,我決定~~那就給錢當作奬勵吧!
很多人以為如果給錢的話,
孩子就會有錯誤的金錢觀,
以為不管作什麼事都是為金錢而做,
其實孩子對金錢及使用物資的方式,
並不是 "用錢當奬勵" 這件事,
孩子會不會感恩,惜福,不浪費,過簡約的生活,並且樂於幫助他人,
是在於父母平日使用金錢及物資的態度,
媽媽如果平日亂花,亂買,喜歡上網購物,逛街大血拼,
買回來的東西,只用幾次就堆到櫃子裡去晾著,
或者喜歡替孩子買十分名貴的衣物及用品,
或者平日浪費成性,不珍惜物資,
孩子看待錢的態度和使用物資的方式自然就是跟著爸媽走.
我平常總是帶孩子去買一件二佰元的衣服,
後來有機會去到價格比較高的名店,
一件衣服打了折還要一千多塊,
ㄅㄨ就買不下手,
"媽媽,這個好貴,我們過去買的衣服才二佰塊一件,又便宜,又好穿."
我平常的衣食住行都是走平價路線,
說穿了就是個不識貨的鄉巴佬,
老實說,我還真不懂得名牌為何物,
所有的名牌,我沒有一個叫得出名字的,也不知道它們的商標符號長什麼樣.
有一次,花650元買了一個包,
帶到教會去,
有人說,哇!師母帶名牌包耶,
原來我買了個假冒的名牌,但我壓根兒就不知道包上的符號所代表的任何意義,
ㄅㄨ在這樣的媽媽的教養之下,
也很難是個金錢消耗者.

每次ㄅㄨ每次期中,期末考如果在九十分以上就會有奬勵,
考90-94分給30元, 95-99分是50元,  考100分的話就是70元,
此外,從三年級開始,每個月有100元的零用錢,
ㄅㄨ通常都把錢放在她的公主小錢筒裡,不會亂花,
基本上,如果有好朋友生日,她會用自己的錢買禮物給同學,
給爸媽買生日禮物,小ㄅㄨ也很慷慨,很捨得為父母花錢,
有時媽媽會邀請她一起作慈善捐獻,
在一個定額裡面,媽媽出大部份,ㄅㄨ出小部分,
最近她也決定要開始十一奉獻,
小ㄅㄨ每個月的零用錢是100元,
所以十一奉獻就是10元,
ㄅㄨ說,10元太少了,我要每個月奉獻20元給上帝.

給孩子錢有幾個好處~~
一來孩子擁有對金錢的支配權,她會覺得她長大了,她是一個大孩子了,
所以,她就會學著像個大人一樣來思考如何支配自己的金錢和擁有物.

其次,她必須學會在有限的,少少的資源中作取捨,
比如,想買二樣東西加起來是120元,但是口袋裡只有100元,
她必須先界定自己的價值觀,什麼是她要保留的,什麼是她必須放棄的,
父母此時不要給意見,不要替她作決定,
讓她自己學著思考,學著作取捨,
也讓她自已去經歷必須捨棄的無奈,
也經歷因為買錯東西,花錯錢的懊惱或是作對決定的喜悅.
如果孩子大了,沒有屬於自己的金錢可支配,
需要什麼就跟父母,然後由父母決定要不要買或買什麼,
孩子就很難有機會去思考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沒有自己的錢可以支配,總覺得自己仍是個離不開父母的小孩,
有了自己的錢,即使只有一點點,也會覺得自己可以作自己的主人了.

第三是教導她懂得奉獻,
學校或是教會常會宣導為有需要的人奉獻,
如果是父母掏錢讓孩子去繳,
對孩子而言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是用她自己的錢去奉獻,
那就是她自己甘心的犧牲與奉獻,
然後她才會真正懂得奉獻的意義與精神.


平日小ㄅㄨ如果幫忙作家事或是有什麼特別貼心的舉動,
爸媽都是口頭奬勵,沒有什麼物質的禮物,
稱讚的時候要很真誠,發自內心,如:
" 媽媽覺得好感謝神,把這麼棒的孩子賜給我."
" 妳為張小嫙預備這麼棒的生日禮物,作妳的朋友真幸福."
" 謝謝妳這麼努力的預備考試,不像媽媽小時候都不讀書."
(這句話是真的是由衷的,小ㄅㄨ對課業負責認真的態度,比我小時候強太多了,
只要比媽媽表現得好的,都值得大大的鼓勵  樂 )

我是指在物資太豐富到有點兒浪費的社會中,
物品的奬勵,反而可能會造成孩子不珍惜物資的態度,
因為得來太容易,也太多了,多到都會嫌煩,
沒有達到奬勵的目的,
如果,要奬勵的話,那就給錢吧!
給錢的話,孩子可以學到更多人生的功課.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用杖打孩子(八) 時間管理


孩子在還小的時候,
尚未有具體清楚的時間觀念,
他們可能不明白一個小時是多長,
也不明白一天,一個星期代表的意思是什麼,
玩到瘋的時候,根本就忘記該上床睡覺的時間,
其實不是他們故意不上床睡覺,
而是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是睡覺的時間,
許多父母親會大吼大叫的說 : "都幾點了?還不去睡覺!"

對於幼兒,
我們只要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生活,
孩子自然就會養成好的時間觀念,
比如,吃完飯就可以玩一個小時,
睡覺以前一定是洗澡,換上睡衣,
然後是床邊故事時間,
然後關燈,晚安,睡覺.
如果,把這樣的程序變成一種固定的習慣,
時間一到就帶孩子去浴室洗澡,
只要洗完澡,換上睡衣,孩子就知道上床睡覺的時間到了,
一點都不需要大吼大叫.
如果家長的生活作息沒有固定的模式,
孩子就沒有規矩可以依循,
他們的生活作息,當然也就跟著父母親一樣不按牌理出牌.

上了小學以後,
我開始慢慢放手,
不再嚴嚴的規定孩子幾點到幾點一定要做什麼事,
乃是教她一些時間管理的原則:

1. 階段式任務
如果要孩子長達一,二個小時都坐在書桌前,
功課如果沒有寫完就不能休息,
這樣的作法,效果其實是非常的差,
不僅小朋友痛苦,爸媽也痛苦,
所以我們可以將時間切割成小等份,
低年級的小朋友大概是10-15分鐘為一個單位,
中高年級以上,可以試著朝一次專注30分鐘以上邁進,
專注寫功課的時間一結束,
小朋友可以選擇休息十分鐘,
或者,他也可以選擇繼續下去,
還有另一種選擇是換別的科目來作,
或者去練鋼琴,拉小提琴也行,
因為,只要是換到另外一個完全不同思考方向的科目來學習,
雖然學習的腳步沒有停止,但是頭腦卻可以得到休息,
比如,國語總共有三頁,15分鐘只寫了一頁,
下一個15分鐘,可以換成寫數學,不必一直寫國語,
接下來可以去練鋼琴,或作家事,洗洗碗...
孩子放學回家以後的所有任務,
可以用這種分段式的,交替的方式來完成,
學習生活就不會太枯橾,
也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學習並不是痛苦而不愉快的事.

2. 彈性的時間安排
很多家長會規定小朋友星期五放學回來一定要把週末的功課都作完,
接下來週六,週日二天就可以放心,快樂的玩,
這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但卻不是唯一的方法,
這樣的時間規劃組合是:一直寫+一直玩,
然而,時間規劃的組合還有好多種:
我還可以一直玩+一直寫,
也可以玩+寫+玩+寫,
或者寫+玩+寫+玩,
這些時間安排的方式沒有哪一種組合是好的,或是不好的,
每一種組合都可以視生活情況,功課的多寡、性質及孩子的個性來使用.

我不會規定孩子幾點到幾點要寫國語,幾點到幾點要算數學,幾點到幾點要練鋼琴,
因為這其中只要有任何一件事因故拖延了,後面的時間就通通跟不上了,
這樣的執行方式,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折感,
覺得自己總是無法按時完成任務.
所以,我只給孩子一個最後時限,
ㄅㄨ現在是高年級,所以最後時限通常是十點鐘,
十點鐘就要梳洗,準備上床,
所有的任務,包括:
吃晚餐,寫功課,準備考試,練琴,閱讀,找資料,玩,休息,....等
ㄅㄨ可以按著第一點所說的階段性任務的方式,隨自己的意思交替,穿插著安排,
所有的任務只要在十點鐘以前全部完成就好;
因為畢竟只是個11歲的孩子,有時難免鏍絲會鬆掉,時間掌控的不好,
媽媽就要在旁邊盯她的進度,
提醒她注意以這樣的速度是否可以在時間內把任務完成,
還有在她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提供協助.

週末的時間,則是從星期五下午放學後到星期日晚上十點,都是她可以自由安排的時間,
通常小ㄅㄨ星期五晚上是一定不寫功課的,
因為她覺得一個星期上了五天的課,已經很累了,
週五晚上迫不及待的想要放鬆,書包根本就是扔在一邊,絕對不會去打開的,
所以,寫功課的時間通常都擺在星期六,
孩子會事先知道我們週末的活動,
週日白天是一定在教會的,
下午如果想和同學一起玩,或是教會弟兄姐妹約了一起要參加什麼活動,
那麼功課就要提早完成,
如果,星期天下午沒有什麼事,
即使ㄅㄨ想把作業留到星期日下午以後才完成,也沒有關係.
不管是先玩再寫或先寫再玩,只要在星期日晚上十點鐘以前完成都沒有問題.

ㄅㄨ從三年級開始,
就會自己規劃時間,
每天放學回家,她就會在寫字板上寫下自己的時間規劃,
通常只有幾個字,大概像這樣:

語詞
吃飯
勝算
阿媽卡片
三字經
練琴
數習

雖然規劃好了,
還是可以視情況修改計劃,
比如,數學作業實在算的很煩,
可以隨時停下來先去彈琴,或吃點東西,
等頭腦休息夠了,再回來算數學.
ㄅㄨ現在已經可以很熟練的彈性規劃安排自己的時間,
也可以視情況調整原本的計劃,
只要是屬於她的任務,她都可以一一完成,
一點都不需要爸媽在旁邊叮著,管著,唸著....

3. 娛樂休閒完成法
國小五年級的功課,開始搞得小孩和大人都頭昏腦脹的,
有時小ㄅㄨ會累到已經無法繼續完成,
眼看著上床時間已經到了,孩子也累了,
功課卻還沒有完成,該怎麼辦呢?
那就該是老萊子娛親的時刻了,
此時,娛的可不是高堂雙親,而是寶貝女兒,
讓孩子邊嚐試著完成作業一邊吃點零食,或放點輕音樂,先去洗個澡,...都可以,
我會陪在孩子旁邊,跟她一起唸題目~小明從圖書館走到學校的距離是.....
" 小明這個問題實在是太簡單了,下次碰到小明,就把答案告訴他! " 我開玩笑的說.
ㄅㄨ聽了覺得好笑,精神來了,功課不知不覺就寫完了.


作父母親的,在孩子漸漸成長之後,
要學著放手,不要總是替他們安排,規定,
卻只是讓孩子照表操課而已,
我們要教導孩子如何管理時間,
讓他自己用智慧,視情況,彈性安排,學著管理自己的時間,
否則,將來上了中學,大學,
家長和老師一旦放手不管了,
孩子就會不知道怎麼安排他的生活,有效規劃他的時間.

能有效運用時間的人,才能過一個充實,豐富,成功的人生.

用杖打孩子(七)彼此尊重


教導孩子尊重父母親和長輩是必須的功課,
絕對不能容讓孩子對父母親有任何頤指氣使或不恭敬的態度,
一旦發現孩子對父母有不恭敬的態度,就要立刻教導,制止,
讓他知道這是絕對不可以的事,
例如,孩子哭鬧,賴皮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或是命令父母替他做事,
或是對父母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等,
這些一概不可以發生,...


ㄅㄨ是一個很乖巧懂事的孩子,
基本上是不會無理取鬧的,
只不過偶爾會從班上別的小朋友那裡學到一些沒有禮貌的話語和態度,
通常只要提醒她: " ㄅㄨ,不可以對爸爸這樣的態度,... ", 
" 這句話是沒有禮貌的話,以後不要再說了..."
有時候孩子並不知道他從同學那裡所看到,聽到的是不好的行為,
所以,不要一發現就處罰他們,
只要告訴他 : " 你可能不知道這句話是不好的話,所以媽媽不怪你,現在知道了,以後就不可以再說了..."
只要一發現孩子有不對的態度,就要立刻提醒糾正,立刻改進,
不要等養成習慣以後再來改正,那就必須費更大的勁兒才能改進了.

不過話說回來,
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孩子待人是什麼態度或是說出什麼樣的話來,
絕大部份都是從家庭中學來的,
看到小孩子,就可以知道他的父母平常說什麼話,用什麼態度待人,
小孩子是絕對不會騙人的...
所以,若要孩子養成尊重有禮的態度,
為人父母的就要先學著如何尊重別人,也要學著尊重自己的孩子.

尊重孩子並不是什麼都照著孩子的意思去做,
而是表現在你是否專心聆聽孩子的聲音,
我發現有些父母並不習慣放下手邊的工作,專心的去聽孩子講話,
當我們在忙的時候,
小朋友拿著他的作品過來說:"媽媽,妳看我畫的!"
媽媽通常是轉過頭來應付式的瞄一眼,
然後敷衍的說 : " 很好,很漂亮..."
然後就把孩子打發走,又開始埋頭滑手機或忙自己的事,
沒有專心的聆聽或注意孩子的表達,就是不尊重自己的孩子,
所以,以後妳講話的時候,他也會敷衍的聽,敷衍的回應.

正確的方法是放下手邊的工作,
仔細欣賞孩子的作品,
然後具體的說出妳喜歡這個作品的哪個部份.
前一陣子,ㄅㄨ作了一首詩歌,
她要唱給媽媽聽,
我就放下手上的工作,
專心的聽她唱:
我喜歡上帝,因為祂創造宇宙,我喜歡上帝,因為上帝很幽默.
我喜歡耶穌,因為祂拯救我們,我喜歡耶穌,因為耶穌很愛我.
我聽完以後給她一個大大的讚美,
而且說,
" 媽媽最喜歡 "上帝很幽默 " 這句歌詞,媽媽也覺得上帝真的很幽默,不是一個死板板的上帝,而且幽默的和愛我的,又有押韻,真的好厲害,..."

我們常常說,要多多讚美孩子,不要總是批評他們,
但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讚美,而且最好能具體說出孩子有哪些優點,
才是有效的,真正能建立孩子自信心的讚美,
不要只是一味的說,很好,很漂亮,很棒,很聰明....
空泛的讚美的效果和意義都不大.

在我們家裡,
沒有父母一定要遷就小孩的事,
也沒有小孩一定要照大人的方法去做的事,
大家住在同一個屋簷下,
無論作什麼都要彼此尊重,
今天去爸爸想去的餐廳,下次就去吃ㄅㄨ想吃的東西,
客廳裡有二張小櫈子,我和ㄅㄨ常常一人坐一張,
靠著茶几,一邊吃東西,一邊看電視,
這二張小櫈子,一個是塑膠做的,比較硬,不好坐,
另一個是皮做的,軟軟的,比較好坐,
我們是誰先坐上那個軟座,另一個人就得坐硬座,
沒有說,媽媽一定就得坐硬的,讓孩子坐軟的;
最後一個洗完澡的人,就要負責用刮刀把浴室玻璃的水漬刮乾淨,
沒有說,一定是媽媽的工作,或一定是小孩的工作;
家裡面除了私人的物品以外,其他的都是共有共享,
沒有人有特權使用,都是大家協調,互相妥協,彼此禮讓著使用,
家裡的工作,大部份是媽媽主理,
但是爸爸跟小孩也要學會順手幫忙整理.

無論是父母或孩子都要學會說請,謝謝,對不起,
造成家人的不便時,要記得說對不起,
即使爸媽要小朋友作事,也要記得加個 ""字,
孩子幫了忙之後,要記得說謝謝,
反過來,孩子請求父母的協助也要注意禮貌.

在一個彼此尊重,專心聆聴的家庭氛圍裡,
孩子就能安心快樂的成長,
成為一個自重又懂得尊重別人的人.



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用杖打孩子(六)建立自信心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能進入資優班或是明星學校,
為了擠進資優班,拼命的補習,託關係,
或許經過努力之後,孩子真的勉強擠進去了,
但成績如果都是在後段,
孩子很容易就失去了自信心,
我個人認為,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比考上資優班和明星學校更重要...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在ㄅㄨ的學校裡有所謂的音樂增能班,
傳說,因為音樂班的學生常常代表學校參加各種比賽和表演,
應該可以算是學校的門面吧!
所以,音樂班的孩子得到的是全校最好的資源,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已的孩子能得到全校最好,最多的資源,
所以就讓孩子報名考音樂班.
在音樂班中,因為每個人都很努力,很優秀,
所以,在音樂班中的競爭是很激烈的,
除非你是非常的強,否則在這個班級裡面要拿到好的名次是很不容易的.

除了音樂班以外,
其他的小朋友,就會有一些人進了人氣老師的班上,
這二個班級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的用心,
所以,孩子們的學業成就相對的也比較高,
ㄅㄨ這學年雖然上了吳老師的班,
但吳老師過去是教中年級,
從這學年開始才被調來高年級,
她過去是中年級的人氣老師,但可不是高年級的人氣老師,
所以ㄅㄨ是音樂班和人氣班以外的學生.

五年級上學期,
ㄅㄨ的期中考出人意表的拿了個第一名,
這是她上學以來的第一個第一名,
我們都覺得上帝對她實在是太好了,
後來,ㄅㄨ遇到以前中年級的一位同學小婷,
小婷以前和ㄅㄨ同班時,是全班第一名,
現在在人氣班裡,考試總分比小ㄅㄨ高,卻只拿到第六名,
意思是,如果ㄅㄨ也在人氣班裡,
以她的成績,可以只能拿八到十名,
如果放在音樂班,情況可能差不多,或是更後面一點,
所以,ㄅㄨ在現在的班級很開心,
老師又選她當副班長,讓她去參加朗讀比賽和作文比賽,
如果在其他二個班,因為人才太多,可能都輪不到她呢?

如果我的孩子有機會可以進很優秀的班或是另一個普通班級,
除非她自已願意上資優班,
否則,我寧可讓她上普通班就好,
我覺得,這對孩子的信心很重要,
在資優班,她可能覺得自已很普通,或甚至很糟糕,
但在普通班裡,
孩子會覺得 "我能", "我很好", "我有機會"...
因為預期自已會拿到不錯的成績和名次,
所以就會很有信心,很努力的去學習,
如果有信心,即使很普通,
也能很快樂,積極的去拼搏,
因為覺得~我能,所以就真的作到了,
所以,我覺得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比把孩子硬擠到明星學校或是資優班更重要.


我認識一位家長,
她有很獨特的教育理念,
她讓孩子去補習,
但不是補她最弱的那一科,
而是補她最強,最喜歡的那科;
孩子某些科目比較弱,
可能是因為她沒有那方面的天賦或是對那科沒有興趣,
若是硬要她去上更多她沒有興趣的科目,
就會讓她覺得學習是很痛苦的事,
所以通常補習的效果不彰,
但媽媽讓她去補她最喜歡最好的那科,
就是在加強她的強項,讓她更好,更強,更有信心,更快樂的去學習;

台中的私立中學,考生的競爭非常激烈,
傳說,衛道中學是一萬個考生取八百個,
其他學校的錄取率也好不到哪兒去,
所以,在台中,為了要能考上私立中學,
很多孩子國小五年級就要開始補習.

這位媽媽讓她的孩子去考私立中學,
但是,她設了一個標準,
如果,孩子考上了,
但是卻是在後面的百分之二十,
換句話說,如果錄取一百個孩子,
而她的小孩是在第八十名以後,
她就不會讓孩子進那個學校,
因為她不想讓孩子在未來的三年中都活在倒數幾名的挫折中,
她寧可讓孩子在一般的的國中裡考前幾名.

這位媽媽的作法我非常的贊同,
因為我自己就有親身的經歷...
我國小的時候,
不喜歡寫作業,上課聽不懂也從不發問,
考試,無論大考小考,都是憑 "實力" ,
意思就是從不複習,
所以在學校就是那種姥姥不疼,爹爹不愛的學生.

當時的國中還有能力分班,
不用說,上了中學,我當然是被分到B段班去了,
進了國中,對我而言是個全新的開始,
沒有人知道我悲慘的過去,
所以,我就決定 "重新作人" ,發奮圖強,重新開始,
從國一開始就都考前三名,
而且我還熱心助人,很樂意把我會的教給同學,
幫助同學一起複習功課,
每教一次,等於自已也多複習了一次,
而且B段班沒有升學壓力,
家政課,童軍課,體育課,都不會被老師借去上英數理化,
所以,在學校裡,燒賣也做了,繩結也打了,帳棚也搭了,舞蹈比賽也參加了,
當時流行的校園民歌,幾乎每一首歌都會唱,
學校的生活對我而言,
是既忙碌,又多彩多姿,又充滿了成就感,
當時的我,很有信心,
覺得雖然自己是在B段班,
但是要考上高中也不是那麼難,
只要努力,應該可以吊到車尾,上後面的學校.

升國三的那一年,
因為過去二年的成績都很不錯,
所以校方把我調到了A段班去,
到了A段班,
同樣的我,
名次從第一名一下掉到三十幾名,
很多有趣的課都不見了,
一天到晚都在複習考,模擬考,
成績一下來,老師就罵我們,
這樣的成績怎麼考的上高中...

那時,我交了二個成績和我差不多水準的女同學,
我們對我們的未來是絶望的,
反正高中一定考不上,
所以,三個人說好了,要一起去考商職,讀夜校也行,
果然,後來我就進了松山商職夜間部,
她們二個則進了北巿商夜間部.
真的如聖經所說,
你在患難之日若膽怯,你的力量就就微小,
因為我們的信心只到商職夜間部,
所以我們的力量就變成只有上夜間部那麼小的力量.

我有時會回想,
國一,國二時期的雖然不是真的那麼優秀,
但是因為有信心,
所以覺得任何事情只要努力都是有可能的,
或許帶著這樣的信心和勇氣,
即使是B段班,高中聯考也有可能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即使,結果還是商職夜間部,
但至少過程是開心的,是快樂的,是充滿希望的,
總比像國三時那樣的日子還好.

所以,我們教育孩子的目標,
應該在於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讓他們先學會愛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可以.
此外,也要嘗試讓孩子感到學習是快樂的,而因此願意自發性的學習,
孩子如果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是充實的,
他們就會是一個終身學習者,
在他們未來的生涯中,無論在哪個領域裡,都是永不落後的進步者.

很多孩子的學習胃口就在家長的催逼之下被打壞了,
小時候無法抵抗,不得不照著父母的安排做,
等到上了大學,就自由了,沒有人管得動了,
他們就會迫不及待的關閉腦子,停止學習,
即使他們是在明星學校,資優班,
看起來,他們懂得比一般的孩子多,
但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不管什麼時候,一旦他們開始停下來不學了,
他們就開始落後了...

所以,讓我們放下明星學校和資優班的迷思,
孩子如果能勝任,當然很好,
但如果這樣的班級和學校讓孩子的信心被打擊,缺乏學習興趣,
我們需要禱告,求上帝給我們智慧,
能幫助孩子建立信心,成為一個快樂的終身學習者.





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用杖打孩子(五)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每個作父母的無不希望能把最好的給孩子,
吃好的,穿好的,
學才藝要找好老師,上學要找好學校,
我們有個習慣,
喜歡到處打聽,哪裡有好學校,好老師,好的補習班,
但是不要忘了,
所謂的人氣學校,人氣老師,人氣補習班,人氣食品....
他們可能是最好的,
但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人氣老師

剛回台灣的那一年,小ㄅㄨ剛好趕上讀小學一年級,
我們捨棄學費昂貴的美國學校,
也不想送她到私立學校去,
就送她到學區中的公立學校就讀,
讀了一年,
我和廖先生都在思考一個問題,
小ㄅㄨ在美國時,因為有去上幼稚園,
所以英文已經有一定的能力,
但是她回台灣時只有六歲多,
如果我們不想辦法把她的英文能力留住,
等她再大一點,她原本所具備的英文能力肯定會消失的無影無踪,
所以在我們和ㄅㄨ一起商量,禱告之後,
決定把她轉到離家不遠的私立東海大學附屬小學,
學費當然比一般公立學校貴很多,
但是比起在台中的美國學校又是非常便宜.

東大附小裡面有許多國際學生,
很多孩子都是混血兒,一半當然是台灣,另一半則有法國,韓國,南非,美國...等
其中也有純德國人,純日本人和純美國人...,
他們有可能是父母在這裡工作,或出差幾年,
所以就把孩子放在這裡讀書,
也有一些孩子像小ㄅㄨ一樣,小時候在國外生活,然後回台就讀的,
整個學校就像是個小小聯合國.

學校每週有十堂的英文課,課本是用美國的小學教科書,
因為很多孩子都是在家裡講英文,在學校講中文,程度都很不錯,
所以有幾個班級在課堂上是全英文的,
基本上跟在美國的小學上課差不多,只不過進度會比較落後,
因為孩子們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在上台灣的國小課程.

為了孩子的英文能力,只好砸錢讓孩子讀私立學校,
等進了學校以後,才發現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風氣真的差別很大,
在公立學校,一切都是按著規定走,
全校學生一視同仁,
把你安排到哪一班,就是哪一班,
老師是哪一個就是哪一個,
是不可能讓你挑,讓你選的.

但是到了私校可不一樣,
我後來才知道,學校裡面有所謂的 "人氣老師",
就是很有經驗,帶班帶得特別好的老師,
大家都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那個老師的班上,
學生家長都會互通情報,
尤其是媽媽們站在校門外等著接小朋友放學時,
大家會一群一群的聚在一起,聊學校,聊小孩,聊老師...,
得到了情報以後,
家長可以在每學年開學前跟學校聯絡,
指定下學年要到某 "人氣老師" 的班上就讀.

我沒有這樣做,
因為我覺得,
雖然人氣老師的口碑很好,都是很棒的老師,
但是,他的個性和帶班的方式不見得適合我的孩子,
不僅僅是老師,還有班上的小朋友如何,家長如何,
這三者配合起來決定我的孩子是否能有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
而這一切都不是我所能掌控的,
所以,我決定,在孩子每次換班級之前,
我都要好好的為孩子的老師,同學,班級和家長禱告,
求神為小ㄅㄨ預備一個最適合她的學習環境.

因為我們從不跟學校要求要到哪個老師的班上,
果然,沒有要求的,大都不會在人氣老師的班上,
其實,也沒有關係,
因為我有很努力的為孩子禱告,
所以就相信,神的安排一定是最好的.

三年級的時候,
ㄅㄨ的班級就在人氣老師~吳老師的隔壁,
她常常跟我說,
隔壁班吳老師跟學生就像朋友一樣,
午餐後,常常看到她跟班上小朋友一起在外面的洗手枱刷牙,
也常常看到她跟同學勾肩搭背,玩在一起,
不像自己的導師林老師,跟她有距離感,
而且每次都一直催學生去刷牙,沒刷的還要被處罰,
但是小ㄅㄨ卻從來沒有看過林老師午餐後去刷牙,
都沒有以身作則....

哇!人氣老師果然不同凡響,
難怪大家都搶著要進她的班,
只好安慰ㄅㄨ說,
沒關係,至少我們沒有遇到一個 "變態老師",如果遇到了那才恐怖呢!
心裡還是相信,神的安排一定不會錯.

一年過去,
小ㄅㄨ還是一樣,每天快樂去上學,
後來聽說,人氣吳老師懷孕了,而且是雙胞胎呢!
臨生產前的一個月吧,就開始請假在家待產,
再加上作月子,還有育嬰假,前後大概超過半年以上,
之前吳老師也因為手術請過假,
估計吳老師真正帶這個班級的時間,大概只有一年多一些,
吳老師班上前後大概換了4-5個代課老師,
因為代課老師跟學生不熟悉,所以增加了帶班的困難,
整個班級很亂,家長們也怨聲連連,
向學校抱怨後,
學校後來才停止找校外的代課老師,
而是從校內老師中調了一位來帶班,
所以,印象中,該班是一直到中年級最後一學期才真正的安定下來.

原本很多家長申請來到這班是希望能給吳老師教,
無奈人算不如天算,
誰也沒有想到,真正給吳老師教的時間其實並不長.

後來發生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吳老師育嬰假回來以後,不教中年級而改教高年級,
這學年小ㄅㄨ升五年級,
剛好就被安排在吳老師的班上.

當時家長們在談這件事的時候,
我很感謝神,我沒有用自己的聰明與能力去為小ㄅㄨ作安排,
而是靠著禱告,把主權交給神,
上帝鑑往知來,祂知道什麼時間會發生什麼事,而我們不知道...
我們常覺得神沒有垂聽我們的禱告,
質疑神怎麼沒有把最好的給我的孩子,
事實上,我們所認為好的可能只是次好,而不是最好,
或者我們所要的真的是好的,
只是時機點不對,
神會給,但不是照我們的時候,乃是照祂的時候.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
我漸漸學會了把孩子生命的主權都交託給神,
不是按自己的意思去為孩子安排,
乃是藉著真誠的禱告,在孩子生命中的每一階段都邀請耶穌來帶領與掌管,
神的安排絕對比我們所安排的更有智慧,更適合孩子,
在追逐著明星學校,明星老師,明星科系之際,
讓我們學著向上帝禱告,
求神讓我們的孩子在最合適的時間,最合適的地點遇到最合適的人.






2015年3月4日 星期三

用杖打孩子(四) 關於處罰


我說過,我曾經是一個立志要打小孩,處罰小孩的媽媽,
但當我有了孩子以後,
我漸漸發現世界上還有很多方法來導正小孩的行為與態度,
而 "處罰" 這個方法應該要盡量少用,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都不要用...



1. 說謊是因為怕被處罰

我們都覺得孩子說謊是一種很要不得的行為,
所以,如果孩子說謊了,是絕對不能不處罰的,
但這其實是一個惡性循環的因果關係,
孩子考試作弊,偷改成績,不敢拿考卷回家,東西弄壞,在外面闖了禍...卻不承認,
說穿了,都是為了怕被處罰.
孩犯錯了,如果不要責罰他,
好好的跟他講道理,跟他一起討論不再犯錯的解決方法,
陪著他一起收拾殘局,
孩子就得到了安全感,知道父母家人都會幫助他,
他們不需要害怕因為做錯而被處罰,反而得到寬容與諒解,
如此,他們根本就沒有說謊的必要.

我和廖先生從不會欺騙孩子,對孩子說謊,
是什麼情況,就怎麼說,
所以基本上小ㄅㄨ也是不會說謊的人,
但是有那麼一次,
我要她把盤子裡的一個小包子吃完,然後準備上床睡覺,
ㄅㄨ平常吃東西很慢,包子雖然小,
但沒個十分鐘,十五分鐘,她是不可能吃完的,
但是這次她不到一分鐘就解決了,而且嘴裡也沒有東西在嚼,
讓我疑心大起,
問她,妳真的把包子吃完了?
對呀!她很輕鬆的回答.
這裡面分明有鬼....我心裡想著,
跑去垃圾桶找,也沒有找到,真是怪了,那顆包子她究竟拿到哪兒去了?
等上了床,我又問她一次,
ㄅㄨ,媽媽覺得妳不可能那麼快就把包子吃完,妳真的吃完了嗎?
" 真的呀! " 她還是不承認.
過了一會兒,她突然問我說,
" 媽媽,如果我說謊,妳會怎麼樣?"
我當然知道她指的是什麼,
為了讓她了解說謊是很嚴重的事情,媽媽是絕不容許她說謊騙人的,
所以,就回答她說:" 打手心十下!"
" 喔!" ㄅㄨ沒有再講話.

過了幾天,這件事一直在我心上,
很想找出謎底,ㄅㄨ到底把那顆包子怎麼了?
所以,我就跟廖先生講了這事,
廖先生說: " 包子是我吃掉的!"
" ㄅㄨ因為不想吃,所以給我吃了,後來聽妳說,說謊要打十下,
所以不敢跟妳講實話,我答應她絕對不會讓妳知道,妳就當沒這回事吧!"

這件事發生在ㄅ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
好幾年過去了,
我沒有跟她追究過這件事,
真的就是假裝不知道,
但我反省了一下,
家長為了防止小孩說謊而處罰小孩,
而但小孩卻為了避免處罰而學會說謊,
如果,爸媽不要動不動就處罰小孩,孩子就根本不需要說謊了.
從包子事件以後,
孩子只要犯了錯,
我就會告訴她: " 沒關係! 現在我們一起來想想看,怎麼補救,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當她知道,爸媽不但不會處罰她,還會跟她想辦法一起解決問題,
她就不會再說謊了.

2. 孩子如果已經知道錯了,就不要再處罰了

孩子如果已經知道錯了,就不要再處罰了,
因為壞的結果本身已經是一種處罰了.
小廖先生還在唸大學的時候,
有一次拿了一張超速的罰單回來,
原來年輕人在高速公路上車子飆到九十多英哩,約時速140公里,
被警察攔了下來,
他的同學因為跟他的車,只好開得跟他一樣快,
結果二個人都吃了罰單,
在美國交通罰單都罰的很重,動輒數百美金,
根據過去經驗的認知,
我建議,讓小廖先生負擔部分罰金,不要都我們出,
這樣他才能學到教訓,下次開車才會小心.
但是廖先生講了一句話:
" 我以前年輕的時候,有一次被開罰單,也是我爸爸替我出的,
但我也沒有因此而一直故意去違規."
被警察攔下來開單子已經是一種處罰了,
既然老爸已經這樣說了,
我也沒有再多說什麼,
但這真的是小廖先生唯一的一張罰單,
之後他真的沒有再被開過罰單.

ㄅㄨ和班上的另一個女生小敏,
二個人基本上是包辦班上的第一,第二名,
有一次期中考,
ㄅㄨ的社會科考了八十幾分,
小敏的數學也考了八十幾分,
八十幾分其實也算不錯,
但是對這二個成績從不在九十分以下的小女生而言,簡直是非同小可,
ㄅㄨ的心情有點兒低落,
但是,媽媽說:沒關係!
第一,媽媽看到考前妳有很認真在復習,只要有努力就是最好的.媽媽覺得妳真的很棒!
第二,五年級的社會科本來就比較難,一定是我們還沒有抓到讀社會科的竅門,
我們可以再研究看看,有什麼可以改進的方法.
第三,只要再多努力一點,從別的科目補強,期末總成績還是有可能拿第一的.
就這樣,ㄅㄨ的心情沒多久就恢復了.

回家的路上,ㄅㄨ跟我說:
" 媽媽, 小敏今天哭了,因為她數學沒有考好,而且她回家就慘了,因為她爸爸會打她."
"小敏心裡已經夠難過了,爸爸不但不安慰她,還要打她嗎? " 我問.
" 對呀!還好我沒有生在小敏家." ㄅㄨ說.

我想,即使爸爸不打小敏,
以小敏本身努力進取的個性特質,
她也會想辦法拿到好成績的,
這個時候,如果是安慰和鼓勵,或者更能幫助小敏.

其實,有些處罰只是為處罰而處罰,
好像沒有打小孩,處罰小孩,就是沒有在管教,就不是盡責的好父母,
然而,壞結果的本身就是一種處罰,
孩子很聰明,從所得到壞結果一定已經學到教訓了,
所以就不要再處罰小孩了,
還是把那些時間精力拿來幫助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更為實際.

回到第一篇,我所提到的,孩子如果犯了錯,無論幾次都要原諒他,
因為上帝也是這樣的包容我們,原諒我們,不斷的給我們機會,
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
我們要向孩子表明,犯錯沒有關係,因為每個人都會犯錯,
只要他們肯承認錯誤,就不要處罰,
然後再一起想解決和補救的辦法,
若是造成別人的損失和傷害,就要付代價去補償,
這才是在教導他們負責任的態度.

有時我不太懂那些政治人物的作法,
什麼叫作 "下台以示負責"?
他作錯事,捅了簍子,就下台一鞠躬,
爛攤子叫別人收,
他自已就什麼都不管了,
這樣怎麼會是負責呢?
應該叫他無論如何把爛攤子收拾好才能走,
這樣才叫負責,不是嗎?

我們在管教孩子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孩子犯錯了,
如果就打他,罰他不准玩平板,不准出去玩,不准看電視,
這樣的處罰和他所犯的錯毫無關聯,
就好比叫犯錯的官員下台一樣,根本無濟於事,
重要的是,讓孩子去思考,
如果你之前用的這個方法是錯的,不可行的,
那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什麼?
處罰的確能很快收到嚇阻的作用,
但孩子可能只是知道自已錯了,
卻仍不知道正確的方法是什麼,
以長遠來說,處罰並不能使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