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關於解經(三) ~~同感一靈


繼續回答反唐者的問題 ~~~

解經難道不包含生活運用嗎?那詩篇不是告訴我們?要默想神的話?默想自然會帶出延伸?但既然有聖靈引領?同感一靈是很自然的!!若有他人有過度延伸!!聖靈自然會修剪對付 !!除非他自己不夠成熟...什麼是同感一靈 ?一般我們簡單的定義為
一群基督徒在聖靈的感動之下,
不約而同的對於一件事有著某一種程度的相同看法...

在教會裡,每一個人來自不同的背景,有著不同的想法,恩賜和價值觀,
一個有傳福音恩賜的牧師會希望大家都出去傳福音,
但另一個有教導恩賜的牧師卻認為應該要先好好的教導聖經,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一個要這樣,一個要那樣,該怎麼辦呢?
在教會裡,我們會一起禱告,直到聖靈在我們當中工作,
使我們同感一靈,有了相同的看法才一起同心的去做...

但問題是,當一群人有著共同的想法和感動的時候,就叫作 " 同感一靈" 嗎?
其實也未必...
有一種叫作 " 英雄所見略同 " ,
在社會上我們可以到處看到一群志同道合者參加一個社團,
喜歡跳舞的就約了一塊兒去跳舞,
喜歡唱卡拉OK的就一起去唱卡拉OK,
在教會裡,即使完全沒有聖靈的工作,
也會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起作點什麼事.

另一種叫 " 一丘之貉  ",
是一群一起作壞事的人,
像幫派,大家都覺得打架,械鬥,吸毒...是英雄的表現,
這樣的組合,是建立在錯誤的價值觀之下.
在教會裡, " 結黨 " 的人,會認為自己是站在上帝這一邊,
他們同心合意的去批評或攻擊教會和牧者,
還自稱是 " 同感一靈 " .

可見得,並不是說,教會裡的一群人有一個同樣的想法就叫作 " 同感一靈 ".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 : 
是不是多數人有共同的看法就表示出於聖靈,
而少數人的看法就不是聖靈的感動 ?因為沒有人跟他同感一靈 ...

從聖經和教會歷史中我們可以發現, " 同感一靈 " 這個察驗的方法,
在許多情況之下是不靈光,不管用的,
甚至會誤導人,使人無法真正去認識上帝的旨意.
聖經中的先知們是當時以色列中少數真正明白神旨意的人,
大部份的官長,祭司,百姓,...等.都是一丘之貉,是同心作惡,悖逆,敵擋神的人;
用 " 同感一靈 " 這個原則,必定察驗不出來.

中古世紀的歐洲在羅馬教廷的統治之下,
主張翻譯聖經的約翰威克里夫,被教廷判為異端,
死後屍骨被挖出來丟在墓園以外,終身聲名狼藉.
還有當時有認為地球是圓的科學家也判為異端,
因為所有的人都認為人們所住的地方是一個平面,
但是經數百年,千年後,
我們才看出,這些少數被逼迫,被判為異端的人才是真正受聖靈感動的人,
而那一大群人,看似有同樣的看法,看似為聖靈所感動的人,
卻是大大得罪神的人.

所以,我們也無法單單從人數的多寡就輕易判斷出聖靈的工作.

所以,用 " 同感一靈 " 這個方法來察驗教會所解釋的聖經,所得到的信息是否是出於神的,
理論上看起來不錯,但在實際運作上是有瑕疵的,
我並不是說,這個方法完全不可靠,完全不能用,
事實上,是有它的需要性,
只不過,我們不能 " 只 " 靠同感一靈,
還需要配合別的方法來察驗.
比如,是否配合整本聖經其他的經文,
如果,東解釋一句,西解釋一句,把聖經拆的支離破碎,使聖經失去一貫的信息,
或跟其他的經文意義相違背,...等
即使大家都覺得講的很好,卻不一定是真的出於聖靈.

比如,觀察信息所帶出的果效,
有沒有引人謙卑捨己,歸向基督,
還是叫人放大自己,過自我為中心的生活?

比如,觀察那些反對的少數人是什麼樣的人,
反對的人是個什麼樣的基督徒,聽聽他們反對的理由是什麼 ?
客觀的,冷靜的接受並聆聽他們的意見,看看自己有什麼需要調整改變的地方,
有則改之,無則勉之...

而解經者本身更要有謙卑,肯改進學習的態度,
才能在講道及教導的事奉上不斷精進,
真正謙卑學習的講道者,
隨著年歲的增長,事奉的年日漸長,
人生閱歷更加豐富,認識上帝比年輕時更多,
在過去所堅持的神學觀念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改變,
因為他對上帝的體驗更深,看聖經也能看到更深的含意,
而不再只是從前年輕時的膚淺角度來看.


另外,我要討論一個關於 " 同感一靈 " 的重要話題,
卻是許多基督徒及屬靈領袖所常常忽略的,
這一忽略,造成了許多教會嚴重的問題,
那就是 ~~~ 時間
 " 同感一靈 " 有時候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就拿新約聖經的形成來講,
大約在主後一百年左右,所有的新約聖經都已經完成了,
但是約到了主後三百多年的時候,新約的正典才正式形成,
也就是說,從五旬節教會建立以後,大約三百多年的時間,
教會只有猶太人的舊約聖經,而沒有新約可讀.
因為,這三百年是聖靈在作 " 同感一靈 " 的工作,
當時為耶穌寫生平事蹟的書非常的多,
但為什麼是太可路約這四卷書被列在新約聖經之中,而其它的沒有?
保羅所寫給教會的書信絕對遠遠超過這十三封書信,
但為什麼就是這十三封信被列在聖經中 ?而其它的沒有?
因為教會 " 同感一靈 " .

當時在眾教會間彼此傳閱著保羅的書信,和一些其他使徒的作品,
經過三百年聖靈的工作,有一些作品仍在教會間被抄錄傳送,
因為這些作品,無論在哪個時代,在哪個地區,在哪個教會,
讀起來都讓人感受到聖靈在對教會說話,所以漸漸形成了我們現在讀的新約聖經,
而一些沒有聖靈感動的書信就在聖靈的運行中被淘汰了.

詩歌也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在唱的許多傳統詩歌,像奇異恩典,祢真偉大....等,
都是經過數百年的考驗,
代代的基督徒唱了都覺得感動,
每每在人生的逆境中,這些詩歌幫助了許多人,感動了許多人,
所以它們留下來了....

這幾年來,我對於詩歌感到迷惘而無所適從,
太多的現代詩歌不停的被創作出來,
老實說,有些詩歌對我這個中年基督徒而言,實在是無法適應,
有的既不好聽,又不好學,又不好唱,更不用說能夠記得住,讓人隨時可以朗朗上口,
有的鼓聲節奏太強烈,聽得我的心臟不停砰砰的跳,
有的則是不停的反覆那幾句,一唱半個小時,
唱得我只好以尿遁逃避,等唱完了再進去.
本來想在blog上發發牢騷,小抱怨一下,
但後還是決定忍住不說...(今天還是寫出來了...)

為什麼我不會再在意詩歌的問題呢,
因為我明白了 " 同感一靈 " 的道理,
也明白了 " 時間 "  與 " 同感一靈 " 的關係,
詩歌像聖經一樣,需要經過眾教會和眾聖徒的考驗,
我不要管那些我唱了沒有感動的詩歌,只管唱那些我喜歡唱,有感動的歌,
如此一間教會一間教會,一個信徒一個信徒,
每一首詩歌,都需要這樣,一關一關的經過,一代一代的走過,
出於聖靈的感動,經歷長時間的考驗,
有些詩歌會廣為流傳,而有些則會漸漸被眾人所遺忘.

在教會裡,有許多爭執都是因為不了解 " 時間 " 與聖靈感動之間的關係而發生的,
有的教會領袖從神領受了一個異象,
所以開始在教會推動,推了老半天推不起來,
同工都沒有感動,不肯合作,
吵吵鬧鬧的過了幾年,
牧師覺得,這個教會的弟兄姐妹真不順服,
結果不是同工離開教會,就是牧者帶著他的異象走了,
同樣的情形又發生在下一個教會,下一個牧師的身上,
如此下來,總有人帶著疑惑,
不明白,既然異象來自於上帝,為什麼教會的同工卻都沒有同感一靈呢 ?

問題在於,我們不明白,
有時候,上帝給我們一個想法或一個異象,
並不是要我們 " 馬上,立刻 " 就去實現,
而是要我們等候,預備,順服,禱告,努力,....直等到時機成熟,
這段等候的時間有可能是五年,十年,甚至更久,
但許多時候,我們等不了,我們以為神要的是馬上,
所以就憑著自己的血氣而行,去吵鬧,爭取...
鬧得整個教會雞犬不寧,
若我們願意忍耐,等候,憑信心相信,如果這是主要我做的工作,
那麼祂自己會按著祂的時間表來成就,
教會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爭執與分裂了.
想想亞伯拉罕,從得到會生一個兒子的應許到撒拉生了以撒,
這中間隔了多久 ? 廿五年 !!!
亞伯拉罕也以為是馬上, 所以早在生以撒的十三年前,他就生了以實瑪利,
但那並不是神真正要賜給他的...

所以,我想,靈恩派和福音派,多少年來這樣吵個沒完沒了,
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是各佔自己的山頭,各有自己的理論,各有自己的擁護者;
或許是因為我們還在過程當中,
因著聖靈在信眾當中的感動與帶領,
一些東西會被留下來,一些東西會隨著時代的洪流而消逝,
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在與聖靈同工,
我們與聖靈一同在察驗這個世代的所有信息,所有詩歌,
數百年後,後世的子孫們綜觀整個歷史的演變,
他們將賦予我們這個世代的基督徒一個定義,
就如同我們現在回頭看見過去數百年來先聖先賢,
賦予他們的時代對於人類歷史及教會的一個評價,
更重要的是,將來我們都會從上帝那裡得著我們該得的評價.


最後簡單回覆反唐者的最後一句話 :
若有他人有過度延伸!!聖靈自然會修剪對付 !!除非他自己不夠成熟...

不成熟的基督徒太多了,
有的是因為剛信主,所以不成熟,
這樣的信徒需要有屬靈的長輩教導帶領他們,
只可惜,許多初信的基督徒,還沒有打好真理的根基,
他們沒有被教導如何在教會正確的使用屬靈的恩賜,肢體之間當如何百節各按各職,
也沒有被教導如何靠著聖靈去修養改變自己的品格,
就已被教導要去醫病,趕鬼,行異能,說預言了,
就好像一個小孩子,還不會走路就要他拿菜刀,
這樣不僅會傷了別人,也會傷了自己.

聖靈的確會修剪對付,
但聖靈可以在傷害造成之前,就可以把樹枝修剪好,
而不要等傷害造成了,才讓聖靈來修剪...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electrician
melbourne electrician Counter

8 則留言:

  1. 我再補述一下我的問題好了,也就是過去的基督教為何這麼殘暴,一直要等到民智開了,才憣然悔悟,似乎近代聖靈愛的工作才比較明顯,而目前基督教仍讀著舊約,猶太教自然不在話下,回教也隱含發動聖戰的思想,這些教義仍隱含彼此鬥爭的不安因子,目前似乎佛教的教義或是倚靠人類的理性,用愛與和平的觀念才能促進世界和平,請幫我作個評論好嗎?謝謝

    回覆刪除
  2. Amy 姐
    我的使徒運動呢
    版主回覆:(2010-01-12 03:06:39)



    Sam,
    我在網上找到一篇關於使徒教會的說明,
    大衛會幕禱告中心和以琳書房應該都算是屬靈恩派的吧 ?
    那這篇就算是他們對自己的使徒行動的解釋,
    那隻羊在罵的使徒行動好像跟人家自己所講的不太像是一回事兒,
    羊的意思大概是說,靈恩派拿使徒行傳中的神蹟異能當作是自己行異能,說預言,醫病,趕鬼...的範本去仿效,
    主張要效法或回復到使徒行傳時代的教會生活,
    所以,羊說,若要回復到使徒時代的教會生活,
    那就應該也要變賣財產,凡物公用,要學就都學,不要只學其中自己想學的部份,
    但我懷疑他是為反對而反對,拿著其中一部份亂開砲,
    我找到的資料不多,但至少是靈恩派本身的論點,
    我覺得這個運動大概只是想從使徒行傳中找到教會初創時的基本精神,
    像委身,恩典,善行,聖靈充滿,恩賜運用,同心敬拜,懇切禱告,....等,
    而不是想要回復過像當年一樣的生活
    基本上解經及應用方面都很好,我自己看了也得幫助,
    你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有問題可以再討論,
    http://www.hosanna-tod.com/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pdc-99-06
    使徒運動若是有什麼爭論,我覺得不過是多打一場無謂的福音派及靈恩派的爛仗,真的是沒有必要,
    即使要爭,也要爭在重要的點上,不要把時間精力浪費在這等不太重要的事上.你覺得呢 ?



    Amy
    <br /

    回覆刪除
  3. 忽然想到我教會的牧師說過的一句話:
    "不要過於追求神的恩賜,過於神自己"
    可以送給靈恩派。
    好久以前參加過幾次靈恩派教會的聚會,到今年再度參加,我對他們禱告的感覺仍是"神是站在我這邊的,不管我碰到怎麼樣的困難,祂是美好的,必要幫助我"。
    我覺得這樣的想法是本末倒置的。為什麼不是"我們站在神那邊"?如果我這個人本身是錯的,做了不對的事以致需要為這些付出代價時,為何仍期望神幫助?一位美善的神,會因為憐憫的緣故,繼續促成你的錯誤,不讓你成長嗎?
    我相信有很多神蹟奇事,可是不代表說我們都有這個特權,指使神照我們所想的去成就自己的私慾。
    版主回覆:(2010-01-12 03:53:56)



    "不要過於追求神的恩賜,過於神自己" 阿們 !!!
    還有,不要高舉人過於高舉上帝,
    神蹟奇事,預言的應驗,...等會引誘人高舉自己或別人,
    這是靈恩派很容易掉入的陷阱,
    而福音派也有類似的陷阱,
    一個人聖經很熟,講道很精彩,說得頭頭是道,能滿足理性者的需要,也會誘惑人看重人過於看重神,
    這是人性的軟弱,所以不要彼此取笑,只要自我警惕.


    Amy
    <br /

    回覆刪除
  4. 這篇摸得很高耶
    可通過時間考驗
    Amy姐的代表作~
    版主回覆:(2010-01-12 03:55:00)


    過奬了...

    Amy
    <br /

    回覆刪除
  5. 我覺得Amy姐舉得例子客氣了
    "中古世紀的歐洲在羅馬教廷的統治之下,
    主張翻譯聖經的約翰威克里夫,被教廷判為異端,
    死後屍骨被挖出來丟在墓園以外,終身聲名狼藉.
    還有當時有認為地球是圓的科學家也判為異端"
    其實我也訝異為何中古世紀的天主教一直到近代的基督教,都隱含著殘暴的因子,包括十字軍東征,宗教裁判所,反猶主義,對內處理異端,對其它的宗教也不手軟,直到最近民智開了,才以耶穌是愛的型態來宣教.
    我個人以為是因為新舊約一起讀,所以有些舊約的主要觀念仍深植基督教,譬如要獨尊耶和華,不可以跟其它宗
    教混雜,所以找到機會就要消滅其他宗教,對內也要保持它的權威性,而且也是因為民智開了,人們也認識到這世界無法獨尊某一個宗教,且宗教間的鬥爭所造成的毀滅性是非常可怕的,所以開始提倡博愛,和平和人權,至此新約中的一些愛與良善才被基督教提出來,聖靈的愛的工作逐漸在各個教會顯明,所以從猶太教->耶穌和十二門徒->天主教->基督教->福音派->靈恩派,可以看到基督教的教義或形式不斷的在變化,也是伴隨人類的思想解放而有所不同,所以一些偉大的科學家如愛因斯坦所說"我相信上帝,但是不是人格化的上帝,而是宇宙有它的自然和諧的規律",甚至有些哲學家羅素認為"我認為佛教是最符合人類需求的宗教",似乎佛教倡導愛與和平,救世濟人,比較不會像基督教和回教教義上隱含了對外爭戰等不安定的因子.
    對不起Amy姐,似乎有點離題了,也突顯我身為基督徒的矛盾,可否替我解答?謝謝
    版主回覆:(2010-01-12 04:04:39)


    This is a big issue,
    等我有空想清楚了再回答你,好嗎 ?
    如果我太久沒有回覆,你就像Sam 一樣,留個言,提醒我一下.
    Amy
    <br /

    回覆刪除
  6. 現代有很多新的創作詩歌
    受到很多時下青少年的喜愛
    很多人因此受到感動信主
    顯示的確有它的渲染力
    靈恩派常說"新酒不能裝在舊皮袋"
    所以要與時俱進
    另外上帝創造每個人的喜好也都不同吧
    古典,爵士,鄉村,搖滾音樂各有擁護者
    隨著時代的多元化
    興起各式各樣的教會吸引不同的人來信主
    耶穌也說"凡不是抵擋我的 就是同我的"
    我也常用這句話來提醒我
    欣賞不同類型的敬拜和詩歌
    版主回覆:(2010-01-12 04:11:03)


    "凡不是抵擋我的 就是同我的"
    阿們,我也常常提醒自己,存寬廣的心儘量去接納和欣賞那些和我不同的人,
    保羅也說,
    這有何妨呢? 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
    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 腓一章18

    Amy
    <br /

    回覆刪除
  7. 其實也有教會實施類似凡物公用的生活,像陳公亮牧師的希伯崙全人關懷中心,就是幫助更生人過著集體生活,我也認識一些曾追隨陳公亮的朋友,成立類似的團體,每天住在一起,然後製作一些詩歌,經文卡片,手工藝品等,四處在街頭或透過教會販賣,以維持生活.
    PS:不過陳公亮的人品只有上帝才知道啦,網路上也有看到一些言論說,1995年閏八月他自己跑到美國避難,教會小羊四散,另外還有牽扯到教會財務的糾紛,詳情我是不知道啦,只有當事人清楚,我只記得他所創立的[敬拜中心],當年在台灣也是敬拜讚美的先驅,在靈恩派中頗負盛名,如今安在?
    版主回覆:(2010-01-19 03:42:33)


    每一個人的工程都需要經過火的試驗,
    若是金銀寶石就能存留,若是草木稭就會被燒毀,
    我們作很多主的工作,但不知道留得下來的能有多少,求主憐憫...


    Amy
    <br /

    回覆刪除
  8. Amy 姐講得好
    妳說~~~使徒運動大概只是想從使徒行傳中找到教會初創時的基本精神,像委身,恩典,善行,聖靈充滿,恩賜運用,同心敬拜,懇切禱告,....等,~~~

    我的疑惑被解開了
    說真的 小小羊的文章我還是不看也罷
    因為常常從神那邊領受很強烈的感動
    被他的文章一搞
    我就冷掉一半了
    本身是笨拙的人
    雖然讀經跟禱告的生活不少
    但 對辨論實在沒什麼興趣
    因為 光親近神 了解神旨意
    信徒用一生來追尋都是有限的
    哪還有精神在那邊跟人辨論

    另外就像妳提的
    如果連這樣的事情都要辨論
    那實在很無聊

    信徒難道一天都吃飽沒事幹
    只會批評這些有的沒的嗎

    我上班的地方
    有很多人 因為文化的殘累
    上一代的罪帶下來的咒詛
    這一代的孩子卻需要幫他們背負

    生活困苦的不得了
    每天能飽食一頓已經很了不起了

    哪還像一堆信徒 靠人供養沒關係
    既然靠人供養就更應該為福音委身 為禱告委身
    結果不是 一天到晚在想著怎麼批評哪個傳道人
    一天到晚在想著怎麼批評哪個神的僕人
    一天到晚仗著自己比人有更多時間讀經
    而展現屬靈的驕傲

    不好意思 講話語氣重了
    不是針對Amy 姐 只是依我看到的一些問題
    吐出心聲罷了
    版主回覆:(2010-01-19 03:46:48)



    Sam,
    歡迎發牢騷,大家在主裡彼此相愛,彼此包容,
    尤其是對那些我們覺得不可愛的人.更需要有上帝的幫助,才愛的下去,求主幫助我們.
    網上有那麼多好資料,不一定要看那隻羊的,但至少我們得承認他的確也給了我們不少思想上的刺激.
    凡事多往好處想吧...


    Amy
    <br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