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4日 星期六

清心等候的女人之相處之道III

怎麼寫到後來好像有點懶,
大家會不會也看的很煩呀?
但還是要有始有終,把最後這篇寫完吧!
謝謝小魚提供的問題,
我應該都回答的差不多了吧....結婚這幾年我有了不少的改變,原因有很多…
一來是因為移民到美國來,變成一個什麼都不會的人,
也看到台灣之外的廣闊世界,
所以只能謙卑下來承認自己的渺小與不能,
二來是因為有了孩子,
讓我更加的體會天父愛我們的心,
也在孕育、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學會了要有耐心與智慧,
另外還有一件就是從我的姻親們我看到了他們良善可親的一面。

我和我先生的前妻~世安,當然是素未謀面,
我從未和她有過任何的交往,
但是從週圍的親友和弟兄姐妹們所透露的訊息,
我知道她是一個非常溫柔、樂於助人、熱忱事奉、音樂造詣又極高的人,大家都很感念她,
參加她的追思禮拜的人數是在洛杉磯玫瑰崗墓區歷史上第二多的。
從她的口中,你不會聽到任何一句批評論斷的話,
本來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怎麼會有人「從不」批評論斷,頂多就是批評的少一點就是了,
但是我現在可以相信這是一個事實,因為我看她所養育的兒女就知道了,
我和Tina &Philip相處到現在也有五年了,
我從沒有聽過他們二人批評過任何一個人,
甚至在Philp申請醫學院時,教會的牧師一直遲延沒有把推荐函寄出去,以致他無法申請到那間學校,
我也沒有聽過他有任何一句批評和抱怨。
因為我自己是一個很會批評和抱怨的人,
所以我認為根本不可能有人可以完全不批評或抱怨,
但是現在事實擺在眼前,我只能承認,我真的還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
我自己也沒有想過,一個好基督徒即使在過世以後,即使是對一個素昧生平的人,
也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另外,我們廖家的姑嫂妯娌之間的關係也很不錯,
她們大多是六十歲以上,有的甚至都已經七十多了,
擁有著「貴婦人」般的優雅氣質,(可是她們不賣SOGO禮券喔!)
這倒不是說她們是那種穿蓬蓬裙或旗袍每天喝下午茶打發時間的人,
而是你看到她們,不會想要叫她們「歐巴桑」,
像二姐,她常常寫伊媚兒來關心問候,常常鼓勵我,說我把孩子帶的非常好。
她和姐夫都是好基督徒,熱心服事,退休後也參與短宣的事工。
三嫂雖然不是基督徒,但我覺得她是所有姑嫂之中最有氣質的一位,
她會做衣服,也很會做吃的,以前廖家的家族聚會都是在三哥和她的家裡,
她每次提到我們的婆婆時,從不會說「媽媽」或「婆婆」,而是說「母親」,
她的公司離我家不遠,所以有時她也會來我們家看看我們。
每次和她們在一起,我總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野性未馴的市井小民,
嗓門大,講話又快,毫無氣質可言(只差沒有嚼檳榔)。
我知道婆家的這些兄弟姐妹之間,在年輕時也曾吵吵鬧鬧的,彼此之間也曾有過不愉快,
現在大家年紀都大了,人生的許多風風雨雨都經歷過了,每個人都歷練了不少,
到現在也沒有什麼好爭的了。
而我也從他們的身上看到盼望,找到目標,
將來我也可以成為一個「有氣質」的老太太,加入我們廖家的「貴夫人團」:)

我要提一個很特別的人,那就是我先生的前岳母(世安的母親),
其實說起來,我也不是她的什麼人,
只是因為她是Tina &Philip的外婆,所以她有時候會邀我們一起去掃世安的墓,
那我也就理所當然的去囉!
每每看到她手中拿著世安送給她的小禮物,述說著當年和女兒相處的點點滴滴,
我知道即使十多年都過去了,她的心中對女兒仍有無盡的思念。
八十多歲的她,一個人住在老人公寓裡,心中懸念的就是她的這些子子孫孫,
每一年,我們每一個人過生日都會收到她親自挑選的生日卡片,
裡面附有一張60元的支票,或是一份生日禮物,
今年詩恩二歲生日時,她送了一張卡片,
上面畫的動物都是二隻、二隻的,然後寫著 " It’s Fun to Be 2 ",
她記得每一個子女和孫子的生日,而且精心挑選每一張卡片,包括我在內。
每一年感恩節或聖誕節期間,她一定要聚集我們住在洛杉磯的所有子孫一起聚餐,然後有一個感恩禮拜,
她老人家親自主持,先唱詩,然後要大家分享這一年的感恩事項,
在美國從十一月感恩節開始到十二月的聖誕節,
大家都在忙著聚餐和送禮物,而且教會的活動也特別多,
而且老人家只要提起當年往事總是有點沒完沒了的,
起初,我會覺得有點累,不太想參加她的聚會,反正我也不是他們潘家的人,
但是這二年我開始明白她的心,也漸漸的感受到她對我的愛,
所以每次他們二個年輕人回來,我都催促他們一定要記得打電話給阿嬤,
我一向是不過生日的人,也從不記得別人的生日,(除了幾個特別親近的親友以外)
但是我會特別記下她的生日,還有母親節,
然後和我老公二個人一起請她出來吃個飯,
我們公司的年終聚餐也都會找她來湊個一桌,
她對我而言可以說是我在洛杉磯的母親,
因為她也是把我當她的女兒一樣的看待.
因為她待我像她的家人,所以我也以相同的方式來回應她,
這是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原則.

有時候,我們跟某些人相處或在某些環境裡面,會把我們裡面的惡給激發出來,
跟他們在一起你會變得很易怒,你會很想用他們對待你的方式回報他們,
或是心中因為充滿了怨氣而有了苦毒.
但是當我們與另外一些人相處的時候卻會把我們裡面的良善給激發出來,
他們善待我們,所以我們也會以愛來回報他們,
然後我們的個性也開始慢慢的改變了.

我的意思是說,當我們期望能與家人之間有好的關係時,
那我們可以先成為那個良性循環的開始,
我想我是很蒙恩的,因為我只是很輕鬆的把自己放在一個已有的良性循環裡,
學習用以前很少用過的方式去回應許多人在我身上所付出的愛,
也學習用溫柔的態度去回應別人的溫柔.
但也許有人會比較辛苦一點,因為你必須要作那個良性循環的起頭,
在別人用不好的態度去對待你的時候,
你需要先勉強自己仍然用良善的態度去對待他們,
慢慢的把他們帶進一個良性關係的互動關係之中,
至於要花多少時間,付多少代價沒有人知道,
但我相信只要藉著禱告和真誠愛心的付出,
美好的關係是指日可待的.

另外花一點小篇幅說明一下另一種和對方家庭之間的問題,
如果有一方的父母親極為反對你們的交往呢?
以前我遇過有一個姐妹的父母極為反對,
雙方交往了許多年仍得不到父母的許可,
最後只好不顧父母反對就結婚了.
這幾年我聽到了二個見証,
給了我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如何幫助年輕人來面對這種情形,
二對夫妻都是因為家人反對而分手,(是真的分手,而不是暗中交往)
但是,過了數年之後,原本就已經不打算在一起的二個人,卻在家人的祝福之下結了婚,
這只是許多父母反對婚姻的另一種形態,
也許妳已經很清楚這是神為妳預備的另一半,
也許妳決定先結婚,以後再來彌補與父母之間破裂的關係,
但是這是一條很艱辛的道路,
如果這是你的選擇,那麼妳和妳的另一半就要同心合意的禱告,
一起去耐心和努力的修補破裂的關係,不論花多少時間,付多少代價,
如果妳沒有這麼清楚神的帶領,也沒有算好日後是否付得起這樣大的代價,
那麼最好先停下來等候神的帶領,再決定妳和他未來的道路怎麼走,
這是件很難的事,我沒有遭遇過,所以不敢亂出意見,
多聽聽教會長輩的意見,請多人為你們禱告,
求神保守你們所作的每一個決定都能使傷害減到最低,結果能逹到最完美,
依我的看法,婚姻最好能得到父母親的祝福,無論他們是不是基督徒.

我的經驗其實很有限,而且我也不是專家,
我所分享的所有都只是我個人的經歷和體驗,
大概只能給大家一個思考的方向,
而無法處理許多細節或給大家一個很滿意的答案,
但我相信,許多的問題都可以在禱告與尋求上帝的過程中得到美好的結果,
祝福每一個單身的姐妹都能得著神在永恆裡為妳所預備的婚姻,
和藉著婚姻給妳們的一切祝福與恩典.








1 則留言:

  1. 那邊也有sogo禮卷ㄛ?
    那有沒有利用"發票"報"xxxx費"呀甚麼甚麼的...嘿嘿!
    讀完版主的幾篇主題文章.發現版主對於這個主題很有見解.不知是這幾年的婚姻感想.還是週遭親友或教友的經驗.亦或是自我啟發的結果.受益良多.受益良多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