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督徒與社會文化之間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我們是同時生活在二個國度(天國與世界)之中,
我們是天國的子民,卻活在這個世界上,
天國與世界之間有的是彼此相通的,
有的卻是彼此衝突,彼此矛盾的,
因此同時活在二個世界的基督徒便需要去面對二個世界之間的張力,
如果,我們用很簡單的二分法,
像Sam 之前寄給我的講道內容,
把文化一刀切為二半,
一半是所謂巴比倫文化(惡的文化),
我們應該避免,甚至應該去改變和扭轉社會中一些不公義或不道德的事,
另一半是所謂的新耶路撒冷文化 (合乎聖經教導的文化),
是我們應該努力去實踐並發揚的生活方式...
但是我覺得這種二分法,實行起來有困難,第一個困難是,如何界定一種文化習慣到底是屬於
巴比倫文化或是
新耶路撒冷文化,
(其實這二個名詞,我是頭一次聽過,大概是真理堂的人自己發明的...)
比如,遲到或守時,
其實,我覺得台灣人很守時啊,除了喝喜酒的時候,
有的人天生就是慢動作,個性溫吞,作事沒有計劃,所以常常遲到,
有時候是因為交通情況不佳,或臨時出了意外事情,
我自己作了媽媽才知道,許多幼兒的母親無法準時,
那是因為小孩總是在我們準備好要出門的時候剛好要上廁所,或突然發現孩子在發燒.
所以,我們無法用很簡單的標準去劃分說,
遲到就是巴比倫文化,守時就是新耶路撒冷文化.
甚至,我們常常會面臨到的問題,
"
祭祖 "是巴比倫文化嗎?
一定有很多人說, 當然了,那是拜偶像,
當然,有許多人是真的以為拜祖先可以得到祖先的蔭蔽,
但是我要告訴大家,
許多華人祭祖只不過是為了慎終追遠,
而非我們所想的是把祖先當作神明來拜,
所以,我覺得如果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說所有祭祖的人都是在拜偶像,
其實是有失公允的.
還有,過年期間,
頹廢懶散的窩在家裡就是巴比倫文化,就是沒有得勝,
積極去探訪的就是新耶路撒冷文化,就是得勝的基督徒,
這種分法,我不贊成,
辛苦工作了一年,服事了一年,
為什麼不能好好的放鬆幾天,好好的跟家人相聚,還非要去探訪不可?
又如,有宣教士到非洲的部落去傳福音,
非洲部落的男女都不穿上衣,
宣教士就認為這樣子實在不成體統,
因此就要求所有的人到教會作禮拜時一定要穿西裝打領帶,
女性則一定要有衣服把乳房遮住,
這樣子不是很可笑嗎 ?
穿西裝打領帶是西方人的文化,
不穿衣服則是非洲人的文化,
但我們不能就斷言說,
有穿衣服的就是所謂的新耶路撒冷文化,
沒有穿衣服就是巴比倫文化,
這樣的界定是以自我為中心,而非出自聖經的原則.
二來,即使我們可以明確的分辨出來所謂的巴比倫文化或新耶路撒冷文化,
我們用什麼態度去面對,處理這些問題 ?
有一些人說,因為這些文化是不合神心意的,
所以力主去消除它們,扭轉它們,改變它們,
但這樣子作的後果會是什麼呢 ?
結果可能是基督徒和這個族群之間的關係被撕裂了.
舉個例子,
明末清初,
" 德國籍耶穌會宣教士湯若望及其助手南懷仁,到中國來宣教,
因為康熙皇帝對西學很有興趣,
每天都要和南懷仁...等幾位外國宣教士一起講習,
因此康熙開始對基督教發生了極大的興趣.
到1700年代,中國教會興旺發達,信徒已達卅萬人,
耶穌會的傳教士學習中國古典,了解中國文化,
知道孔子不是中國的上帝,孔廟只是學者聚會的地方,
認為燒香,祭祖不是偶像崇拜,而是對先人的尊崇和紀念,
因此他們主張對中國禮儀採取包容態度,
在基督教的儀文中,則允許按中國的風俗習慣有所變通.
但
多明尼會和
方濟各會的修士對
耶穌會修士的作法大為不然,
於是將此事上報教皇,
引起長達七十年的
禮儀之爭,
最後反方獲勝,教皇下了一道命令,
禁止
耶穌會的修士在中國使用他們的變通辦法,
凡不遵守規定的人將被開除教藉.
同時派
多羅主教前往北京與皇帝溝通,
希望中國方面對這個命令能有所諒解.
康熙皇帝先是以禮相待,
後來見教廷對自己的意見不肯稍有遷就,就下了逐客令,
這件事雙方還沒有協調好,康熙皇帝就去世了,
繼任者雍正皇帝本來就不贊成基督教,
後來因其政敵有基督教的背景,對基督教就更加痛恨,
於是下令進一步在國內嚴禁基督教,
基督教傳到中國至此算是功虧一簣,
日後更正教傳教士來華宣教,
一切都得從頭開始.... "
(以上 " ..." 中的內容引自元西門所著的中國教會史,p.14 ~ 15)
許多基督徒面對社會文化就是採取這種強加改變的態度,
反而造基督教與世界的隔閡,讓社會有理由把基督教排擠出去,
若是我們讀聖經就會發現,聖經在面對不合宜的社會文化時,
並沒有採取強行改變的態度.
保羅傳道時期,
羅馬帝國中充滿了不平等的奴隸問題以及對女性的歧視,
但是保羅並沒有用激進的手法去推翻它們,
反而要求己經成為基督徒的奴隸們要守住自己的身份,
如果能求自由是最好,若是不能也沒有關係,
因為他們的身體雖然為奴,但是心靈卻因耶穌而得以自由,(林前七21-24)
並且,保羅還要求這些作僕人的要服事他們的主人像是服事上帝一樣.(弗六5-9)
對於當時的女性基督徒,
保羅要求她們要按習俗蒙頭,行為舉止要端莊持守,要安靜,
這樣子才能為耶穌作美好的見證.
面對不合宜的社會文化,
我們要存忍耐和包容的心,
一個人若是真的重生得救,
自然就會活出美好的生命,在他的周圍環境造成影響力,
我們是慢慢的用基督的愛,基督的生命去影響周遭的人,
而不要企圖去強行改變一個文化...
" 文化 " 的形成是經過數十年,數百年,或數千年的過程慢慢演變而成的,
文化之所以會形成包含有很複雜的因素,
氣候冷熱,土地大小,人口多寡,歷史背景,制度的設定,教育的普及度...等,
都是形成文化的重要因素,
為什麼台灣有路霸,強佔公有地當作自己的停車場,而美國沒有 ?
因為美國地廣人稀,到處都有停車位,而且每一家都有私有的車庫,
所以,美國人就不需要去當路霸,
台灣地狹人稠,停車位一位難求,為了能夠有位子停車,
所以,有的人就會去當路霸,
台灣人到美國為什麼就能守規矩,
當然,有可能是因為在美國,大家都守規矩,所以我們也會跟著守規矩,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美國大部份的地方,交通順暢,到處都有停車位,
人們不會因為交通狀況或找停車位而耽誤時間,
不趕時間,就會比較悠然,stop sign 停一下不過三秒鐘,根本不需要趕,
所以,人沒有理由不守規矩.
再說,同樣都住在台灣,為什麼搭捷運就會守規矩,開車就不守規矩?
為什麼台北的機車騎士都戴安全帽,中南部的人就不戴或亂戴安全帽 ?
這其實跟屬靈爭戰或惡者的狹制沒有多大的關係,
或許只是因為執法不力,或是沒有規劃出合宜的制度的問題而已,
只要政府能規劃出更多的停車場,讓民眾方便停車,
或能解決道路狹窄,交通雍塞的問題,
相信台灣的百姓也會很守規矩的.
至於台灣那些灑狗血的鄉土劇,為什麼大受歡迎,
其實,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美國好萊塢那些暴力,變態,動不動就上床的電影也好不到哪兒去,
為什麼名嘴辦案可以在台灣大行其道,
我想是因為,官方貪婪,貪污,而且吃相難看,
司法無力,小老百姓心有不甘,但也只能徒嘆無奈,
而一些名嘴把案子一個一個揭出來,
讓小老百姓覺得大快人心....
這一切一切都在突顯出人性的敗壞與軟弱,古今中外皆然.
文化的形成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經過漫長的年日所演變出來的結果,
要改變或是推翻一種文化,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事,
我不認為我們哪一個人有那個能力去 "
建立 " 一種新文化,
而應該說,我們至少可以對我們周遭的環境造成一些影響,
耶穌說,我們是世上的鹽,世上的光,
我們的任務是要調和這個世界的不和協,
用我們的生命去照亮這個世界的黑暗面,
我們只要常常親近神,
結出聖靈的果子 ~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社會中一些不合宜的文化,短時間內或許改變不了,
但至少我們可以溫柔的,謙卑的,默默的去影響周遭的人.
我們作我們能作的部份,其它的就交給神去做...
我們基督徒在這個世界上就是好好的為主活著,
不要再刻意區分什麼巴比倫文化,什麼新耶路撒冷文化,
我覺得這樣子有貶抑他人,高舉自己的意思,
而且,拜託不要再一直創造一些有的沒有的專有名詞了,
基督教已經夠多專有名詞,讓一般非基督徒聽得霧煞煞,
什麼巴比倫文化,新耶路撒冷文化,
不要說非基督徒聽不懂你在講什麼,
連我一個廿多年的基督徒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
大概只有他們教會的人才知道這是什麼吧,
教會界有這樣的文化,
你覺得是巴比倫文化,還是新耶路撒冷文化呢 ?
Counter Stats
gold coast study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