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31日 星期二

美美手扎

四年前我結了婚,來了美國.
初來乍到,彷彿我失去了所有..... 我失去溝通的能力,
我失去自己出門的能力, 我失去待了八年的事奉工場,
我失去了我所熟悉的資源與人脈我甚至不會自己去郵局,也不會自己到銀行存提款,
連開張支票, 要寫英文幾十元,幾百元也拼不出正確的字母來.....
白天一個人在家,我就在算時間,
以前這個時候我都在教會裡作什麼...
我不明白...我為什麼要來美國,
我好像是一個愛國的士兵, 正一腔熱血的在前線爭戰,
我還想要拿個功勳呢! 卻突然收到退伍令~妳回家吧!
我們的大元帥說他不再需要妳了...
曾經,我深深的覺得, 我的婚姻毀了我的事奉,
但........這四年一路走來,如今我終於明白~
來"美"國是神的"美"意, 所以就取個名字叫"美美手扎"囉,
很俗吧,沒辦法,才疏學淺,也不太會舞文弄墨的.
我會在未來的幾週裡,分幾個篇幅,
把我在美國的學習寫下來跟大家分享.
如果看到標題是"美美手扎之XXX",那就是囉.... 其它的就是平常的一些小小心得.

2006年1月30日 星期一

笑話一則

我所參加的小組有一個不成文的慣例,
就是唱詩以後有一段小小的講笑話時間,
這是上個禮拜聽到的, 我覺得很有趣~~~~
有一天,老婆回到家裡, 發現桌上有一個剛拆開來的東西,
包裝盒上印著: 愛夫~隆乳膏,
她心裡想,老公真體貼, 怕我身材不夠好,
所以特地為我買了隆乳膏,
所以,她就去洗澡, 洗完之後,就拿著那罐隆乳膏猛擦,
這時外邊傳來老公的聲音,...
老婆,妳有沒有看到我新買的香港腳葯膏?
什麼香港腳葯膏?
就是那瓶"愛夫隆~乳膏" 啊!!!

五元與七元有差別嗎?

教會每年都會在小組裡推動屬靈書籍的閱讀活動,
全教會的人都買同一本書,讀同一本書,
在洛杉磯,華文的書籍都非常的貴,
普通一本三百頁左右的書,都在十五元左右,
再加上8%的稅就差不多要廿元了,(相當於台幣五,六百元)
為了鼓勵弟兄姐妹多讀書, 教會負擔了大部分的費用,
而每個會友只要付五元就可以擁有一本好書來讀了.

這個星期天主日崇拜的時候,
主席宣佈,今年小組要讀的書已經到了,一本七元.
"為什麼是七元呢?以前都是五元啊?
嗯!一定是因為這次要讀的書特別的厚,所以賣七元."
我心裡這麼自問自答了一番.
到了賣書處,我一看,這次的書不但沒有特別的厚,
反而還更薄,大概只有一百五十頁,跟我所預期的大不相同,
所以我就問那位負責賣書的姐妹:
以前的書比較厚才賣五元,這次的書這麼薄,為什麼要賣七元呢?
這位姐妹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
她說: "這已經是有人奉獻的了,有書讀就該感恩了."
頓時之間,讓我覺得有點兒慚愧,
連忙的說:"是...是...是,有書讀就該感恩了."
是呀!我們有時把我們常享用的恩典當作是我們必須要擁有的權利了,
我只看到我多付的二元,卻沒有注意別人替我付了更多的錢,
五元和七元有什麼差別呢?
沒有差別,因為都是神的恩典和教會的愛心.
都是我們應該心存感恩去領受的.

這使我想起了馬太福音廿章葡萄園的比喻,
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早上就進葡萄園工作一整天的人,
和黄昏才去葡萄園工作一,二個小時的人,得到的是一樣的工資,
如果我是那個早上就進去工作的人,
我也是會抱怨的,因為這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但事實是,無論是早上或黄昏去葡萄園工作的,
都是因為家主看到沒有人雇用他們, 所以才請他們進來工作的,
換句話說, 無論是誰,
他領的工資都是出自家主的愛心,都是恩典,
是他們原本所沒有的,
所以,事實上,家主所發放的是"恩典"而不是"工資"
工資的多少有差別嗎?
沒有,因為都是神的恩典, 只要有,就該感恩了.
我們原本是不配擁有什麼的,
但神卻賜給我們日用的吃喝穿住,一無所缺...
而我們往往不但沒有為我們已經擁有的一切而感恩,
反而常為我們認為該有而沒有的而抱怨,
彷彿是上帝本來就欠我們的.
錢賺少了,我們抱怨, 愛車被刮了一道,我們抱怨,
教會和牧師有太多讓我們不滿意的地方了,
同事領的薪水比我多,工作卻比我輕鬆,
家裡的小孩太吵了,
最親密的配偶卻總是最讓我生氣,......
我們總覺得生活中有太多不盡理想的地方,
神啊,你還有很多該給而沒有的給的呢!
也許神給的恩典不如我所想像的,
但這並不代表我不需要為我已經擁有的一切感恩,
五元和七元有差別嗎? 沒有差別!!!
或大或小,一切都是神的恩典...

2006年1月29日 星期日

特別的一天

對我而言,今天應該是算是滿特別的的一天.
因為... 今天是我來美四年多以來第一次作資源回收.
 剛來美國的時候有很多的不習慣,
其中一項就是這裡的人不太作資源回收,
眼看著大家都把那些保麗龍,塑膠罐...,都丟到垃圾桶裡"丟掉",
就有一種心痛的感覺~~ 這些垃圾可是會留在地球上幾百萬年都不會消失的啊 !!
在家裡也是一樣, 一些瓶瓶罐罐都是"丟掉",而不是"回收"
在台灣時,大家都有作垃圾分類, 它已經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一開始,總是覺得有點...丟不下手...,
新婚期,有許多需要跟配偶調適的地方,
其中一項就是: 每次都要為了資料到底是要印單面或雙面而爭執,
剛開始,我老公...連需要修改的草稿都要印單面,
我說,等最後的定稿再印單面,
至於草稿,修改的亂七八糟,又不給人看,印雙面就可以了,
這樣可以少砍一些樹....
可是,他不能理解... 老是說雙面的不方便修改,
又說,不需要這麼省....
還好,我看到家裡還有個收廢紙的箱子,
我老公每次都把看完的報紙丟進那個廢紙箱中,
所以我也開始很認真的把每一張不用的紙都丟到廢紙箱中,
至少還可以回收廢紙...
一直到有一天.... 我親眼看到收垃圾的人,
把所有我辛苦收集的廢紙全部都跟其它的垃圾丟在一起,
喔....原來,那個收廢紙的箱子只是為了把不要的舊報紙放在一起, 而不是為了要回收...
哎... 我到處打聽,想知道應該如何做資源回收,
得到結果是~~~有的city有做,但有的city沒有做,
不幸的是,我所住的城市剛好就是沒有做資源回收的那種城市.

四年以來,我也感到愈來愈麻木了, 反正大家都這麼做,
而且美國大部份的地方都還比台灣清潔呢.
但還是偶爾打聽打聽,看看有沒有回收場是離我家比較近的.
一直到今年年初,我跑到隔壁去串門子,
一方面帶著孩子出來打發打發時間, 一方面練練我的破英文,
隔壁的夏琳是一位七十歲的老太太,
剛來美國的時候,她一看到我, 總是會很高興的跟我揮手,
然後大叫:hi,amy... 讓我一顆忐忑不安的心覺得輕鬆很多,
使我相信她一定不會介意我的破英文,
就這樣,她家就成了我常常去叨擾的地方.
就在今年一月初, 我去夏琳家,站在她的花園裡跟她聊天,
不經意的描到, 在她的車庫裡有一袋一袋的塑膠瓶,
我心裡一驚: 她該不會是在做資源回收吧?
一問之下,果然是...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尋覓了四年多,原來在做回收的人就在我家隔壁!!!
所以我在家裡又開始認真的把所有的不用的容器清洗後丟到一個大袋子裡,
心裡面又有了那種踏實感, 為了能再一次參與在保護地球的行動中而覺得興奮.

今天,就是我開始收集資源回收品以來, 第一次要拿到回收場去的日子,
我帶著二歲的女兒坐夏琳的車子去,
她也很有耐心的教我如何分類,
連開車來回總共花了約一個小時的時間.
因為那裡車子進出很多,而且地上也比較髒,
而我們的雙手又都在忙著分類,
所以夏琳告訴我一定要讓我女兒留在車上,
然後把車窗打開讓她看得到我,
結果我女兒從頭哭到尾,哭的聲嘶力竭, 眼淚,鼻涕還有口水, 流的滿臉都是...
這就是我來美國四年以來的第一次資源回收,
雖然沒有像台灣那麼方便,
只要稍微分類,然後拿下樓就可以了,
而且女兒又在車裡哭的那麼慘,
但是整天都覺得心情很愉悅,
我也會努力的繼續做下去,
也呼籲大家要一起來保護我們的地球,
不要讓我們的下一代只能住在垃圾場裡而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