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3日 星期一

清心等候的女人之相處之道II

如何與另一半的家人相處?
這個問題好像是已婚的人或是二人已經準備要結婚的人才會問,
因為如果只是男女朋友,基本上與對方家人的接觸應該不會很頻繁或很緊密,
只要待人有禮,再加上生日或節期時和男朋友一起合送一份禮物,應該就不成問題了吧?
那我就來談談已婚者如何與自己的姻親相處吧,
未婚的人也可以先參考一下.我只能以我個人的有限經驗來跟大家分享,
我的婚姻狀況跟一般人比起來,可以說是比較複雜的,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很單純的.
說它複雜的原因是,我嫁到廖家來以後,總共有三個家庭(或家族)需要去適應,
一個是我先生和二名繼子女原本的家庭,
一個是我婆家的家族,(我先生他們兄弟姐妹總共是九個人,而且又各有各子孫,
其中有六個人的家庭在美國,三個人的家庭在台灣,外加表姐,表姐夫...等.)
另有一個最特殊的,是我結婚前完全沒有想到的,那就是我先生前妻的娘家,
他們也有三個家庭在洛杉磯,因為他們是Tina & Philip 的外公,外婆,阿姨和舅舅,
所以我嫁過來以後也一定會跟他們有所接觸.
我自己的原生家庭人口很簡單,親友也不多,
沒想到一結婚,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要認得並記住這個龐大家族的所有人.

說它很單純的原因是:
1.我的公婆在我們結婚以前都已經過世了,所以我沒有經歷過婆媳之間的問題.
(以前我曾經跟幾個姐妹一起開玩笑說,如果要避免婆媳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嫁給"孤兒",沒想到我真的嫁了一個"老孤兒".)
2.雖然我需要學習跟三個加起來非常龐大的家族相處,
但是基本上,他們當中並沒有特別難相處和難應付的人,
不論和哪一個家庭相處,只要有一般的基本禮節就可以了.

我感謝神,這是神給我的一個很大的恩典,
所以我所分享的只能是針對一般情況囉,
若是有什麼特別在姻親之間相處的問題或是婆媳之間的問題就得另外討論了.

我想要分享二個原則:
一個是~~~"關係"比什麼都重要,
一個是~~~"把對方的家人當作是妳的家人一樣看待."

當我從台灣搬到洛杉磯的時候,
我總共運來了四十二箱的東西,傢俱沒有搬來,大部分都是書和衣服,
我開始要想辦法把我的所有傢俬塞進這個原本就已經接近飽和的有限空間裡,
在整理和嚐試擺放我的東西時,我有一個體會,
其實我這個人就跟我的東西一樣,
是在這個家庭的所有都已經安置好的情況之下突然硬塞進來的,
這個家庭已經有他們早已經習慣的擺放東西的方式和生活運作的模式,
我必須要留 心觀察這個家庭平常是怎麼運作的,然後儘量去配合他們,
畢竟,一個去適應三個人,一定會比三個人來適應我一個人來的容易,
雖然我已經是這個家的"女主人",平常是我在整理這個家,
我有權利可以要求他們要配合我的持家方法和生活習慣,
但我知道,對他們來說,其實我是一個空降部隊,
如果一下子作太多的改變,可能會引起很多不愉快,

我的step son ~~Philip是一個很單純的大男孩,
我先生跟我說,在我們決定結婚以後,
Philip告訴他爸爸說,他向上帝禱告,希望新媽媽能對他好一點,不要對他很壞,
哈! 他實在是很可愛,但這讓我清楚知道,來到這個家庭,"建立良好的關係"比什麼都重要,
我可不能砸了上帝的招牌!
剛結婚的前幾年二個孩子是住在離家不遠的地方,
所以他們還算是滿常回家的,
我不希望因為我的加入,所以讓他們不喜歡回到這個家裡,
要讓他們喜歡回家的先決條件就是和他們要有良好的關係.

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二個年輕人的雜亂,
我不是一個非常愛乾淨到有潔癖的人,
但是如果太過髒亂的話,我也實在是無法忍受,
可能是因為母親過世了,沒有人教導他們如何整理自己的東西,
而且我先生之前父兼母職,無法兼顧家庭與工作,
家裡都是請管家幫他們煮飯打掃,
所以才養成了二個年輕人雜亂的生活習慣,
(後來我才知道"雜亂"和"晚睡"是現代年輕人的二大問題,
不是只有他們二個人才這樣.)

剛開始,我覺得很難適應,我思考要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立家規,規定共同的生活守則,而且常常提醒他們隨時保持整潔?
但我不想讓他們覺得家裡來了個舍監或警察,
不要講話,不要抱怨,自己默默去打掃?
我也不是這麼認命的人.
我深深感受到,在我們建立關係的初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刻,
如果我不小心謹慎處理,一開始沒有把關係弄好,
以後我們的關係可能就會變成一種惡性循環,不會有什麼好的發展.

所以我為我自己歸納了三個應變的方法:
1.我不會立家規,也不會要求他們非要按我的標準保持整潔.

2.我只負責公共用地(客廳,飯廰和廚房),還有主臥室的整潔,
至少在我個人需要活動的範圍裡,或是有客人來的時候,家裡不會顯得太雜亂,
至於他們二個年輕人的儲藏室(不對,應該是房間)還有他們二個人的專用浴室,
我是絕對不會去幫他們打掃的,我覺得他們應該為自己的生活方式負責任,
他們在家的時候,家裡會很凌亂,我都是睜隻眼,閉隻眼,忍耐一陣子,
等他們都回自己的宿舍去了,我再把他們散落在公共用地的東西放回他們個人的房間去,
然後把房門關上就好了.

3.我告訴我自己,如果我累了或是不願意打掃房子,不會有人勉強我去做,
但是如果我願意打掃,那就不是因為別人把家裡弄亂了我必須去打掃,
而是因為我自己喜歡有一個清潔的環境,
所以無論做或不做,我都不會不高興或是覺得心理不平衡.

許多人女結婚以後,會因為在生活習慣上的不同而和婆家的人鬧得很不愉快,
像洗碗,洗菜,洗衣的方式不同,還有生活作息的方式不同,
平常多觀察,在別人的領域裡就儘量配合他們,
在自己的範圍裡就可以照自己的原則去作,
這就是所謂的"界線"問題.
如果大家彼此尊重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讓家人有一點自由的空間.,
我想婚後和姻親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不錯的.

還有一點我覺得很重要,作妻子的一定要學會,那就是"善用妳的丈夫",
剛結婚的時後,可能妳不是很了解家族成員的個性和習慣,
所以,如果有什麼事情要和婆家的人溝通,
最好能請妳的丈夫出面,因為他比較了解他的家人,
而且他講的話可能他們也比較願意聽,
如果直接由我們出面,可能就會有問題.
所以妳的丈夫必須是一個有擔當,肩膀夠硬的人,
他能夠體恤妳嫁到他家裡來,是有許多不容易的事要去面對的,
許多男人都以為媽媽只有一個,老婆不行還可以換,這是一個非常要不得觀念.
如果他不能出面來保護妳,挺妳,那他就沒有資格作妳的頭.

我如果對二個孩子有什麼意見,
我都會先跟我先生商量,如果他也同意我的看法,再由他去跟二個孩子溝通,
所以我先生不會說 : "Amy說你們要....", 而是說 : "我和Amy認為...."
這樣不會讓他們以為我是在打小報告.
如果我跟我先生沒有逹成共識的話,那件事我就會先擺著不要處理,
因為我和他無法站在同一個立場上,事情就不可能處理的好.

妳的配偶可以幫助妳和妳的姻親建立好的關係,他可以作妳的參謀.
有一次,Tina說她想吃餃子,我問她要幾個,她說10個,結果她才吃了2個就不吃了,
我心裡想,她是不是不喜歡吃我作的菜,
按照我平常的習慣,如果用餐用完了就會馬上把餐桌收拾乾淨,
"好吧,既然妳不喜歡吃,那我就把它收掉囉!" 我心裡想.
但那時心中有一個感動,我應該先不要收它,
她說要10個,結果只吃了二個,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呢?
後來有機會,我就問了我老公,他說:"對! Tina吃東西都是這樣,
吃一二口就跑去做別的事,過一會兒又會再跑來吃."
還好我沒有急著收,要不然誤會可能就會因此產生了,
我會以為她不喜歡吃我煮的東西,而她可能會以為我在生氣或什麼的.

還有一次我想買件衣服給Philip當禮物,
結果我老公說:"Philip穿衣服比較挑,不是什麼都穿,如果買到他不喜歡的,他就不會穿."
所以就改買別的吧.
所以善用妳的配偶,他可以作你們溝通的橋樑也可以成為妳的參謀,

另外有一個功課是我從我老公和二個年輕人身上學到的,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有一次,Philip在高速公路上開車超速,被警察開了一張罰單,
罰金還不少,要一百多塊,
我跟我老公說這個錢要Philip自己出,
即使不是全部,出一部分也行,目的是讓他學點功課,以後開車才會小心一點,
我跟他講了二次,他都沒有回答,也沒說好,也沒說不好,
所以我就再講一次,然後他才慢吞吞的說:
"Philip他不是故意的,他不會因為罰金是我們付的,就故意去違規,
以前,我的罰單也是我爸爸替我付的,我也沒有因為這樣就不小心開車."
喔!我懂了,其實他說的沒有錯,沒有人會因為有人肯為他付罰款,就任意的違規,
而事實上,在這件事之前,之後Philip都很少被開罰單.

還有,Tina是一個分秒都在享受人生的人,
所以不管她是出去旅遊或是休假回到家裡,
她的節目永遠都是排的滿滿的,
滿到常常趕不上飛機,要不然就是人上機了,但行李卻在下一班飛機上,
因為她太晚到了,飛機上沒有空位放她所拖運的行李,所以行李改搭下一班,
要不然就是去參加婚禮,等她到了,婚禮已經結束了,
只好留下來吃吃點心就走了,她出的狀況真的是無奇不有.
有時,我都會覺得有點兒不高興,
已經那麼多次了,都是到機場去歡送飛機的,怎麼都沒有學到功課呢?
但是她的父親和弟弟對她就非常的有耐心,
不管她改到多晚才到,都是在等著去接她回來,
即使Philip又多花了二個小時在機場陪姐姐等行李,也都沒有聽他抱怨過.
我很感謝神,藉著他們讓我學到這個寶貴的功課,
的確,無論我們在外面工作或讀書,都是不容許我們犯錯的,
只有家可以是一個容許我們犯錯的地方,
沒有人要求你一定要是一個十分完美的人,
許多時候,我們並不是不知道自己犯錯了,
所以我們不需要家人一直在教導我們或教訓我們,
如果我們能以一個愛的擁抱來取代一次道理的教導,
這樣的家才能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避風港.

結婚這五年來,我和 Tina& Philip可以說幾乎沒有所謂的"磨合期",
他們都是很貼心和善良的年輕人,一開始我們就相處的很好,
現在他們都住的比較遠,一個在紐約,一個在舊金山,
每年母親節,我都會收到他們從遠方寄來的母親節禮物和卡片.

所以,如果"家裡面一塵不染"和"良好的關係"二者只能選擇一個,
哪一個是最重要的呢? 我相信"關係"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在家裡不是講理就是講愛,
我們會選擇哪一樣呢?
我相信"愛可以遮掩一切的過犯."

因為篇幅的關係,
第二點~~~"把對方的家人當作是妳的家人一樣看待."
就下次再談囉!


1 則留言:

  1. 古人講究門當戶對.我認為有其道理.
    現今社會依然存在著各種不同的階級.若差異過大就會產生一些困擾及不習慣.又時候覺得兩人世界並不是那麼容易及單純.背後兩大家族往往會影響到.落差過大就會又不良的後果.
    當然事情並不是絕對的.
    不過眼下的例子不得不讓我有此感慨.
    長榮"發"哥的小兒子即是一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