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31日 星期二

生態債務日

看到這篇文章,心中對美國的那一把火又燒了起,
驕傲的美國人,人口只佔全世界的百分之五,
卻要消耗全世界百分之廿五的資源,
絕不推行環保,也不發展大眾運輸工具,
空氣為什麼污染,臭氧層為什麼愈破愈大?
因為在這裡是一個人開一部車,而不是30個坐一台巴士,
到超市買菜,塑膠袋是一層又一層的包,
為什麼?因為如果沒有多包幾層,萬一造成顧客受傷或損失,你就會被告,
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污染源,
卻是全界四個沒有簽京都協議的國家之一,
他們的理由是~~我們有權利享用上帝賜給我們的一切資源.
你說氣不氣人?

以前柯林頓總統要簽喔,
可是小布希就不肯簽,他為什麼不簽呢?
因為如果開始推動環保就會影響他們共和黨許多大企業的既得利益,比如汽車業.....
為美國在2008以後能有一個有點良心的,愛世界不是只愛美國的總統禱告吧. "生態債務日"今年進一步提前報到,人類生活對環境透支,更趨嚴重。科學家表示,全世界在周一進入生態紅色警戒狀態,意味著今年餘下時間人類的生活都是在增加環境的負擔。

生態債務日(Ecological Debt Day)或者稱「越界日」(Overshoot Day),意味著人類資源消費量超過地球資源更新量的臨界時間點,這一時間每年都在提前。「今年才剛過完四分之三,生態債務日就在10月9日早早到來,意味著我們的生活嚴重影響到地球環境,」智庫新經濟基金會(NEF)發布的報告稱。「這意味著……資源的淨耗損。從10月9日至今年年底,人們都是在透支生態資源,形成更大的生態債務,」報告補充說。該組織透過計算人類資源消耗速度與地球資源更新速度的對比,得出生態債務日結論,他們表示,人類在1987年12月19日首次進入生態債務狀態。八年後這一日子已提前近一個月至11月21日,現在2006年更大幅提前至10月9日,表明惡化速度正在加速。

「由於我們對環境資源的恣意揮霍,加速欠下生態債務,我們犯下了兩個錯誤,」NEF政策總監西姆斯(Andrew Simms)表示。「首先,我們剝奪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缺乏土地、食物和潔淨水源的人滿足他們需求的機會。其次,我們導致地球生活供應機制處於危險境地,」他表示說。NEF指出,譬如,如果每年的捕魚量超過其繁殖量,第二年魚類的供應量則會減少。

英國今年在4月16日就進入生態債務狀態,一年才剛過去不過三個月,這意味著如果全球的資源消費速度如果與英國類似,那麼需要三個地球的資源量,才能養活這個地球上的人類。「平衡資源預算、終結過度攫取的唯一良方是減少向地球的索取,」多數科學家贊同,至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溫度將上升攝氏二到六度,主要原因源於以化石類燃料為電力和交通的主要能源,另外會引發洪水和饑荒,使數以百萬計的人,生命受到威脅。

京都議定書要求多數國家採取行動,減少二氧化碳等所謂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但世界最大的污染源--美國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中國等新興工業國家被免責、而溫室氣體排放增長重要的來源--航空業等甚至根本沒有被提及。英國響應京都議定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行動之一,是保證至2020年時,利用可更新能源的發電量比重從目前的4%,提高到20%。(2006/10/9, ref. 路透社)


8 則留言:

  1. 最近台灣有一部電影上演【不願面對的真相】.記錄了前副總統艾爾高爾在全世界各地的全球暖化巡迴演講.以輕鬆自然以及實事求是的態度、竭盡所能向一般老百姓說明地球正面臨一場“全球性的緊急狀況”.
    "我們坐在一枚定時炸彈上面,如果全世界大多數的科學家是正確的,人類只有十年的時間避免一場大災難,足以讓地球的氣候系統一片大亂,造成嚴重的氣候遽變,包括極端的氣候變化、水災、旱災、流行性傳染病大量散播以及致命熱浪,災情之嚴重是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而且完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以上來自網路)

    回覆刪除
  2. 在美國這麼不環保的地方
    每個人只會動口 不動手
    環保都是講講的

    我現在在st louis感覺還比加州更不環保咧

    回覆刪除
  3. 我感受到這句"天阿!"的重度

    回覆刪除
  4. 美國也沒什麼好
    但是就是有人超愛
    還想去留學

    我搞不懂青少年
    可能他還不夠認識真正的美國吧!

    回覆刪除
  5. 也可能是他還不認識台灣的好

    真的是出了國 更深刻的體會自家的好

    回覆刪除
  6. 留學也不是不好,
    美國的教育環境其實可以讓台灣年輕人有許多的學習與擴張,
    只要不"崇洋"就好,
    還有不要妄自菲薄,
    除去政治不談,台灣真的是一個很可愛的地方,
    但像曄所說的只有出國在外的人才能體會到~~
    土是故鄉的親,水是故鄉的甜.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