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美國的中文屬靈書籍都好貴喔,
同工好康逗相報,告訴我附近又開一家新的書房,
因為新開幕,正在折扣中,
我心中又是一陣疑惑,
為什麼要在走路只相隔五分鐘的地方再開一間性質一模一樣的書房?
這又是某大教會作的...
這個大教會剛建堂,
蓋了個十樓左右的大教堂,
而一樓就是他們新開的書房,
我不能妄加論斷,
不知道他們的動機何在,
是否是因為新蓋了大樓,有這個空間,所以就開了個書房?
還是因為蓋了大樓,有財務上的壓力,
所以想要藉書房來減輕財務壓力?
或是為了要方便會友買書?
或是為了要鼓勵會友看書?
................
我不知道為什麼,
但我個人覺得這樣做真的十分的不妥.
基督徒的人數已經夠少了,
肯看書,肯買書的基督徒又更少了,
這麼一小塊餅,
大家還要來搶著分,
分圓五百公尺裡有校X書房,有華X書房,現在又多了個真X書房,
我真是不懂,
教會就好好的當教會就好了,
為什麼要去開書房呢?
如果要開,為什麼不開的遠一點呢?
在中南部,很多基督徒想買屬靈書籍都很難買到呢!
要不然,如果你們真的那麼有錢,
來美國服務華人基督徒也很好呀?
總而言之,我就是不懂,
為什麼要把書房開在同為肢體的,別的書房的附近?
你如果希望會友多讀書,
為什麼不跟附近的書房合作,
鼓勵會友到僅隔貴教會五分鐘腳程的校X書房去買書呢?
這樣不是可以合作,可以互惠嗎?
教會不是也應該支持福音機構的事工,
讓福音機構因著教會的支持,
而在財務及人力上更有本錢去為他們的異象打拼嗎?
我不是校X書房的什麼人,
我只是不明白,
大教會是不是只顧著發展自己的事業,
而沒有顧及到在你們教會這個地區其他肢體的需要呢?
為什麼不能自我犠牲而去成全其它的肢體呢?
自我信主以來,
印象中,幾乎每個福音機構都在叫窮,
再加上這幾年來經濟不景氣,
按理來說,福音機構不會增加的那麼快,
但奇怪的是,福音機構卻仍然不停的在增加,
許多福音機構的功能都是重覆的,
其實他們根本就是在做一樣的事,
每個機構都要有人,有辦公室,有刊物,有文宣費用,
這樣重覆的開設一大堆機構,
致使許多有異象的基督徒,
憑著一顆愛主的熱忱,在福音機構裡做事,
在生活上卻沒有得到好的照顧,
許多機構的同工都只能領半薪,
在這些機構裡,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
"姐妹當弟兄用,弟兄當畜牲用"
而且還要勒緊肚皮 :(
許多機構或教會只是為了一點點理念上的差距,就鬧分裂,
自己另立門戶,另起爐灶,
為什麼大家不能忍耐,不能合作呢?
每件事都有很多人在做,
可是每一件事都做不好,
因為基督徒的力量都被分散了,
我們不但沒有互相幫助,
有時,可能反而在互相抵消力量...
之前教我開車的教練是從大陸來的,
每一次教我開車二個小時是卅五元美金,
我和我老公算一算,
卅五塊,扣掉油錢,車子的折舊,保險費...其實能剩下的真的不多,
有一次,我在車上就問了教練這個問題:
"你一次只收卅五塊真的很辛苦耶."
他告訴我韓國教練的行情是六十五到七十元之間,
"幾乎是你們的二倍,為什麼會差那麼多?"我問.
"因為華人教練都惡性競爭,為了要搶生意,不惜降低價格,結果就把行情給破壞了,
而韓國教練很團結,如果誰敢亂降價,他們就會聯合起來去砸他的車子,
所以韓國教練都不敢亂降價."這是教練給我的解釋.
我的意思是,
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像韓國人或日本人一樣,
為了大我的利益而情願犠牲個人小我的利益?
如果華人天性就是一盤散沙,
難道華人的基督徒也應該是一盤散沙嗎?
我們不是一個身體嗎?
身體與身體之間不應該彼此相顧嗎?
什麼時候,我們可以不再看見自己,而能看到別人的需要?
如果每一個教會都只顧壯大自己,而不顧別人的需要,
我真不知道台灣的教會還有什麼希望可言...
什麼是"合一"?
"合一"不是把所有的小教會都吸收到你們這些大教會裡去,
而是彼此庝惜,彼此相愛,彼此接納不同之處,
不計代價,不指望償還,不指望回報的互相幫補,
犠牲自己,成全他人.
我知道有一個小教會大概只有五,六十個人吧,
確實的人數我不是很清楚,
他們知道在他們附近有一間比他們更弱小的教會有一些財務上的需要,
結果小教會的牧師帶領同工們作了一個決議,
把他們的會堂拿去銀行貸款借錢給那間更小的教會,
跟你們這些大教會,一旦要你們拿錢出來,就要人家改招牌比起來,
會不會有一絲兒慚愧的感覺呢?
或許,有人會說,
我們也有拿錢出來幫助很多人,
我們也開很多研討會讓小教會的牧師來學習,
我們也想幫助他們成長,
我們也做很多很多,只是妳不知道,妳也沒看到...
我想是的,我不知道的事還很多,
我只是提出我的疑惑:
"改掛你們的招牌是什麼意思?飼料費之說真的是你們心裡所想的嗎?"
什麼是"成全"?
大家都知道"禱告之手"的故事吧?
二個同樣具有藝術天的年輕人一起到巴黎打天下,施展抱負,
他們什麼都沒有,經濟拮据,沒有飯吃,
其中一個人放棄了他自己的大好前途,
辛苦打工賺錢,供另一個人去學習藝術,
講好了,等此人學有所成的時候,再換另一人去學習.
但是待此人學成之後,
老友的手因為操勞的緣故已經無法再作畫了,
他那位有成就的朋友,為了感念好友的犠牲,
而畫下了好友那雙枯槁的禱告的手.
後來這位畫家和好友的禱告之手激勵了世界上千萬人的心.
犠牲自己的利益去使別人成功,這就是合一,就是成全,
我相信教會什麼時候能做到這點,這就是復興的開始了.
反觀台灣教會,
書房一間一間的開,
福音機構一個一個的設立,
敬拜讚美團多到我已經無法認得誰是誰了,
而台灣基督徒的比例還是與廿多年前一樣,只有2%...
一個小小的餅,大家都要分,
再怎麼努力也只能分到一點兒碎渣兒,
每個機構都要錢,每個機構都缺人,
每個同工都只能勒緊褲帶,要做的事卻很多,
如此虧待自己的同工,也真的是虧欠主.
我無意批評指責任何一個教會或是福音機構,
我相信大家都是帶著異象與使命,
懷抱著服事主的熱忱出來的,
我只是想表達,
在我們追求自己的理想與異象時,
能不能多考慮一下你周圍的肢體,
如果你想要做的事已經有人在做了,
那就把你的錢捐出去,多鼓勵人去支持那個人的工作,
默默的為他禱告,甚至投入他的團隊,
讓那個團體能有效的服事主,
你這樣做,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紅,一輩也沒有認識你,
看起來,好像你並沒有達成神所給你的異象,
但想想我們的父神,將會如何的為你感到驕傲與喜悅,
我也想呼籲一下這些大型的教會,
(也許並沒有人會注意到我這篇文章,但我還是要講一下)
有的教會自認是台灣教會界的龍頭老大,
如果大教會真的想要成為眾教會帶頭影響的人,
不是要眾教會來配合,滿足你們所想要的,
也不是你們的主任牧師在特會時,上台來講一篇關於"合一"的道,
而是...
如果你們能夠把自己的教會破碎,
把自己分享給其它的教會,
為別的教會製造成長的機會,
把扶持弱小的教會看的比自己植堂的事工還重要,
鼓勵那些流浪到你們教會的小羊回去為自己的教會打拼,
你的教會其實不差他一個,
但對小教會而言,多一個人卻是多一份振奮人心的力量,
替別人長壯他的小羊以後,記得要還給人家,
而且知道你花的飼料費,就是上帝要你拿去分享給人的,應當是不求回報的,
那麼也就不枉上帝賜給你們如此多的恩典,如此多的飼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