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數字的迷思



以前在讀撒母耳記下廿四章~大衛因為數點百姓而被上帝懲罰的事情,
覺得很不能理解,
摩西也數點百姓啊 !!
而且很多國家不也都在作戶口普查嗎?
大衛一向是上帝悅納,合神心意的人,
卻為什麼在這件事上惹得上帝如此不悅?

前一陣子,我好像忽然想通了....摩西數點百姓是上帝的吩咐,
六十萬的男人,再加上他們的眷屬,
估計大約有二百多萬人,
所以當他們出埃及以後,第一件事就是作戶口普查,
為的是要分隊,安排行進與紮營的先後次序,
還有一個主要的事情,是要選出利未人來,以便在會幕裡事奉.
所以,一個國家若是為了要方便治理,
作例行的戶口普查是必須的.

而大衛數點百姓,一來並沒有上帝的吩咐,
二來,是因為他的動機有問題,
大衛有一天閑來沒事,忽然想到,
我是個英明又敬畏耶和華的國王,
我所行的一切都有上帝的保守與同在,
在我的統治之下,老百姓必定是安居樂業,子孫繁衍,
嗯....不知道現下在我統治之下的以色列百姓到底有多少了?

所以,他叫了元帥約押來,命令他走遍以色列眾支派,數點百姓,
約押感受到大衛王心中的驕傲,數點百姓是帶著不正確的動機,
所以說 : " 無論百姓多少,願耶和華你的神再加增百倍,我主我王親眼得見,
我主我王何必喜悅行這事呢....? "

大衛王的觀念其實就是反映出人類社會對數字的一種迷思,
我們習慣用數字來衡量所有人事物的價值,
你的業績多少 ? 你的年收入多少 ?  你的成績考幾分 ? 你的智商有多少 ?
你的身高多高 ? 體重多重 ? 子孫幾人 ? 房子幾棟 ? 財產多少 ?
部落格上的人氣指數高不高 ? 電腦遊戲的分數打幾分 ?
連臉上的五官和身材三圍,都有所謂的黃金比例.
而每一個數字就賦予一個人價值的大小,
每一個數字就是一個告示牌,告訴別人,你可以怎麼對待我.

教會裡也同樣的充滿著對數字的迷思,
教會人數有多少 ? 受洗人數有多少 ?  收到的奉獻金額有多少 ?
有多少事工在擴展 ? 又設立了幾間分堂 ? 又派了幾位宣教士出去 ?
有一些名講員,很喜歡標榜自己,
寫了幾本書? 賣了幾本書 ? CD賣了幾片 ?
這一生到現在主領了幾場特會和佈道會 ?
去過了幾個國家? 帶領多少人決志 ? 
還有的傳道人不停的挑戰,去突破一個比一個更大的數字,
每突破一個高難度的數字,
就更證明自己是一個大有能力的僕人,
是一個聖靈充滿,有上帝同在的,被上帝所重用的僕人.

我的意思不是說,我們都不應該有任何的數字,
這是一個充滿數字的時代,
沒有了數字,我們就無法在這個社會生存,
但是我們不要被這許多的數字所迷惑,
我們不要以數字為我們生活與事奉的目標和導向,
也不要以數字的高低去評斷一個人或一個教會的價值;
我們不應該一生都在追著數字跑,
有了第一個一百萬就開始去追求下一個一百萬,
教會有了一百人,就開始追求要五百人,
有了五百人就開始追求一千人,
然後二千,三千,五千,....
如此一直不停的追逐下去,沒完沒了,永無休止....

星期天去主日崇拜,在午餐時間,講員放了一段由內地會所製作的影片,
叫我們好好的反思一下目前台灣教會的光景.
許多西方差會評估台灣教會的情況,
認為台灣的教會已經能自立自養,所以不再需要差遣宣教士過來,
他們把他們當年所差派到台灣的外國宣教士都調到別的更需要宣教士的地區,
一群在台灣的內地會宣教士因而開始思考在台灣的宣教策略,
發現台灣的福音工場仍然有著龐大的需要.

一些教會界所發佈的資訊,或許很振奮人的心,
近來有資料公佈台灣的基督徒人口比例,已經從2.5%增長到6%,
甚至還有一個統計是說,台灣已有10%的人口承認自己是相信耶穌的.
這些數字帶給我們一個假象,讓我們以為台灣的福音工作已經有了重大的突破,
事實上,許多教會為尋求人數快速的增長,
只選擇中產階級,知識份子和人口密集之地傳福音,建立教會,
然而在台灣有一千五萬的基層人口,仍然深受著生活所帶來的痛苦,空虛與壓力,
要深入這些基層百姓的生活與生命之中,
需要教會放棄人數增長所帶來的成就感,
長時間的付出心力,時間與金錢,
才能挖鬆他們心中的土地.
這樣的宣教工作的價值,
不是以數字可以去衡量與評估的.

在台灣,還有許多的鄉鎮,連一間教會也沒有,
也沒有基督徒去到他們當中,把福音帶給他們,
也許,我們花費許多金錢時間,人力物力,去到這些枯乾貧瘠的土地中傳福音,
教會人數卻只可能只有個位數字,
但這樣的工作卻需要有更多的教會按天國的標準與法則去評量它的價值
而不再是以世俗的數字法則來評量.
" 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可報答你." (路十四13-14)
" 一個罪人悔改,在神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 (路十五10)


台灣的屬靈光景,事實上並不如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樂觀,
民間宗教信仰,算命,風水,迷信的習俗,收驚,媽祖生日,鬼月的捆綁....
仍然與台灣百姓的生活緊密的連結在一起,
媽媽教兒子拜,兒子帶孫子拜,
台灣百姓正一代一代的延續著拜偶像的習俗,
而我們當中許多的教會,卻仍沉迷在數字的迷思當中,
我們應該要跳脫教會增長的迷思,跳脫這些數字所帶給教會的捆綁,
不要在人數增長的喜悅,堂會數目增加的快樂當中迷失了方向,
喪失了真正從神而來的使命,異象,天國的眼界,與上帝愛世上所有人的心.

<



1 則留言:

  1. Dear Amy,
    I agree with you some churches in TW or some Chinese churches in North America have this mindset. We focus on the numbers, but I think the important thing is if we can really live out our life to be a light and salt to be a good witness, and also to fulfill God's commission, either in our daily life or mission field if God calls us .
    版主回覆:(2011-01-11 10:54:56)


    盼望傳道人們都能走出數字的迷思,
    生命的成長與改變才應該是我的服事的目標 !


    AMY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