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都只習慣讀信仰方面的書,
但是從少接觸一般的文學作品,
最近廖先生從外面拿回幾本"廁所書",
(就是放在浴室裡上廁所時打發時間看的書)
這本雜誌叫作"讀者",
聽說在中國大陸非常有名,有廣大的讀者群,
第一次聽人家提起時,我還以為是"讀者文摘",
後來才知道是完全不同的一本書,
它延攬了古今中外名作家的文章,
有點兒像在網站上一樣,
投稿時可以用別人寫的文章,
只是要註明這篇好文章你是從哪兒抄來的,就可以了,
你也可以自己發揮,用自己的文章,
所以一本薄薄的雜誌裡面的內容卻包羅萬象,
有人物介紹,有人生體驗,有幽默小品,有今日話題,...
但你不會覺得這本書很雜亂,
因為它刊出來的文章的風格都很接近.
有些文章讀了以後,會讓我覺得...
我真的應該多讀書,
不是只讀基督教的書,
而是任何好書,好文都應該多讀,
因為它們讓我的視野更加的開廣,
許多文章中有美的文采,也有深邃的思想,
描述著不同國家的文化,也擁有著不同的回憶和夢想,
就區區幾本雜誌,卻讓我覺得,我似乎來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
我覺得中國的確是有很多人是在"思考",
而台灣呢?卻有很多人在"謾罵",
在"思想"的人多,社會才會進步,
而批評謾罵的人多,卻只是造成社會的不安與混亂,
難怪中國進步的那麼快...
以下要分享的這篇文章,就是我從讀者二千零七年九月下旬的雜誌中摘下來的,
雜誌上的這篇又是由一位叫邢保國的人從"思維與智慧"這本雜誌摘下來的,
作者是馬德,
馬德又是誰呢?也許是個外國人.
開始
作者:馬德
嬰兒在產房中的第一聲啼哭,是生命的開始;
冰雪在山坡上消融成河,是春天的開始;
人與人彼此在凝視中用笑臉相迎,是溝通的開始;
雙方在內心中用尊重握手,是平等的開始;
看到口渴難耐的陌生人,懂得遞上一瓢水,是愛心的開始;
送人玫瑰後,發現手有餘香,是快樂的開始.
退是進的開始,輸是贏的開始;
捨棄是得到的開始,與是共享的開始;
號角是衝鋒的開始,掌聲是榮譽的開始;
多愁是詩人的開始,沉思是哲人的開始;
偏信是昏聵的開始,獨裁是強權的開始;
自足是平庸的開始,貪婪是罪惡的開始;
追逐是迷亂的開始,驕奢是腐朽的開始.
每一次開始都昭示著最終的結束,而每一次結束又意味著新的開始,
草青了會枯,草枯了還會再青,
花開了會謝,花謝了還會再開,
雲聚了會散,雲散了還會再聚.
不要在開始中期待太久,不要在結束中留戀太多.
沒有一勞永逸的開始,也沒有無法拯救的結束.
人生中,你需要把握的是,
該開始的,要義無反顧的開始;
該結束的,就乾淨利落的結束.
生命哭聲中開始,又在哭聲中結束,
所不同的是,因為你的奉獻,你的付出,你的愛,
你去世後,有許多素不相識的人為你慟哭.
這樣的結束,是對開始最完美的回報.
家庭在甜蜜中開始,又在幸福中永恆,
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著雙方的歡笑,體諒,扶持,恩愛,
這樣的局面,是對開始最溫暖的饋贈.
詩經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就是說,一件事開始容易,但堅持做到最後卻很難.
成就事業的人,不一定佔據了最好的開始,
卻一定能用心做到最後,
就因為這樣的專注和認真,最終走向了成功.
可惜,現實生活中,有的人苦心孤詣,為人生設計了一次又一次開始,
然而常常因為虎頭蛇尾,最終一次又一次半途而廢.
這個世界,有悄然無聲息的開始,有轟轟烈烈的開始,
有謹小慎微的開始,有大刀闊斧的開始,
有遮遮掩掩的開始,有半推半就的開始,
有心懷鬼胎的開始,有光明磊落的開始.
人生的每一段路,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
不同的人會賦予自己不同的開始方式.
這些方式,折射著一個人經營生活的心性,眼界,膽魄,氣度和襟懷.
一粒塵埃,在空氣人凝結,最後生成磅礡的雲雨;
一粒沙石,在蚌體內打磨,最後結成昂貴的珍珠.
有時候,渺小的開始,可以成就雄壯而宏大的事業;
有時候,平凡的開始,可以走出崇高而偉大的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