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9日 星期五

清心等候的女人之單身的困擾II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單身必會有的困擾:不確定感和沒有歸屬感
這也是會讓單身者感到孤單寂寞而渴想早點結婚的原因,
台語有個詞叫"瘋ㄤ",(意思就是女孩子想要有個丈夫而且想的要死.)
我覺得這個詞不是很雅,但描述的倒是滿貼切的.


當我在單身的時候,我發現我居然也會有"瘋ㄤ"的現象,
有時,我對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行動會感到非常"可恥",
我怎麼如此這般的"花痴"?
如果參加一個大型聚會,
之前我就會幻想我會在會中碰到神所為我預備的另外一半,
我甚至願意為了結婚而改變我的服事方向.

有一次我去參加一個教會的宣教年會,
後來講員呼召說:"如果你願意獻身投入宣教事奉,請你站起來."
我身為一個傳道人,帶領教會投入宣教本就是義不容辭的事,
所以我就站起來了但我的意思並不是自己要去當宣教士.
可能是因為我站起來的關係,
後有一位曾經在非洲宣教的宣教士,大概以為我也想要當宣教士,
所以就來找我談話,
因為一些關係,所以我有一點知道他,
其他的條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大我五歲,而且未婚.

回去以後,我就開始作起春夢來了,
幻想著我和他一起在海外宣教,
即使我並沒有作海外宣教士的呼召和條件,
但只要能結婚,我也不管那麼多了,
過沒多久,榮恩堂請來了一對有智慧話語和知識話語恩賜的耶利米醫師夫婦來,
當時很多人都在排隊請耶利米夫婦為他們禱告,
輪到我的時候,耶利米太太問我要為什麼事禱告,
我就說:"為我的婚姻,還有我想要當宣教士."
聽起來這像是二件事,其實我心裡想的是一件事,
那就是~~~~~嫁給那個宣教士.
結果耶利米太太的回答竟然是.....
"妳不要把不是妳丈夫的男人放在妳的心上,
宣教士的工作需要有好的語言能力和從神而來的特殊的呼召,
妳要等上帝給妳呼召,妳才可以去."
那個宣教士的事我只是想在心裡,從沒有和任何人提過,
神卻藉耶利米太太的口回答了我的問題.
所以只好乖乖放棄.

這只是在我單身生涯中的一個例子,
其實我作過的傻事,有過的儍念頭還真的不少,
很多女人都希望自己即使過了適婚年紀,也不要表現的太花痴,
然而一旦到了那個年紀,多多少少還是會有點兒花痴,
不管是表現在外的或是隱藏在裡面的.

這些情況,一直到我結婚的前二年吧,
我才慢慢體會出來我到底怎麼了,
我怎麼也會出現這些花痴的症狀.....
那是因為我在對抗在我心中那種不確定感和沒有歸屬感的問題.

一個女人如果要結婚了,我們中國人會說:她找到"歸宿"了,
也許這是上帝放在女人心裡的一個渴望,
肋骨總是會想要回到自己所屬的身上去,
女人需要有一個"歸宿".

我的母親從小沒有讀過一天的書,
她廿歲時就在我外祖父的安排之下嫁給了大她廿歲的我的父親,
她是我所知道把自己歸屬給夫家最徹底的女人,
冠夫姓當然是不用講的,
她結婚以前一句國語都不會講,
但我們家姐弟三人都只會講國語,
因為從小媽媽都是跟我們講國語,
她是高雄人,但印象中她很少回高雄,
倒是每年都會去我們山東老家看我父親的墳,
她甚至在青島市買了房子,打算將來在那裡終老一生,
我看過她的身份証,以前的身分證有藉貫一欄,
她的藉貫居然寫著青島市,不知是什麼時候改的,
她現在賴以為生的工作是做山東大饅頭,
更絕的是....
有一次台灣在選縣市長,
那一年我投給了民進黨的候選人,
(我不是挺綠的,我向來都是選人不選黨的),
我母親知道了居然臉色大變,
"為什麼要投給民進黨的?"
"妳爸爸是國民黨的,我們全家都要投給國民黨....."

女人大部分都是從她們母親的身上學會如何作一個女人,
我想,在許多方面,我受到我母親很深的影響,
在我還未結婚以前就強烈的想要歸屬在一個家庭之中,
記得我讀過一本書,書上說:
"單身者最大的痛苦就是妳不屬於任何人,也不屬於任何地方."
不知道別人如何,但對於這句話,我深表同意,
因為這是我心中最深的一個感受~~我需要歸屬在一個地方,
那個歸屬的地方會成為我許多抉擇的依據,
就好像我的母親,她以此選擇她的姓氏,藉貫,職業,居住地,語言,甚至支持的政黨,
因為她知道她歸屬於誰.
在未結緍前,我常常感到孤單,
不是因為我沒有伴,沒有朋友,沒有人生的目標,
而是因為我沒有一個歸屬的地方,
無論我住在哪裡,我在哪裡事奉工作,我都覺得那只是暫時的,
因為我知道至終我必須離開那裡.

我所要講的不是那種"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觀念,
我要表達的是從單身的狀態進到二人合而為一的婚姻中間,
會有一個尋找歸屬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通常是不好受的.
因為歸屬感是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一個沒有歸屬感的人就好像是無根的浮萍一樣四處飄泊,
而在我單身的時候,我常感受到我的裡面有一個對歸屬感的渴望.

再來就是不確定感,
年紀愈大,那種不定感就愈嚴重,
在我廿多到卅歲之間,我沒有感受到太多的不安定感,
我有雄心大志,我有許多理想抱負要努力去實踐,
我也不太擔心結婚的事情,
但過了卅歲以後,我就會覺得,都卅了應該快要結婚了吧,
什麼時候?我不知道,也許是明年.....
在教會的事奉,我開始不敢想太長遠的計劃,
萬一做到一半就得走了呢?
單身住在外面,有時會覺得屋裡需要添點什麼,
考慮了一段時間,最後都還是決定不買了,
理由很簡單 : 萬一我年底就結婚了呢?
所以就只好半年,一年的這樣等著,過著.

這就好比,你知道近期內會搬到新房子去,
那你就不會願意再多花錢整理你的舊房子,
因為你有一個盼望,所以現在就只好忍受更多的克難與不方便,
但.......或許什麼時候搬新房子是你可以決定的,
而什麼時候會結婚......卻沒有人知道,
等候的功課為什麼那麼難學,等待的期間又那麼的無奈和痛苦,
常常就是想這種動又不敢輕舉妄動,
想做點什麼,又不敢真做點什麼,
想承諾又怕給太多的承諾的....的不確定感一直在困擾著我們.

我聽說一般是廿五到四十歲的這段日子最難熬,
過了四十就不會那麼想結婚了,
也許是體內荷爾蒙已漸趨平靜了吧,
所以那個時候我曾經下了一個決定,
那就是~~如果過了四十歲,還沒有結婚的話,那我就決定這輩子不結婚了,
因為我不想一直處在這種不確定的狀態之中,
我要多留點時間好好為主作大事.

但我的意思不是要大家就什麼事都不做,
只是儍儍的在那裡等著要結婚,
在等候的這段時間還是有很多事可以做的,
以後我會跟大家分享,在等候的時期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2006年9月27日 星期三

,清心等候的女人之單身的困擾

這幾天在小魚的部落格上有這麼一篇文章"清心等候的女人",
想當然爾是寫給還在單身的姐妹們,
關於"單身",我有許多想和姐妹們分享的,
因為我可是等到快卅六歲才嫁出去的老小姐啊!
所以採取了小魚的建議,也借用了她文章的題目,
就在我的部落格上分個幾次跟大家分享吧...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是十全十美的,
"單身"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
會想到先跟大家分享它的缺點是因為當妳在讀的時候,
或許會感到心有戚戚焉,至少得點安慰,
知道妳並不孤單,因為世上有許多人和妳有同樣的經歷與困擾.

關於單身的困擾,我想第一點就是"肢體的需要",
注意我可不是說"肉體的需要"喔,
因為我要分享的並不是性方面的需要,
固然即使是女生也是會有性方面的需要,
但這不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重點,
我所謂的肢體的需要是指"擁抱"和"身體接觸的界線".

對保守的中國人而言,或許我們不是那麼了解"擁抱"的重要性,
我想很多人都看過一個故事,
那就是一對剛出生的雙胞胎,其中有一個因為太過虛弱而瀕臨死亡,
後來醫護人員抱來了雙胞胎的另外一個,讓他們互相擁抱在一起,
而那個垂死的孩子竟奇蹟般的存活了下來.
事實上我看過一個報導說明擁抱確實帶有醫治的效能,
不僅是嬰兒,每一個人都需要擁抱,抱的愈多愈好,
假使今天有什麼事情令妳感到沮喪,
如果有一個人肯用真誠的心緊緊的抱著妳,
或者容許妳能緊緊的抱著他,
只需要一會兒工夫,妳就會覺得好多了.
不管是夫妻之間或者是父母與孩子之間,
每天彼此的擁抱會讓我們的家庭更溫暖幸福,
身心靈也會比較健康.

只可惜,像我們五年級這一代,父母是很少與我們擁抱的,
然後又單身很久也沒有老公孩子可以抱.
難怪三不五時就會覺得心裡悶悶的,沒有理由,反正就是不快樂.
在我印象中,從我上小學以後,我的父母親好像就沒有抱過我了,
可是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媽媽曾經幫我縫了一個抱枕,
大概有當時的我身高那麼長,
每天晚上我都要雙手抱著它,雙腳夾著它才能睡覺,
那個抱枕一直被我抱到皮開肉綻,裡面的棉花都跑出來了,才被我媽拿去丟掉.
後來等我長大了,我自己又去買了一個,
那個抱枕的用途可多了,除了平常可以抱著睡覺以外,
我還常常把它對折當靠背讀讀書,所以那個抱枕最後也是不得善終,
為什麼我會需要一個抱枕?為什麼我的抱枕到最後都死狀淒慘,
原因就是~~~因為我沒有人可以抱.


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對擁抱的渴望,
只是我們自己也不明白自己有這個需要,
當我決定要結婚的那個時候,
我當然是要把這個好消息散播出去,
我記得很清楚,我有二個彼此不認識的朋友跟我講了一模一樣的對話:
"結婚好啊!"
"結婚為什麼好?"我問
"有人抱啊!"
當時的我不能體會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是我結婚了以後才慢慢懂的,
有時心情不好,很奇怪,只要抱一抱就好了,
但是對單身的人而言,常常在我需要有人抱的時候卻沒有人能抱,
所以難免就會感到孤單寂寞,心裡鬱卒了.


另一個就是肢體接觸的界線,這是我從我老公那裡明白的.
結婚以後,出遠門時,我老公總是希望我能跟他一起去,而且能儘量跟他坐在一塊兒,
理由很簡單,因為比較方便.
慢慢的,我從這其中悟出了一個道理,
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界線,就好像每一個人有自己的家一樣,
我們不會隨便的跑到任何一個人的家裡面,
就好像我也發現到,我們也會在有意無意之間儘管避免碰觸到別人的身體,
即使是同性,即使是好朋友,即使是親屬,我們也會跟他們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
儘管那個距離可能會比較近一點,但不會是完全沒有距離.

我記得我在神學院讀書的的時候,
有一次上的是婚姻輔導課,
老師就有提到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己覺得安全的距離,
老師就把我叫到前面作示範,
他問我什麼樣的距離對我而言感覺最舒服,
他離我有大概三步之遠,
問我覺得怎麼樣,我覺得還不錯,
"那如果近一點呢?"老師一邊說一邊往前站,
站在我眼前只有大概五十公分的地方,
我忽然覺得他靠我靠的太近,
連忙用手擋了一下,同時倒退了幾步,全班同學都笑了,
原來這就是我的安全距離,
而且我習慣跟別人保持在我覺得最舒適的距離範圍中.

平常我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無意間我們都會很小心的與人保持在安全距離之中,
我們會儘量不要去碰觸到別人的身體,
如果不小心碰到了還要記得說對不起,
在空間狹小的地方甚至還要側身踮腳的走過,為了不要碰觸到別人的身體.

只有夫妻之間沒有這個界線,
比如坐在飛機上,如果旁邊坐的是陌生人或是不熟的人,
就會感到比較拘束,只要多跑幾次廁所,就會覺得很愧對隣座的人,
但如果身邊坐的是配偶,那就輕鬆多了,
膝蓋碰到膝蓋,手肘碰到手肘,多跑幾次廁所都不是問題,
頭要靠窗睡也行,要靠著老公睡也行,
單身的人真的就沒有這麼方便,
不但不喜歡別人侵犯到我們的界線,
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必須要很小心不要去侵犯到別人的界線,
有時我真的很羨慕那些夫妻或是情侶,可以頭靠著頭睡覺,
或者是他們彼此之間那些不經意的動作和小小的肢體的碰觸,
這些都是有另一半者的專利,
而我們單身的人就只有在旁邊羨慕的份兒了.

2006年9月23日 星期六

碎渣兒

最近在腦海中不知為何常會浮起"碎渣兒"這幾個字,
昨天靈修時讀到這段經文,
便有機會仔細思考"碎渣兒"的意義.馬可福音六43
門徒就把碎餅碎魚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最近一直在想"碎渣兒"這件事,
似乎神在提醒我,任何事物只要經過神的大能,神的賜福,
即使是剩下來的"碎渣兒"也應該夠我們吃用不盡,
那就不用說是祝福本身了.

"五餅二魚"神蹟後剩下的碎渣兒就有十二藍,
即使我未曾經歷神如何使五餅二魚餵飽五千個男丁,
但我只要擁有神蹟後的碎渣兒,就有十二藍啊,
耶穌對推羅婦人說:不好拿餅丟給狗吃."
但推羅婦不放棄爭取說:"但狗也吃主人桌下掉的碎渣兒啊!"
就只是一點兒的碎渣兒,
叫婦人的女兒脫離了被鬼附的轄制與捆綁.

主啊,就讓我先嚐點碎渣兒吧!
如果我不曾見過餵飽五千人的餅和魚有多少,
那就先讓我擁有十二藍吧.
如果我不曾靠著主使死人復活,
那我可以先醫好的人香港腳呀.
主啊!或許我不知道如何為你建立一個上萬人的教會,
但我可以試著先復興我的小組和團契,
主啊!你總不會連點碎渣兒都不肯賜下吧?

但我深信我的神從不吝惜賜下豐富的恩典給你的百姓,
我的神是如此富足與慷慨,
我們之所以得不著是因為我們不曾向主求取,
也沒有信心可以得到.
主啊!求你賜豐富的恩典給我們,
在賜下之前,請先姶我一點"碎渣兒",
好使我可憐弱小的信心得到堅固與成長.
阿們!

這一陣子我有機會讀到一些目前在世界各地為主成就偉大的工作的牧師們所寫的書,
其中包括趙鏞基牧師和一位非洲的Sunday牧師的著作,
(但願我有機會,有時間能跟大家分享其中讓我得激勵的信息)
很奇妙的,他們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相同的事情,
那就是神要透過我們行不可能的事,
也同時提到我們需要透過不斷的與神親近,尋求神自己,
來明白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計劃,
讓我這個信心已經奄奄一息的家庭主婦,
開始又有了一點火熱的心,
相信五年平淡的婚姻生活過去,
神並沒有遺忘藏在世界角落中的我,
使我相信即使我現在不能像過去那般在教會裡賣命的工作,
我還是可以用熱忱來擁抱神的國,
只要我們有信心,無論在任何環境之下都可以為神作偉大的事.
萬事都沒有能一蹴可幾的,尤其的信心的成長與磿練,
若要在信心方面有所成長就從一點"碎渣兒"開始吧.

2006年9月18日 星期一

教會發展大趨勢

二,三個禮拜前我先生去參加一個牧師們的聚會,
回來以後丟了二本書在桌上,說是免費贈送的.
一本叫"驚奇之旅~如何讓教會坐滿慕道友"
另一本叫"教會發展大趨勢",
書名倒是滿慫動的,可是....
看了一下二本的作者,都是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子,
既然是免費贈送的,作者又不知何許人也,
應該是沒有什麼看頭吧!
剛好最近想把一些可能用不到的書裝箱收起來,
那就順便一起把它們收進去吧.

但是....有一天中午,我自己一個人吃飯的時候,
沒有人可以講話聊天,有點無聊,
順手就拿了這本"教會發展大趨勢",
一邊吃飯, 一邊讀了起來....
越讀就越覺得很有意思,而且覺得收獲很多.

我引用一下書背面的一篇推荐文,
(此推荐文的作者,對我而言也是位無名氏,
不過我現在已經覺得這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讀了要有幫助.)推荐文~基甸(程松).網上基督徒
對書中介紹的五花八門的新興教會事工與模式,
作者既有開放寛容的態度,又不乏自己的深入反思,
本書資訊豐富,文筆清新,時代感和可讀性俱強,
值得所有關心在現今這個網路時代如何傳揚基督福,
以及應如何處理信仰與文化關係的每一個人閱讀.

內容摘要~
第一部 新時代的福音策略
1.教會如何展現自己?
a.如何吸引青年人到教會~
眾教會最好有一個網站或電子報,
報紙內容中,最好包括有從一些的青少年雜誌報刊中來的新聞和觀點爭論,
讓教會有和青少年對話的機會,
這種對話可以給年青人應有的尊重,
同時也讓牧師,神父可以了解年青人的想法和需要.
網站上面也應列出所有教會的名字及簡短的介紹,
同時有教會的專門聯絡年青人的負責人的名字和聯繫方式,
讓想在周日上教會的年青人先與教會聯絡,
同時也好作準備歡迎他們.

b.教會市場推廣方法
西方教會從20世紀初就開始在傳媒上做廣告,
南加州一間天主教教會的廣告詞是這樣的:
"天主教曾激發你人生嗎?如果沒有,請再給我們一次機會."
許多地方教會也通過報紙,電台,...等展開廣告宣傳,
這些廣告已經脫離了教會活動內容的廣告方式,
成為以教會形象為主的宣傳方式.

以美國聯合衛斯理會為例子,
在2000年至2004年中,
該教派花在廣告上的錢高達美金2000萬元,
但第一次上教會的人數比例上升了19%,而教會人數增長了9%.
(p.s.雖然說,廣告所花費的金額很龐大,但傳福音的果效似乎還挺不錯的.)

觀察教會市場推廣宣傳的專家發現,
如果教會主日的講道內容與其宣傳相吻合,則廣告的效用明顯,
否則,人來了,還會離開,廣告不能把人留下.

第二部 教會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
打破一切框框的新興教會運動~

六年前,美國出現了一種新型教會,
這些教會沒有名字,沒有固定的組織結構,
沒有固定的聚會場所,沒有固定的聚會時間,
他們聚會可以是某個下午,
在一個公園裏擺上食物,與來往的人交談,討論信仰問題,
也可以聚在一起,參加另一個教會的崇拜活動.
他們甚至組織起來參觀其他宗教,如佛教的聚會,回來後座談討論,
聚會不作正式的宣傳,會友都是口語相傳,慕名而來.
這種類型的教會,全美約有一百間,
它們打破了現存的任何教會的一切框框,自成一體,
神學家把這些教會稱之為"新興教會".

牧師講道像談話聊天,而不是傳統的三段釋經,
新興教會的會友是因著信仰,
因著對傳統的否定和因著對真正的教會的尋求而聚在一起,
他們最為一致的方向是向社區有相同文化背景的所有人傳福音,
(p.s.這是因為美國社會中有不同的人種,
至於在台灣...那就看教會要怎麼變通了.)
盡最大可能為社區服務.

新興教會的出現,雖只不過幾年時間,
但認同的人數卻不斷增長.
.........

以上只是摘錄其中的一些內容,總共146頁的內容,涵蓋甚廣~
第一部 新時代的福音策略
1.按社區的概念來經營教會
2.教會如何向社會展現自己
3.打破框框,興旺福音

第二部 教會發展大趨勢
1.新興教會運動
2.互動性才是教會的重點
3.那裡有人群,那裡就有教堂

第三部 市場福音主義思潮
1.市場福音主義與亨通神學
2.帶有商業色彩的信仰生活

第四部 政治福音義思潮
1.政治福音主義的興起與爭論
2.政教分離之爭

第五部 文化福音主義思潮
1.把福音帶入主流文化
2.教會如何面世俗化的趨勢

其中包括有較受爭議的重金屬搖滾詩歌,聖經人物公仔,收費代禱,享通神學(可能是指成功神學),基督徒是否該用政治手段達到宗教目的.....,
作者會提出支持者和反對者所持的理由.

我再摘錄一段書中描寫美國基督徒的一種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在美國許多保守派或福音派的基督徒都是共和黨的支持者,
那是由於民主黨不反對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和支援墮胎合法化.
其實這樣的作法只對了一半,
在照顧窮人,關心社會公平和正義,以及環保方面,
民主黨的政策比共和黨的政策更接近聖經的原則,
但卻少有基督徒因此而傾向於民主黨.
(p.s.關於這點我可以証明作者這樣的評估是滿中肯的,
因為我老公常常唸英文報紙給我聽,
我多少也知道一點這二黨都在忙些什麼.)

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的勝利反映了選民擁護傳統道德的價值,
(p.s.因為小布希表明堅決反對同性戀婚姻和墮胎合法化)
不過最近許多電視製作人發現,夜間電視節目收視率顯示,
無論是支持民主黨的藍色大都市,
還是支持布希的紅色鄉村,
他們對電視節目的愛好幾乎沒有什麼不同.

收視最高的是以犯罪和神秘為主題的"犯罪現場重建",
收視第二的是世俗意味強烈的"瘋狂主婦"'
例如,在亞特蘭大地區各郡布希的支持率為58%,
而"瘋狂主婦"的收視率為冠軍,近200萬家庭收看,
宗教意識最強的猶他州地區,布希的支持高達72.6%
"瘋狂主婦"的收視率為第四,而"犯罪現場重建"為收視率冠軍.

從電視收視率上看,並看不出支持傳統文化的人與民主黨的支持者有多大的差別.
不過分析家認為,最能反映人心的還是電視的收視率,
因此,盡管大選中選民選擇了道德第一,
但他們的生活形態並未改變.
這個結果令許多人吃驚,
也給一些認為美國正經歷屬靈復興的人澆了一盆冷水.

打的手好酸... :(
如果有人對這本書有興趣,可以伊媚兒給我,
它是免費贈送的,我可以奉獻郵資,免費寄給你.

小魚,王姐會寄一本給妳,
裡面有很多福音策略可以提出來帶領青少年或是在社青討論,
不過妳自己要先有立場和答案喔...
我也會寄幾本給榮恩堂,就放在王哥那兒吧.

嗯....我想我是愛上了這本無名小書.
不知道另一本"驚奇之旅"寫的又是什麼?

2006年9月15日 星期五

詩恩二三事

詩恩真的是我們家的寶貝....(一)
從詩恩十個月大開始,
我就為她買了一本幼兒聖經,
上面有簡短的中英文的講解,
當然主要是裡面有可愛的圖畫,
每天晚上睡覺前我就讀個幾頁給她聽,
然後指著圖畫告訴她這是什麼意思.

到現在她已經可以自己講聖經故事了,
而且是從創世記一直講到耶穌昇天喔,
不但如此,她還會思考和問問題,
只是她的思考邏輯跟我們成人不一樣.

比如,講到挪亞方舟的故事時,
書上畫著進方舟的每一種動物都是二隻,
我們都知道,這是因為聖經上寫著進方舟的動物都是一公一母,
為了要讓她了解什麼是"一公一母",
所以我就跟她說是:"爸爸和媽媽",
"有獅子爸爸,獅子媽媽,還有猴子爸爸,猴子媽媽....."我說.
過了一陣子,她拿起那本聖經開始自己講故事,
講到挪亞方舟那一段時,
我聽到她說:"有獅子爸爸,獅子媽媽,沒有ㄅㄨ ㄅㄨ,
有猴子爸爸,猴子媽媽,沒有ㄅㄨ ㄅㄨ...."
天哪,她開始擔心,為什麼只有爸爸,媽媽,而沒有ㄅㄨ ㄅㄨ :(
所以我又跟她說:"ㄅㄨ ㄅㄨ在媽媽肚子裡,還沒有生出來."
從此以後她的挪亞方舟故事就變成~~~
"有獅子爸爸,獅子媽媽, 獅子ㄅㄨ ㄅㄨ在媽媽肚子裡,還沒有生出來...."
呼!小孩子可不好騙啊...

(二)
這是一個見証,耶穌真的看顧小孩.
上個星期天下午,我看天氣還不錯,沒有像前一陣子那麼熱了,
所以就帶著ㄅㄨ到我們家的花園裡去把玫瑰花修剪一下,
ㄅㄨ就在那裡跑來跑去,自己在那裡玩的不亦樂乎,
不知怎麼的,本來還聽到她在調皮搗蛋的聲音,
忽然間就聽見她哭了起來,
我轉身一看,看到她的手上停了一隻蜜蜂,
ㄅㄨ張著右手,害怕的雙腳不停的跳動,
我趕快把蜜蜂從她的手上撥掉,
心想蜜蜂可能只是停在她的手上,現在應該沒事了,
只是心裡還是有點擔心,不曉得是不是真的給蜜蜂扎到了,
回到屋裡,ㄅㄨ還是不停的哭,我看她的手有一點烏青的地方,
"慘了真的被扎到了"我心裡想.
我就用手去擠它,想把扎到裡面的針給擠出來,
然後抱著她,一直為她禱告.

半個小時以後,ㄅㄨ的無名指和小指都腫起來了,
這可怎麼辦?向來住慣台北都市叢林,又從不接近大自然的我,
遇到蜜蜂叮,這可是我這輩子頭一遭,
對了,上網! 可以上網查一下,被蜜蜂叮了該怎麼辦,
嗯! 網上說要用肥皂洗傷處,
而且千萬不可擠壓傷口,否則毒素會擴散的更快...
哇咧....我已經擠了,怎麼辦?
我老公搬出了家裡所有的葯膏,
看看哪一條是可以治蜜蜂叮的,
他向來是冷靜出了名,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大難臨頭也照樣睡,
"先看看情況如何,再決定要不要送醫院."他說.

整個晚上ㄅㄨ好像都很不舒服,皺著眉頭,不安的動來動去,
夜裡也睡的很不安穩,整個晚上幾乎是我和老公輪流抱著她睡的,
第二天早上起來,手還是腫的,還是禱告吧!
我抱著ㄅㄨ,跟她說:"ㄅㄨ,來! 媽媽帶妳禱告,
耶穌可以治好生病的眼睛和生病的耳朵,
現在妳的手生病了,耶穌一定好以治好."

我常常為ㄅㄨ的禱告,就是讓她從小就能經驗到上帝的真實和禱告的力量,
我求神不要任憑她只是一個作禮拜的第二代基督徒,
尤其是這次,雖說ㄅㄨ的年紀還小,
但我真的希望在她幼小的腦海裡,神是一位又真又活的神.

整天,我不停的檢查她的手,觀察她的變化,
ㄅㄨ的手開始消腫了,下午開始漸漸恢復活力,
又在那裡調皮搗蛋了.
隔天早上,ㄅㄨ醒了,她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
舉起她的右手說: "媽媽,ㄅㄨ ㄅㄨ的手好了."
我拿起她的手一看,真的完全消腫了,
完全看不出前天和昨天的那副慘狀.
雖然這是件不大不小的事,
但我真的希望,將來ㄅㄨ在她生命的每一天裡都能經歷上帝的恩典和同在.

(三)
每天晚上,我都要ㄅㄨ自己作睡前禱告,然後才陪著她入睡,
她的禱告都是千篇一律:
"親愛耶穌, 謝謝你, 讓我poo poo(上大號),讓我睡覺, good night , 阿們."
然後我會再補上一些,
諸如,感謝耶穌讓我有新玩具, 或"讓我有什麼好吃的東西,"
或"讓我們今天去公園很快樂".....之類的,
目的就是要讓她學會在晚上入睡前,為著一天所有的一切來感謝神.

ㄅㄨ上床睡覺的時間通常是九點半,
但是星期五是小組的時間,
每次聚會完,回到家裡差不多都要十一點了,
今天同樣是快十一點才到家,
我簡單的替ㄅㄨ洗洗手腳臉,刷個牙,
就把奄奄一息的ㄅㄨ送上床去,等我自己梳洗完畢,
看看床上的ㄅㄨ,眼睛已經只剩下一條線了,
我敢保証再卅秒她就會睡著,
我悄悄的躺在她旁邊,想等她睡熟了以後再起來,
耳旁傳來ㄅㄨ吸吮奶嘴的聲音,
嗯! 正在睡著中.....
我也閉起眼睛,打算順便閉目養神一番,
突然耳邊傳來ㄅㄨ的聲音說: "還沒有禱告..."
喔! 媽媽忘了.....
還是她稚嫩的童音和千篇一律的禱詞~~
"親愛耶穌, 謝謝你, 讓我poo poo,讓我睡覺, good night , 阿們."
二分鐘後,ㄅㄨ睡著了.

親愛的ㄅㄨ,但願妳永遠都不忘記隨時向耶穌禱告.




2006年9月11日 星期一

九一一

今天是美國的九一一事件滿五週年紀念日,
電視新聞重覆播放著當年與好萊塢電影情節不相上下的雙子星大厦被飛機撞上的那一幕,
還有當時的災難現場,布希總統及夫人向罹難者致哀和他的談話,
另一個畫面是訪問一位罹難者家屬,
她說到,五年過去了她還是無法從悲慟中走出來,
(轉台)真是夠了!
我還是來關心一下台灣的倒扁靜坐吧.....我不能說我百分之百了解那些驟然失去親人者的感受,
但我也不是一個鐡石心腸的人,
我知道許多人真的經不起這樣的打擊和傷慟,
我只是痛恨美國這個國家的驕傲和自以為是.

為了美國這二千多個失去的生命,
他們用阿富汗和伊拉克中數十萬人的生命作了陪葬,
為了美國的一個九一一事件,
他們在這二個國家製造了無數個九一一,
我真的不知道到底誰是該悲情的人?

在全世界一片反戰聲浪中,
三年多以前,只有美國國內的百姓以高比例支持布希攻打伊拉克,
如果這不是一個擁有高比例基督徒的國家,
如果這是一個伊斯蘭教的國家,
我的心裡就不會對她充滿了這許多的不悅,
我不知道這些支持以戰爭來報復和打擊恐怖分子的基督徒,
他們的聖經都讀到哪兒去了?
對於我們的仇敵,耶穌是怎麼教導我們的?
"要愛你的仇敵,為那逼迫你的人禱告?"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說: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知道."
難道主耶穌的一切言行都只是讓我們用來講道的嗎?
曾經有一位牧師問說:
"如果把送到伊拉克的軍隊和武器換成宣教士和幫助的物資,
那麼會有什麼不一樣的事發生?"
我先生曾唸了洛杉磯時報的一則小新聞給我聽:
"在阿富汗的一個孩子說,等我長大了,我也要作恐怖份子."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恐怖分子愈打愈多的原因,
仇恨只能製造出更多的仇敵,
惟有從基督而來的愛才能使一切高山和冰雪都融化.

我只要一想起,在無數伊蘭教徒的心裡,
邪惡的西方世界就等於基督教,
仇恨他們的基督徒就等於耶穌基督對他們的仇恨,
我的心裡就有一股燃燒的火要爆發,
向回教徒傳福音已經是非常的難了,
為什麼這些所謂的西方基督教國家還要這樣火上加油,
把回教徒信主變得更不可能?
多少西方宣教士冒著生命的危險,
用他們的鮮血好不容易帶領少數的回教徒信主,
但怎麼趕得上他們自己的國家政府和人民百姓所殺害的無數靈魂呢?

為了一次錯打伊拉克,
美國人還要用更多的謊言去遮掩,
用民主當作晃子來掩蓋自己的罪過,
紀念九一一也不過是他們用以挑起人民百姓悲哀的情緒,
把伊拉克戰爭正當化的一個手段而已.
美國人啊!你們要到什麼時候才會醒悟啊?

我欣賞紐約人,
他們是我惟一所知道在美國最溫柔的一群人,
當飛機在他們的頭頂上炸開來的時候,
多少人要因此承受一輩無法磨滅的傷害,
但是他們也是我所知道在美國國內一片對伊拉克的撻伐聲中,第一批發動反戰遊行的勇士,
我記得有一位住在紐約的女士說:"請不要拿我們當作戰爭的晃子,我們反對戰爭!"

我要問問美國人,紀念九一一,我們真正要作的是什麼?
我要說的是~~愛回教徒,為他們禱告,並求神赦免我們的驕傲.

2006年9月9日 星期六

壓力圖

■ 你的壓力有多大 ?!

圖片都是靜止的,你看時會動嗎 ?

據心理醫生說,圖片與心理承受力有關,

你的心理承受力越強,圖片轉動越慢。

美國曾經以此作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測試,

他看到的圖片是高速旋轉的,

而大部分的兒童看這幅圖片是靜止的。

你是否應該讓心情休息一下。


可用滑鼠點選圖片,放大來看比較準.
我看起來圖片轉動的很慢,
看來我的抗壓性還不錯,
或者是根本沒有什麼壓力?

壓力圖






2006年9月7日 星期四

用比喻的目的

用比喻的目的( 太 13:10-17 路 8:9-10 )
4:10 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他這比喻的意思。
4:11 耶穌對他們說:「 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
4:12 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

比喻需要有人解釋,
尤其是天國的奧秘,若沒有耶穌解釋或聖靈的光照,就沒有人能明白.
所以若只是聽見比喻而沒有上帝親自解釋,
即使聽了也不會明白天國的奧秘.

耶穌說,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
這"你們"到底是指哪些人呢?
按馬可福音四10-11,我們可以知道是指那些聽了以後不明白,
(包括門徒也都不明白).
但他們想要知道這些比喻到底是什麼意思,
所以他們私底下又"跟隨"耶穌,又"問"耶穌問題,
然後耶穌講給他們聽,所以他們就明白了.

有心尋求神的人,絕不會放著問題而不去理會的,
他們一定會來到神的面前來尋求神的回答,
而耶穌也應許我們~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
如同約伯,他不明白,他就一直追著上帝問,
儘管他的三個朋友也給了約伯一些答案,
但約伯並不滿意,他要上帝親自回答他,
然後他就從神那裡得到了答案.

合參馬太福音耶穌所說的同一段話(十三10-17),
耶穌也講到"凡有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凡有的"是指有在尋求的人,
"凡沒有的"是指沒有在尋求的人,
許多基督徒聽道聽了幾十年也是聽不明白,
讀聖經也讀不懂,所以到後來就不讀了.
所以他們的屬靈生命也就停止成長了,
他們無論哪一點都不像基督,
只有一點最像基督,那就是~~~~
永遠都不改變.......................... :(
這便是連他所有的也奪去了.

如果我們對於真理有不明白的地方,
應該要去請教牧師或屬靈長輩,
也要去禱告求問神,
上帝會透過祂的僕人或是藉著其它的管道讓我們明白,
不去求問神人就是所謂的"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的人.

其實聖經只要來回的讀,就會讀懂了,
因為我們讀聖經時不是在研究一門學問,
而是在聽神對我們說話.
神既要對我們說話,
就一定是我們能懂,能明白的.
縱使聖經真有些許的難題,我們真的無法明白,
(那些就留給神學院的教授去研究吧).
其他絕大部份的經文都是我們一般的信徒可以明白的.

好比今天的這段經文,我已經讀過許許多多次了,
我始終不能明白為什麼耶穌要故意用比喻讓一些人聽不明白呢?
這次我就來回的讀這段經文,仔細推敲每一個字句,
終於讓我發現~ v.10
那些"跟隨"耶穌又"問"耶穌的人能夠明白比喻的意思,
是因為他們來尋求耶穌,
耶穌跟他們解釋了,所以他們能夠明白.
因此,我得到了一個答案~
"只要跟隨耶穌,又問耶穌問題,
就不用怕自己會是那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白的人了."

所以聖經本身就能回答聖經中的問題,
只要我們每天持恆不間斷的讀,我們總是會明白的,
即使是像啟示錄這樣的經文,
只要我們不要企圖把我們所知道的歷史事件或人物硬塞硬套在那些象徵性的經文裡面,
啟示錄的信息是我們都能理解的,
即使其中的許多細節我們不能完全明白.

主! 你應許我們~"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但願你賜我們有一顆渴慕追求你的心,
並將那又大又難的事向我明們顯明.(耶卅三3)
讓我們真能明白你天國的奧秘. 阿們!

2006年9月2日 星期六

克里姆林宮的鐘聲之兩分鐘教會

繼續分享在本書中一段令我十分感動的故事.一九六二年,比茲爾用自己的資金成立了一個小小的出版公司,
他印刷和派發了七十萬份的福音單張,
KGB找上門來命令他停手,
因為他不服從,KGB將他逮捕送入勞改營.
剛開始的時候,比茲爾不明白,
為什麼他服事主反而遭受苦難.
被關在勞改營裡他可以做什麼呢?
有一天早上,他念頭一閃,
看到了上帝為他提供的新機會.

每天早上在日出之前,
勞改營的犯人都要聚集在一塊空地上點名,
勞改營的長官嚴格要求犯人必須準時,
但並不嚴密看管犯人在這之前做什麼.
因此,數千名犯人每天早上都會在戶外無所事事地站上幾分鐘,
比茲爾最愛講道,
他決定要在勞改營開創一個教會.

比茲爾每天都向一群名符其實的"被囚者"講道,
他只能利用在警衛來到之前的那一段時間,
一般情況大約只有兩分鐘,極少多於五分鐘.
所以他要花二個星期才能講完一篇道.
為了讓幾千個犯人都聽得到,他不得不吼著講,
因此累得他聲嘶音啞,直到他的嗓子習慣了為止.
年復一年,十年間不斷這樣在戶外對幾千人講道,
養成了他講話大聲又快速的習慣.

比茲爾於一九七二年刑滿出獄,
之後,他在他所住的村子裡,
建立了一個沒有向政府登記的教會,奉獻他的全部精力.
有時他會去探訪監獄裡的教會.
他自豪的報告說,即使時至今日,
勞改營中仍有上百名信徒聚集崇拜.
....

P.S.
二分鐘,一天之內我們會浪費多少個二分鐘?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比茲爾一樣,
每天只要能把握二分鐘的時間,
好好的為一個人或一件事禱告,
或好好的讀個3~5節的聖經,
或發個短信關心問候一個人,
或對家人說句讚美肯定的話語,
或給他們一個擁抱....
每天二分鐘,如此過了十年之後,
我們也能有美好豐富的收成,
也能為主結出更多的果子.

在勞改營裡我能作些什麼?
也許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不像以前有那麼多服事主機會,
但求神讓我們看見,
在困難的環境裡,我們能做些什麼?
記得以前有一個牧師告訴我說:
"是的,家庭,工作,生活,已經讓我們忙的喘都喘不過氣來了,
還要再花時間投入事奉,怎麼可能呢?
但我們要學習在夾縫中生存."

如果我們都已經夠忙了,
求主耶穌幫助我們,
讓我們看見在夾縫中的二分鐘在哪裡,
好使我們的生命能為主多得一些失喪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