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牧師的孩子



那天寫了神學院同學們一起聚餐的事情,
文中提到,很多時候,牧師,師母為了要照顧教會的需要,
常常把孩子們的需要給犧牲了,
想到不少牧師的孩子,真的過的很辛苦,
從小在教會裡進出,
因為父母是傳道人,他們得到許多來自會友的愛與禮物,
但他們也承受著一般孩子所無法想像的壓力....記得有一個牧師的孩子說,
有一次上兒童主日學的時候,老師問了一個聖經上的問題,
他不會回答,老師說 : " 你是牧師的兒子,為什麼不會呢 ? "
因為你是牧師的孩子, 所以你應該很乖,很順服,很屬靈,
因為你是牧師的孩子,你的聖經應該很熟才對,
因為你是牧師的孩子,所以你應該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
因為你是牧師的孩子,你不應該奇裝異服,
這些是許多會友心目中對牧師的孩子的要求標準.
有一個教會的會友看到牧師的女兒穿了一件較短的上衣,剛好蓋住肚子,
牧師的女兒在教會裡服事,彎下腰時不小心把腰部的那段肉給露出來了,
會友生氣了,說牧師的女兒穿衣服這麼不檢點,
他們怪牧師師母沒有把孩子教好,然後他們離開了這個教會.

不僅是會友無意間會給牧師的孩子們壓力,
很多時候,牧師,師母自己也會給孩子很多的限制,
因為你是牧師的孩子,所以你不可以做這,不可以做那,
這部電影不可以看,那部電影也不可以看,
這種音樂不可以聽,那種音樂也不可以聽, 因為這些都是魔鬼的工作...
因為你爸爸是牧師,收入不多,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幫你買這個,買那個....

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我不曉得上帝在這些孩子們的心中是位什麼樣的天父,
如果在這種環境中,孩子們還是會喜歡上教會,喜歡作基督徒,喜歡服事,喜親近神,
那真的是個神蹟....

我的孩子也是牧師的女兒,
但是很感謝神,也許是因為她還小吧,教會的弟兄姐妹給她很多的愛,但是沒有壓力,
我和廖牧師從來沒有對她說過一句 : " 因為妳是牧師的小孩,所以妳要...." 之類的話,
在這裡,我想要分享,我個人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的一些想法和作法.


1. " 因為你是牧師的孩子 " 從來就不是個人品德端正的正確理由
我們教導孩子去做一件對的事情,應該告訴孩子正確的理由,
要說 : " 因為你在教堂裡跑來跑去很容易撞到人,
你自己和其他人都有可能會受傷,所以不要在教堂裡跑來跑去..."
不要說 : " 你是牧師的小孩,怎麼可以在教堂裡跑來跑去..."
我們教導孩子,一定要讓孩子了解正確的原因是什麼,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會分不清楚,
為什麼那天在公園裡可以跑來跑去,而今天在教會裡就不可以,
所以,如果我們不把正確的理由給孩子,
他就會搞不清楚,到底什麼時候可以跑,什麼時候不可以跑,
所以,下次他到了教會,他就會想再試試看,
上次在教會,媽媽說不可以跑,但...或許今天可以,
如果,我們講清楚了,孩子就會舉一反三,
他們很聰明,他們會明白,
因為教會有許多的桌椅,傢俱,很多人來來往往,
很容易使自己或別人受傷,所以不可以在教會裡跑來跑去.

" 因為你是牧師的孩子 " 從來就不該是管教孩子的理由,
我們不管是處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或是社會地位之中,
不是因為你是牧師的孩子才需要守規矩,
任何一個人都應該要學會體諒人,學會努力與付出,
學會有禮貌,學會接受愛與付出愛,
不管你是出身豪門或是路上的清道夫,你都應該有良好的品格,
不是因為你是一個基督徒或你是牧師的孩子,所以你才沒有說謊的權利,
這樣會讓我們的信仰成為一種壓力,而不是自由,
這樣會讓我們的孩子覺得,我真的是三生不幸,活該倒楣生在牧師的家裡.

不能說謊的真正原因是,
如果你說了一句謊話,就必須繼續不斷的說更多的謊去圓那第一句謊話,
除非你有很好的記憶力,否則,總有一天人們仍會識破你的謊言,
那時,你將會成為一個沒有誠信,不值得信賴的人,
你會失去你的朋友,家人,同事,弟兄姐妹對你的信任,
你的人生如果是用許多謊言建立的,
那將是一個充滿問題,疑惑,猜忌,沒有安全感,孤獨的人生.

所以我們傳道人無論是教導教會的會友或是教導自己的孩子,
都不要只告訴他們,因為你是基督徒,因為你是牧師的孩子,
所以你不可以作這個,你不可以作那個,
上帝給我們聖經,並不是為了要約束我們,讓我們受捆綁,故意要讓我們不快樂,
相反的,祂知道,我們該如何而行,才會有一個真正自由快樂的人生.
而上帝也從來沒有特別要求牧師的孩子,一定要表現的超乎世人的標準與期待,
上帝創造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賦予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目標與生命的意義,
我們教養孩子是要引導他們能符合上帝創造他們的目的,
而不是符合世人所謂成功的標準.

很多時候是我們作父母的有壓力,
如果,我們的孩子表現的不好,
就表示我是一個失敗的父母,甚至是一個失敗的牧師,這樣子在會友面前就沒有好的見證,
所以,無形中,我們就會給予孩子許多他們所承擔不起的壓力,
所以牧師,師母們首先要放下的是自己的面子,
如此,才能還給孩一個快樂的童年,拿掉他們身上不必要的重軛.

我養育我的孩子,只有三件事 ~~  健康,快樂,敬畏神.
她不需要考上明星學校,她不需要從事熱門行業,
她更不需要繼承父母的衣缽,將來一定要是個傳道人或宣教士,
我只希望她能一生為主而活,
無論走到哪裡,她都能成為周圍人的祝福.
 


2.  孩子要買東西,經濟能力不許可怎麼辦?
許多牧師放下了世界上的工作成為一個全職的傳道人,
許多教會因為經費有限,所以能夠供應牧師全家生活費的真的不多,
我們都經歷過捉襟見肘,經濟窘迫的時刻,
尤其孩子回到家裡說,學校裡同學有什麼什麼,但我都沒有,
孩子問你說,我可不可以買一雙好鞋,可不可以買件好看一點的禮服參加畢業派對,
但是家中的經濟能力實在不許可,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不要跟孩子說,教會給你爸爸的薪水不多,所以我們家沒有能力給你買這些.
或者我們不會這樣說,但我們會表現出當牧師真的很可憐的樣子.
這樣,孩子就會覺得當牧師真的很可憐,要什麼沒什麼.

我覺得我們作父母的要先學會知足與感恩,
我們要真的享受在上帝給我們的恩典當中,
這樣我們就是在示範,教導孩子如何感恩,
以前在美國牧會時,每次午餐後,都會剩下一些菜,
現在大家生活都過的不錯,很多人不是很喜歡帶剩菜回家,
看見同工們處理這些剩菜也是很苦惱,
所以,我都會幫忙帶幾包回家,
我不會說 : " 真是的,每個禮拜都要幫忙銷這些剩菜..."
我會說 : "上帝對我們真好,我們的冰箱像寡婦的油瓶一樣,東西吃也吃不完."
我常常提醒孩子 : " 妳看,教會的叔叔阿姨都好愛妳,幾乎每個禮拜都有人送妳小禮物耶... "
我女兒很老實,有時叔叔阿姨給她的糖果餅干,不是她喜歡吃的,她就不拿,
回家我就會告訴她 :
" ㄅㄨ, 媽媽知道妳不吃這種餅干,但是如果妳沒有很快樂的收下來,阿姨就會很傷心,妳想想看,妳好心送給人家東西,但對方卻拒絕不收,妳是不是也會很傷心呢?所以,我們要很有禮貌,很快樂的收下來,跟阿姨說聲謝謝,然後妳可以拿去跟別的小朋友分享,懂嗎? "
我們要教導孩子學會為每一件我們所得到的大小恩典感恩與知足,
讓他們感受到,爸爸能作牧師服事神是我們家莫大的恩典與榮幸,
這樣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所擁有的真的好多好多,而不會總覺得自己有許多的缺乏.

除了感恩,我們也要教導孩子分享,
不管我們擁有多少,只要我們願意,還是有可以分享出去的,
回到台灣,我很快的就到世界展望會認養了一個莫三比克的小孩,
每個月七百塊錢,可以讓這個孩子有飯吃,有書讀,
我把收到的認養小孩的照片拿給ㄅㄨ看,告訴她,
在這個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沒有飯吃,也沒辦法去學校上學,
我們每一個月捐很少的錢,就可以幫助他們了,
所以,我們不能自私的獨享上帝的恩典,乃是要分享出去.
我打算從她小學三年級開始給她零用錢,
到時要教她,每個月要留出一部分奉獻,還有一部分作慈惠工作,
剩下的才是她可以自由支配使用的錢.

當我們的孩子學會感恩與分享的時候,
他們對物質就有了一個正確的價值觀,
我相信,他們會明白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的道理,
而不會願意把錢花在不必要的奢侈品上了.

但有許多時候,一些花費是必須的,
比如,畢業旅行啦,或是啦啦隊的制服,社團需要用的東西,同學一起要參加的活動...
我們不忍讓孩子放棄這些和同學一起參與學校活動的機會,
但是這些費用通常又都不低,該怎麼辦呢?

其實,我覺得這正是讓孩子親身經歷上帝的好機會,
牧師的子女們,打出娘胎就開始接觸教會,
對很多孩子而言,信仰只不過是他們與生俱來的一種生活方式,
除非,他們親身經歷到上帝的幫助與同在.

在經濟方面的需要,總是會讓我們經歷上帝的幫助,
所以,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下來,算一算,
你存的零用錢有多少, 爸爸媽媽可以支持你多少, 加起來,我們還差多少,
這個差額就是我們可以經歷神的大好機會,
我們可以拉著孩子的手說,我們一起來禱告吧,
不夠的部分,求主為我們預備...
我相信孩子們會從缺乏中親身經驗到上帝是活生生的,是與他同在的,

有一對傳道人夫婦,二個人都是高學歷,
他們放棄高薪,帶著三個孩子出來服事神,
微薄的薪水只能讓一家五口節省的過日子,
有一天,孩子們吵著好想吃一種餅干,
回到家裡,赫然發現餅干已經擺在桌上,
原來是一個會友剛好來到傳道家裡送了一包過來,
一家人都覺得好驚喜,
其實,不是真的窮到連一包餅干都買不起,
但是卻經驗到上帝的愛是這麼的細心,週到而體貼.

對於小孩來說,上帝很抽象,看不見也摸不到,
只有在生活中真實的經歷才能使他們明白信仰的可貴,
如此,我相信孩子將來長大了,就不會離開教會,離開神  !!!


3.  與其禁止,不如教導
有一次我聽見有二位傳道人說,
學校裡要求學生要背弟子規,但是他們不讓他們的小孩背弟子規,
為什麼呢 ? 因為弟子規裡有這麼一句 " 喪盡禮,祭盡誠 ,事死者,如事生"
意思是,父母過世時一切喪葬事宜要合乎禮儀,祭拜的儀式要莊嚴肅穆,誠心誠意,
對待死去的父母,要像他們生前的時候一樣.
因為裡面有講到關於祭拜的內容,而基督徒是不祭拜的,
所以,孩子不可以背弟子規.
還有的傳道人家裡不准孩子看哈利波特,
因為裡面都是在講巫術,巫術是聖經中所禁止的,是撒旦魔鬼的工作,
所以孩子們不可以看哈利波特.
我也知道有牧師發起聯名,拒絕校園裡教導孩子佛教的靜思語之類的文選.

其實,我們這樣做是在教孩子敵視其他的人和其他的宗教,
我們在告訴他們,這些都是污穢的,都是邪惡的,都是罪惡,所以,我們要拒絕,要排斥,要遠離,
但我們所處的社會中,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不是基督徒,
校園裡面,老師和同學大都不是基督徒,
老實說,基督教根本就不是這個社會的主流,
佛教,道教,民間宗教的觀念就環繞在我們的四周圍,
我們作傳道人的,其實是活在很狹小的教會的環境裡,
我們不能體會孩子每天所面對的校園環境和會友面對社會環境的壓力與困難,
我們教導孩子們和會友用這樣拒絕和敵視的態度來面對他們每天的生活,
有沒有想過,他們要怎麼與周圍這百分之九十五跟我們信仰不同的人相處?

我覺得,要避免孩子接觸到不正確的,錯誤的,與聖經真理不合的思想是很難的,
所以我們不是去禁止他們不要讀這個,不要看這個,
而是去教導他們如何從每天所接收到大量的訊息當中,分辨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
而且要教導他們,如何在現今這個時代,在孩子的校園生活中,靈活的把真理運用出來.

關於弟子規,我們可以試著用這樣的方法和態度來,教導我們的孩子 ~~
" 以前的人祭拜死去的父母親,是表示對父母親的追思與想念,這樣的動機與態度其實是很好的,但是在祭拜的過程中,有的人會把父母或祖宗給神明化了,拜的時候會拜雞,拜鴨,拜水果,這些其實是沒有必要的.我們基督徒也要慎終追遠,也不能忘記我們已過世的父母與祖宗,但是我們用的方法不一樣,我們可以舉行一個家族的追思禮拜,大家一起來作見證,來想念父母生前對我們的照顧與疼愛,..."

中國古代的文學裡,很多時候會提到 " 祭拜 " 這二個字,
但不一定都是拜偶像的意思,
有許多時候,是對祖先的一種慎終追遠,或是對 " 老天爺 " 的一種尊敬,
所以,我們不要一看到 "祭拜 " 就好像看到鬼似的,
我們也要教導孩子,如何正確,理智的看待我們中華文化.

另外,哈利波特,
我不知道禁止孩子看哈利波特的人,自己到底有沒有看完哈利波特,
同樣的道理,我們不要一看到 " 巫術 " 二個字,好像遇到了牛鬼蛇神,
彷彿看了哈利波特就會中邪似的,
真的如果你試著從一個超然不帶任何有色眼的角度去讀它,
你會發現它裡面並不是在教你怎麼通靈,怎麼行巫術,
它是在講另一個空間裡,另一個世界裡的人,
那群人正用著和一般人類不太一樣的生活方式在生活著,
我們的孩子吃的糖果是草莓口味的,而他們吃的是鼻涕口味的;
如果,哈利波特裡有巫師,所以小孩子不可以看,
那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美人魚,彼得潘,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幾乎所有的童話裡也都有巫婆,精靈,神仙之類,那應該也要通通禁止才對呀.

如果孩子說,同學都看,所以我也要看,
那好啊 ! 我們找一天,爸爸媽媽跟你一起看,
看完以後,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
你覺得片中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有哪些地方你覺得跟聖經上的真理不符合?
一部片子裡面一定有很多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思考的問題.
我一直覺得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信仰不是真的信仰,
同樣的,沒有經過自己親自思考和消化的信仰也不是真的信仰.
很多暴力色情,有著變態情節的電影,我們可以明擺著讓孩子知道,
這些影像會傷害我們的心靈,所以不要去看,
其他的影片,我們都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看,
並教導他們如何去分辨與思考我們的信仰與人生.

最近我在看一部連續劇,叫飯糰之家,
就是在講一群平凡小巿民的生活經歷,
我在看的時候,小ㄅㄨ總是會擠在我身邊跟我一起看,
然後一邊看,我就一邊解釋給她聽,
" 妳知道嗎? 那個媽媽其實很愛她的兒子,可是她卻故意把他趕出去,很多chinese 的父母都嘛是這樣,其實,馬麻覺得,這個時候如果給她兒子一個hug,而不是把他趕出去,一定會更棒...."
" 對呀..." 小ㄅㄨ附和著.
別看她才小學一年級,好像什麼都不懂,她有時候也會邊看邊發表意見呢.

異教的文學是不是真的一點都碰不得?
那天,廖先生在看電視,聽一位法師在開釋,
我以為他看一會兒就會轉台,沒想到他看了好久,
我很好奇,知道一定有原因,
廖先生說,這個法師講得很好,很多都是聖經中的道理,
如果他戴頂假髮,再把道袍換成牧師袍,你會以為就是一個牧師在講道.
很多法師也讀聖經,開釋時也引用聖經,
另外,也有很多所謂 " 一般啟示 " 的部份,
就是一般所謂的五常倫理(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
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即使不讀聖經,從生活的歷練中也能有許多的領悟.

我們今天如果都不讀,不聽,不接觸,
還以為人家講的都是一些邪門歪道,都是要你去拜觀音,拜菩薩,
那你真的就太落伍了....
我們不但要讀,要聽,要接觸,還要去思考,
如果今天一個法師講道的內容跟一個牧師講的大致相同,
我們需要去明白,我們的信仰跟人家比起來到底是哪裡不一樣?
我們的信仰真正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救贖,
我們的信仰最寶貴的地方在於我們有耶穌基督,
我們都知道那些作人作事的道理,但是我們卻做不到,
我們不是靠修行,靠自我約束,
乃是靠主耶穌基督在我裡面變化更新我的生命,所以我們可以做到.

所以,不要害怕讓我們的孩子接觸這些,
因為你擋不了,
孩子現在在學校,你可以去抗議,
將來他出去工作了,老闆初一十五都要拜拜,你還要去替他抗議嗎?
如果我們肯花時間,陪著孩子一起來讀,一起來思考,
給他的信仰一個挑戰 ~ " 法師講得這段話在聖經的哪一節經文出現過?我們的信仰和他們所講的到底是哪裡不同 ? 如果所有的宗教都講一樣的道理,那我們為什麼一定要信耶穌 ? "
然後引導他找到正確的答案,
這樣是不是比嚴嚴的禁止他們去接觸異教文化來得更有幫助呢 !



4.  把對孩子的承諾當作去會見總統一樣慎重
我們對孩子的每一個承諾都要當作去會見總統一樣的慎重,
信守你對孩子的承諾,這樣子,你的孩子就會很順服,很有安全感,很聽妳的話,
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只要說出來的話就一定會做到,
他不用一天到晚猜,一天到晚等,媽媽說的這句話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否則,他對你所說的話都會有所質疑,
當你很慎重的跟他溝通一件事情的時候,
在他心裡想的可能是 ~~ 這句話應該不用當真,
這樣子,等他再大一點以後,你就很難管教他了.

ㄅㄨ從很小,我就會很誠實的跟她溝通每一件事情,慎重的跟她約定,不會隨便敷衍,
有時她說,媽媽我想去公園騎腳踏車,或是要去動物園,
我會說 : " 好,可是媽媽這二天比較忙,沒有時間,等星期三下午媽媽沒有事就帶妳去,好嗎? "
我不會說 : " 好,媽媽有空就帶妳去."
你什麼時候有空?孩子不知道,這句話說了等於沒說,
然後,接下來整個禮拜你把你的行事曆排得滿滿的,
然後你很無奈,你覺得你好忙,都沒有時間陪伴你的孩子.

所以,我們要很慎重的拿起筆來,
在你的行事曆寫下跟孩子約定的時間和要跟他一起做的事,
一旦跟孩子約好了,就不可以任意的取消,
如果其他的人要跟你約時間,就跟他們約別的時段,
這個禮拜排滿了,就跟他們約下個禮拜,
不要輕易把跟孩子的約定犧牲掉.

如果,不巧,約好的那天真的有緊急的事情發生了,
也要跟孩子解釋清楚,告訴他為什麼這件事比帶他出去玩更重要,
然後要很慎重的更改日期,而不是取消...
" ㄅㄨ,今天下午原本計劃要去公園玩,但是因為教會的老奶奶生病了,我們需要現在就去醫院看她,為她禱告,求主耶穌讓她快點好起來,所以我們改明天下午去公園,好嗎 ? "
如果,有一個計劃我們一延再延,都沒有機會去完成,
我就會跟廖先生商量,夫妻二個人分工合作,
一個人去忙重要的事,另一個人帶孩出去屢行我們給她的承諾.
所以,每一次我們改變計劃時,ㄅㄨ都會同意,從來沒有一次哭鬧或耍賴,
雖然她會有一點兒小失望,但是她知道,媽媽說改成明天去,明天就一定會去,
而不是無限期的拖延,直到這個約定自動失效.

我們都聽過曾子殺彘的故事,
曾子和妻子要到巿場去,曾子的孩子哭鬧著也要跟去,
曾子的妻子為了哄孩子留在家裡,
就說,如果你乖乖留在家裡,等爸媽回來給你殺條豬,
曾子的孩子聽了很高興,等爸媽回來就有豬肉可以吃了,所以就不再哭鬧了,
曾子和妻子回來以後,曾子就帶著孩子去牽豬,
曾子的妻子就阻止說,我剛才是為哄孩子不要哭鬧,所以才騙他要殺豬,其實不是真的要殺啦 !
曾子說,我們作人要守信用,要作榜樣給孩子看,說要殺豬,就該殺豬,
說著就和孩子二個把豬拉出去殺了.

為了守信用,曾子付上了不少代價,
最近我也為了要向孩子守信用,花了不少錢,到現在心還在滴血....
話說,從我們回台灣到現在,我發現ㄅㄨ的個性比以前開放許多,
她現在敢在客人面前彈琴,搖呼拉圈,敢自己一個人待在陌生的地方,
以前扭扭捏捏不敢做的事,慢慢的都敢做了,
有一天我就想試試她現在進步到什麼地步,
想起以前要帶她去拍張照片,千拜託萬拜託,不肯就是不肯,
所以我就試探性的問她 : "  ㄅㄨ,今年妳生日的時候,媽媽想送妳一個生日禮物,就是帶妳去拍一些可愛的照片,作成一本專輯,妳要嗎?"
令人意外的是,ㄅㄨ居然一口就答應了,
我上網一查,天啊...拍幾張沙龍照要這麼多錢,
所以,就很懶得去進行,(其實是有點兒想混過去)
眼看著ㄅㄨ的生日就快到了,她看見媽媽都沒有在安排,
所以,就一直催我 : " 媽媽,我的生日都快到了,我們什麼時候去拍照 ? "
沒辦法,既然已經答應了,下狠了心,花了五千多塊,帶ㄅㄨ去拍了21張美美的沙龍照,
真的是荷包大失血啊....

就是因為孩子把我們的每一句話都當真,
所以我們不可不慎,一定要謹慎自己口中的話語,謹慎自己所作的承諾,
將來,孩子們長大了,在他們的心目中,父母還是最值得信賴的.




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王者之聲 : 宣戰時刻





以前其實還滿喜歡看電影的,
很多部電影看了以後,心裡會很澎湃,有好多好多的想法,
但那時不流行什麼部落格,
所以也沒有記下些什麼,
在美國的九年當中,看電影的習慣沒了,
主要是因為孩子還小,整天只能與奶瓶尿布為伍,
看電影成了一個奢侈的夢.
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就是,
美國的電影當然是絕對沒有中文字幕的,
我試過幾次,
如果是看劇情片,就完全是不知所云,
如果是看動作片,也只能看到打打殺殺的過程,
不過至少知道,最後是誰打贏,
但是沒有享受到看電影的樂趣,覺得很浪費錢...

回到台灣以後,有時間和廖先生忙裡偷閒,
趁小ㄅㄨ星期二上全天的時間跑去看個電影,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 ~~ 王者之聲,
覺得還滿不錯的...

劇情描寫現任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父親(約克公爵,即日後的喬治六世,)克服嚴重的口吃問題,
在二次大戰爆發初期,
喬治六世在語言治療師萊諾羅格的幫助之下,
原本連幾句問候語都講不好的他,竟然發表了一篇最激勵人心的演說,
使英國王室在聲望低迷之際,得以保持著英國人民的鬥志,
喬治六世因而成為帶領國家邁向勝利的楷模.


當時,約克公爵因為有嚴重的口吃,所以被眾人認為不具王者之相,
他自己也不認為他是一位合適當國王的人選,
但是他的哥哥 ~~ 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
堅持要與一位離婚二次的女人結婚,因而遭到教會的反對而簽字退位,
口吃的弟弟約克公爵便接替了哥哥的王位,是為喬治六世.

約克公爵一直很想克服他從小口吃的問題,
他的妻子為他找了一位澳洲的語言治療師 ~~萊諾羅格來幫助他,
萊諾認為口吃的問題多半是幼年時受到不尋常的壓力而造成的,
但是約克公爵因為自己身為皇族的一員,
不願意將自己的私事透露給萊諾,只願配合作一些技巧性的練習,
想當然爾,這些練習並不能真正的幫助他解決口吃的問題.
萊諾毫不氣餒的繼續突破約克公爵的心防,慢慢的和他成為好朋友,
約克公爵才開始慢慢的透露出他小時候的遭遇,
比如,約克公爵原本是個左撇子,但是卻被要求一切都要用他所不慣用的右手來做,
比如,約克公爵小時候曾被一個褓姆虐待,多年後才被父母親發現,
比如,約克公爵小時候有X型腿,為了矯正他的X型腿,他也吃了許多的苦...
因此,約克公爵從三,四歲開始,便有口吃的問題.

在他成為英王喬治六世之後,
每次遭受壓力或是不愉快的時候仍然常常去找萊諾談話,
在他發表對德宣戰演說時,萊諾全程陪在旁邊,
萊諾成為喬治六世終身的心靈伴侶,
一直到喬治六世駕崩離世為止,每一次的演說都有萊諾相伴.



這部戲有幾個部份很能摸著我的心,
我看到喬治六世的謙卑與良善,
也看到在他結巴的言語背後,藏著的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英雄本色,
記得以前常講的一個 " 口吃人賣聖經 " 的笑話,
那個口吃的人賣聖經的業績比其它口才極佳者更好,
原因是,他每次推銷聖經時都說 :
" 你....你....你....要..要.....我...唸...一.....遍....給....給..你...你...聽,
還....是...是...買....一....本.....回..去....自...自....己......讀... "

現在想想,這位口吃者的智慧,還真的是無語倫比.
每一個人都有上帝賜給我們的恩賜與才能,
我們都需要得到一個可以訓練並展現才能的機會,
我們也都需要有人能在我們還找不到自己的時候,
能推我們一把,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定位,
或許是我們的父母,或者是一位老師,或者是一位朋友,一位屬靈的長者,
他們能看見我們的潛能,並激勵我們發奮努力的去把我們裡面的那一份發揮出來.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要小看自己,
在這個世界的舞台上一定有一個只有我適合的角色;
我們也當成為一個樂於幫助人成長前進的管道,
一句讚美肯定的話,一個讓人可以表現的機會,一次對失敗的包容與饒恕,
或許都有可能讓一個說話結巴的人發出王者之聲.

第二,我看到了萊諾,
看到他醫治了許多從戰場的恐怖情景中歸來而變成結巴的兵丁,和一個口吃的國王,
他耐心的聽著每一個人的故事,
給他們安慰和信心,然後看著他們帶著自信心而離開.

記得很久以前,看到一家醫院的大門掛著一個大匾額,
上面寫著 " 視病猶親 ",
我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的醫師能像萊諾一樣本著 " 視病猶親 " 的精神與態度去看待他們的病人,
雖然,我們都能感受到現在普遍醫德低落,
但我相信,在這個社會的許多角落裡,
仍然有許多視病猶親的醫生為他的病人們犧牲奉獻.

我們傳福音或是服事久了,
有時也會感到有點兒職業病,
很多很多的好的行為,到後來已經變成一種無意識的習慣,
我們回台灣到現在,因為還沒有自己牧養的教會,
初期,每個星期都是到不同的教會去主日崇拜,
每次聚會結束後都會有人來跟新朋友握手,打招呼,
有好幾次,當有弟兄姐妹來跟我握手打招呼的時候,
我竟然脫口而出的跟他們說 : " 歡迎你 ! "
但是突然驚醒過來,想起自己的才是被歡迎的對象,
才知道自己已經中毒如此之深,
連跟人握手問安都已經完全職業化,
甚至不經大腦分辨,就可以自動對人說出 " 歡迎你 " 這三個字來.

原來傳道人當久了,連歡迎新朋友也可以完全不用經過大腦就可以運作,
實在是太可怕了....
這給我一個很大的提醒,
當一個人帶著他的需要來尋求幫助的時候,
我能不能視某人如親人呢?
我能不能真心的愛他,看待他的需要,
或者職業化的給個答案,職業化的說,我會為你禱告,
然後就把他打發走了呢....

幾年前,我到一個教會聚會,
台上牧師的講道真的是唱作俱佳,
我聽到某些內容,覺得很得幫助,
所以散會後,就想跟他說聲謝謝,
我看到那個牧師剛好往我這個方向走來,
所以,我就迎了上去說 : " 牧師,你今天的信息,讓我覺得很得幫助. "
沒有想到,牧師的腳步並沒有稍作停留,眼睛直直的往前看,
嘴裡說了二句 " 謝謝 ! 謝謝 ! " 然後就飄走了,
原本準備講的三句話,只講了一句就沒有機會講了,
這樣子實在讓人很傷心.
求主保守我們傳道人,要時時儆醒,能夠視每一個上帝帶到我們面前的人如同自己的親人一般,
能夠服事主長長久久,也不要丟失了起初的愛心.


第三,我從喬治六世的妻子伊莉沙白皇后學到了作為一個妻子的寶貴功課,
她從來沒有對她丈夫的口吃有過一點兒嫌惡或看不起的態度,
她總是盡力的從大江南北為她的丈夫尋找名醫,
每一次,當她的丈夫需要演講的時候,
她總是在他緊張而僵硬的臉龐留下一個吻,然後說 :
" 我相信這次你一定可以表現的非常的好. "

透過這些情節,上帝讓我明白一件事,
許多男人像這個國王一樣,外表是口吃的,但在他們的裡面卻藏有偉大的潛質,
一個成功的妻子,
就是看見自己的丈夫的裡面有別人所看不見的無限潛力,
然後存著信心與盼望,用耐心與毅力去培養在她配偶裡面那顆蘊含著無限生命力的種子,
這就是聖經中,上帝為男人造一個配偶 " 幫助他 " 的目的.

作為一個妻子,在我的眼裡所看到的往往是另一半的許多缺點,
生活習慣也不是不佳,只不過是沒有達到我的標準,動作太慢,服事不夠積極,....
常常跑到主面前發牢騷,求主改變我的丈夫,
有一天,上帝對我說,
妳要為妳自己禱告,求我打開妳的眼睛,
使妳能看見在妳配偶裡面那成為偉大的潛質...

仔細想想,沒有錯,
我該成為男人的幫助者,
讓他能發揮上帝所賜給他的恩賜,找到上帝為他命定的那條路,
而不是企圖把他變成我希望他成為的樣子;
那天,我決定不要再一直提醒他該做什麼事,該打什麼電話,該看哪些人,
我跟他說 : " 有一位姐妹說你有傳福音的恩賜耶,我也這麼覺得喔,
因為我記得很久以前,你跟我說過,
有一個很聰明的醫生,聽了多年的福音,都不肯信,
結果,那天你去跟他傳福音,他馬上就信了..."

那天晚上老公心情很好,
跟我講了好幾個他傳福音的見證,
隔幾天,家裡有幾個年青人來做工,
廖先生跟其中一個談起了信仰的問題,
那位年輕小伙子居然很感興趣,一點都不排斥,
我頭一次看到廖先生如此充滿信心又積極主動的向人傳講福音,
以前我總是逼他要作個讓人感到溫暖又充滿熱情的,好得讓人無話可說的好牧師.
過去幾年,我很少看到他如此積極的向陌生人傳福,
感情是被老婆大人壓抑太久了......




下圖為喬治六世本尊,也是滿帥的,不輸給飾演他的電影明星Colin Firth.

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記223同學會



二月廿三日在我家開了一個小型的同學會,
是我在浸信會神學院讀書時的同班同學,
那天總共來了三位女傳道再加我一個.
畢業到現在,同學們各忙各的,
已經十幾年沒有機會可以坐下來好好的聊一聊了...

從2001年到現在,卅多年的高中同學總共開了二次同學會,
第一次有十幾個人來,第二次來了廿多個,
每一次要聚餐,大家都是老公孩子一丟就來了.
能聚在一起真的很快樂.

但是要招聚一群傳道人,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大家一塊兒好好的聚一聚,聊一聊,
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
就當是老朋友,大家見個面,聯絡一下感情,
辦一次神學院的同學會,簡直比登天還難,充滿了挫折感,
如果你不是告訴他們,
有一個名講員要來開牧者研習會,
或者是內在醫治,或是聖靈充滿的聚會,
或者是教會增長研討會,或是要聯合辦一個福音活動,
抱歉,真的沒有人會理你,
純聊天,純喝茶?大概所有的的傳道人都會告訴妳 ~~
對不起 ! 真的沒有空...

許多教會的傳道人把自己的生活,生命和家庭都奉獻給了教會,
基本上,幾個固定日子就絕對不會有人來參加你的同學會,
大部份教會的禱告會不是在星期三就是在星期五,
所以這二天是絕對不行,
星期六也不行,傳道人要不就是要帶團契和小組,要不就是牧師要準備主日的講章,
星期天當然想都不要想,
早上主日崇拜,下午要開會或探訪,
其它的時間,教會也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活動,
好不容易約好了一個日子,
到最後,出席的絕對比報名的人少,
因為一定會有臨時會友過世,住院,教會又出了什麼狀況....等各種不同的情形出現,
然後傳道牧師們就犧牲小小的同學會,去忙著更重要的事了.

以前嚐試要辦幾次神學院的同學會,
到最後都不得不舉白旗投降,放棄,
這就是傳道人 !!!
畢業十多年,你不知道你的同學現在變胖了還是變瘦了,
小孩生了幾個,都幾歲了,身體狀況如何....什麼都不知道,
這次本來也是希望全班十三個同學至少能到一半以上,
但是聯絡到後來,只能退而求其次,
還是來一個算一個吧,不要太貪心,奢求了.

那天,廖先生開車載我和小ㄅㄨ去接同學鈴和芯,
芯有三個孩子,但那天她自己一個人來,
鈴那天則帶著她的寶貝兒子來了,
湘還沒有結婚,後來直接到了我們家,
晚餐後,大家坐著喝茶聊天,
芯和湘才老實的說,
起初她們並不曉得ㄅㄨ是我女兒,
芯說,她以為ㄅㄨ是我兒童主日學的小朋友,
但是不清楚為什麼這個小朋友老是跟著我;
(我的兒主小朋友是孤兒嗎?不跟著媽媽,跟著我幹嘛...)
湘則以為ㄅㄨ是鈴的女兒,
但也不明白,為什麼ㄅㄨ不是坐在鈴的旁邊而是坐在我的身邊,
然後沒有一個人敢開口問這個小女孩兒到底是誰的孩子,
然後她們默默的觀察我和ㄅㄨ之間的互動,
終於悟出一個道理 ~~
這個小女孩兒原來是阿敏的孩子....
我笑翻了....
" 妳們都不知道我有生一個女兒嗎? " 我問.
記得我懷孕的時候可是高興的到處張揚,惟恐天下人不知的啊 !
她們說,知道,但印象中,阿敏的孩子應該還很小呀,
沒想到轉眼之間,小baby已經長這麼大了...
我又笑翻了....

那天,我們聊了不少,
芯的老大都已經要上高中了,
但我們是到了十幾年後的同學會中才有機會拷問出她和老公的羅曼史,
鈴的丈夫癌症過世三年多,
我很直接的說,
為妳能夠再得著一個好伴侶禱告吧,妳的事奉需要有配偶可以互相支持,
兒子也需要有個好父親教導他怎麼作個好男人,
鈴遲疑了一會兒說 : " 這是個很大膽的禱告 ! "
我們就這麼禱告吧,不禱告怎麼知道上帝會不會成就呢 !
湘想要到遙遠的異教國度去傳福音,
要進到這些國家,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經過,
我們為她擔心,但她說這是上帝的旨意,不能不順服,
所以,一切的擔憂只有化作禱告.

她們說 : " 阿敏,妳變了,妳變的輕鬆多了,不像以前那麼拘謹..."
是呀, 結了婚,當了媽,不變也難,
跟我比起來,廖先生一家人都太慢了,
慢到有人常常會趕不上飛機,
第一次聽到家人趕不上飛機,覺得有些意外,
因為趕不上飛機對我而言是很嚴重的事,
在我的字典裡從沒有 "趕不上" 這三個字,
什麼叫 " 趕不上 " ? 通通都要趕上 !!!
若是趕不上,一定會讓我緊張的不得了.

但是廖家的人對這樣的事,總是能夠處之泰然,
" That's OK , don't worry, take your time."
(沒關係,不要擔心,慢慢來...) 他們總是安詳的這麼說.
十年了,我也懂了,
趕不上飛機怎麼辦 ?
那就坐下一班啊 !!!
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生命的改變,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這麼琢磨出來的.

一九九零年進了神學院,認識了這一幫人,
轉眼廿一年過去了,
當年廿多歲血氣方剛,躍躍欲試,等著為神的國成就偉大的事,
如今都成了四十多,五十多歲的歐巴桑和歐吉桑,
雖然,我們都還沒有成為屬靈的偉人,
但至少每一個人都還在自己服事的崗位上兢兢業業,
只不過,大家都不一樣了,
比起年輕時,多了點成熟,多了點輕鬆,多了點坦然,多了點滄桑.

那天,其實如也要來,
但她後來又不能來,
因為那天晚上教會有一個聚會,
司琴臨時不能來,所以牧師要如去教會司琴,
因為如臨時不來了,我們都覺得很惋惜,
跟她已經失聯十多年,今日不見待何時  ?
傳道傳道,隨傳隨到,
但事情總也有個先來後到,
為什麼我們就不能說,
對不起,我也不能去彈琴,因為我已經先答應要去同學會了...
我的腦中出現許多類似的畫面,
牧師爸爸對孩子說,
對不起,原本答應要帶你出去玩,但是教會臨時有事,所以不能去了,
傳道女兒對父母說,
對不起,原本要回家看望你們的,但是教會要我參加活動,所以不能回去了...

也許,因為有過五年多的時間,脫離了牧會系統,
所以,我看到了教會以外更大的世界,
我明白了當約翰衛斯理說 ~~ 世界是我的牧區
是懷著什麼樣的胸襟.
許多傳道人為著教會,奉獻了時間,精力,家庭,和所有的人際關係,
不知怎麼的,忽然覺得有點兒悲涼的感覺.

同學會結束了,
同學們都回去了,
心情有點兒波動,
大家都在忙著事奉主,
只有我一個櫻櫻美代子才會想要辦個什麼同學會,
只有我一個人一點都不忙,所以覺得有點兒自卑,
還是忙一點好吧,
至少,你會覺得自己還一點兒存在的價值.

那天到上帝面前來,主耶穌對我說,
當妳閑著沒事幹,懶在沙發上,無聊的拿著遙控器,從這台轉到下一台時,
我正在妳旁邊陪著妳,因為我們是好朋友,不是嗎?
好朋友不就應該常常溺在一塊兒做些無聊或是瘋狂的事嗎?

嗯 ! 對呀 !
我們無需用忙著辦許多做也做不完的活動,來爭取上帝的同在,
耶穌的名字是以馬內利,
上帝因為愛我們,所以無條件的與我們同在,
無論我現在是很忙,還是很閑,
耶穌總是在我身旁,
誰叫我們是好朋友呢 !!!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逐字稿



星期天在教會講道,
講完以後先後有二位姐妹來跟我說了用詞不同,但意思大致一樣的話...." 師母,妳講的道,條理分明,流程進行很順,節奏很明快,
每一段信息都緊抓著主題,讓聽的人很清楚的明白妳所要傳達的信息..."

二位姐妹給我的回應,使我想起以前當女傳道的時候,
有一位弟兄因為家就住在我們教會附近,
他希望能找一間離家近一點的教會聚會,
所以,那天他來到我們教會,
然後,以後就都來我們教會聚會,
而且還帶他的太太與孩子一起來,
是我們一位很好的同工.

有一次,這位弟兄跟我聊起來,
他說 : " 慧敏傳道,妳知道那一年,我是怎麼決定要留在這個教會的嗎? "
說實在,我還真的沒有追究過當年他為什麼會決定要留在我們教會,
他說 : " 記得我第一次到教會來聚會的那個主日,那天剛好是妳講道..."
喔 ! 真的嗎? 我都不記得了....
" 我很驚訝 ! 妳的講道竟然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多餘的話,
那天聽了妳的講道以後,我決定留在這個教會."  他接著說.

這段對話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我從來沒有跟任何人說過,
所以也沒有必要等到這個時候還拿出來炫耀,
我只是想要分享,關於我如何準備講章的一些心得,
對許多傳道人而言,光是預備一篇講道的信息,大概就要脫掉好幾層皮,
因為這真的是一件很龐大的工程,
從決定主題,到研經,默想,應用,到蒐集資料(包括找例證,找笑話和見證),到組織內容架構(包括引言,主文,結論的起承轉合)....
每一個過程莫不是對腦細胞的一項挑戰.

跟很多傳道人不一樣的是,
我的講稿是 " 逐字稿 " ,而且是百分之百的逐字稿,
至少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講道內容,我在上台以前就己經全部都打在紙上了,
然後,我大概會練習個二~三遍,
練習把我的情感和思想和我所寫出來的文字連結在一起,
換句話說,
講道的當時,我只是比較熟練的,帶著感情的,把我事前所準備的稿子唸完而已.
若非絕對的必要,我不會在講道的過程中任意加添或刪改講稿中的內容,
因為,在寫講稿的時候,每一個字詞都是經過思考和斟酌的,
臨時起意修改的,沒有時間多斟酌,講出來的效果不一定就會比較好.
其實,到了講道的那一天,我差不多已經沒有什麼壓力了,
我只要簡單的預備好一顆心,順順的把稿子唸完就行了,
因為,講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壓力,我早就在講道以前就對付掉了.

大家不要以為,這是在有電腦的時代才有可能這麼做,
記得一九九零年代,電腦尚未普及之時,
我所有的講道就都是一個字一個字整整齊齊的用手寫出來的,
寫的時候要寫一行空一行,便於加添刪改.

記得第一次上講台講道,是在神學院上講道實習課的時候,
所有的學生都被安排在某一特定的日子裡上台講道練習,
然後,有同學負責把你的講道過程全部錄影下來,
講完後,大家都要針對你的講道內容,台風,神學觀點,解經...等進行嚴厲的批判,
當時,因為怕講道時太過緊張而不知所云,或忘記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或因為詞不達意而遭批判,
所以,決定多花點功夫,事前想清楚,到底我想要表達些什麼,
然後一個字一個字的寫下來,到時候就照著唸就好了,
到現在,我還沒有勇氣把我當年的那卷錄影帶拿出來看,
也不記得那天講完是如何經過師長和同學的批判,
只記得,從那個時候開始,這個寫逐字稿的習慣就這麼養成了,
一直到現在.


至少對我而言,寫逐字稿有幾個好處 ~~

1.  不會放兔子
通常講員如果用的是簡綱的話,
大概就是想好要講哪幾點,引用哪幾段經文和哪些例證,
而整個信息的 "肉"是邊講邊加進去的.
因為整個信息沒有一個完整清楚表達的路向與結構,
所以,有時候忽然想到什麼就插什麼進來,
有的人就會順著那個忽然插進來的想法一路講下去,
一開始放兔子,就追不回來了,不知道講到哪兒去了,
等到醒悟過來,早就已經離題太遠了,
不僅耽誤眾人的寶貴時間,
而且會讓人有無法連貫的感覺,
明明是在聽這個主題,但是後來聽到的卻是另一個不太搭嘎的內容.
但是逐字稿就比較不會有放兔子的問題,
在蘊釀稿子的過程就過濾好所有的材料,
到時只要忠實的照著早已準備好的稿子唸,
就不會被突然插進來的思慮所擺佈.


2.  節奏明快順暢
如果沒有事前就把想說的都寫出來,
難免在講道的時候就需要邊講邊想下一句要講什麼,
因為要邊講邊思考,所以節奏難免就會出現緩慢或停頓的現象.

在預備講稿的時候,
我會先寫下我的講道目標,例如...
會友聽完以後,能明白......道理
會友聽完以後,能採取......行動
接下來就是,引言,本文和結論,
這三個部份,我都會慎重的去架構它們,然後全部寫下來,
引言下的好,就會讓人有興趣聽你接下來所要表達的內容,
結論是一個高潮,要用簡短的幾句話複習你前面講的內容,
最後二句話則要激起他們身體力行的決心,
所以,引言和結論,雖然只是配角,
但是,若是經過深思熟慮把它們都作好安排,
它們的重要性其實不亞於本文的主要內容,
若是安排的好,就會讓人有一氣呵成,從頭到尾一致連貫的感覺.

每一個段落寫完,我就會想幾句簡短的句子引到下一個段落,
如此,會友聽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信息,
而不是幾大段擺在一塊兒的內容而已.
若是事前先把講稿寫好,
整個信息有清楚的起承轉合,
整篇講章就會給人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3.  精確使用材料
一個清楚的講道內容,有一個很重要的動作就是要會 "用剪刀",
因為我們在預備一篇信息時,會蒐集許多的資料,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用上所有的寶貴材料,
但是因著時間的限制,我們不能,
所以,我們需要會用剪刀,
我們需要下狠心把一些雖然很活潑生動但是不適用的材料刪掉,
這個工作如果能在事前就作好,
就能夠使得我們的講道聽起來字字珠磯,沒有多餘的廢話,
如果,我們是一邊講道才一邊思考要刪掉哪些,
通常會有一個結果,
就是,我們往往是把想講的,喜歡講的先講完了,
然後那些來不及講的,沒時間講的就直接剪掉不講,
但是,很有可能,那些來不及講的才是真正需要講的,
只不過在講的當時我們沒有辦法同時考慮這麼多罷了.

另外,有一些講員,
講道時引用的聖經章節不對,或是用的成語,典故,數據都不是很正確,
很有可能是因為臨時想到的就講出來,沒有機會去好好的查證,
如果事前預備時就能夠找到確實的資料,
就不會如此貽笑大方了.
有的講員這方面做的很好,
他們把所有的資料都查清楚了,然後投影片做出來,
放給大家看,這樣就比較有說服力了.

所以,篩選材料的動作如果能事前就作好,
就可以避免臨時作了不恰當的選擇和傳遞錯誤的資訊了.


4.  精確掌握時間
我曾經待過一個教會,
主任牧師常常講道講到中途,看見時間不夠了,
就會突然結束他的講道,
還有部份內容沒有時間講,而且也沒有聽到結論,
就這樣講到一半就沒了,
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講道,覺得愕然,
總覺得好像吃飯吃到一半,菜就被收走了.

如果平常用同樣規格的講稿,就可以精確的控制講道的時間,
比如,我平常都是用A4的紙,14級的字,二倍行高,上下距是1",左右距0.7" 的規格,
以我講話的速度,講四十分鐘的道,大概是要寫到9-11頁的內容,
在寫的時候,我就可以一邊酙酌,控制要講的內容,
練習的時候,也可以一邊測量時間,
所以,一般我都可以按照教會的正常流程完成我的講道信息,不會超過太多的時間,
也可以讓大家聽見完整而清楚的內容.


5.  不受當日身心情緒的影響
有一次,我和廖先生在前往教會服事的路上起了爭執,
吵到一半,教會到了,見了同工,
趕緊收起自己的情緒,用笑臉迎人,
到了講道的時候,廖先生可能是因為心裡還氣不過,
腦筋裡還轉著方才我們吵架的內容,
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所以,他在講道的時候就舉了個例子,
" 有的姐妹,不順服自己的丈夫.....ba la ba la..."
雖然他沒有指名道姓,但是一聽就知道是在講我,
我真的是氣壞了,
夫妻倆兒還沒有處理完的事情,怎麼可以就搬到講台上這樣子對妻子指桑罵槐呢 !

我們在講道時,身心靈方面會出現各種狀況,
比如在路上跟配偶吵架,或孩子不聽話惹你生氣,
有時是早上開始拉肚子,頭痛....各種狀況都有可能發生,
若是情緒沒有收的很好,把你的情緒或身體不佳的狀況帶上講台,
就會出現廖先生那天的問題,
那天,從教會離開,一上車,我就開始發飆,
廖先生那天真的很慘,
只差60號公路上沒有出現一具無名男屍....

若是講稿是事前預備好的,
受身心靈影響的情況就會大大的減少,
頂多就是稿子唸得不太順,
但基本上你的信息還是在,不會被當時自己的情況所扭曲改變.


但是太依賴逐字稿也有它的缺點,
如果我講道是在晚上,則我很擔心,萬一停電怎麼辦?
看不見講稿,我就什麼都別講了....
我還不曾在夜間講過道,
但有一次講稿出了狀況,
話說有一次,我在教會裡講道,
教會總共有二堂主日崇拜,
第一堂講完了,我把講章放在位子上就去上洗手間,
等我出來的時候,
發現一個小小孩,因為無知不懂事,
把我的講章散了一地,
我把它們撿一撿,重新收拾起來,
第二堂主日崇拜開始以後,
我覺得不放心,再把講章檢查一遍,看有沒有按次序擺好,
結果,發現,少了二頁,
這一驚,非同小可,
趕緊默默的請一位同工偷偷的在教堂四處幫我找找,
但是都沒有找著...
最後,在上台前才發現,那遺失的二頁其實就夾在整疊講章的最後面,有驚無險,
但是,這給了我一個很大的警惕,
我太倚賴我的逐字稿了....
也許,我應該再費點兒心,
至少有一份簡綱記在腦子裡,
萬一講稿出了什麼問題,至少也可以憑印象分享.
只不過,結了婚以後,
每天要顧三餐,張羅孩子的功課,還有一家人的生活起居,
能把一篇講章一個字一個寫下來已經是個大挑戰了,
還真不曉得到哪裡找時間去記簡綱呢...


以上是我個人在預備講稿方面的一些心得,
在這裡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