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員雷世錦姐妹給了我們銀髮族的朋友們許多寶貴的建議,
連我聽了都覺得很得益處,
至少讓我更知道如何在加州這個地方作老人的工作,
我之所以把這篇歸類為"信仰"類,
是因為講座中的一個信息,
讓我忽然對過去一直想不明白的一個基督教倫理問題有了一個初步的答案...在幾年前美國有一個新聞,
就是關於一名泰勒女士的生存問題,
泰勒女士因為一場意外成了植物人,
靠著幾根管子在維繫她的生命,
幾年後,她的丈夫想要把她的管子拿掉好結束她在世痛苦而沒有意義的生命,
他說,這是他的妻子在成為植物人之前的想法,
但是泰勒女士的母親不肯讓她的女婿這麼做,
所以丈母娘和女婿二人對簿公堂,上了法院,打了官司,
經過法院的判決,
泰勒女士的丈夫贏了這場官司,
拔管的幾天後泰勒女士結束了她的生命...
因為醫療設備的進步和發逹,
人類反而為自己製造了更多的麻煩,
許多在過去必死的人,
現在,在醫療設備的幫助之下,
生命雖然得以延續了下來,
但是卻是個活死人,是個只剩一口氣的植物人,
給病者帶來更綿長的痛苦,
還賠上了病患家屬的生命和生活,
因為他們得付上極重大的代價來照顧這樣的病人.
在基督教的倫理中也因此而出現了這個難題~
對於這些必須靠著維生器材才能維繫生命的病患,我們可以怎麼做?
可以拔掉管子嗎?不行!
如果拔了管子讓一個人因此而死了,那當然就是殺人,
不但在信仰方面這是不被允許的,
在法律上,也一定是不被允許的.
但是,如果留著這位病患的生命呢?
卻造成了病患家屬恆久的苦難和社會沉重的負擔.
當然,我們基督徒把這一切都歸因於上帝的旨意,
是神允許這樣的苦難發生,
是神要我們在這樣的苦難中學功課,
是神要我們在這樣的苦難中來經歷祂的恩典...
這些都是對的,
因為我自己就是從這樣的苦難中靠著神走過來的,
但是,我們有沒有可能在事前避免把自己放在這種難題當中呢?
很多時候,教會只是要病患家屬學著接受這樣的苦難,
卻無法確實的支持並幫助這些長久在苦難中的人們,
當然,在實際生活中,教會要起到什麼樣的作用也真的是不容易,
畢竟這樣的家庭的需要是廿四小時,三百六十五天,十年廿年長久的需要啊...
這次講座中,
雷姐提到了在加州,你可以從網上下載一個文件,叫作"醫療委託書",
任何一個人可以委託二個人,或是配偶或是子女,
當委託者昏迷,無法自己作決定時,
二位受委託者有權利為昏迷者作合乎他本人意願的醫療手段.
比如,我簽了這個醫療委託書,
將我在意志不清醒時的醫療決定權交給我的配偶,
在平常,我就要常常與我的配偶溝通,
讓他了解我對生命的看法,
我的想法是,我不希望插管急救,
我不怕死,但我不想牽累家人,增加太多人的負擔,
所以,不如讓我直接回天家,還痛快一點.
所以,我需要讓我的委託人知道,
在什麼情況之下,就不要給我急救了...
這張委託書,可以避免許多的糾紛和不必要的困擾,
在美國的醫院,一但送醫急救,
院方一定會問家屬要這張委託書,
如果,沒有...
那麼院方因為怕惹醫療糾紛,
他們一定是用盡各種方法去延續那個人的生命,
即使沒什麼必要的手術,也會進行,
而且一旦維生器械一放上,問題就會開始變的很複雜,
到時已經無法輕易的拔下來了,
因為它已經變成一個法律問題了.
如果,我們在意識還清楚的時候,
簽了委託書,也和受委託者有了清楚的溝通,
到時受委託者就可以按著我們的意願去為我們處理,
這樣也可以減少家人之間不必要的衝突,
有時,為了患者的處理問題,
家屬也會分成二派,彼此爭鬥,甚至打官司,
就好像我一開始提到的那位泰勒女士的家人一樣.
當然,並不是只有 "讓我死" 這一種委託,
你也可以說,無論如何一定要救我,
我不想放棄任何可能讓我活下去或是好起來的機會,
無論哪一種決定,都沒有對錯,
只不過是個人對生命的看法不同,
但如果趁我們還能表達的時候,先作好準備,
就不會造成將來更多,更複雜的問題了.
我之所以會以為這張醫療委託書能給目前所面對的的醫療倫理,基督教倫理,或甚至是法律難題一個初步的答案,
原因是,
至少,我們這些對生命比較看的開的人,
當我們事前先作了"不急救"的安排時,
我們已經在努力的,有效的減少種種的問題了...
我聽說,在台灣也可以簽這種不急救証明,
但是不了解實際的情形,
不知是病後才簽,還是像加州一樣,平常就有類似美國的這種醫療委託書可用,
或許台灣也可以朝這個方向多多去思考,
以減少更多的社會問題,倫理問題和家庭悲劇.
Counter Stats
buy property Counter
我與我另一半也常討論這問題
回覆刪除結論是都說 :可不要急救我
萬一正要踏進天國門的那瞬間被''''
那醒來第一件事一定很想揍人
不過這樣的想法某方面是有點自私
而且有可能干涉了神的心意
我知道實在沒資格談論這樣的話題
因我未曾長期照顧重度病患
不知那其中艱辛的滋味
但我也發現因這樣的患難
而帶出了許多的感人的見證與有深度生命的人
(妳不就是其中一個)
這問題值得深思
是逃避還是體諒
逃避可能讓自己或下一代失去熬練生命的機會
體諒是讓自己或下一代能好好的過正常的生活部調
ps我在社區大學的英文課程要結束了
無法到圖書館寫信'''先跟妳說一聲
慶幸的是我還是能看到妳的文章
哎,我真的希望所有的人都不要經歷這樣的苦難,
回覆刪除回想起來,其實神真的特別恩待我們家,
我父親植物人一年以後就清醒過來,
而且還比我早信主,早受洗呢.
這在一般人的眼中已經是個奇蹟了,
但過去,我們似乎從未為此向神感恩過,
因為父親清醒後的日子並沒有比較好過些,
苦難把我們磨得不知道如何去欣賞及享受我們的人生...
我知道許多老人病了以後,
子女為了由誰來負責照顧父母而爭執甚至大打出手,
父親病後初期,我和弟弟也打過,
許多作子女的,一講到照顧父母就一味推託,
卻只在意父母把財產分給了誰....
這種情形在台灣發生的很多,
苦難對某些人是磨練生命的機會,
但對更多的人而言,卻充滿著犯罪的試探,
許多罪惡是因為苦難而發生的,
一旦父母病了以後,才會知道誰是真正的孝子.
人生本來就是充滿著許多的難題和挑戰,
不管我們所遭遇的苦難或大或小,或多或少,
但願我們當中更多的人能像乃俐所說的~~~
"...因這樣的患難,而帶出了許多的感人的見證與有深度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