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9日 星期一

意想不到的驚奇與驚喜

常常,我總是不曉得如何安慰鼓勵那些有殘缺孩子的家長,
前一陣子,我從一個教會的週報上看到了一篇文章,
讓我知道我可以怎麼做了...

意想不到的驚奇與驚喜
作者:艾米莉.金斯利

人們經常問我,撫養一個身體殘缺的孩子是什麼感受,
其實這就像...
這就像你準備去意大利這個很多人嚮往的國家旅行,
你會買很多旅行指南之類的書,然後周密計劃好一切,
羅馬競技場,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威尼斯的小船,
你會主動地去學一些意大利語,一切都是那麼的激動人心.

在焦急地企盼了幾個月後,那一天終於來臨.
你背上行囊,興致勃勃地離開家,但是很不幸,
航班出了點故障,旅客們被迫在荷蘭降落,
你沒有其它選擇,只能留在那裡,
幸運的是,他們沒有帶你去恐怖,骯髒,令人厭惡的地方,
這裡沒有瘟疫,飢荒和疾病,這只是另一個旅遊目的地.

所以,你得再去買一些新的旅遊指南書,你還要學習新的語言,
然後你會見到你本不會遇見的人們,
這裡的生活節奏比意大利慢,沒有意大利浮華.
在這裡安頓下來後,你的呼吸不再急促,
當你環顧四周...
你會發現荷蘭有風車,...荷蘭有鬱金香,甚至倫勃朗也是荷蘭人,
你會明白,這只是另一個旅遊目的地.

然而,你認識的每一個人都去過意大利...
他們在你面前吹噓在義大利的美好生活,
你只能無奈的說:"是的,我本想去那裡,本來一切都計劃好了."
這塊傷疤再也不會癒合....,因為那個夢想對你來說太重要了.

但是,如果你一生都在為沒能去成意大利而悲傷,
那麼你永遠也不會有機會欣賞到荷蘭那些非常特別和可愛的東西.

當所到的地方不是原先的計劃時,
那真的會讓人感到沮喪,
然而,你卻多到過一個地方,就算它不在行程裡,
而你卻已在那裡,當你靜下來,你就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奇與驚喜,
人生的旅程中,這種驚奇與驚喜隨時隨地可見,
既到之,則安之.

如果你有一個殘疾的孩子,
那麼,你正在一個很少人去過的地方,
你應該可以大方的告訴別人,你在這個地方所發現的驚奇與驚喜,
如果你的朋友有一個殘疾的孩子,
請鼓勵他,用不同的角度來欣賞上帝為他們所預備的驚奇之旅,
並向祂獻上感恩,
而我們不也要因為別人與我們所經歷的地方不同而輕視他們,
也不要輕易的露出"同情"的眼光,
不如存著欣賞的心,聽他們講述另一個不同於你的故事吧!

2007年1月28日 星期日

見證一件神奇的事

在我左手的大姆指上長了一個小肉瘤,
這個東西叫作"瘊",我也不曉得怎麼唸這個字,
姑且就叫它"猴"吧...

 

結婚以前,我的雙手長了許多隻猴,
它們帶給我的困擾就是~~有時候工作會磨到,
而且我用指甲刀把它們剪掉以後,很快就又再長出來,
非常的難纒....
來美國之前我去看了皮膚科,
記得醫生說,這是一種病毒感染,
可能是因為我做家事不喜歡戴手套的關係,
徒手使用洗潔劑,又用手搓抹布...,
所以就不小心被病毒給感染了.
醫生替我作了冷凍治療,
就是用攝氏零下一百多度的氮氣把皮膚給"冷死",
然後再把外面那層壞死的皮給剝下來就可以了,
這種治療法非常的庝痛,
想想看,直接用零下一百多度的東西壓在你的手上,
把你的皮膚立刻凍死,怎麼會不庝呢?
但是,治療後的效果還不錯,
我手上那些難纒的猴兒們都消失了...

好景不常,來美國以後沒多久,
我就發現我的左手大拇指上又來了一隻猴兒,
回台灣幾次,我還特地跑去台大醫院去看,
就想說大醫院的醫術應該會比較好,
醫生同樣的也是使用冷凍治療法,
印象中,為了這隻猴兒,我至少作過二次冷凍療法,
可是這隻猴兒的生命力非常的頑強,
始終留在我的拇指上,沒有離開....

雖然這不是什麼會致命的毛病兒,
但是有時候也會覺得有點兒小煩惱,
做事的時候,常常會磨到它  :(
每隔二個星期左右,我便需要用指甲刀把它剪掉,
然後沒多久,它就又長出來了,
如此這般,也過了四年多...
反正治也治不好,那就學著和它和平共處吧.

去年八月,我讀了一本趙鏞基牧師所寫的"第四度空間的靈性",
書中的基本概念就是:
若我們要對我們所處的三度空間的物質世界有影響力的話,
那就要使用三度空間以外的第四度空間的條件,
因為四度空間大於三度空間,所以我們可以從第四度空間來影響三度空間,
而四度空間的要素就是:思想,言語,信心和異象,
若我們能好好的運用這四項資源,
我們就可以解決在今世許多的難處,
我現在只能長話短說,因為我的目的不是為了要討論這本書,
若是有人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書房買來看,
薄薄的一本大概是一百多頁吧,而且很容易懂,
去買來看吧,保證你看了以後會信心大增...
話說回來,我很被書中的許多見證和神蹟奇事所感動,
為什麼人家就可以這樣的經歷神呢?

其中趙牧師說到一個見証,
有一個小孩子生來沒有耳朵,
他的父母聽了趙牧師的教導以後,
決心要好好的禱告,求神賜給他們的孩子一個漂亮的耳朵,
他們一直為這件事迫切的禱告,
幾個月過去了,並沒有什麼事發生,
但是在耳朵的位置上長了一個瘤,
他們就禱告說,主啊,我們要的一個耳朵而不是一個瘤啊,
然後他們又不灰心的繼續禱告,
結果是,這個瘤到後來就展開了,變成一隻耳朵.
也許有會覺得,這什麼嘛,天下哪有這種事?
但我之所以相信的原因是,
我們的神是全能的神,在祂沒有難成的事,
趙牧師的教會是全世界最大的教會,有七十五萬人,
全世界第二大的教會連他的十分之一也沒有,
他是神所重用的僕人,我相信他是不會亂編故事的.

看完這本書,我就決定我也要來經歷神,
所以我就列了幾件在我人生當中一直沒有解決的事情,
我根本沒有想到它們有被解決的一天,
因為我已經習慣與它們共處許久了,
當然這就包括了我手上的這隻猴兒,
我打算連續禱告個三個月,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我求主讓這些事可以成就,
好使我的信心能一點一點的長起來,
如此,以後我就敢向神求更大更難的事了.

禱告了三個月以後,差不多是去年的十一月,
什麼事也沒發生,
我所禱告的所有事,一件都沒有成就,
唉!畢竟我不是趙鏞基,
所以我就想,還是算了吧....

一直到一個多禮拜以前,
我猛然想起來,
我好像有好一陣子沒有拿剪子剪我的猴兒了,
我幾乎忘了它的存在,
我舉起我的左手一看,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猴兒已經無聲無息的完全的消失了,
這怎麼可能?
畢竟它是個極難纒的猴兒啊,
沒有想到上帝真的醫治我了!
我還是不放心,不敢一下子就作見證,
萬一過幾天又長出來呢?
我一直等到現在...,真的很高興,
因為我的手真的完全好了,
哈利路亞,真的要感謝讚美神!

雖然這不是什麼癌症得醫治,或死人復活的偉大神蹟,
但是真的使我的微弱信心有了一點兒的成長,
讓我更有信心的為別人的需要和自己的需要禱告,
所以之前我所列出的禱告事項,
有一些我又撿回來重新開始禱告了,
我相信只要持恆不斷的禱告,
上帝一定會垂聽而應允的 :)

耶穌....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加福音十八1)

2007年1月25日 星期四

施洗約翰的洗禮和一般"信而受洗"的洗禮有什麼不一樣?

施洗約翰的洗禮和一般"信而受洗"的洗禮有什麼不一樣?

這是以前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
老實說,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
去查了一些參考書,講的是什麼,我也是不懂,
所以每次回答的時候,都是有點含糊其詞的混過去,
前幾天在讀路加福音的時候,
有一段經文讓我的眼睛一亮,
我彷彿找到了尋找了多年的答案,
路加福音讀了少說也有廿次,以前怎麼都沒有注意到呢?

路加福音七29-30
眾百姓和稅吏既受過約翰的洗,聽見這話,就以神為義,
但法利賽人和律法師沒有受過約翰的洗,竟為自己廢棄了上帝的旨意.

再加上馬太福音三1-3
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這人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他說:
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所以我們可以簡單的說:
1.施洗約翰的主要任務是~為主預備人的心
當百姓們聽到施洗約翰的信息以後,心就柔軟了,等耶穌來以後,
他們便容易接受耶穌作為他們的主了.

2.路加七29-30說到,
有受過施洗約翰的洗禮的人就能接受耶穌所講的話,
沒有受過施洗約翰的洗禮的人就不接受耶穌所講的話.
在此顯明出,施洗約翰的洗禮是一個預備人心來接受耶穌的洗禮,
而不是悔改信耶穌的洗禮.

3.我們可以說,願意接受約翰洗禮的人,
表明他的心是柔軟的,是已經預備好的,
只要一有機會聽見福音,他們就有很大的可能會接受主.

4.使徒行傳十八25說亞波羅單曉得約翰的洗禮,
意思是說,亞波羅只知道要悔改,卻不知道要接受耶穌為救主,
所以亞基拉夫婦才把他請來,把上帝的道都講給他聽.

5.同樣是使徒行傳,第十九3
哥林多的信徒只受過約翰的洗禮,
所以保羅才對他們說:"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就是耶穌."

總之,施洗約翰的洗禮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福音預工".
是把人心中的那些攔阻人接受耶穌的障礙都拿掉,
比如,有人問我們一些他對教會的些疑問,
我們回答他了,從此他對教會,對基督教的誤會就解除了,
我們或許可以說,他是受了施洗約翰的洗禮,
等到他決志,清楚接了主耶穌,也受了洗,
那就是信而受洗了.

這樣說起來的話,
那我們每個基督徒其實都很有機會作施洗約翰囉  :)
應該說,我們應該要隨時準備作個施洗約翰,
去為主預備人心中的道路,修直他們心中的路,
使聖靈能很快的在他們的心裡面動工.

在此以彼前三15共勉~
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
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
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2007年1月22日 星期一

沒有默契的默契

記得以前我的屬靈長輩曾經跟我分享過他與師母之間的"默契",
有一次牧師在開車,師母坐在旁邊,
牧師突然心血來潮的問師母說:"妳知道我現在想吃什麼嗎?"
師母不假思索的說:"你呀...你想吃燒餅油條."
牧師噗嗤的笑了出來:"對!我就是想吃燒餅油條."
夫妻之間能有這種"我不說,你就能懂"的默契,真的是叫人非常的羨慕,

可我和我先生之間的情形....哎!怎麼說呢...
我只能說:"以上情節在我家是純屬虛構...."

前幾天,早餐我做鹹豆漿,夠賢慧吧?
一大早老公就在期待了:"妳不是要做鹹豆漿嗎?"
嗯....既然老公這麼期待,那我就趕快動手做吧,
豆漿已經在爐子上滾了,我們家老爺怎麼還不出來?
他在房間裡讀經禱告,就不要吵他了,
沒辦法,只好先把火關掉,等他出來再說吧,
過了一會兒,老爺出關了,
我趕緊到廚房去準備好要把豆漿端給他,
在把豆漿倒到碗裡的同時,我有考慮了一下,
"我要不要開火再把豆漿煮滾一下?"
"溫度應該還可以,剛才煮滾過,應該不會涼的這麼快."我給了自己一個答案.
在放榨菜的時候,我又很體貼的想,
"他平常比較喜歡吃重口味的,那榨菜就多放一點好了."
哇!熱驣驣的鹹漿終於上桌了,
老公吃了一口,第一句話是....
"不夠燙,如果再燙一點就好了."
他的第二句話是....
"榨菜太多了."
所有為家人準備早餐的熱火被這二盆冷水澆的只剩下滿頭的煙,
不過,在三秒之內,我的心情馬上就調整回來了,
因為這種戲碼在我們家常常上演,沒有什麼稀奇,
反正....哪兒是妳精心為他設想的.他就很沒默契的往哪兒戳.

有一回我們到購物中心去買東西,
我們這附近在阿凱迪亞的百貨公司有點奇怪,
營業時間好像一直在變,
同一個禮拜,關門的時間,有時是八點,有時是九點,有時是十點,
那天就是沒有注意到他們到底是幾點關門,
我們逛了好久,好像沒有找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他說,他還想再去另一家看看,
我說,我已經累了,不想再逛了,
所以我就和女兒坐在外面的椅子上等他,
沒想到他才一進去不到五分鐘,百貨公司的鐵門竟然開始緩緩下降,
現在...我到底該怎麼辦?我到哪兒去找他呢?
最簡單,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留在原地不要動,
但是,等了好一會兒,怎麼還不出來啊?人家不是都已經打烊了嗎?
ㄅㄨ坐不住了,只好帶她去附近逛一下,只要不跑太遠就好,
誰曉得,就在我們出去轉一轉的那幾分鐘裡,老公就很沒有默契的來找我們了,
他回到原地,沒有看到我們,以為我們先到停車場去了,
所以他去了停車場,就在那個時候,我和ㄅㄨ又很沒有默契的回來了,
我因為沒有看到他,就想他怎麼這麼久都沒有出來,
所以就又帶著ㄅㄨ走到出口外面去看看,
就在我們到出口的同時,老公又回來找我們了,
當然我們還是不在那兒....
就這樣在幾次進出的的誤差之間,
他跑了大半個停車場好幾趟(在美國的停車場可都是巨型的喔.)
我則帶著可隣的,走路很慢的ㄅㄨ,數度進出出入口,
如此折騰了不知道有沒有一個小時,
我只好心裡一直禱告:"主啊!他到底在哪裡啊?請讓我快點兒找到他吧."
悲苦的牛郎織女終於相遇了...
"妳就留在這裡不要動就好了,我會來找妳們呀."  他說.
我也累了,懶得再說了~~~
"那請問你,到底什麼時候可以讓你那隻買了也不帶,帶了也不開機的手機發揮它應該有的功用呢?"
有現代的最新科技,還要過這種原始人的生活,
再加上完全沒有默契的思考邏輯,
要讓這種事情不發生也難....

有時,這種沒有默契的事情,還真的把我給激怒了,
又是早餐,
最近,他的新點子是,早餐要吃的很"澎湃",(台語啦,聽得懂吧,就是很豐富的意思.),然後晚餐就不要吃了,
聽說這樣對身體比較好,又可以減肥...
有的美國人早餐會吃牛排,所以我也來弄個牛排吧,
前一天,我就開始準備了,
我還特地跑去超市買了牛排醬,有日式的,還有美式的,
又買了一種測試器,塑膠作的,長得像一根粗大的牙簽,
把它插在肉上面,可以根據它顏色的變化知道牛排是幾分熟,
我還特地問了他,他說,比較喜歡日式的牛排醬,
牛排上桌了,
他吃了一口,
"美國牛排加日本醬,吃起來味道好樣不太對..."
我的心裡開始有一絲的不快,
他再吃一口,
然後把牛排推到我眼前:"妳吃吧,我不吃了."
我終於無法控制的發了脾氣,
太座發飊了,他默默無語,像隻受了驚嚇的小猫,
感覺我好像是一個無法接受批評指教的人,
其實...我生氣,不是因為他嫌我東西做的不好,經不起批評,
老實說,我們一家三口住在一起,
ㄅㄨ的年紀還很小,
我身為一個家庭主婦,在家裡忙碌的作家事,準備飯食,
說穿了,不過就是為了他一個人,
每天所思所想的,就是如何能讓家裡唯一的主顧滿意,
當他把牛排推到我眼前的時候,那種感覺就好像...
他毫不領情把妳挖空心思,費盡心力,大費週章的為他一個人準備的東西丟到妳的面前說:"什麼爛東西,妳自己用吧!"

也許有人會說,那妳就嘴巴甜一點呀,告訴他這是妳精心為他準備的呀!
其實,當我在做準備的時候,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我的整個心思是圍著他打轉的,
夫妻倆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很自然的,在生活上就是會想到對方,
所以我壓根兒就沒有想過要跟他說點什麼甜言蜜語,
因為愛他,為他著想的細胞已經蔓延在我的身體裡,
理所當然到....甚至...我不曾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一直等到老公表現的很沒默契,不能感受到我的心意的時候,
那種被辜負的感覺跑出來了,還得仔細想想,自己到底在氣什麼,
才真正的愰然大悟...

老實說,我也不是"沒有默契"的唯一受害者,
下面的故事夠悲慘,但悲慘的人不是我...
上個星期天,我和我們家老爺因為服事的關係,
所以必須分頭到不同的教會去聚會,
謝謝各位的代禱,ㄅㄨ現在沒有那麼黏我了,
那天,她想跟爸爸到新教會(就是她以前不曾去過的教會),
我們家有二台車,
一台是我平常在開的,車上有ㄅㄨ安全座椅,
另一台是我老公的車,他平常開車習慣用的東西都在裡面,
因為ㄅㄨ的關係,所以我們就必須要交換我們平常所開的車,
早上,我需要比較早出門,
我很體貼的把老公平常最喜歡的,喜歡到連陰天都要戴的太陽眼鏡和他平常在練發聲的錄音帶拿出來,
嗯...要放在哪兒,他才會看到呢?
他平常神經比較大條,如果放在座椅上,他可能會沒有注意到,
那就放在車頂上吧,我覺得這是最明顯的,明顯到絶不會看不到的地方,
一邊開車,還一邊想像著,老公看到我留給他的東西時,那會心一笑的樣子,
下午大家都回到家裡,誰也沒有注意到早上因為我的體貼所發生的悲慘事件,
第二天早上,他要開車了,
"老婆有沒有看到我的眼鏡?"
"什麼眼鏡?我沒看到啊!"我還以為他在找他的近視眼鏡,
他好像忽然明白了什麼,
匆匆的跑到路邊去,
"昨天開車的時候,聽到有東西掉下去."  他說
沒一會兒他撿回了破碎的錄音帶殼,
"還看到很多玻璃碎片..."  他悲情的說.
"妳應該要放在座椅上呀,放在座椅上我就會看到,
放在車頂我就不會注意到呀..."
其實,我有想到要在路上打個電話告訴他一聲,
但是剛好禮拜六家裡電話就壞了,要等到星期一才會有人來修,
原本也可以打他的手機,
哎...就還是不要提那個"原始人"和他的手機"了,
為什麼我想的總是和他想的剛好相反?
我也想不通,我們怎麼會沒有默契到這種地步...
車途中,他都不講話,車上的氣壓很低,
我不敢多講些什麼,
畢竟眼看著自己的寶貝太陽眼鏡支離破碎,屍陳遍野,一定是很不愉快的.

什麼時候,我們也能像許多夫妻一樣,有隻心靈的手機,
隨時通電,不用講也能明白彼此...
(也許該從訓練一個原始人如何善用他的手機開始????)
有時我會想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也許是我有問題,
為什麼我始終都猜不懂別人的心呢?
但......
至少,我都有努力在猜呀!

也許是他有問題,
為什麼他始終都不能明白我的體貼呢?
即使我的體貼不能讓他感到窩心或會心一笑,
但.......
也無可否認的,
他真的常常是我的體貼的"受害者"   :p

也許是上帝有問題,
也許祂充其量也不過是個喬太守,
不然怎麼會有"廖X遠和王X敏"這種奇怪的組合呢?

每對夫妻都有他們相處的特色,
我們很有默契的在幾乎每一件事件上表現的完全沒有默契,
要做這種程度的默契也很難吧!
也許..."沒有默契的默契"可以作為我們的特色,
版權所有,不淮抄襲!(要練到這種爐火純青的地步,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喔!)
也許...等我們老了以後,
回想起婚姻生活中有這些點點滴滴,
到那時終於體會到彼此的愛,
然後才會露出一輩子難得一見的"會心一笑",
反應雖然慢了好幾拍,
但這些"沒有默契的默契"至少也有機會可以由黑白變彩色的,
成為我們一生中最甜蜜的回憶吧!

2007年1月18日 星期四

一公升的眼淚

很久以前就有幾個人不約而同的寄給我這個感人的日本影片,最近才有空慢慢的把全部十一集都給看完了...

一公升的眼淚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
描寫一個叫亞也的十五歲女孩得到了一種無法可治的病叫"脊椎小腦變性症",
我不知道這和我所知道的"漸凍人"是不是同一種病,
反正就是患者會慢慢的失去運動的能力,先是行走有困難,
然後就變的無法行走,然後開始寫字歪斜,
慢慢的失去講話的功能,連吞嚥食物都會有困難,
最後在身體功能一個一個消失之後死去.


 亞也從十五歲得病到廿五歲過世,
這十年之間,她勇敢堅強的與病魔對抗,
還有她的家人所給她的愛,鼓勵和支持,讓我覺得非常的感動,
平常不輕易流淚的我,竟然也哭了好幾回,
趁著還有印象的時候,趕緊把我的心得寫下來....


有時,只是分享自己的痛苦和失敗就能使人得到幫助
(亞也寫下她在病中的沮喪心情讓許多生病的人得到激勵,
知道不是只有他們自己一個人在痛苦之中,
也不是只有他們一個人會為他的苦難感到沮喪與絕望.)
謙卑的承認自己的軟弱和失敗,
可以使自己從強顏歡笑和假裝沒事的捆綁中得釋放,
也能安慰其它和你一樣軟弱失敗之人的心.
比如,之前我終於鼓足勇氣把我在過去幾年的失敗和沮喪寫出來,
曄和蓉的回應真的讓我覺得心情好多了,
因為我知道我不孤單,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會遭遇失敗和挫折,
謝謝妳們 :)

在不幸之間還是可以找到恩典
(麻生醫生對亞也的媽媽說,把握機會跟妳的女兒相處吧,
我的大兒子死於一次意外之中,我連跟他說聲再見的機會都沒有.)

失去的同時也有得著
(亞也發病的初期,走路開始變的怪怪的,寫字也寫的很慢,
為了要牽就她的學習,帶給同班同學很多的不方便,
因而引起同學家長的不滿與抗議,
隣居也開始在她的背後竊私語,猜她到底是得了什麼病;
這一切亞也都要學習忍耐的去接受,
但她也發現,在面對冷漠異樣眼光的同時,
她也接受了許多人對她伸出溫暖的手和給予她關愛的眼神與照顧.)

只要盡力做好你可以做的事,你就是最棒的
(亞也的生活起居都需要別人的幫助,
她惟一能做的事就是用她勉強能動的手,吃力的把她的心情寫在日記中,
她一直覺得她得到太多人的幫助,所以她也要做一些能幫助人的事,
但她始終都認為她無法逹成她的心願,
相對的,她的行動愈來愈困難,
她需要被幫助的時候愈來愈多,而她能幫助別人的夢想似乎更不可能逹成了,
一直到她知道許多在病中的人的因為看了她所發表的日記而受到了激勵,她才高興的流下眼淚,她終於可以幫助人了.)

苦難中的喜樂往往是出自流過淚水的眼
(亞也在高一學年結束之後,面臨必須轉學到殘疾人學校的命運,
在學校的最後一天,她請求老師讓她和同學說幾句話,
她帶著笑容,含著眼淚說:我今天之所以能堅強的站在這裡說話,
是因為我至少流了一公升的眼淚.)
真正的堅強和苦難中的喜樂不是不經努力和痛苦而輕易就能得著的,
乃是經過痛苦,在痛苦中學習,成長,調整自己的心態,
許多過不去的關卡,都必須經過反覆的思量,流下許多委曲的眼淚,
與神不停的爭論,不斷的說服自己要順服神的旨意,
最後才能帶著笑臉走出去面對群眾.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片,可以到下面的網址去看,
也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感動...

一公升的眼淚

2007年1月17日 星期三

我會是個什麼樣的師母

雖然還未正式進入事奉工場,
但我先生每個星期一都會去參加一個牧師團契,
這個星期一是新年聚餐,家屬可以一起參加,大家一起吃火鍋,
所以我就帶著孩子和老公一起去了...用餐前先有一個聚會,每一個人都作點簡單的自我介紹,隨後就是見証分享,
牧師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分享他們從這牧師團契所得著的,
也看到聖靈的帶領在這個牧師的團契之中,
中間不時穿插著自我調侃,或開開別人的玩笑等,
我看到了嚴肅的牧師們的可愛的一面.

在聚會的時候,場景分二幕,
一幕是在廚房外牧師和部分師母圍在一起聚會,
另一幕是在廚房內幾位師母在裡面忙著張羅等會兒要吃的火鍋料,
我呢?我不屬於任何一方,我帶著孩子坐在邊邊,
看著這二幕場景在我眼前,我試著去感覺我自己的心,
外面的場景是我所熟悉的,廚房內的情形對我而言,卻是陌生的,
以前在榮恩堂服事的時候,我總是在外面聚會,從沒有忙過廚房裡的事.

再一次進入事奉工場時,同樣是全職事奉,我的角色和以前卻不再一樣了,
我曾經多次問過我自己,我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師母?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師母?或者我應該問,我"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師母?
很多人以為師母應該躲在牧師背後隱藏起來,作一個默默的幫助者,
我也曾經想當然爾的認為自己就應該是一個隱藏的幫助者,
但總是覺得心裡不是很坦然的能接受這樣的角色與位置,
因為我從來就不是一個默默的,隱藏的人啊!

後來我知道了,一般的師母可以分為四種,
第一種就是我剛才說的默默的在背後幫助,
第二種是和牧師一起併肩作戰,同進同出的,
第三種是參與教會部分事奉,但自己另有一片服事的天空,
第四種是完全不參與丈夫的事奉工作

我們夫妻二人討論過這個問題,
他希望我平常是第一種,隱藏起來讓牧師去出頭,
但是遇到有特殊需要的時候,我能出面幫助,與他一起併肩作戰.
我呢?我希望我平常是第二種師母,能和牧師一起併肩作戰,
若我服事累了,有挫折了,我就可以躲起作個隱藏的師母,
最好是還有自己服事的一片天,不受牧師的牽制,又可以滿足我的成就感 :)
想到我們二個討論的結果,就覺得好好笑,
原來我們都是軟弱的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場去想.

也許我現在不需要去想這麼多,
這也不完全是我自己一個人可以決定的,
因為還包括了教會對師母角色的期待,
有的教會期待師母要做很多,有的教會對師母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
尤其在北美,許多的師母因為家庭的經濟問題都必須有一份工作,週末才在教會事奉.
所以我有可能忙於敎會的事工,
也有可能因為教會不期待師母做很多事,而有機會在外面發展自己的一片天.

我只是有個矛盾,以前我是個女傳道,
尤其教會又曾經有近一年的時間沒有牧師,自然我就必須擔負比較多的責任,
雖然有時很辛苦,我必須硬頭皮去做許多自己也沒有把握的事,
但這滿足了我喜歡面對挑戰,處理困難的個性,
也滿適合我這個D型(主導型)性格的人,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這五年的家庭主婦生活是我有生以來讓我感到最挫敗的日子,
因為現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我活得並不自然也不釋放.

但我知道大概不會有教會會喜歡一個主導性太強的師母,
尤其我們家老爺可能就是第一個會跟我翻臉的人,
我開始猶豫起來,當我的牧師丈夫在外面和同工開會時,
我會不會"真的"很快樂的在廚房裡忙?
我想我不會! 廚房從不是我喜歡待的地方,
我喜歡和大家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和決策,
遇到困難就集思廣益,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
如果同工之間意見彼此不合,
我就會去禱告,然後又驚訝又喜樂的觀看神的作為,
我覺得這個才叫作"事奉".

我害怕自己是否中了後現代主義的毒,
什麼事都是"我...我...我...",以自我為中心,
但又不可否認的,在我們這個年代生的人都是後現代思想的產物,
後現代的特色之一就是選項太多,
就是因為可選擇的路很多,反而不知道往哪裡走了...

我只是覺得有點兒困惑,
我真的從心裡想作一個稱職的妻子,一個幫助牧師,成全牧師的好師母,
但我又在想,我是否應該活出上帝之所以創造我的目的呢?
用我的恩賜,用我的才能,用我的性格,朝著神所給我的異象前進,來成就神的旨意.
我相信一定有路可以走的,
上帝不會給我這些恩賜與特質,然後又要我把它們都隱藏起來,
上帝不會給我一個異象,然後又攔阻我去完成它.....

將來我會是個什麼樣的師母?
或許我該把問題改為:"神要我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師母?"
又或許我該把問句改為肯定句:"神會幫助我成為一個合神心意的師母.", "神會使用我達成祂之所以創造我的目的."
.

2007年1月15日 星期一

多多的撒種

前一陣子我有分享到一些事工方面的挫折,
因為看不到果效,因為覺得自己失敗了,所以感到挫折,
我想是因為有人在為我禱告吧,
所以神給了我一些安慰...第一件事是,差不多四年前,我認識了一位從中國大陸來的姐妹,
她比我小三歲,所以到現在也已經卅好幾了,
她很想早點結婚,能早點安定下來,可是都沒有碰到合適的對象,
二年前她開始和一位美國人交往,
早在他們交往後一年左右,她就覺得可以開始考慮結婚的事了,
可是對方都一直不肯給她任何承諾,不願意結婚,卻也不願意分手,
反正就是拖在那兒,眼看著自己的年紀愈來愈大,
這位姐妹也為著這件事感到非常的苦惱,
她常打電話來跟我討論她的事情,
剛開始我還給點意見,跟她一起在電話裡讀聖經,為她禱告,
可是久了以後,事情都沒有改變與進展,
讓我感到非常的無力,覺得自己好像都幫不上她什麼忙,
大概有一陣子,她也都沒有再跟我聯絡,
我想她大概也覺得不能再為她作些什麼了吧?
哎!挫折事又添一椿....

去年在教會的迎新禱告會裡,我遠遠的看到她坐在我們斜對角的地方,
禱告會的末了有一個分組禱告的時間,
牧師要我們和附近的二三位弟兄姐妹一起分享禱告,
她走過來了,說:廖哥,慧敏,我跟你們一起禱告吧!
她坐了下來,第一句話就說:"我跟布來恩訂婚了,他在電話裡跟我求的婚,而且他的家人也都同意了..."
我聽到了真是為她感到高興與感恩,
也很高興她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我們,
在美國通常在婚筵的時候都會安排一些節目所以需要有一個主持人,
這位姐妹的父母雙亡,兄弟姐妹都不在美國,
所以她希望結婚那天廖哥能牽她進禮堂,
而我們夫妻二人也將要擔任他們婚筵的主持人.

有時,我們在幫助人的時候,總覺得花好長的時間,卻看不到什麼果效,難免會覺得懷疑或沮喪,
但感謝神,讓我有這個福份看到了祂的恩典和祂的工作在我們姐妹的身上彰顯,
更感謝神的是,讓我有機會與神同工,看到我們的勞苦在主裡是不致徒然的.

第二件事也是很奇妙的...
一九九一年我還是一個神學院二年級的學生,當時我是在台北衛理堂實習,
我有一個很特別的事奉,就是參與編寫一份他們的靈修材料,
這份材料叫作"晨晨復興",每個禮拜出刊一次,裡面有七篇靈修的材料,
每一篇都有讀經進度,禱凟經文,有經文解釋,還有思想的題目,再加一首詩歌,
我們有好幾位同工參與在編寫材料的事工當中,
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因為要花好多時間找資料,再加以整理,還要思想裡面的屬靈含意,
每寫一篇都不曉得要死掉多少腦細胞,
但是這卻是我最最喜歡的一個事奉,
因為它讓我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寶貴的機會來磨練我的解經技巧,
我也從這個事奉中得到許多的亮光幫助我更認識神的話語.

我在台北衛理堂的實習只有一年,
但是儘管我到了別的教會去服事,我還是沒有間斷的參與編寫這份靈修材料的工作,
後來"晨晨復興"改版為月刊,每一個月出一次,裡面有卅篇的靈修材料,
名字也改了,叫"生命泉",內容與晨晨復興完全一樣,
我很忠實的參與生命泉的編寫工作一直到它停刊為止.

上個星期四,我和我們小組的二位姐妹到教會去作一點事,
我和其中一位姐妹~欣美姐,一邊作事,一邊就聊了起來,
不知怎麼就聊到她認識台北衛理堂一位李牧師的媽媽,
當時欣美姐的孩子們都還很小,所以她沒有辦法好好的在教會裡聚會,
李牧師的媽媽就給了她好多本"生命泉",說:這個我們教會好多喔,妳都拿去吧!
從此欣美姐就每天都用生命泉靈修,持續了好幾年,
她說,生命泉給了她相當大的幫助.
雖然她沒有在衛理堂聚會但她始終都是生命泉的忠實讀者,一直到她來了美國.

那一天,我的心情格外的興奮,沒想到我和欣美姐在十幾年前就曾經因著一個雖是十分辛苦卻是萬分值得的事工而早就有了連結,
一個是作者,一個是讀者,但我們都從生命泉的事奉中得到極大的造就與成長,
我也萬沒有想過,在眼前這位愛主的姐妹的身上,
我也曾經與神同工,參與了神在她身上的部份工作.

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哪一樣發旺,
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傳道書十一6~
多把握機會服事主和幫助人,
很多時候,並不是沒有果效,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

2007年1月6日 星期六

基督的園丁I

書名:基督的園丁

作者:Ruth A. Tucker

出版社:台福傳播中心

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宣教的困難、宣教的機會、宣教的挑戰

所以我也用這部分來跟大家分享我的讀書心得。                                                           

 

宣教的困難:

對許多人而言,宣教士們是一群戴著屬靈光圏的偉大天使,

尤其是在十九、廿世紀,這些宣教士都是在西方先進國家的基督徒,

他們犠牲自己的享樂,自己的家庭、甚至自己的生命,

尤其是許多的女宣教士,她們放棄自己的婚姻,

來到貧苦、戰亂的中國、非洲及亞洲的許多國家傳講福音,

然而他們的貢獻不僅僅是將福音傳給我們這些未曾聽見福音的人、建立教會、訓練當地同工而已,

他們改變了婦女在這些地區的低下地位,建立了女子學校,破除了許多逼迫婦女的不良風俗習慣,

他們建立醫院、濟助貧窮,使許多心靈憂傷及肉體缺乏的人因為認識了耶穌基督而重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在我的心目中,成為一個異文化的宣教士仍然是我心目中最深切的盼望和最崇高的理想!

但是我從未仔細的想過,宣教士們也是人,他們也有他們的七情六慾,

他們有他們的驕傲,有他們的脾氣和軟弱,

我也沒有想過,他們有的是不情不願的去傳福音的,

我一直以為每個宣教士都是為神的國懷抱的偉大的理想,迫不及待的進入宣教工場

尤其是宣教士的太太們,她們都是一群默默無名的女英雄,

在宣教史上人們總是把目光放在偉大的宣教士們身上,而往忽略宣教妻子們的辛酸,

她們有的是因為丈夫的偉大宣教夢而不得不跟著一起到貧苦的宣教地去,

她們活在懷孕和生產的死亡威脅之中,

她們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心愛的孩子因為疾病一個一個的死亡,

她們有時又要忍受與孩子分離的不捨與憂傷,

有的要一次接待好幾對的宣教士夫婦,一大堆人住在一個小而有限的空間裡,

沒有自己的隱私的空間,不停的忙碌、張羅所有人的日用吃食,

還要面對這許多不同的人的不同意見,

有時情緒上無法控制,與同工們之間有了衝突,

丈夫卻從不會站在自己的這邊來保護自己,為自己說話,

許多宣教士的妻子一生在神的呼召與維繫照顧家庭二者之間掙扎。

因著這種種的壓力,許多宣教士的妻子都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死亡了。

 

著名的非洲宣教士李文斯頓,畢生熱衷在非洲探險,他的兒女卻像是一群沒有父親的孤兒一般,他的妻子瑪麗李文斯頓卻在抑鬱之中背負著道德敗壞的醜聞而死。

 

約拿單高福興高采烈的提出他的旅行佈道的計劃,

他的妻子卻因為這樣的佈道方式不合適家庭生活及孩子的教養而苦惱,

約拿單高福甚至嚇唬她說,如果太太不照著他的計劃去做的話,上帝就會處罰她。

 

有些宣教士怪異的脾氣,讓同工們很難跟他們相處,

甚至有彼此鬥毆,在宣教地留下非常不好的見証,當地人也不歡迎宣教士再進去,

他們也有嫉妒紛爭,女宣教士爭風吃醋的問題,

 

連我最景仰的宣教士戴德生在他的第一任妻子過世之後,也與二位單身的女宣教士有感情的糾葛。

老實說,當我讀到這段記錄的時候,我對戴德生的印象真的是大打折扣,

我從來沒有想過,戴德生竟然也會如此傷害女孩子的心,

他在妻子過世後,接受一位女宣教士艾蜜莉的愛意行動,

她無怨無悔的照顧他,照顧他的家,照顧他的孩子,

自然會以為自己一定是戴德生續弦的不二人選,

沒有想戴德在一次航行中遇到了另一個單身女宣教士,

他們以前就彼此認識,但是已經好久沒有見面了

當他們下船的時候,他們二人已經在船上訂婚了。

結果愛蜜莉在戴德生再婚不久之後得到肺結核而死。

這些記錄讓我有一些的學習:

1、絕不要崇拜人像崇拜神一樣,任何偉大的聖徒都和我們一樣有許多的不堪和軟弱。

2、儘管人是這樣不堪的罪人,但神所悅納的是我們一顆願意事奉神的心,凡是忠心為神所做的,都為神所悅納。

3、雖然人有許多的軟弱,但神卻用我們這些殘破不堪的人成就許多偉大的事,因為行事在人,成事在神。

 

在以後二篇介紹之中,我會盡量整理出來,

讓各位看到現代婦女在艱難的環境,在性別歧視的困境中,如何被神大大的使用,

成就了許多非人所能成就的事,因為上帝與這些既軟弱又偉大的婦人同在。

 

 

2007年1月3日 星期三

遲來的聖誕歌

這是我最喜歡的聖誕歌之一,
但我好像一直都沒有這首歌的CD,
這片CD是我在聖誕節以後才拿到的,是蓮娜瑪莉亞的專輯,
其實我不是特別喜歡她的歌的感覺,
但她的歌聲其實真的還滿美的,主要還是因為她唱了我喜歡的歌 :)
因為這片CD是免費贈送的所以沒有歌詞,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