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31日 星期二

風景介紹

我不太會寫遊記,所以就把這次拍的一些照片刊出來,
配合上一些我所記得的導遊所給我們的資訊說明一下
.


黃石國家公園的瀑布,因為陽光照射的關係,
所以白天總是會有一道甚至二道彩虹掛在瀑布邊,非常的美麗,只可惜照片中看不太出來.


布來斯大峽谷,是全美國最小的國家公園,
因為地質的緣故,形成非常奇特的造形景觀.


只可惜,專家已經預估,因為此地的土質不停的在風化,
這個美麗的大峽谷在七十年到一百年之間就會完全的消失.


這些都是在黃石公園中的溫泉潭,散佈在公園的溫泉區中,
顏色較豐富的溫泉潭,水溫比較不高,潭水愈清澈的,水溫愈高.
跟台灣不一樣,不可以在這裡煮蛋喔,會被開罸單.






黃石公園的老忠實噴泉(old faithful),每天忠實的噴出廿~卅次,
平均每四十五分鐘到一個半小時噴一次.
遊客都會先打電話來打聽下一次噴出的時間,
然後大家都會圍在那裡等待.
老忠實一次噴出大約二~三分鐘,
讓遊客們有足夠的時間照相.



一九八八年因為一名鋸木工人的大意,造成了黃石公園的森林大火,
據說美國政府花了一億多美元來撲滅這場大火,
但仍然造成了一場嚴重的生態浩劫,
一直到現在黃石公園中殘枝敗柳的光景仍然隨處可見,
這是我從車上拍的,不是很清楚就是了.



黃石公園的特殊景觀~Animal Traffic(動物塞車)
在黃石公園,有許多機會可以看到鹿,野牛,熊...等動物,
他們都是受到保護的,
所以常常會遇到這種景象...
如果有動物走上高速公路,
所有的車子必須要停下來等牠們,不可任意驅趕,
巴士司機最怕遇到這種情形,因為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再開車,
但是車上的乘客卻異常的興奮,拿著照相機不停的照,
這次我們遇到的Animal Traffic非常的有趣,
因為小牛走到一半覺得肚子餓了,所以就在路上喝起媽媽的奶了,
我們的車子是等到牛媽媽餵完奶,帶著小牛慢慢散步離開後,才開走的,
哈,哈...真的很有趣.




最喜歡美國藍藍的,乾乾淨淨的,配著幾朵白雲的天空,
第一張天空照片像不像以前舒潔衛生紙的包裝?



位於猶他州鹽湖城,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銅礦,
他們採砂石的車子非常的大,光輪子就有好幾個人高,
看看ㄅㄨ跟這個輪胎比起來,顯得何等的渺小...



這個銅礦已經開採了數億頓的銅礦了,
如果從太空中看地球的話,
可以看到地球上有一個大洞,
那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鹽湖城的露天銅礦了.

2007年7月29日 星期日

塵埃落定

IMG_1153.JPG

自廖先生二OO六年七月從華神北美分校畢業以後,
我們一直在尋求並等候神的帶領,
希望能找到一間教會是我們可以在那牧養和事奉的,
當年,我從浸信會神學院畢業的時候,
大部分的畢業生都是在未畢業以前就已經確定未來事奉的工場了,
我個人更是早在畢業前的四個月就確定了榮恩堂是我未來要進入的事奉工場,
所以,我一直抱著期待,以為這次也和上次一樣,
很快的就會看到上帝為我們安排的道路,
沒想到,等了許久卻一點兒眉目也沒有,
一直到今年五月才有在羅蘭崗的南加州聖教會積極的與我們聯繫,
今天(七月廿九日)經過聖教會的會員大會通過,
我們已被正式聘請為聖教會的傳道同工了,
等了一年多,終於塵埃落定了...

我記得聖教會的同工們跟我們接觸後沒多久,
有一天晚上入睡前,我就跟廖先生說,
我覺得這間教會可能是神要我們去的地方,
他問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我說,這是根據過去神在我生命中幾次重大轉變的帶領的經驗,
從浸神畢業時,榮恩堂是唯一邀請我來事奉的教會,
除此以外,沒有任何一間教會來找過我,
我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只有一個選項可以選;
我的婚姻,從我的初戀結束到和廖先生結婚之間十二年的時間,
我沒有再談過一次戀愛,
沒有再遇過一個倆情相悅的對象,
除了廖先生....

總之,在每一次人生的重大轉折點,
上帝除了讓我等的比較久一點以外,
在選擇方面,從沒有給我太多,太大的難題,
儘管在神學院,在教會與同工之間,我獲得過許多的肯定和讚賞,
但也沒有紅火到"大家都搶著要,所以不知道要選哪一個"的地步,
每一次,神為我總是只開一扇窗,只開一扇門.
而聖教會,是從廖弟兄畢業到現在,唯一非常誠懇,積極的跟我們接觸的教會,
之前,我也有分享過,
有的教會的姿態很高,好像我們是要去求他賞碗飯吃的感覺,
有的教會一聽到廖弟兄是剛畢業的神學生,還沒有牧會的經驗,就把門給關上了,
有的牧師說要幫我們介紹,可是後來都沒有下文,
有的教會嚐試要跟我們聯絡,可是卻陰錯陽差的失去了聯繫,
然後,等到我們正式向聖教會提出申請以後,
突然,跑出好幾個教會說要邀請我們去作他們的傳道人,
我們只能好意的回絕,
我們必須要等到聖教會最後的決定以後,才能再考慮跟其它的教會接觸.
果不其然,聖教會真的成了我們尋覓一年多之後,最後的歸屬之地.

現在,我所知道的,就是廖先生上任的日期是九月一日,
其它的還不是很清楚,
據我所知,好像是初聘一年(就是試用期),
然後續聘的話,一期是三年,
廖先生暫時會保有律師事務所的工作,
這是當初和教會談好的,
因為教會現在還很弱小,大概卅多人,
年初剛受過傷害,前任牧師帶走了一些會友,
所以也還在療傷止痛的過程中,
財務方面也比較有困難,
教會能支付我們的費用可能不多,
其實,我感覺得出聖教會的同工都很真誠單純,
我相信他們不會存心要虧待傳道人的,
但我們暫時還是得先過織帳棚的日子,
我還是要說,
我們的正業是傳道人,我們願意專心的牧養教會,照顧主的羊群,
律師事務所的工作則是副業,是養生糊口用的.

我們暫時不會搬家,
還是會住在現在住的地方~South Pasadena,
一方面是因為離每天上班的office比較近,
另一方面也要等到一年之後,
若主帶領我們繼續留在聖教會,
那我們就會在羅蘭崗找房子,搬到教會附近住,
這樣比較能關心照顧到教會的需要,
總之,我們就是跟隨主的安排,一次只走一步,
未來的年日,仍要仰望主的引導.

我要謝謝和平教會的弟兄姐妹與愛護我們的牧師及同工們,
(這不是頒奬典禮,只是想表達心中的感恩)
這是我來美國五年多所待過的唯一一個教會,
這裡有我的許多美好的回憶,
婚後及移民生活中的許多第一次都是在這裡發生的,
考駕照,考綠卡,考公民,懷孕,小產,生孩子,用台語分享和帶領敬拜...,
都在和平弟兄姐妹的代禱和幫助之下一一順利的經過,
也謝謝大家這一年來為我們事奉的工場不斷的關心與代禱,
我們也知道你們也己經決定聘請廖基宏傳道成為台語堂的駐堂傳道人,
基宏傳道和溫惠姐是非常有牧者心腸的一對夫婦,
相信台語堂的弟兄姐妹都會得到牧者很好的照顧.
再一次謝謝你們的關愛.

我也要謝謝睦鄰行道會的安牧師和弟兄姐妹們,
這幾個月參加你們的禱告會,
我看到一群弟兄姐妹渴慕的學習神的話和單純,熱切的禱告,
每一回參加禱告會回來,常常令我的心中有許多的感動,
記得二三個禮拜前,安牧師才說:
"在我們教會,如果在找工作的,只要來晨禱或禱告會,就找到工作了."
廖先生開玩笑的說:"現在我們也找到工作了."
謝謝大家對我們全家的關心與代禱.

當然也要感謝遠在台灣,澎湖,及其它各地的同工,
弟兄姐妹,家人(像我媽媽,姐姐,姐夫,廖先生的二姐和姐夫),朋友...長久以來的關心和禱告,
尤其是榮恩堂的弟兄姐妹們,即使我離開已經有五年多的時間,
每次回去的時間也很短暫,無法一一與每一位關愛我的弟兄姐妹談話,問候,
但我仍深深感到你們對我的那份濃濃的愛,
我總是把自己當作是從榮恩堂嫁出去的女兒,
即使身體遠離,但關係和情感卻永遠不散...

哎唷喂呀,我這是在幹嘛?又不是什麼生離死別,
不就是找到教會而已嗎?
總之,就是覺得自己得到的愛(不管是來自神的或是人的)真的太多,太多,
多到自己覺得有點兒慚愧,覺得自己一點兒都不配....

以下是我們的代禱事項:
1.求神賜我們智慧和恩膏,愛心與耐心來牧養上帝所交託給我們的羊.
2.求神幫助廖傳道和我能用更多的時間來親近神,好使我們能領受祂對教會的心意.
3.家庭主婦那種閑散,沒有壓力的日子過慣了,我需要重新調整心態,振作起來,好好把握機會來服事神,不要辜負神對我的期望與託付.
4.為廖傳道禱告,一邊要工作,一邊要服事,對他多年來已經處於半退休狀態的生活來講,
也是一個新的挑戰,求神保守他更知道如何安排及運用每天的時間.
5.求神幫我助我們和同工們建立良好的關係,大家可以彼此同心,彼此相愛,一起同工,一起服事.

那就先這樣,如果我還想到什麼需要大家幫我們禱告的,
就再跟大家分享好了.




 

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

小伙子Allen

(照片拍自美國黃石公園) 

廖先生是一個非常喜歡旅遊的人,
他跑過廿多個國家,
光中國大陸就去過十一次之多,
東南亞只剩下菲律賓這個地方還沒有去過,
他打算今年去一趟菲律賓,然後他就完成了所有東南亞國家的旅程了,
我呢,其實是一個很不喜歡出遠門的人,
因為我不喜歡不規律的生活,
而且出門在外真的有許許多多的不方便,
寧可在家裡一邊看風景畫,一邊喝咖啡,
無奈嫁了個愛趴趴走的老公,
只好也跟著他到處東奔西跑的...

上個星期我們去了趟黄石公園,
黃石公園在哪兒呢?在懷俄明州,
離加州有1300英哩之遠,大約是2080公里,
為期七天的旅程,每天在巴士上的時間基本上都超過六個小時,
每天早上六點多就出發,九點左右才回到旅館,
上廁所,吃東西,喝水都要量好時間,
因為車上的廁所是不能用的.

我們家老爺雖然在美國住了卅多年,
但是他旅遊的方法和一般的美國人不一樣,
大部分的美國人都喜歡自己開車,自己訂旅館,
除了看風景是一種樂趣以外,在安排的過程,找路的過程,
準備所有配備,腳踏車啦,帳篷啦,小冰箱啦...等等這些過程也是一種冒險的樂趣,
而且,不用一直趕時間,想在哪兒停下來看看,玩玩,都很隨意,
不必一直的趕著配合旅遊團的時間,
廖先生喜歡跟團,
不必有開車的勞頓,上車就看報紙,看風景,吃東西和睡覺,
同樣的花費可以住比較好的旅館,
因為旅行社可以拿到比較優惠的價格,
其實也是有它的好處啦!

但是參加旅行團能不能玩的愉快,
導遊好不好是第一個重要的關鍵,
第二個關鍵就是團友的素質,
為了讓我們有一個愉快的旅途,
我特別為我們有一個忠心,聰明,負責任的導遊和相處愉快的團友禱告,
結果,神真的聽了我的禱告,
我們的導遊真的很棒,團友的素質也不錯,
七天下來,大家互相照顧,相處甚歡.

我們的導遊是一個卅歲的年輕小伙子,叫Allen,
梳著時下年輕人最喜歡的那種頭髮向上豎起的髮型,戴著時髦的流線型眼鏡,
從中國大陸四川成都來的,
大學時在猶他州主修鋼琴和聲樂,有六年的導遊經驗,
是一個很聰明,很有頭腦,又很用心的年輕人,
難得的是,他到過黄石公園近百次,
但還是帶著熱忱領著我們四十名團員登山下坡,
既是位識途老馬,又不帶職業疲乏,作事老練聰明,但是不耍老油條.

大部分華人旅行團的導遊都是一開始用雙語,
到後來就只剩下中文,英文就簡單的講幾句帶過,
常常讓只懂英文的客人很不滿意,
而Allen是唯一一位,從頭到尾都忠實的用中英二種語言說明的很清楚的導遊,
沿途都會跟我們講一些典故和史地資料,
很多都是他特意去打聽或是查考到的資料,
反正就是有努力作功課就對了,
更妙的是,他會配合不同情境的需要,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
從窗外望去看到的是磅礡的山勢,聽到的就是節奏較快,較振奮人心的音樂,
就好像在家裡看影片一樣,很有氣氛喔,
若是大家玩的很累,上了車很想睡覺,
聽到的就是鄉村味,休閑味十足的西洋老歌,
有旅客就說他的背景音樂放的很好,
不愧是音樂科班的.

跟其他導遊一樣,Allen都會報告每一個行程該怎麼進行,時間該怎麼配合,
不同的是,他會告訴我們為什麼他會這麼安排,原因是什麼,
所以就減少了旅客因為不了解而有的抱怨,
我也從他的說明中聽出他真的都有用心想過,計劃過,
也讓人相信,他已經努力的為旅客作了最好的安排,
所以這次旅程真的沒有看到他和旅客有發生任何的不愉快,
尤其是到了第六天發生了一件意外事件,
更看的出因為Allen的盡心努力,他真的得到了所有團員的支持與體恤~~

第六天,預計早上八點半從猶他州的鹽湖城出發,
下午到達拉斯維加,晚上可以有很充裕的時間看幾家飯店在戶外的free show,
結果,和我們住同一個旅館的另一個旅行團的巴士司機在他自己住的房間裡暈到了,
送到附近的醫院去打點滴,而且依照美國法律,三天不能開車,
公司作了緊急處理,把我們這團的巴士司機調去開那另外那團的車,
然後再派一個司機從洛杉磯坐飛機到鹽湖城來開我們的車,
Allen打電話通知我們,必須要延到中午十二點半出發,
結果,我們等到快三點,司機都還沒有來,
算算時間,這會兒我們到拉斯維加可能是晚上十點以後的事了,
那不是什麼秀都看不到了,
只見Allen皺著眉頭,不停的在打電話聯絡,
團員們也一撮一撮的圍著在那裡聊天,
但是看不到有一個人在不安或煩躁的抱怨,
我聽到一位老太太在跟她先生講:
"Allen現在沒有在打電話了,趕快過去問問,看司機什麼時候來."
老先生說:"不要問了,如果來了就是來了,問也沒有用,人家煩著呢,就別再給他壓力了."
我說過,我很感謝神,這團的導遊和團友的素質都很不錯,
大家都彼此的體恤,所以才會有這麼溫馨的對話出現,
三點半,司機終於來了,車上的人都給他熱烈的掌聲,
還問司機要不要先休息一下才開車,
真的很難得遇到一車子都是那麼善良可愛的旅行團,
果不其然,我們到了拉斯維加,已經是晚上九點了,
晚飯也還沒吃,秀也都來不及看,
本來希望能帶ㄅㄨ去看的海盜船,火山爆發和水舞,
結果什麼都沒有看到,
(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等有機會再說吧...)
但大家還是給了Allen最大的鼓勵與支持~沒有一個人有一丁點兒的抱怨.

從這個年輕導遊的身上,我學到了熱忱,用心與真誠,
即使是一個去過近百次的地方,仍抱著熱忱去參與,這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般人如果去過十次,大概就已經沒有什麼新鮮感了,
也不會再對這個地方有什麼特別的興緻了,
但是每次一起同行的人卻是不一樣的,
為了這些不同的旅客,所以還是要有熱忱,
我想這是因為他喜歡,並且享受他的工作,
把握每一次機會讓他所服務的人感到愉快,
才有辦法保有持久的熱忱.

旅程的開始,導遊就說,他希望給我們一個知性之旅,
而不是一般的"上車睡覺,下車尿尿,逛街買葯"的旅行團,
我想,他是真的朝著這個方向,很用心的為旅客去經營一個美好的旅遊過程.

最後就是真誠,不虛假,
照著我前面所寫,也許大家所想像的是一個富有成熟韻味的男人,
其實他還是有時下年輕人那副皮皮的樣子,
他就是那副德性,沒有虛假偽裝,
但是因為他很認真負責,
所以,綜合起來,會有一種感覺,
即使我們有時會感慨,時下年輕人有許多外表亮麗,卻經不起苦難的草莓族,
但偶爾發現一顆"堅強的草莓",你會覺得,對這世代還是有值得欣賞和期待的.



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酸梅粉

86819.gif

我老公吃東西是很挑剔的,
很多東西都不吃,
很多東西如果做的不合他的胃口也不吃,
就舉些水果的例子吧,
蘋果不吃,櫻桃,蕃茄,草莓都不吃,
他說,他從沒有說他不吃香蕉,
但是從我跟他結婚到現在快六年了,
我買過無數次的香蕉,
就從來沒有看他吃過一口,
扣掉他清楚表明絕對不吃的,和沒有說不吃但從來都不碰的,

他唯一吃的水果其實只有二樣,
一樣是西瓜,一樣是鳳梨,
可是...如果這二樣東西不是非常的甜,
他也都是只吃一口就再也不碰了,
偏偏我就不是一個很會挑水果的人,
買回來的西瓜和鳳梨幾乎很少合乎他的標準,
所以,往往買來一顆大西瓜,到最後都只剩下我一個人在吃,
吃不完的就只好放到冰箱裡放到壞,然後再拿去丟掉,
自從跟廖先生結婚以後,
每天抱著愧疚感丟掉的東西不曉得有多少,
古代有傳說,
如果浪費食物,暴殄天物就會被雷公打死,
我常常想,我可能就是那個被雷公打死無數次的可憐小媳婦.
真可謂是"唯律師與小人難養也"...


三月份回台灣,去宜蘭時買了一包酸梅粉,
也許這是台灣人特有的飲食習慣,
吃芭樂和蓮霧或其他水果如果不沾點酸梅粉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像這裡有許多桃子,李子如果能用酸梅粉先醃一下,滋味更棒,
洛杉磯雖然已經有小台北之稱,
連乖乖和蝦味鮮都買的到,
可就是買不到好吃的酸梅粉,
我在大華超市找來找去,
只找到一種吃了以後就像嚼過檳榔一般整個嘴巴都紅紅的色素酸梅粉.
所以我們全家都視這包酸梅粉為寶貝一般,
後悔當時沒有多買幾包.

自從有了這包酸梅粉以後,
家裡的西瓜大概二天就可以吃掉一顆,
鳳梨也是一下子就一掃而空,
無論再酸的鳳梨,再無味的西瓜,
只要沾一點酸梅粉就會神奇的變成人間美味,
有了酸梅粉,連一向不吃水果的ㄅㄨ都可以吃上二塊.
我當然就覺得更開心了,
至少沒有挑水果和丟水果的壓力了.

花無百日好,月無千日圓,
可惜的是,酸梅粉也有用完的一天,
眼看著盒子裡的梅粉愈來愈少,
我們家的水果美食節也即將跟著結束了,
每一次廖先生看到我的碟子裡還剩下一些沒有沾完的,
就會很心疼的說  "下次如果用不了,就不要倒那麼多出來."
聽了就覺得好好笑,
因為我從未看過他如此的珍惜食物,
梅粉的盒子裡始終留著一點梅粉,因為捨不得把它都吃光.
但冰箱裡的西瓜又開始出現了滯銷的狀況,
我心裡暗嘆,開心的日子為什麼總是如此的短暫....

近期內我們有可能就要進入全職事奉的工場了,
所以趁著還有時間,廖先生要帶我們到黃石公園去走走看看,星期三就要出發了,
我老公,年紀雖然有一把了,
可每次出門旅遊還是像個孩子一樣,
每天都在期待遠足的日子趕快來,
行李箱早早的就拉出來了,
最重要的,遠足要記得帶"乖乖",
不是開玩笑的,
他真的會很興奮的去買一大堆零嘴回來,
像什麼哇沙比的翠果子,牛肉乾,豬肉乾,餅干,糖果....等等,要什麼有什麼,
我們到了一家台灣人開的店,想買一些豬肉乾,牛肉乾或酸梅之類的東西,
從小就被媽媽罵我這雙大眼睛是白長的,東西即使就在眼前也找不到的我,
居然發現這間店裡有一大桶我們心愛的酸梅粉,
我像發現新大陸似的一直喊:"老公,老公,你快來看,他們有賣酸梅粉耶!!!"
店員小姐好像也感染到我們的興奮,
熱心的推銷起她們的酸梅粉來,
我們根本就沒有等她把話講完,
就馬上叫她幫我們裝一袋回家.

冰箱裡擺了好幾天,被冷落的西瓜,馬上又成了搶手貨,
下午,Tina & Philip 的阿姨到我們家來,
我們就拿出西瓜和梅粉來招待,
沒想到她也很高興的問:"你們是在哪裡買的呀?"
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
我們就把一大半的梅粉都送給了她,
反正我們離梅粉很近,
有需要可以隨時去買,
只是自己也覺得很有趣,
對於異鄉的遊子而言,
一點酸梅粉也可以為這許多人製造出那麼多的快樂,
我想這是很多有福住在故鄉的同胞們所無法想像的吧!!

2007年7月15日 星期日

學費沒有白交喔!

ㄅㄨ上學以後,畫圖很有進步喔,

在圖片上點一下,可以看的更清楚,圖下面還有說明.

她昨天還作了一首詩,除了最後一句媽媽有略加修改以外,其它都是原創喔.

走一走    逛一逛   散散步,

坐個巴士  坐個巴士  我想吐.

我跟她爹在車上真的笑翻了....

學費真的沒有白交  樂... 


2007年7月11日 星期三

我們扼殺了孩子(續)

0.jpg
我一邊讀這本書,
一邊嚐試從腦中所記得的聖經經文中找出有什麼可以解開這個難題的經文,
想知道上帝到底怎麼看這個事情,
想知道身為一個傳道人,我要怎麼教導會友關於"信心"的功課,
難道我要告訴我的會友,聖經上的神蹟奇事只能發生在聖經中,
但不會發生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嗎?
我想我不會這麼做的.
但是...
如果我說,相信吧,神是昔在今在永在的,
過去祂能行的,現在也能行,而且也願意行,
難保不會發生雷利夫婦的事....

讀到後來,雷利夫婦開始慢慢的得到了上帝給他們的答案,
我一邊看一邊在腦中整理出一些關於"信心"的看法:

1.許多時候,我們所謂的"信心",其實只不過是我們的"希望".
而我們所希望的卻未必是神的心意.
當我們說:"我有信心會得著" 的時候,其實只是"我希望我能得到."
而神不需要也沒有必要成就我們所有人的所有希望.

2.信心是神給的恩賜,人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創造出信心來.
雷利夫婦其實是沒有信心的,因為過程中他們充滿了恐懼,不安,不確定,
但是他們卻強迫自己一定要有信心,
而且勉強自己作出一些"信心的行動",像把孩子的胰島素停掉.
其實最好的方法,應該是像聖經中那個父親一樣的說:
"主啊,我信,但我信不足,請你幫助."
如果,我們信心不夠,應該承認,
而不是嚐試去為自己創造出信心來.

3.神的應許必須等待聖靈的引導,
有神特別賜給我們的應許才是屬於我們的.
比如,聖經上說,因祂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我們可以抓住這個應許,跟神求,跟神要,
我們可以抓住這個應許求神的醫治,
但除非聖靈感動我們,把這節經文放在我們的眼前,放在我們的心中,
否則我們不能妄稱說,因為有這個應許,所以我們已經得醫治了.

4.尊重神作事的方法和時間
神可以立刻醫治,也可以慢慢醫治,
神可以顯個神蹟,也可以藉著醫生的醫療行為來醫治,
雷利夫婦的問題,就在於...
他們認為只有立刻和神蹟奇事,才是神的醫治.
然而,神若要醫治衛思禮,祂也可以透過醫療,慢慢的使衛思禮痊癒.

這是我從書中得到的啟發,
更是雷利夫婦付上重大代價所學到的功課,
雖然我還是不懂,
就這麼個信心的功課,
神為什麼不啟示給一個很親近神的傳道人,
由他來教導信徒,大家還是可以明白呀,
為什麼要這個家庭付上這麼慘重的代價呢?
一個年輕孩子痛苦的死去,一對父母親面對法律的審判,和心中對孩子的愧疚,
但在書的末了,我看到上帝的愛,上帝的手,上帝的恩典豐沛的澆灌在這個家庭裡.

雷利夫婦是有錯,但他們對主的心是真誠的,
雷利說:"神從我們的無知中,看到我們的真誠."
如今,上帝賜給他們美好的生活,和祂自己的同在,
所有神所取去的,祂以自己來代替.

神啊,請你替我向衛思禮說~~我們都愛他,
給我們鍾愛的兒子衛思禮,
願他的犠牲不致徒然.....

                                ~~雷利帕克~~

2007年7月10日 星期二

我們扼殺了孩子

Shed in Field.jpg

書名:我們扼殺了孩子
口述:雷利.帕克夫婦
執筆:唐能東
翻譯:洪黎麗
出版:校園,1984年10月再版

廿多年前的一本書,已經絕版了,
記得好久以前有好幾次猶豫著要不要買,
這次因為看到它只有4塊多,所以就買了,
看過以後,心中一直有著澎湃而複雜的情緒,
我心疼他們死去的孩子~衛思禮,更心疼雷利夫婦,
這麼一對對信仰認真的夫婦,為什麼要遭遇這些?

雷利和樂姬有四個可愛的孩子,
其中一個十一歲的兒子衛思禮,從小就有糖尿病,
他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而且需要非常注意飲食的攝取,
醫生說,糖尿病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生活習慣,
這表示,孩子的病是永遠不會好的,
所以,他最好能夠學會如何與這個疾病和平共處.
雷利夫婦都是很好的基督徒,
他們相信,神有大能,在祂沒有難成的事,
他們相信聖經中的所有應許是給每一個人的,
從小到大,長輩們也教導他們,只要有信心就會得著.

在一次特別聚會中,雷利夫婦滿懷希望的帶著衛思禮上前去給講員按手禱告,
他們相信上帝會醫治他們的孩子,
聚會結束後,衛思禮很喜樂的告訴他的隣居小朋友~~
"我得醫治了,神醫治了我,我已經好了..."
雷利夫婦相信上帝真的醫治了他們的孩子,
聖經上不是說,若是有信心,即使叫這座山挪到海裡面去,神也會聽我們的嗎?
他們相信,神已經醫治了衛思禮.

第二天早上,讓雷利覺得有點兒緊張,
因為從衛思禮早上驗尿的結果,就可以知道神是否醫治了衛思禮,
結果的確令人有點兒失望,衛思禮還是排出糖尿來,
雷利想起他過去的一個經歷,
他曾經感到無法度過一個困難時,他的一位教授鼓勵他說:
"在出現轉機之前,逆境有時候會變的更困難."
後來証明教授說的是正確的;
自小,長輩們也是如此的教導:
"如果我們有足夠的信心,不理會外在的環境,信心便能臻於完美."
"我們必須游離岸邊,游向信心的深處."

"孩子的病能不能好,就看我們有沒有信心的行動了."雷利與樂姬討論著,
於是他們決定要把孩子所有的胰島素和注射筒都丟掉,
他們告訴自己,一定要相信神已經醫治了衛思禮.

衛思禮開始出現了缺乏胰島素的病症,
第二天的夜裡,衛思禮開始痛苦的呻吟,
他嘔吐,口乾舌燥,不停的跑廁所,胃痛的在床上打滾,
他們掙扎著要不要給孩子胰島素...
我們爭戰已經快要得勝了,千萬不要跟撒旦妥協,
衛思禮現在的徵狀是撒旦欺騙我們的謊言,
教會的弟兄姐妹和牧師都來到家裡為衛思禮禱告,
但是孩子的病症卻愈來愈嚴重,
最後他們的牧師說:"雷利,我認為,你需要立刻把孩子送到醫院去.."
另外一位弟兄也表達了一樣的意見,
"可是,如果我那麼做,就違背了神的旨意,也等於否認他的痊癒,
我這樣做,會阻止衛思禮得到康復..."這是雷利的想法.
整個晚上,他們坐在衛思禮的床邊,握著他的手,撫摸著他的腿,
突然,樂姬一驚,她發現衛思禮的腳得灰白,
她小心的摸摸它,涼的.
死亡已在不知不覺中臨到了他們的孩子,
衛思禮死了,在他停止使用胰島素的第三天....

雷利夫婦在孩子還活著的期間,
曾經不約而同的想到或讀到了聖經中關於復活的經文,
經過他們二相驗証之後,
他們相信這是神給他們的應許~~衛思禮會復活,
所以,他們不舉行追思禮拜,而是一個復活聚會,
而且告訴其他的三個孩子,上帝要使他們的兄弟從死裡復活,
"真的嗎?太好了,我也要去看衛思禮從死裡復活."孩子們高興的說.
他們相信在星期日復活聚會的時候,
神就會讓衛思禮從死裡復活,來榮耀祂自己的名,
然而....聚會結束了,遺體也已經下葬了,仍不見上帝的工作,
喔! 有一天,他會從墳墓裡走出來的,
他們堅心的相信....

雷利夫婦被逮捕了,而且以過失殺人和虐待兒童二項重罪被起訴,
最高可以判到廿五年的徒刑.
這個"信心醫病"的刑案轟動了當時整個洛杉磯和美國的社會.
在整個審訊的過程中,
雷利夫婦遇到鄙視他們的人,也遇到許多支持,關心和幫助他們的人,
負責審理這案件的法官和他們的辯護律師都是基督徒,
他們也都能明白及體會為什麼雷利夫婦會這樣做.
這段期間,他們面對了部分教會弟兄姐妹的不諒解,
因為審訊期間需要常常請假,所以雷利丟了他的工作,
還要忍受整個社區居民對他們鄙視的態度,
有些媒體扭曲的報導,也令他們生氣,
這種種的困難,都在上帝的安慰,帶領和安慰之下一一的都經歷過來了,
然而...他們還在等....等衛思禮從墳墓裡走出來...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衛思禮始終沒有復活...
慢慢的,他們開始有點兒懷疑...
這是怎麼回事?
直到有一天,神藉著一位講員的口對他們說話:
"你們並不是每一件事都做對了..."

"主啊! 難道,我們真的做錯了嗎?"

雷利夫婦對信心功課的領悟與學習是緩慢的,
但他們已經漸漸的,一點一點的明白了"信心"到底是什麼?
神的應許不是賜給我們每一個人的嗎?
為什麼我們信了,而我們卻得不著?

 (待續...)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你算老幾?

戴帽子的梵谷.jpg
你算老幾?
這不是在罵人喔,
是這二天在台福神學院上了一科叫"危機處理與情緒認知"的課程,
老師在課堂中意外的岔開了主題,
談起了家族與排行的問題,
課中,老師講到了在家中每一個排行的小孩都會發展出一些不同的性格上的特質,
老師一邊講,我一邊驚嘆,老師真是"料事如神"啊,
老師真是了解我的兄弟姐妹,彷彿從小就住在我家一樣,
所以趁著腦中記憶還清晰的時候,趕快把它記下來,跟大家分享,
真的很有趣喔...

一個嬰孩出生以後,他需要完全的依賴父母才能生存下去,
所以嬰孩會害怕父母從他的眼前消失了,
這就是為什麼小孩如果看不到媽媽就會一直哭,
而且小孩還會主動的,不自覺的用一些方法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當一個家庭中的孩子愈來愈多時,
每個孩子都會發現,他還有其它的競爭對手,他們同樣也在爭取父母的照顧與關愛,
所以每一個孩子,不管排行老幾,
都會用一些方法去博取父母對他更多的注意力,
每一個孩子在這個家庭中,也會有一些他自已所使用的生存之道,
所以不同的排行就會發展出不同的生存之道,然後產生了不同的個性特質.

老大
通常被要求要負責任,要照顧弟妹,在華人的家庭甚至還有"連座法",
弟弟妹妹如果跌倒,老大也會挨罵,因為沒有把弟妹照顧好,
老大通常也被要求要作好榜樣,所以他背負著許多沉重的責任.
所以,通常老大有一種矛盾的性格,那就是~~責任感重,渴望被呵護,
討厭負責任,卻什麼都事都要管,然後一面管一面生氣.

老二
是天生的公關,因為他會察言觀色,
如果老大做什麼事被處罰,那他就不會去做那件事.
(一點都沒有錯,我小時候,因為怕被媽媽打,所以我都會偷偷看我姐姐為什麼挨打,所以我們家姐弟三人好像是我被打的最少.)
有趣的是,如果老大與老二是同性別的話,
那麼通常老二會與老大有著互補的性格,
因為老二在性別上沒有辦法佔到優勢,
所以他必須作點不同的事,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
因此,如果老大很乖,老二就很皮;老大很聽話,老二就不聽話;
老大會讀書,老二就不會讀書;老大外向,老二就很內向.
(關於這點,也是千真萬確的.小時候,我姐姐是皮到那種"人神共憤"的地步,而我則乖到連動都不動,許多人都以為我是個作的"很逼真"的洋娃娃.)

中間子(老二到老么之間的孩子)
中間子天生自由慣了,有被重視的渴望,耽心不被需要,
怕被忽略,很喜歡秀自己,所以有許多明星是中間子或是獨子.
因為他們爭取父母注意的條件比較差,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所以他們常會發展出另外的興趣,作自己要做的,
他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比較疏離.
(這點也很準,我們家廖先生是九個孩子中的老七,儘管他也是第一志願台中一中畢業的,可是在家中好像從沒有人看重或是欣賞過他.所以不要看他一副很穩重,安靜,沉默的樣子,跟他結婚以後才發現其實他很"悶騷",不但喜歡穿漂亮的衣服,連一條領帶都要講究,而且很喜歡在舞台上秀他的演技和歌技.)

老么
沒有責任感,做事虎頭蛇尾,爭取講話的機會.
因為他是家中最小的,哥哥姐姐都會照顧他,
天塌下來有別人頂著,不必承擔壓力,也不需要負責任.

獨生子
很會跟大人相處,但不會跟同輩相處.
因為在家裡沒有別的小孩可以讓他學習.
(這就是我家的ㄅㄨ啦,她厚,我每次去幼稚園接她,常常看到她一直在老師的屁股後面,她每天都跟我報告,她在幼稚園裡的情形,她說:"媽媽,我都沒有跟小朋友玩."經我向老師求証以後,老師証明,ㄅㄨ說的一切都是事實,哎!真是給他有點兒小煩惱.)

排行在婚姻中有一定的影響力,
如果妻子是排行老大,而丈夫在家中是老么,
那麼妻子就會什麼都管,什麼都做,
卻又一直抱怨老公為什麼沒有擔當,又不肯負責任,
而且家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對話:
老公:"我們應該要開始計劃買房子了."
妻子:"好啊,那你是否要找一份兼差的工作,然後我們來計劃一下我們的開銷,還有,你覺得買哪一區的房子比較好呢?"
老公:"妳真的準備要買房子了喔?"
這時妻子的臉上肯定會有三條線,
難不你只是說著玩的???
現在如果知道原因,就不會太驚訝,誰叫妳嫁的是老么,誰叫你娶的是老大呢?

老師在講的時候,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所以就提出來問,
我知道有不少的父母親,好像會特別竉愛其中一名子女,
有的子女長大以後,很沒出息,很敗家,只知道回家跟父母要錢,讓父母傷腦筋,卻從不曉得要回報父母對他的愛,
而他的父母仍然一味的竉愛他,給他給的比其它的子女還要多,
而另外一名子女,卻是對父母非常的孝順,
父母一有需要,就會大老遠的開車趕來照顧,常常對父母噓寒問暖,
而父母也不是不知道人家對他好,可是卻好像視之為理所當然,
在分財產的時候,得到最多的還是那名從小就竉愛有加的敗家子.
這是不是代表....
如果小的時候有卡到位,成功的贏得父母的注意,
那麼即使他長大了變成個混蛋,他的父母還是會像他小時候一樣把注意力都放在他的身上?
反過來,如果小時候不幸沒有卡到位,(像那些可憐的中間子),
那麼即將來長大,他對父母真有那麼一份孝心,還是無法贏取父母親對他多一點的關注?
老師說:"應該是這樣的沒錯,因為父母也是不完全的人.
除非父母親在觀念上有非常巨大的改變,或者是他們信耶穌了,才有可能改變."
哎!在難怪華人的家庭裡,光分個家產就能分出許多悲劇來.
我特別說到"華人",是因為華人與家人之間的糾葛真的是特別的多,特別的難解.

老師告訴我們,
今天告訴我們這些,只是想表達一件事,
每一個人在結構的過程都是非常複雜的,而且每一個人都是不完全的,
除了排行以外,
父母,環境,孩子的天生氣質,孩子本身所使用的心理防衛機轉,家庭中的其它成員....,
許許多多的因素都在影響著一個孩子性格的形成.
我們可能不明白,為什麼有些我覺得很簡單的,理所當然的道理,
再怎麼講,總有人就是不懂也不明白,
如果我們知道上帝創造一個人,是如此的奧妙又難以理解,
如果我們接受世界上的所有人跟我一樣都是不完全的人,
常常用這樣的角度去體恤自己,自己的另一半,自己的家人,朋友和教會的弟兄姐妹,
那麼或許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會減少許多的壓力,生氣,不愉快,挫折,沮喪以及更多無謂的痛苦了.
聽完老師的一番話,
我決定要好好的愛我們家廖先生,多多的讚賞他,體恤並包容他的缺點,
畢竟他從小到"老",受到家人的關注真的是不多啊!


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獨立紀念日 Indepednence day

有許多弟兄姐妹很關心我們尋找事奉工場的情況,
那我就在這裡跟大家說明一下,
五月份在Rowland Heights(羅蘭崗) 有一間南加州聖教會,
經過蘇文隆牧師的介紹,與我們聯絡上了,
這間教會的手腳很快,
廖弟兄第一次到他們教會講道,
他們就請我們會後留下來跟同工們談一談,
雖然只是第一次見面,但是我們對彼此的印象都非常的好,
所以就開始了接下來二個多月的接觸...

過程中,我們跟同工們有幾次聚會,
也去拜訪了他們的退休老牧師,
參加了他們的每一個小組的聚會,
我們二個人對這個教會都有一份感動在,
所以就提出申請,也請了三位牧者為我們寫了推薦信,
6/30正式的與執事們面談,
會中我們提出了我們的牧會理念與將來對教會的展望及可能的作法,
我相信聖教會大部分的同工對我們是非常喜愛的,
現在要等到7月底教會開了會員大會,表決是否決定正式聘廖弟兄為聖教會的傳道人,
所以,我們未來到這間南加州聖教會牧會的機率可以說是非常的大.
那麼就等到7月底有結果了,再告訴大家.

聖教會在今年年初受到一些傷害,
前任牧師在四月份離開的時候,帶走了一批羊,
所以教會從以前的六十多人到現在只剩下卅多個,
從與他們接觸的過程中,
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遲疑,憂慮與害怕,
怕又去找到一個會再次傷害他們的牧者,
我和廖弟兄完全能夠體會,
聘牧就像結婚,婚前一切美好的印象都不算什麼,
所以我們覺得,現在跟他們作什麼樣的保証都是不切實際的,
只有真正相處以後,才能知道彼此到底是合與不合,
其實,對教會而言,會擔心去找到一個會傷害他們的牧者,
對牧者而言,未嚐就不會擔心會碰到一個傷害他們的教會,
所以我們只能說,
彼此擁有一顆敬畏神,愛人的心,
就能包容彼此之間因不完全所造成傷害.

那麼我這篇文章為什麼叫獨立紀念日呢?
其實,我只是要分享我這二天的一個新突破,
因為跟我們可能會去聖教會牧會有關,
所以就順便先介紹一下我們目前跟聖教會進行的狀況.
因為聖教會目前的財務狀況不是很好,
他們耽心會負擔不起我們一家三口的所有生活費,
所以我們講好,廖弟兄就先學保羅一樣,一邊服事,一邊織帳棚,
等教會成長,財務穩定的時候,
我們再把律師事務所給收起來,
我喜歡說,廖弟兄是全職傳道人,然後兼作律師,
勝於說,他是一個part time 的傳道人,
因為我們真的想好好的,專心的,把神所託給我們的教會建立起來.
就為了這個暫時的情況,
在廖弟兄有業務在身時,
身為廖師母的我,必須能發揮幫補的功用,
所以我必須要學會開車上高速公路,
以方便將來可以自己獨自一人到教會事奉.

從我學開車到現在也已經快滿五年了,
從不會看照後鏡,及無法對眼前的路況一目瞭然,車子常常有輕微的擦撞,
到現在除了路邊停車的技術進步的較少以外,
其它的現在對我而言都已經不成問題了,
所以如果現在要上freeway,
ok, I,m ready.

前天7/4,是美國的獨立紀念日,全國放假一天,
聖教會趁此機會,邀請我到教會分享,
機會來了,廖先生說:"妳要不要練習開開看?"
"好啊,沒有問題." 
我已經為這個作了好一陣子自我心理建設了,我相信我是可以的.
從我們家開到聖教會,如果沒有塞車的話要半個小時,
聚會時間是上午十一點,我想再多早個十五分鐘,大概十點十五分出發吧.
廖先生不放心的說:"我看我們應該九點四十五就出發."
"為什麼要這麼早?"
"因為妳會開的很慢."
喂!你也未免對你老婆太沒信心了,
高速公路上正常也要開到七十英哩以上(相當於時速110公里),
我總不能在freeway上還跟在平路上一樣只開四十mile吧?
那不早被警察給請下來了?
老公聽了覺得有理,
十點十五分,我們準備上路了,
我心裡默默禱告神,
求神在我要進freeway和換車道時,把其它的車子都放的遠遠的,
免得我一時緊張,猶疑,而與別的車相撞,
就像我剛開車的時候一樣,每次出門都求神救我脫離兇惡與危險.
臨上車以前,老公又體貼的問了一聲:"妳真的要開嗎?"
我深吸一口氣:"開吧!"

一路上,果然都非常的平順,
當我需要轉進freeway 還有換車道的時候,
路上的車子真的特別的少,
後面的那台車總是離的我老遠老遠的,
我要感謝神賜給我一個非常冷靜,頭腦清楚,又非常有耐心的好老公,
一路上按著他的提示,還有一些車子在高速時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開起來覺得特別安全,特別放心,
所以我們才花了卅分鐘就到教會了,
完成了我人生中的一次"壯舉".
聚會結束,要回家的時候,
老公說,妳再把它開回去吧,
所以我又壯著膽子把車子平安的開回家了,
晚上,我很高興的跟廖先生說:"這樣以後開長途就不用你一個人開了,我也可以幫忙開",
廖先生說:"而且以後妳還可以送我去機場呢!"
大家都知道,廖先生是個喜歡出國旅遊的人,
這幾年因為孩子還小,不方便出遠門,
所以都是他一個人去玩,
每次都要花錢請人家來載他到機場,
這下老婆可以派上用場了呢.

昨晚我去台福上一個危機處理的課,
老師要我們跟隔壁的同學分享,昨天發生的一件事,
我就跟我新認識的同學Jeanie 分享了我的第一個freeway的經驗,
她很高興的說:"這不僅是美國獨立紀念日,也是妳的獨立紀念日(Independence Day)啊."


2007年7月4日 星期三

幼稚園症候群

IMG_0975.JPG

這個星期是ㄅㄨ上幼稚園的第二個星期,
上個星期,她到學校以後會哭一下下讓爸爸媽媽看,
之後她就會玩的很快樂,
不同於上個星期的是...
現在,她在家裡就開始哭了,
一直說:"no,no,no..."
就是不想去上學的意思,
她想留在家裡看她喜歡的卡通影片,
勉強到了學校,她卻一直拉著我的手不肯進教室的門,
是老師出來把她給抱進去了,
老師說,她哭的時間比上個星期還長一些.



根據其它有經驗的父母,
ㄅㄨ的情況發生在許多孩子的身上,
我姑且稱它為"幼稚園症候群",
剛開始的時候,小孩子都會為幼稚園多姿多采的活動感到興奮,
但是到了第二週,他們就會發現,
他們居然每天都"必須"去學校,
不是像到狄士尼或動物園,去一天,玩一玩就回家了,
也不是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
"規律的去上學"對平常閑散在的家幼兒來說,
其實是一個全新的學習,
他們需要慢慢調整心態去接受這個一點都不好玩的事實~
不管他們開不開心,想不想去,他們必須每天都要去上學.
哎!難怪ㄅㄨ會心情不好,每天早上鬧情緒,
換作是我,也是會心情不好的呀...

有時候我會想,她不過是個三歲的孩子,
到幼稚園也還不就是玩?何必那麼認真呢?
今天就讓她待在家裡吧!
然而,再回頭想想,這是ㄅㄨ自己必須去學習的功課,
她必須學會委身在一項任務當中,
無論喜不喜歡,願不願意,她都必須努力去負起她該負的責任來,
作媽媽的,不可能總是在她不喜歡不願意的時候,替她扛起所有的責任來,
所以還是要狠下心來,連哄帶罵的,無論如何都要把她帶進教室去.

想想許多時候,我們大人也會有這種"幼稚園症候群",
當初想結婚是為了能和自己所愛的人長相廝守,
一旦結了婚以後,
才發現我們所要面對的責任與壓力,遠比我們的愛情所帶來的喜樂更大;
所以我們就會發現婚姻真的是戀愛的墳墓.
還有一些人很喜歡跟小孩一起玩,
但是他們自己卻不願意生孩子,
因為別人的小孩,可以玩一玩就還給人家,
自己生的孩子卻要負擔一輩子的責任.
有的人有某一項興趣和喜好,
然而這項興趣一旦成為他的職業,那就不好玩了,
因為如果是工作,就不是你用來消遺,打發時間或抒發情緒了,
也不是想作就作,想不作就不作了.

ㄅㄨ在幼稚園裡其實可以有很多的學習,
她的英文能力,她現在可以畫出有意義的圖,
雖然有點兒亂七八糟的,但是已經可以分辨出眼睛,嘴巴和手腳了,
有二個小朋友都把她當作好朋友,
一個叫Lulu,一個叫Meggie,雖然ㄅㄨ都不太理人家,
只要我和ㄅㄨ都堅持繼續到幼稚園去,
她可以有許許多多的成長與習.

同樣的,對我們成人而言,
要扛起一個責任,可不是件好玩的事,
人人都想結婚,
可是結婚好玩嗎?結婚其實一點都不好玩,
但是婚姻卻讓我們學習到生命的聯結,成長與擴展,
如果我們願意負起讓配偶感到喜悅的責任,
那麼夫妻雙方就都會得到婚姻所帶給我們的祝福.
養育孩子很辛苦,
但是有了孩子以後,我們會更敬重我們的父母,
養兒方知父母恩,
有了孩子以後,才能學會什麼叫無私的付出,
也才能體會天父愛我們的心.
工作的確辛苦,
但至少我們要為我們還有工作來感謝神,
因為它讓我們的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單憑這一點就該讓我們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工作機會.

每一件我們不需要付代價卻可以令我們快樂的事情,
久了以後,我們就都不會再為這件事感到快樂了,
就好像ㄅㄨ如果從小到大都只躲在家裡看電視,而不到學校裡學習,
那麼到她長大以後,她必須為她的懶惰付出慘痛的代價,
每一件事,因為責任的緣故我們不能感受到快樂,
但只要持久的付出,扛起每一個我們該負的責任,
並為每一個責任感謝神,
至終,我們必會因我們所付出的代價而得到成長的喜悅.

你有沒有"幼稚園症候群"呢?
你有沒有不想負又必須負的責任呢?
先學習為此向上帝感恩,
然後存著"收成的盼望"喜樂的負起你該負的責任來,
感謝神,讓你(將來)有配偶,有孩子,有工作,
因為上帝要藉著這些讓你的生命更臻成熟.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美國短宣隊

animal 3.gif

wei suan
lao nian chi dai zheng
ping zue
xiao yen yao
guan jie yan
siao chuan
ru fang bao kuai

大家猜猜這些英文是什麼意思...

一個禮拜以前我那寶貝兒子Philip和他的女朋友(Angel,安吉)從舊金山回來,
安吉因為要到中國大陸作醫療短宣,集訓的地方在洛杉磯,
所以她有幾天住在我們家,

有一天,我正在踩室內腳踏車,
偶爾踩啦,給自己不斷發胖的身材一點心理安慰,
廖先生在沙發上看中國大陸的新聞,
二個年青人圍在餐桌旁吱吱喳喳的,不曉得在忙什麼,
Philip突然跑來問我說:"Amy, do you know what's bai dai(白帶)?"
這個土生土長的美國華人可是用標準國語講出"白帶"二個字喔,
我愣了一下,心裡想一定是他的哪個惡作劇的華人同學故意整他的,
"Where did you learn these words?" 我問.
Philp說,他只是想知道,
"I don't know how to explain, ask babi..."  我說.
他爸爸簡單講了幾個英文字,意思大概是~~
"從女性而出的分沁物." 虧他想的出來,
然後Philip又跑去和安吉二個人吱吱喳喳的,
我有點兒好奇,就跑過去看他們二個人到底在作什麼,
看到他們在忙一張紙,上面寫滿了奇怪的英文字,
原來,安吉的醫療團隊為了能與大陸的老百姓有好的溝通,
所以要安吉用她的破中文把一些醫學上的專有名詞用羅馬拼音把中文的翻譯拼出來,
真是難為她了,
她和Philip正在每個字上標上一聲,二聲,三聲,四聲的簡單記號,
好讓其它的醫生們可以說出正確的標準的中文,
當然bai dai 就是其中一個,
所以大家知道以下這些字的答案了嗎?

wei suan (胃酸)

lao nian chi dai zheng (老年痴呆症)

ping zue (貧血)

xiao yen yao (消炎葯)

guan jie yan (關節炎)

siao chuan (哮喘)

ru fang bao kuai (乳房包塊)(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

我參與了安吉的翻譯工作,大概多唸個幾次,多半可以猜出來,
有的實在猜不出來,安吉就連講帶表演的解釋給我聽,
Philip就在旁邊耍寶的一直講:"bai dai, bai dai,..."
"Hey, Di, don't say these words in front of a chinese woman." 我嚴嚴的警告他, 
Philip說,他只是覺得這個字最好唸,而且可以講的很標準,
"白帶"這二個字讓他感到非常的有成就感,他終於可以講一口標準國語了,
真的是被他搞的哭笑不得...

雖然我對在北美的華人教會有些兒的不滿,
但我還是要老實說,
許多華人基督徒的子女真的是非常熱心又可愛的基督徒,
我知道教會裡有一位長老的兒子,
為了要接觸流浪漢,傳福音給他們,
也跟著流浪漢一起露宿街頭,
另一位執事的兒子和媳婦,
剛結婚,就放棄高薪,搬到貧民區去,向那裡的人傳福音,
也有很多的年青年像我們家Philip和安吉一樣,
放了暑假就到中國大陸或台灣去宣教,
他們必須自己去募款,通常是好幾千塊美金,學習當地的語言,
到環境,氣候條件較差的地方去服事,
我覺得對這些從小就住在優渥,舒適環境中的孩子們來說,其實是很不容易的,
也有的大學畢業以後,乾脆一年不工作,
她向美國的華人教會的叔叔阿姨募了一年的生活費,
就自己一個人跑到中國大陸去傳福音,
Philip自從進了牙醫學校之後,幾乎沒有寒暑假,沒有辦法出國短宣,
以前他在唸大學的時候,每年都到中國大陸去,
那時,我總是會看到他拿著一張紙,
上面也是寫了些奇怪的英文字,
像ye su ai ni (耶穌愛你)之類的,
他說,他們的短宣隊無論是韓國人,或是哪一國人都在練習用中文傳福音,
每次看到這些可愛的年青人,總是讓我覺得非常的感動.

我不喜歡美國政府,
我覺得他們非常的貪婪,自私與驕傲,
美國在國際的一些不耻行徑,我想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看不過去,
我常常覺得,美國人如果再這樣繼續的得罪神,神有一天一定會管教她的,
但是上帝一直容讓美國到如今,
或許是因為在美國真的有許許多多的年青人是這樣單純的愛主,事奉主,為主犠牲奉獻,
所以才止息了神的怒氣,阻止了神管教的手.
自從九一一事件以後,美國人很喜歡講"God bless America",
也許神要賜福美國,並不是像許多美國人心中所想的,
找出並消滅所有威脅美國利益的份子,讓美國永遠享有世界霸主的地位,
而是興起更多的美國青年成為上帝和平福音的使者,
把基督使人與神和好的福音,帶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我為此向神禱告~God bless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