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2日 星期一

沒有默契的默契

記得以前我的屬靈長輩曾經跟我分享過他與師母之間的"默契",
有一次牧師在開車,師母坐在旁邊,
牧師突然心血來潮的問師母說:"妳知道我現在想吃什麼嗎?"
師母不假思索的說:"你呀...你想吃燒餅油條."
牧師噗嗤的笑了出來:"對!我就是想吃燒餅油條."
夫妻之間能有這種"我不說,你就能懂"的默契,真的是叫人非常的羨慕,

可我和我先生之間的情形....哎!怎麼說呢...
我只能說:"以上情節在我家是純屬虛構...."

前幾天,早餐我做鹹豆漿,夠賢慧吧?
一大早老公就在期待了:"妳不是要做鹹豆漿嗎?"
嗯....既然老公這麼期待,那我就趕快動手做吧,
豆漿已經在爐子上滾了,我們家老爺怎麼還不出來?
他在房間裡讀經禱告,就不要吵他了,
沒辦法,只好先把火關掉,等他出來再說吧,
過了一會兒,老爺出關了,
我趕緊到廚房去準備好要把豆漿端給他,
在把豆漿倒到碗裡的同時,我有考慮了一下,
"我要不要開火再把豆漿煮滾一下?"
"溫度應該還可以,剛才煮滾過,應該不會涼的這麼快."我給了自己一個答案.
在放榨菜的時候,我又很體貼的想,
"他平常比較喜歡吃重口味的,那榨菜就多放一點好了."
哇!熱驣驣的鹹漿終於上桌了,
老公吃了一口,第一句話是....
"不夠燙,如果再燙一點就好了."
他的第二句話是....
"榨菜太多了."
所有為家人準備早餐的熱火被這二盆冷水澆的只剩下滿頭的煙,
不過,在三秒之內,我的心情馬上就調整回來了,
因為這種戲碼在我們家常常上演,沒有什麼稀奇,
反正....哪兒是妳精心為他設想的.他就很沒默契的往哪兒戳.

有一回我們到購物中心去買東西,
我們這附近在阿凱迪亞的百貨公司有點奇怪,
營業時間好像一直在變,
同一個禮拜,關門的時間,有時是八點,有時是九點,有時是十點,
那天就是沒有注意到他們到底是幾點關門,
我們逛了好久,好像沒有找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他說,他還想再去另一家看看,
我說,我已經累了,不想再逛了,
所以我就和女兒坐在外面的椅子上等他,
沒想到他才一進去不到五分鐘,百貨公司的鐵門竟然開始緩緩下降,
現在...我到底該怎麼辦?我到哪兒去找他呢?
最簡單,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留在原地不要動,
但是,等了好一會兒,怎麼還不出來啊?人家不是都已經打烊了嗎?
ㄅㄨ坐不住了,只好帶她去附近逛一下,只要不跑太遠就好,
誰曉得,就在我們出去轉一轉的那幾分鐘裡,老公就很沒有默契的來找我們了,
他回到原地,沒有看到我們,以為我們先到停車場去了,
所以他去了停車場,就在那個時候,我和ㄅㄨ又很沒有默契的回來了,
我因為沒有看到他,就想他怎麼這麼久都沒有出來,
所以就又帶著ㄅㄨ走到出口外面去看看,
就在我們到出口的同時,老公又回來找我們了,
當然我們還是不在那兒....
就這樣在幾次進出的的誤差之間,
他跑了大半個停車場好幾趟(在美國的停車場可都是巨型的喔.)
我則帶著可隣的,走路很慢的ㄅㄨ,數度進出出入口,
如此折騰了不知道有沒有一個小時,
我只好心裡一直禱告:"主啊!他到底在哪裡啊?請讓我快點兒找到他吧."
悲苦的牛郎織女終於相遇了...
"妳就留在這裡不要動就好了,我會來找妳們呀."  他說.
我也累了,懶得再說了~~~
"那請問你,到底什麼時候可以讓你那隻買了也不帶,帶了也不開機的手機發揮它應該有的功用呢?"
有現代的最新科技,還要過這種原始人的生活,
再加上完全沒有默契的思考邏輯,
要讓這種事情不發生也難....

有時,這種沒有默契的事情,還真的把我給激怒了,
又是早餐,
最近,他的新點子是,早餐要吃的很"澎湃",(台語啦,聽得懂吧,就是很豐富的意思.),然後晚餐就不要吃了,
聽說這樣對身體比較好,又可以減肥...
有的美國人早餐會吃牛排,所以我也來弄個牛排吧,
前一天,我就開始準備了,
我還特地跑去超市買了牛排醬,有日式的,還有美式的,
又買了一種測試器,塑膠作的,長得像一根粗大的牙簽,
把它插在肉上面,可以根據它顏色的變化知道牛排是幾分熟,
我還特地問了他,他說,比較喜歡日式的牛排醬,
牛排上桌了,
他吃了一口,
"美國牛排加日本醬,吃起來味道好樣不太對..."
我的心裡開始有一絲的不快,
他再吃一口,
然後把牛排推到我眼前:"妳吃吧,我不吃了."
我終於無法控制的發了脾氣,
太座發飊了,他默默無語,像隻受了驚嚇的小猫,
感覺我好像是一個無法接受批評指教的人,
其實...我生氣,不是因為他嫌我東西做的不好,經不起批評,
老實說,我們一家三口住在一起,
ㄅㄨ的年紀還很小,
我身為一個家庭主婦,在家裡忙碌的作家事,準備飯食,
說穿了,不過就是為了他一個人,
每天所思所想的,就是如何能讓家裡唯一的主顧滿意,
當他把牛排推到我眼前的時候,那種感覺就好像...
他毫不領情把妳挖空心思,費盡心力,大費週章的為他一個人準備的東西丟到妳的面前說:"什麼爛東西,妳自己用吧!"

也許有人會說,那妳就嘴巴甜一點呀,告訴他這是妳精心為他準備的呀!
其實,當我在做準備的時候,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我的整個心思是圍著他打轉的,
夫妻倆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很自然的,在生活上就是會想到對方,
所以我壓根兒就沒有想過要跟他說點什麼甜言蜜語,
因為愛他,為他著想的細胞已經蔓延在我的身體裡,
理所當然到....甚至...我不曾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一直等到老公表現的很沒默契,不能感受到我的心意的時候,
那種被辜負的感覺跑出來了,還得仔細想想,自己到底在氣什麼,
才真正的愰然大悟...

老實說,我也不是"沒有默契"的唯一受害者,
下面的故事夠悲慘,但悲慘的人不是我...
上個星期天,我和我們家老爺因為服事的關係,
所以必須分頭到不同的教會去聚會,
謝謝各位的代禱,ㄅㄨ現在沒有那麼黏我了,
那天,她想跟爸爸到新教會(就是她以前不曾去過的教會),
我們家有二台車,
一台是我平常在開的,車上有ㄅㄨ安全座椅,
另一台是我老公的車,他平常開車習慣用的東西都在裡面,
因為ㄅㄨ的關係,所以我們就必須要交換我們平常所開的車,
早上,我需要比較早出門,
我很體貼的把老公平常最喜歡的,喜歡到連陰天都要戴的太陽眼鏡和他平常在練發聲的錄音帶拿出來,
嗯...要放在哪兒,他才會看到呢?
他平常神經比較大條,如果放在座椅上,他可能會沒有注意到,
那就放在車頂上吧,我覺得這是最明顯的,明顯到絶不會看不到的地方,
一邊開車,還一邊想像著,老公看到我留給他的東西時,那會心一笑的樣子,
下午大家都回到家裡,誰也沒有注意到早上因為我的體貼所發生的悲慘事件,
第二天早上,他要開車了,
"老婆有沒有看到我的眼鏡?"
"什麼眼鏡?我沒看到啊!"我還以為他在找他的近視眼鏡,
他好像忽然明白了什麼,
匆匆的跑到路邊去,
"昨天開車的時候,聽到有東西掉下去."  他說
沒一會兒他撿回了破碎的錄音帶殼,
"還看到很多玻璃碎片..."  他悲情的說.
"妳應該要放在座椅上呀,放在座椅上我就會看到,
放在車頂我就不會注意到呀..."
其實,我有想到要在路上打個電話告訴他一聲,
但是剛好禮拜六家裡電話就壞了,要等到星期一才會有人來修,
原本也可以打他的手機,
哎...就還是不要提那個"原始人"和他的手機"了,
為什麼我想的總是和他想的剛好相反?
我也想不通,我們怎麼會沒有默契到這種地步...
車途中,他都不講話,車上的氣壓很低,
我不敢多講些什麼,
畢竟眼看著自己的寶貝太陽眼鏡支離破碎,屍陳遍野,一定是很不愉快的.

什麼時候,我們也能像許多夫妻一樣,有隻心靈的手機,
隨時通電,不用講也能明白彼此...
(也許該從訓練一個原始人如何善用他的手機開始????)
有時我會想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也許是我有問題,
為什麼我始終都猜不懂別人的心呢?
但......
至少,我都有努力在猜呀!

也許是他有問題,
為什麼他始終都不能明白我的體貼呢?
即使我的體貼不能讓他感到窩心或會心一笑,
但.......
也無可否認的,
他真的常常是我的體貼的"受害者"   :p

也許是上帝有問題,
也許祂充其量也不過是個喬太守,
不然怎麼會有"廖X遠和王X敏"這種奇怪的組合呢?

每對夫妻都有他們相處的特色,
我們很有默契的在幾乎每一件事件上表現的完全沒有默契,
要做這種程度的默契也很難吧!
也許..."沒有默契的默契"可以作為我們的特色,
版權所有,不淮抄襲!(要練到這種爐火純青的地步,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喔!)
也許...等我們老了以後,
回想起婚姻生活中有這些點點滴滴,
到那時終於體會到彼此的愛,
然後才會露出一輩子難得一見的"會心一笑",
反應雖然慢了好幾拍,
但這些"沒有默契的默契"至少也有機會可以由黑白變彩色的,
成為我們一生中最甜蜜的回憶吧!

11 則留言:

  1. 要是廖哥常來看王姐的blog,應該會漸漸更有默契吧...不過廖哥是原始人XD

    祝廖哥早日進入e世代^^

    回覆刪除
  2. 我打算要印出來給他看,
    這篇就是為他寫的,
    奧斯蒙和王姐很有默契喔 :)

    回覆刪除
  3. 呼!好長的故事喔~~~
    只針對一開始的一段話來作回應.

    {牧師突然心血來潮的問師母說:"妳知道我現在想吃什麼嗎?"
    師母不假思索的說:"你呀...你想吃燒餅油條."
    牧師噗嗤的笑了出來:"對!我就是想吃燒餅油條."}

    也許牧師根本就不是想吃"燒餅油條"而是要吃"魯肉飯及貢丸湯".但是為了迎合師母的話.而製造了一個所謂"心靈契合"的假像.^^"

    回覆刪除
  4. 你的意思是夫妻之間不可能有這麼好的默契囉?

    回覆刪除
  5. 也不盡然.只是認為再好的夫妻依然還是不同的個體.要能夠完全知道對方在想甚麼真的很難.頂多猜個十之八九.而這方面又以敏感的女方較強.男方大多是二愣子.不過有時候會為了互相給點面子而迎合所謂"默契"之說.畢竟相信彼此有"默契"會增進兩人之間的感情.而真正心靈有如此"契合"的夫妻世間少有.真有的話那可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回覆刪除
  6. 奧斯蒙終於出現了嗎???

    我 -- 我姐 -- 我妹 -- 我媽
    我們都沒什麼默契了
    更何況是夫妻阿....
    (不過我覺得也是因為廖哥很難養... )

    所以我們如果要幹麻
    一定會先說.... 不會 "為對方設想"...
    就直接問清楚了....
    不然好多誤會就這樣產生了....

    回覆刪除
  7. 對啊對啊!
    我又不是他心裡的蛔蟲,那知道他要什麼
    到時候猜錯,好心被雷驚!
    就說清楚、問清楚ㄇㄟ....

    以後柞菜、作料等類就放在桌上自己加
    愛加多少就加多少。哈哈哈!

    不過基本上廖哥是舊時代的人
    某部分還挺像我爸的
    怎麼樣都可以從我媽做的菜挑毛病(又唸又罵)
    搞的我媽只好事事都問他
    以避免做錯事
    結果有時我爸心情不好還會說
    「幹麻一直問,不會自己決定喔?」

    唉...還不是都被老爺您逼的....

    回覆刪除
  8. (蓉阿 我聽的董你講話阿 還說我們沒默契)

    回覆刪除
  9. 我喜欢极你的blog了!
    我和老公的默契,是该有的时候都没有,该没有的时候却很有。例如:小事买洗衣粉啊,优格(酸奶),我们非常没有默契,但是大事买房子,或房子里面的颜色,地板,瓷砖等,却超有默契。不幸的是,一旦房子出了问题,我们又非常没有默契,认为是对方的馊主意造成的。这是幸还是不幸呢!也许,就像你说的一样,到了晚年,就成为我们最精彩的回忆了。
    版主回覆:(2012-03-16 08:18:56)


    我跟我們家老爺無論是花錢的習慣,和審美觀都完全不相同,
    我喜歡簡約,清爽,東西不要太多,樣子不要太複雜,顏色要明亮,
    他喜歡中國古典式,傢俱要紅木色的,樣式要華麗,氣派,
    前年買房子,我算準了,為了裝璜的問題,夫妻倆兒肯定要鬧翻臉,
    我這個人平常生活就不太講究,只要有房子住就很感恩了,
    琢磨了一下,關於裝璜的事情,決定讓廖牧師全權處理,
    這樣子就減少了許多爭吵,廖牧師每天自己去監工,我則落得輕鬆自在,
    我是一直等到搬進去那一天才知道,廖牧師把我們家弄成什麼樣兒.... :D

    AMY

    回覆刪除
  10. 你真是很有智慧的太太!我沒有blog,不過有facebook,上面也記了一些我的生活點滴。你若也有FB,歡迎回訪。賬戶名就是我的姓名,頭像是我兩個兒子。Again,真得很喜歡你的文筆和性格,還有你對神對人摯誠透明的心。許多家庭瑣事,牧者家庭是不會說的,因爲沒有処在一個包容友愛的群體,面對的都是挑剔和批評。然而你的誠意和透明,也換來了他人的誠意和透明。我相信,即使面對不易群體,你的真誠也把大家改換成了包容和友愛的群體。我們是一出戯,演給世人和天使看。然而好多人卻是非常有選擇性的“演戲”。這是我所不喜歡的。難道我們只能在剛強美好中見證神,不能在軟弱和掙扎中也見證神嗎?即使是剛強美好的結果,其軟弱掙扎的過程,對於我同樣重要,是許多人基督徒生命/生活的必經之路啊。

    夫妻的相處,育兒的困擾,牧者家庭經歷,別人也同樣經歷的事情。然而你分享了,我們也得到醫治、成長和學習。再次說一聲謝謝!也感謝主帶領我無意中看到你的blog。雖然素未謀面,但你的blog和敞開的心,讓我覺得已經認識你好多年,在我自己的掙扎中不孤單。感謝主給我在你的見證裏,找到一個朋友,一個同走天路的夥伴。彼此加油!
    版主回覆:(2012-03-17 07:39:55)

    哈囉,Anna,

    謝謝妳的鼓勵,我一直很感謝神,讓我這一生沒有遇過壞人,在教會中總會聽說有些人很不好相處,但是他們好像都不會來找我的麻煩,有的也能建立起很好的關係,感謝上帝給我這樣的恩典.

    所以,我一直覺得牧會是一件很喜樂的事,因為我在教會裡得到許多人的愛,看著信徒在成長,追求與改變,覺得很開心,真的很感謝神...

    我也有FB,我試著搜尋妳的名字,沒想到叫anna zhang的有一大堆,還真不容易找,然後,我在FB上的名字是amyliao,叫這個名字的也是多的數不清,妳大概也不太容易找到我.

    其實,FB就像是我坐在台北火車站,看到一大堆人在行動,偶爾有人會過來跟妳打打招呼,因為我的個性天生有點兒自閉,不太喜歡公開場合,所以FB上雖然大都是認識的朋友,但我不會有掏心剖肺的分享,就是跟著打哈哈而已.

    而這個部落格,是我的私人空間,很少人知道,雖然喜歡來這裡的人不多,而其中大部份都跟我素昧生平,但或許是這些文章激起了大家的共鳴,我和這裡許多沒有見過面的弟兄姐妹們反而成了交心的好朋友.

    我的e-mail address 是amyliao2007@gmail.com
    歡迎來信交通,保持聯絡,FB我再試著找找看,因為也很想認識了解我的新朋友 :)

    AMY

    回覆刪除
  11. 對不起呵,沒想到同名的人那麽多。我的location是Sydney, Australia,曾在Morling College就讀。頭像的兩個小男生穿橘色的衣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