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相同,
廖先生的二名子女,也有著鮮明不同的個性,
來美國以前的二個星期,
其中一個就開始打電話來,
告訴我們,他們很期待我們的到來,
問我們,如果到了舊金山有沒有最想去的地方,有沒有最想吃的食物....
但是另外一個,卻完全沒有聯絡,
甚至當我們開車到了舊金山,還問他老爸 : " 你們是哪一天到美國的? "
怎麼可以對自己的父母和妹妹如此的不聞不問...
但是等到相處在一起的時候,
他們卻還是那樣的熱情,那樣的體貼,
二對夫妻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陪伴著我們渡過了歡樂的一個禮拜.
上帝讓我很晚才作媽媽,但是很早就成為婆婆與岳母,
我想我也將會是一個很年輕的阿媽,
我只不過是一個剛邁入中年的婦女,
但是卻已開始經歷身為成年子女父母的心情,
因為這樣,才開始更深的明白與體會為人父母的心,
當我開始抱怨其中一個孩子總是在有事需要父母協助時才打電話回家的時候,
我想到了我和我的母親....
我想到了,我就是那個不喜歡打電話回家的孩子,
國中畢業後,父親因為一場車禍成了一個嚴重癱瘓的病者,
我提早進入社會打工賺錢,一部分繳學費,一部份補貼家用,
因為不想讓已經有很多壓力的母親操心,
我學會了獨自承擔來自社會,工作的種種不愉快,
在外面,我所遇到的所有好事,壞事,我都不會拿回家裡講給任何人聽,
因為家裡的每一個人都已經太忙,太累,太辛苦到沒有時間可以管別人的事,
家裡的每一個成員都很努力的拖著屬於自己的重擔,背負自己的責任,
我們從來沒有向彼此表達所有心中的感受,
我不知道我母親她在想什麼,
只知道她總是在為錢的事情在煩惱,
所以在我的認知裡,只要我努力賺錢給她,
我就是在盡作子女的責任,我就是在孝順父母.
住在外面很多年,
我從來不打電話回家,
我覺得如果需要打電話,一定是有非常嚴重而緊急的事,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我不打電話,其實就等於有人會打電話回家報平安一樣.
有一次,我跟我媽說,我要到緬甸短宣,
然後我就走了....
三個禮拜後我回到台灣,
我沒有回家,直接到了教會,回到傳道宿舍,
然後照常的忙著牧會的工作,
不知道過了幾天,我接到了我媽打來的電話,
" 喂 ! "
" 妳這個王八蛋,回來了為什麼不打電話回家? "
( "王八蛋" 這是詞兒是我媽跟我爸爸學來罵我們家三個小孩兒的.)
我媽居然口中穢言,讓我一時之間不知道這齣戲該怎麼接著唱下去,
但是這一句王八蛋,我聽出了她心裡的焦急,
我聽出了即便我已經是個30多歲的人了,我的母親卻仍然是愛我,關心我的,
只可惜那個時候還是沒有意會到,該常常打個電話回家,跟媽媽報報平安.
現在我們的兒女也成家立業了,
才明白兒女的一通電話對父母是何等的重要,
有人打電話來,不為什麼事,只是為了說聲嗨,
真的讓人感到特別的窩心.
回想起結婚以後,移民到美國,跟媽媽隔得好遠,
但是我還是秉持著惜話如金的原則,
沒有事絕不打電話給媽媽,
印象中總是媽媽打越洋電話來,
叮嚀我要吃這個,吃那個,懷孕的時候要注意什麼事,
要不就一直跟我抱怨誰誰誰又怎麼讓她生氣了.
人生會有太多的遺憾,,是因為我們總是覺悟得太慢,
這一陣子才終於想通了,明白了,
我想打個電話給我媽,不為什麼,只是跟她說聲嗨,
只是為了關心她,聽她反覆嘮叨和抱怨一樣的事,
只可惜....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母親過世已經將二年,
我再也沒有機會打個電話給我媽了.
非常能體會王姐的心情。
回覆刪除尤其我媽這一年身體的痠酸,常讓我覺得不捨又自責(沒能陪在她身邊)。可是感謝主,她近期會來台,我已經撥出時間全程陪她了。
版主回覆:(2011-10-14 10:51:19)
嗯,我們真得要把握機會陪伴我們年的父母,真的不曉得什麼時候我們將不再有機會和他們相處在一起,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們早一年搬回台灣,我就可以天天陪伴在病痛中的母親,也許在親情的滋潤之下,她就不會這麼快的離開我們,
有時也想,如果媽媽現在還在的話,我一定要常常邀請她來台中住幾天,但無論如何,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