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31日 星期五

南韓人質事件平安落幕

高更2.jpg

南韓人質事件終於平安落幕,
儘管我們對於仍有二位弟兄被殺害感到遺憾,
但我相信上帝有祂美好的旨意在其中.

在我剛開始為他們禱告的時候,
我的心中便充滿了信心,
我相信他們會沒事的,
因為有全世界的基督徒在為他們禱告,
南韓的基督徒們也一定是急切的為他們禱告,
他們承載著厚重的祝福,
我也相信很快的就會有他們的見証在各處流傳著.


為了這件事,我聽到許多批評的聲音,
有的是非基督徒對我們基督徒的批評,
指摘我們的"排他性"和傳福音(叫人改敎)的行動,
這些,我可以接受,因為畢竟他們並不了解我們的信仰.

但是對於那些批評南韓教會宣教事工的基督徒,
我真的不能了解,
不管這些弟兄姐妹到底作了什麼事才遭受到這樣的危機,
畢竟這是個危難,大家要存憐憫的心迫切的為他們禱告,
而不是用一副"你們活該"的模樣去批評人家這裡不好,那裡不對.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我們不需要檢討我們的宣教策略,
而是大家應該反省一下,
台灣教會應該檢討的是什麼?
難道不是台灣本身的宣教策略嗎?
南韓教會的問題或許是過度熱忱以致於失了智慧,
但那是南韓教會本身該去反省與檢討的,
我認為台灣教會應該自省的反而是~~~
"為什麼我們沒有這樣的熱忱?"
據說,南韓教會每四十個人就有一個是宣教士,
引用張茂松牧師的話:
"今年是泉水教會第三年派短宣隊上阿富汗,
同樣的旅程,幹同樣的事
!
不出事的時候,從來沒有人讚揚過他們的善行,
他們在當地蓋幼稚園、教英文、從事醫療活動、義診救人等等全都是義務付出,
他們甚至有計畫的、一批批招考阿富汗人到韓國學習醫務,
他們的善良舖天蓋地,也頂天立地
!
豈可因為塔利班的邪惡被一筆抹殺
?!"
參考文章:   http://blog.chinatimes.com/balkan/archive/2007/08/25/191818.html

南韓教會有資格批評此事件,因為那是他們的教會發生的事.
但我們台灣教會呢?
當人家的年輕人已經在阿富汗冒死拼命的時候,我們在做什麼?
我們台灣教會在宣教的工作上或許連人家的三分之一都不及,
我們應該反省的是宣教不足,而不是宣教過熱,
所以,當有人在批評,一大堆韓國人為了"拼業績"而不知死活的往危險地區前進時,
我不明白,他們到底是講給誰聽的?
這又不是我們台灣教會的問題,至少目前不是,
或許我們應該問的問題是:"韓國基督徒發瘋似的跑去阿富汗,那我們什麼時候也去?"
也有人說,我們同時要為他們禱告,也同時要檢討他們的問題,我們並不是只檢討,不禱告.
但...問題是,當你已經有那種"他們是自作自受"的心態時,
你的禱告會是迫切的嗎?
你在禱告時如果有那種 "哎! 誰叫他們要這樣作..." 的想法時,
你會用真誠的愛心為他們禱告嗎?

不論如何,反正神聽了我們眾人的禱告,
塔利班會突然改變心意的將所有人都釋放,
我相信是神大能的手在掌管一切.
但阿富汗的福音大門也就此關上了,
因為在協議中有一條是~~不可再派任何宣教士到阿富汗.
我們要繼續為阿富汗禱告,
求神再把阿富汗的門打開,
到時,讓我們台灣基督徒也能和其他國家的基督徒一起到那裡去把福音傳開來.

2007年8月25日 星期六

世界真是小

莫內7.bmp

也許有一些人知道,其實我還有另一個聖經網站叫阿米的聖經廚房,
這個網站就是當初樂多天空時的網站,
後來我又搬回樂多,就想說,那個部落格留著也是留著,
所以我就用來留下一些我編寫過的查經材料和靈修筆記,有時也會把其它牧者所寫的東西蒐集進來.
平常很少人會進到這個網站來,每天頂多就是一,二個人,從來沒有超過四個人次,
本來總共也只有幾百個人次,
但是,前幾天我忽然發現,聖經廚房的人數大增,
居然已經突破千人大關,
光我發現的那天進來的就有四十多個人,
我真的是一頭霧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然後,我又好奇的跑到聖經廚房的留言板去看看,
荒涼多日的留言板裡竟然有個新留言,
而且她說,我可能是她認識的一位朋友,
就這樣,我和一位十八年前失去聯絡的朋友接上線了...,
她說,地球真的好小,
是呀,我也覺得,有了網路以後,地球真的變得好小.

但我還是很想知道,到底我的網站發生了什麼事,
從失散多年又相遇的朋友的信中,我找到了一點蛛絲馬跡,
所以就去查看一下,
原來我的網站被一個基督教的網站our web放在他們的網站導覽中,
our web 網站導覽 點進去,左下方有一塊是介紹我的網站的地方,
這幾天,聖經廚房的熱度有明顯的減少,
實在這裡面的可看性是真的不高啦,
不過,因為這次有被介紹,
所以就給了我很大的鼓舞,
所以就趕快又放了一些東西進去  :)
從十月份起我將在聖教會教一季的成日主日學,
還是打算開我拿手的利未記的課,
應該不要說"拿手",是喜愛啦,
到時候,就真的有我自己的東西可以擺上去了.

總之,這次真的很高興,
既得到鼓勵,又遇到了老朋友,
世界真的是很小啊....

四十歲的感想~想結婚

莫內3.jpg

從別人的網站上copy下來的,
她也是copy別人的,
本來想在她的網站上留個言,打個招呼,
我想這應該是網路上的基本禮貌,
可是她的網站要先登入會員才能留言,
為了一篇文章,還要費事的去登錄到一個網站,
所以還是算了,
反正大家也都是co來co去的...

我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
是因為作者雖然尚未結婚,
但他用幽默輕鬆的口語講出了婚姻的含意之一~~彼此為伴,尤其是在患難之中.
祝所有未婚的弟兄姐妹們能早日找到患難與共,相愛相扶持的終身伴侶,
也願所有已婚的朋友,能珍惜自己的枕邊人,
他(她)也許不夠完美,
但能找到一個攜手共度一生的伴侶,
是上帝所給予的莫大的恩典與祝福....

40歲的感想 想結婚
王文華

我 40 歲,還沒結婚。

我媽催得快放棄,我一點都不急。
我談過幾次戀愛、約過一些女生、主持過很多婚禮、甚至祝福過我的情敵。
人來人往,從沒想結婚。我老覺得:既然有蛋白質女孩,幹嘛要蛋白質太太?
每次鬧完洞房,雖然不能在洞房住下,但也覺得甜蜜。送伴娘回家的路上,當然會和她交換手機。
愛情很重要,所以繼續快樂地約會就好。既然能當鬧別人的主持人,何必當被鬧的主 角?

但2006年年底,我想結婚了。

唉,這都要怪我那大學同學!
這同學在10月第二次結婚,兩次我都是伴郎。他和前妻在兩年前離婚,這兩年過得很 不好。
工作不順,身體也出了狀況。肝臟檢查出一個良性瘤,虛驚一場。
婚禮前一晚他跟我說:"我們遲早要走,我不希望走的時候,孤單一個人。"
這理由聽起來很牽強,於是我問他:"你愛你的新老婆嗎?"
"當然愛,但老實說,不像我對第一任老婆那樣愛!"

他的坦白嚇了我一跳,他繼續說, "你看看,我那麼愛我前妻,最後還是分開。
在婚姻中,愛很『重要』,但不『必要』。
婚姻是一種夥伴關係,我們一起經營生活。
婚姻中最重要的是生活的『活』,過日子的『過』,很少夫妻,是把『愛』放在嘴邊 的。"

我仔細想想,還真沒錯。

我的夫妻朋友們,出門時牽手都很少,更別說示愛了。
"我勸你做兩件事:"同學說,"第一,健康檢查。第二,結婚。"

2006年10月,我做了第一項。我躺在病床上,看著冰冷的電腦斷層儀器向我伸出魔爪。
我伸出手,想摸,卻摸不到一雙溫熱的手掌。
那一刻,我約會的女孩,都在忙各自的事。她們不會來,我也沒有找她們。
儀器啟動時,我猛然發現:我有去 party 的女伴,卻沒有去醫院的伴侶。
我有很多同享樂的女友,卻沒有一個共患難的對象。
而人到了某一個年紀,患難,慢慢變得比享樂多。
伴侶,慢慢變得比女伴重要。

健康檢查完後,我坐在醫院的長廊,看到一位老太太,推著輪椅上的老伴。
他們從長廊,走到草地上曬太陽。再從草地,慢慢走回病房。半個小時,一句話都沒說。

老太太沒有低下頭說"我愛你",但兩人的表情卻這樣滿足、如此篤定。
我猜進病房後,老太太也不會說"我愛你"。但我確定,她會在病床邊守到天明。
明早起來,她不會叫老公 "Honey"。但我確定,她仍會幫她吊點滴。
太陽不用證明它明天會升起,我如果像太陽愛地球一樣愛你,不需要在嘴巴上裝滿星星。

夫妻生活,只需要出現、及陪伴。情人約會,需要不停地講笑話、或轉餐盤。
在醫院角落,我回想這一兩年來的許多約會,其實都是同一場表演。
觀眾也許不同,但節目都一樣。散場都在半夜一點,不太敢在白天見面。

我幻想:有沒有一場約會,是一輩子的?有沒有一場約會,可以在醫院的房間?
當然有,那種約會,叫婚姻。
走出醫院,我想結婚了。
可惜結婚不像健康檢查,只要掛號繳錢,萬事OK。

結婚需要對象,找女友很容易,找對象很難。還好我有整個 2007 年。

我把這想法告訴同學,他在短信中寫著:"惡有惡報,這下有很多人要來鬧你洞房"。
我回他:"放馬過來,你們的招術我都知道。"
但這並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

我真正想說的是:謝謝你,謝謝你讓我想結婚,藉由婚姻,變成一個更好的男人。

2007年8月24日 星期五

感恩的事

雷諾瓦1.bmp

跟大家分享二件個人感恩的事. 

怎麼那麼快?
跟榮恩堂的姐妹雪葦通了電話,
他們夫婦二人對我一向是愛護支持有加,
跟她分享了神如何帶領我們到聖教會全職事奉的經過,
她說:"慧敏姐,怎麼那麼快,才五年多的時間,廖哥不但從神學院畢業,而且也作了傳道人了."
有嗎?有很快嗎?我還覺得我在家閑置了五年漫長的歲月呢?
我有時還會計算,如果這五年我不在家裡帶小孩,做家事,
如果我沒有來到這個無法開口溝通的美國,如果我還留在台灣,
我可以造就多少的青少年和弟兄姐妹們,
我可以幫助多少人認識耶穌,認識聖經...

但經過雪葦的提醒,
讓我真的感受到神在我身上的恩典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大,
我知道許多忠誠事奉主的單身女傳道,
要不就是到年紀很大都還沒有結婚,
要不就是結了婚以後,事奉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且經過漫長的歲月仍然在等候另一半能成長到可以一起同心的事奉神.
有的姐妹為了自己的配偶能在靈性上長進,
不知受了多少苦,流了多少眼淚,等候了多長的年日,
但....這一切一切都沒有發生在我的身上,
我嫁給廖先生的時候,
他還是個自己閉門造車,在家裡讀注釋書,而且輕看神學教育的人,
才幾年的時間,他不但從神學院畢業,作了傳道人,而且十分看重神學教育.
他從一個獨行俠到現在能主動的去記會友的名字,主動關心他人,
老實說,我真的沒有為廖先生的改變付太多的代價,
我有為他禱告,但沒有禁食,也沒有流淚,
曾經有過那麼一點擔心,但也沒有煩惱太多,
因為在我正打算要花長時間為丈夫禱告但還未開始付諸行動的當兒,
我就已經驚喜的發現,
神在廖先生身上的工作是每天都看的見,每天都可以感受的到的.

想想...對呀,真的很快,
才五年,丈夫就從律師成了牧師,
從沒有孩子,到現在ㄅㄨ已經上幼稚園了,
才五年,生命可以變的這麼不一樣,
生活的方向可以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如果不是神的工作,誰可以這麼快速的改變我們的生命?
我終於可以體會到主的心,
為著祂的國,主比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更焦急,
巴不得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快快的修好我們人生的課程,
好讓祂能趕快的使用我們去為主贏得更多的靈魂.


造就人的好話
在過去事奉的經歷裡,
我常常對自己的在話語上面的學習覺得很不滿意,
我覺得自己除了上台講道教導以外,平常最好少開口,
這是我對自己的一個感覺,
我總覺得,即使沒有人說出來,但一定有許多人因為我的話語受了傷害,
我相信他們是因為怕我,所以不敢向我表示我傷害了他們,
我常常在與人談話之後,回去就懊惱不已,
因為我覺得我一定又說錯了許多的話....
但是,慈愛的神卻給了我許多的鼓勵,
讓我知道,祂使用了我的口,說出了不少造就人的好話.

有一位姐妹告訴我,
因為我曾經跟她說,她有教導的恩賜,一定可以很好的讓神來使用,
這句話到現在還一直鼓舞著她要好好的學習聖經,要好好的事奉神.

有一位姐妹跟我說,
當初她在接兒童主日學校長的時候,
正在擔心不知道該怎麼作,
我告訴她:"要像一位小牧人一樣去牧養主所託給妳的羊群",
她到現在還是一直秉持這個理念在服事弟兄姐妹.

另一位姐妹說,這是她從小組中聽來的,
她說,在她的小組裡有一位姐妹曾經跟我一起在一個成人主日學班上,
(即使我不是成人主日學的老師,我也會當一個成主的好學生喔.)
她說,當時我才剛生完孩子,
我帶著Grace在班上上課,曾經分享說:
"我只求一件事,就是希望Grace將來長大是一個敬畏神的人."
她說,現在她也有了孩子,她把這句話當作是她教養孩子的原則.

我不是要炫耀些什麼,
我只是想感謝神,
神真的愛我,而且願意使用我,
除了正式的教導講道之外,
神也使用我在不經意時所說的話,
讓許多人能得到幫助與成長,
我為自己求,也為弟兄姐妹們祈求,
求神來調整改變我們的心,
使我們能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的.

2007年8月20日 星期一

大熊湖露營


這就是風光明媚的大熊湖,
儘管洛杉磯已經熱到四十度,
這裡卻氣候宜人,一點都不炎熱,
晚上睡帳棚其實滿冷的,
一個人如果能有二個睡袋會更好一點...

 
大熊湖旁的黃色野花



大熊湖有點兒被污染,
所以湖水並不清澈,湖面上也漂浮著些許藍綠藻



ㄅㄨ非常喜歡睡在帳棚裡,
平常都給我摸到十點半才睡覺,
住帳棚的那二晚,都是早早的九點鐘就吵著要睡覺了...


廖傳道為什麼想要來露營?
其實我和廖先生都不喜歡露營,
這次會參加聖教會的露營,
廖先生是因為想要多跟弟兄姐妹接觸,多了解,認識他們,
上帝的呼召真的是帶著很大的力量,
過去跟廖先生接觸比較多的人,
都可以感受到,其實他是一個獨行俠,
在人際關係上非常的被動,
在教會裡從不會主動與人交談,
但是他現在都是主動的參與在人群當中,
我想是神所給他的使命,催促著他作了許多的改變.

而且可能是因為從小到老,他的生活環境都是比較優渥的,
不論在家裡或是在公司都有人替他作事,
所以同樣的,他在教會裡也很少參加任何勞動工作,
比如去年,教會動員要大掃除,
我們當然也留下來幫忙,
大家都穿著輕便的衣服在擦洗教會,
只有他一個人穿西裝,打領帶坐在大堂裡"讀聖經"...
當時我真的有點兒生氣,
跑過去,叫他過來幫忙,
其實,除了生氣,我的心裡還帶著些許的憂慮,
他這樣將來要怎麼牧會呀  :(

但是,慢慢的...
我發現廖先生真的有許多的調整與改變,
每天花許多時間在神的面前真的沒有白費,
他後來多多少少也會幫忙作點兒勞動的事,
這次和教會的人一起去露營,
其實我們好像只有幫忙吃而已,
因為同工們彼此之間,早已形成一種默契,
每一件事都是幾個人三二下就弄完了,
我們好像都插不進手...
但是我看到廖先生主動的,嚐試要去幫忙一起收拾打掃,
我真的很感動,
相信他將來一定會是一個有愛心又有榜樣的好牧者.

廖師母為什麼也要來露營呢?
至於我呢?
我會參加這次露營主要是想讓ㄅㄨ有機會體驗露營的樂趣,
我相信小孩都是喜歡露營的,
如果只有我們一家人自己出來露營,
那個工程就非常的浩大,
因為要張羅準備的東西真的太多,太多了,
跟教會一起出來,就輕省很多,
尤其是有幾位特別喜歡露營的弟兄姐妹,
家裡真的什麼都有,
他們有的是開貨車,有的是在休旅車後面又加一個小拖車,
運了好多東西來,
我們就是搭他們的便車,使用他們現成準備好的東西,
我們只準備了睡袋和帳棚,真的輕省許多,
而ㄅㄨ也得到了一次非常美好的露營經驗.

五星級露營
當我們把借來的帳棚打開來的時候,
大家都驚嘆了一聲,
因為這真是個好大的帳棚啊,
不但可以睡我們一家三口,
放的下我們的行李和ㄅㄨ的玩具,
ㄅㄨ甚至還可以在裡面翻滾呢,
大家都開玩笑的說,我們真的借了個"五星級"的帳棚,
一般在外面露營一切都很不方便,
所以當然吃的也是粗茶淡飯,
但我們當中有幾位露營老手,
所以所有的家當一應俱全,
瓦斯爐,瓦斯桶,小冰箱,遮陽棚,豪華座椅,鍋碗瓢盆,放垃圾袋的架子....什麼都有,
所以我們自己桿皮包餃子,煎水煎包,煮稀飯,煮牛肉麵....
吃的也是五星級的喔...
最愛的就是大熊湖的夜空,
我是個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
從來沒有看過,擠得滿天都是星星的夜空,
真的好多好多的星星,
這不僅是"五星",而是"無數星"...
不像在台北和洛杉磯,天空中的星星用十個手指頭就可以數完了...

雖然,露營的時候,梳洗很不方便,
半夜想要上廁所也沒敢爬起來,因為外面太冷,廁所也滿遠的,
所以只好忍到天亮,
整天都覺得全身都是沙土,很想快點回家好好洗個澡,
但是這次露營還是有許多的樂趣,
五星級的帳棚,五星級的飯食,和無數星的天空,
弟兄姐妹圍著嗶嗶啵啵的營火話家常...
夜晚,ㄅㄨ拿著亞倫伯伯送的公主手電筒,在帳棚裡讀故事書,翻滾,玩耍,好不快樂,
真是要謝謝弟兄姐妹給我們這麼一個美好的露營經驗,
也給了ㄅㄨ一個難忘的童年記憶,
這是我這個作媽的想給,卻無法獨自給她的美好記憶...

2007年8月13日 星期一

晝夜禱告24-7-365

Big Wave.jpg

晝夜禱告24-7-365(摘自~以琳出版的2007年禱告日誌)

設立24-7-365禱告守望
從一九九O年初開始,廿四小時的禱告守望在世界各地重新獲得重視,
這個禱告運動已迅速擴展到全世界.
十年前,全球只有幾十個廿四小時的禱告點,
不到十年間,禱告點已增為數千個.
這樣的禱告守望,在於將代禱勇士放在城墻上:
動員各個教會,地區,國家透過晝夜不斷地敬拜,讚美,代禱來親近神.

全球禱告運動於禱告守望設立時發生相當特別的變化:
教會,城鎮,國家,甚至五大洲都整日廿四小時起來站立在神面前,
向祂獻上敬拜與讚美,為國家認罪,教會復興及萬國宣教事工祈求,
也為著國家城市能夠被翻轉,得醫治禱告.

理想的狀態是:
成千上的教會一起在社區中建立廿四小時的禱告守望,
一開始需要請教會幾個信徒至少一週一次連續廿四小時禱告,
然後有系統地延長禱告的時間.
此外,也鼓勵教會和其它教會共同組成24-7-365的晝夜守望小組,
確實地為社區,城鎮及國家禱告代求.
將晝夜禱告的觀念建立在世上每個國家的夢想,
是要以不斷的禱告江河把傾毀角落的世界帶到神的寶座前.

24-7禱告的興起是一個全球現象,
它如野火般於八O年代後期起的廿多年間迅速擴展到世界各地.
諸如以下幾個事工據點:

1.耶路撒冷的萬國祈禱院:
湯海士於一九八七年所建立廿四小時禱告守望中心,
目的是為耶路撒冷求平安以及為萬國禱告.

2.烏干達:
約翰慕林德(John Mulinde)等人的領導下,
於一九九五年起在烏干達的四十三個地區設立了廿四小時禱告守望事工.

3.德國推行的"守望者呼召":
於二千年二月起實行,
每個城市輪流每日為國家城市的救恩禱告,
已超過三百個城市響應.

4.印度納格蘭的復興禱告之家:
於一九六二年設立,現今在納格蘭有超過95%的人都是基督徒.

晝夜禱告的概念合乎聖經原則
神每日廿四小時都在看顧我們(詩一二一),
祂也要我們與祂一同守望禱告,
啟示錄第四~五章記載,天使及廿四位長老晝夜不住地敬拜神,
聖經教導我們禱告時祈求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也告訴我們在天上一天廿四小時裡只有敬拜,讚美以及禱告.
在舊約裡,祭壇上的火要不停地燒著,不可熄滅.
祭司要每日早晨在上面燒柴,並要把燔祭擺在壇上,
在其上平安祭的脂油,不可熄滅.(利六章12-13).
祭司最重要的二項工作是:透過禱告與獻祭為人代求及敬拜讚美.
祭壇上的火象徵的是不停的敬拜,讚美,禱告,以及祭司的贖罪祭.

24-7禱告的功效
一個24-7的禱告守望,可促使教會完成神吩咐誡命,
成為萬民禱告的殿(賽五六章7).
藉由實行24-7的禱告守望,
教會才能夠擔負起為全球教會,自己的社區和國家,
及其他國家看守城牆的責任.
廿四小時的敬拜,讚美,禱告對於代禱者與神的關係,
能帶來一個全新且深入的面向.
廿四小時禱告守望是為基督的再來作預備,
同時亦是使神的榮耀能充滿遍地的方式之一(哈二章14節)
廿四小時禱告守望的重點在於帶進莊稼.
神親自任命我們成為城牆上的守望者,
為祂應許要成就的禱告祈求:
"耶路撒冷啊,他們晝夜必不靜默.
呼籲耶和華的,你們不要歇息,也不要使他歇息,
直等祂建立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為可讚美的."(賽六二6-7)
注意:
1.是神親自設立守望者
2.守望者必須一天廿四小時在主面前站立
3.守望者不能靜默或使神歇息,直到祂的應許完全成就.
神的話語帶給祂的百姓數以千計的應許,
聖經也教導我們應不斷的禱告,使應許成就.

廿四小時的禱告守望有助於信徒的合一,
因為他們會一同專注為同樣的事禱告,
也會帶來各教會,各宗派的合一.
廿四小時晝夜禱告能使教會裡的成員更有效地禱告.
當信徒在守望中一同禱告時,他們學會了更堅守禱告,
代禱者或禱告小組了解他們禱告的責任,
也明白他們並非惟一在禱告的人.
歷史証明了禱告對社區及對整個世界都有顯著的影響.

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以下:

晝夜禱告24-7-365

2007年8月11日 星期六

摩門教(續)

IMG_1118.JPG

當我聽到摩門教徒因為基督徒的逼迫而必須大批遷徙逃離苦難的時候,
我不禁要問:這是為什麼?
基督教是一個講愛的信仰,
耶穌為了要將眾人從罪惡中拯救出來,從高天而降,
為我們受苦,受難,為我們死,
所有所有一切的犠牲都是為了我們,
但我不明白,為什麼基督徒在人類歷史當中卻時常扮演著逼迫者的角色,
其實我這樣說或許不夠公道,
因為一直到現在,還有許多基督徒為著信仰的緣故,而受到非常嚴重的迫害,
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
好吧,我或許我應該說:是有些愛逼迫別人的基督徒...

在教會史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基督徒去逼迫別人的事蹟,
像異端裁決所,羅馬教廷把許多在神學上看法跟他們不一樣的都處以火刑,
或是用其他殘忍的方法殺害,
十字軍東征也是基督徒以聖戰之名,出兵攻打土耳其的回教徒,
使基督徒和回教徒之間結下了千年來的仇恨,
西方所謂的基督教國家,如英國,德國,美國...等,
將上帝所賜給他們的富足強盛的恩典用為侵略的工具,
跑到亞洲來鯨吞蠶食,尤其是對中國侵略的野心更為明顯,
這些所謂的基督教國家也跑到非洲去,
憑著自己高度發展的文明,對這些黑人作了最野蠻,最殘忍的事,
把非洲黑人當作自己的奴隸來使用或虐用,
而且這種風俗盛行在社會中的每一個角落,
已經成為牢不可破的堅固營壘,
所以,在英國威伯福斯需要用卅八的時間,用盡所有的財力和心力,
在他死去的那天,才為黑人們贏得釋放與自由,
在美國,必須要付上南北戰爭的代價,
死傷無數,才能解放在美國受苦受難的黑人族群.

到現在,美國這個號稱基督教國家的大帝國主義,
還在世界各地不停的干預他國內政,
挑起許多師出無名的戰爭,在世界各地横行霸道,
尤其他們對中東回教國家的不友善,
更激起了回教徒強烈的反美情緒,
而且我相信許多回教徒會以為反美就是反基督教,
因為美國人自以為是神的選民,是上帝所祝福的百姓:
當然,我沒有什麼統計或是文字上的証據來証明美國人真的自以為是神的選民,
只是他們給我這樣的感覺.

我不知道如果要讓回教徒能看見耶穌愛他們的心,
是否應該要英美二國先有大復興,
為著他們在世界所造成的仇恨傷害和對耶穌的誤解,先痛痛悔改在神的面前,
把他們侵略,逼迫外國的行動化為幫助接納與愛的表現,
把花在打仗的錢用來幫助當地窮苦百姓,
用差派宣教士和慈惠工作取代軍隊和侵略行動,
或許這是回教徒可以認識耶穌的開始,
如果我是上帝的話,我會這樣作.

撇開英美的帝國主義不談,
畢竟他們是一整個不按真理運作的政府所幹的事,
所以根本就不配用信仰的角度來衡量討論他們的所作所為.
單就異端裁決所,和基督徒與所謂基督教的異端之間的爭執而言,
說穿了,其實是就是不容異己,
不能包容某些人和他們不一樣的想法.

我並不是說,我們需要接受像摩門教的信條與教義,
我贊成彼此之間和平的對話,並且多多的為他們禱告,
但是去逼迫他們,運用權勢讓異教徒或異端者的身心靈受到傷害就真的是非常的不應該,
信仰的大部分是關乎思想,精神和意識層面的,
想想看,我們可能用暴力的方式使一個人的思想改變嗎?
基督徒傳揚真理,傳講福音的基礎應該是"愛",
因為我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捨去,
我們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得到世界上最寶貝的禮物,
那就是上帝愛世人的具體體現~耶穌,
我們不能夠說:"如果你不接受這麼好的禮物,那我就打死你."
如果我們是用這種態度來傳福音和宣揚真理,
那我們根本就不懂什麼是神的愛,也不懂什麼是福音,
我們能用暴力與戰爭去傳講一位愛的神嗎?

曾經有一位青少年問我一個問題,
"當我們在評論別人是異端的時候,我怎麼知道我所信的就是絕對的真理?我怎麼知道我真的信對了?"
這個問題,到現在我都還沒有想到一個很好的答案,
我是因為一開始向我傳福音的是基督徒,所以我就成了一個基督徒,
然後我又在福音派的教會成長,在福音派的神學院受訓練,
我不僅是一個福音派信徒,而且還是一個福音派的傳道人,
所以福音派的信仰就是我的全部生命,
如果拿走了我現在所信的,那我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所以我不可能變成一個回教徒,也不會變成一個摩門教徒或是一個耶和華見証人的信徒,
但如果一開始是一個天主教的修女或是一個摩門教徒來跟我傳教呢?
有非常大的可能,我現在應該是一個天主教徒或是一個摩門教徒,而不會是一個基督徒了,
而且我也有可能就這麼信進去了,永遠都不會改變的,忠實的,成為一個天主教徒或是摩門教徒,
當你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如果你認真相信的話,
那首先寫上去的可能就會成為你終身且全部的理念.
我們以這種思考方式去設身處地的想想別人,
其實,想要讓一個摩門教徒成為一個基督教徒,
其不可能性,就如同我絕對不可能變成一個摩門教徒一樣.

天主教認為基督教是異端,並加以迫害,
基督教認為摩門教是異端,並加以迫害,
到底誰才是異端?我不知道!
基督教是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是異端?
對此,我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我不是對我們基督徒所信的沒有信心,
我只是在想,基督教的一些神學觀其實都是在變化的,
以前以為對的,後來變成錯的,比如贖罪券...,
以前以為錯的,現在變成對的,例如聖經的翻譯...
我們不知道數百年或數千年以後的人會怎麼想,
而每個時代的人都堅持他們所信的就是真理.

我仍然堅持我所信的,沒有半點疑惑,
我想摩門教徒也是一樣的堅持他們所信的,沒有半點疑惑,
因為我們的信仰理念,已各自發展成一個個非常嚴密的思想體系,
有些觀念甚至遷一髮而動全局,
若是改變他們些什麼,很可能就會危及到他們的整個信仰理念,
那麼摩門教也就不是摩門教了,
所以我個人覺得一個人既然先成為一個摩門教徒了,
那麼想讓他改變成為基督徒的機率應該不大.
如果我們所信的是絕對的真理,
那麼我們還要相信一點,
改變一個信仰體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靠著辯論,逼迫,敵對的態度是不可能改變一個人的想法,
你只是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更抓著自己的信念不放,
所以,當導遊問我們有沒有跟摩門教徒辯論的時候,
我說:"沒有!"因為嚐試用短時間的三言二語去改變人的意義並不大.
唯一能扭轉人心的,只有聖靈強而有力的工作,才能作的到,
我們若希望摩門教徒能明白真理,清楚救恩,
逼迫與傷害與敵對是絕對沒有用的,
只有基於愛人靈魂的心為他們禱告,更多,更多的禱告,
神的憐憫一定會臨到他們的.

說了一大堆,
其實大家看不懂,不想看,也沒有關係,
反正我的意思就是...
在堅持自己的信仰以外,對任何教外的人請多一點寬容,多一點愛,
歷史上由基督徒的自以為義所造成的血腥事件其實也不少,
但願我們永遠都不要參與在其中,
寧可成為一個被逼迫的基督徒,但不要變成一個逼迫傷害別人的人,
傳講上帝的愛只有一條路,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如同耶穌一般犠牲的愛.



 


2007年8月7日 星期二

摩門教


1849年帶領一群受基督徒逼迫的摩門教徒,
走了一千三百哩的路,遷徙至猶他州鹽湖城的楊百翰.




當年楊百翰和他的五個妻子和一家幾十口人所住的房子~Lion House
其實楊百翰娶五個妻子並不是為了放縱自己的情慾,
而是因為當時因為戰爭,有許多婦人的丈夫戰死,生活頓失倚靠,沒有人照顧,
所以楊百翰才娶為她們為妻的,
這種行動,在現代當然就不足為人所效法了.


已經二百多年歷史的巨大教堂是當年的摩門教徒親手建立起來的,
最前端的管風琴有一萬一千多支的管子,最大的有好幾層樓高,
最小的只有一支小姆指的大小.左邊的柱子看起來是大理石作的,
其實是木頭的,摩門教徒們用羽毛一筆一筆的劃上精細的紋路,
看起來好像是大理石一樣.

美國的猶他州是摩門教徒的大本營,
尤其是鹽湖城,大多數的居民都是摩門教徒,
1849年一群摩門教徒為了要逃避基督徒的逼迫,
在楊百翰的帶領之下跋涉千里來到了鹽湖城,
楊百翰看到了廣闊無邊際的鹽湖(湖水的含鹽量是一般海水的八倍,僅次於死海),他以為是來到了太平洋,
所以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This is the place."(就是這裡了.)
所以他們就在這裡定居了下來...

我們來到摩門教的總部,
導遊應我們全車旅客的需要,
要求總部安排了講中文的,菲律賓語的,還有英文和泰國話的導覽員來為我們解說,
並不是美國人有本事能學會這麼多種語言,
我猜想這些操著各國語言的年輕女孩們一定是遠從世界各地自願來到這裡服事的信徒,
我們跟著講中文的女孩一路行走參觀,
她大概只有廿出頭,非常的和善可親,
耐心的講解和回答我們的問題.

她說到,摩門教的創教人約翰史密斯,
在他十四歲的時候,尋求上帝要去哪一個教會聚會,
神告訴他不是任何一個教會,而是他自己要出來跟隨主,自己開始一個教會,
我看了他們的一些資料,知道當時的教會對這個十四歲的孩子給予很大的逼迫,
他們的經典就是摩門經,
摩門經對摩門教徒而言就是神的啓示,
其地位等同於聖經,甚至比聖經還高,
我和廖先生前去詢問她一些問題,
摩門教被基督教會判為異端,
我不了解摩門教,不知道他們被判為異端的原因是什麼,
但是只要問一個問題便可知曉,
因為通常被教會視為異端的一定是基督論救恩論出問題,
所以我問她:"人如何才可以上天堂."
她的回答是:"除了信,還要遵守神的誡命."
而且主要他們沒有得救的確據,
她說:"我們自己不能判斷自已或別人是否得救,這要等神來判斷."
這句話也對,也不對,
不對的地方是:相信耶穌是我們的救主,我們便有得救的確據.
對的地方是:我們沒有辦法替上帝審判別人是否已經得救.

其實,我還滿同情摩門教徒的,
主要是因為他們受到了基督徒的逼迫.
回來以後,我翻出許多年前有人送給我的一本摩門經,
打算好好的讀一下,想知道他們的問題出在哪裡,
讀了序言,讀了第一卷,我就不想再讀下去了,
因為它與我所受的神學教育系統實在是差太多了,
我想我這輩子是絕不可能成為一個摩門教徒的,
反過來看的話,那麼要使一個摩門教徒成為一個基督徒也是同樣的困難.
舉個例,
聖經的流傳與形成是有一個可見的歷史過程,
不管是新約還是舊約,這些書卷都是因著聖靈的引導,
許多神的百姓讀了以後深深感到神就在對他們講話,
所以最後就把這些書卷集成現在我們所讀的聖經,
考古也可以証明我們所讀的聖經是歷代信徒都在讀的,
如死海古卷,是主前十世紀的舊約手抄本,
經考証以後,發現與我們現在所讀的舊約聖經幾乎一模一樣,
經文方面只有一點點無關緊要的差別.
因此數千年來的信徒都可以見証這本聖經是出於上帝的啓示.

但是摩門經的形成就完全不一樣,
據摩門經的序言講到,
摩門經是天使向約翰史密斯顯現,
告訴他神的話是寫在一些金葉片上面,
天使指示他金葉片的埋藏地點,
史密斯按照異象中天使的指示,到了那個地方,
果然找到了金葉片,
但是金葉片上的文字卻無人能懂,
聖靈感動史密斯,讓他能看懂這些文字,
所以他就把這些葉片翻譯了出來,
也就是現在摩門教徒所讀的摩門經,
摩門經譯出以後,天使又向史密斯顯現,
要他先後把金葉片給七個人看,
這七個人連同史密斯共八人,一起見証金葉片是真有其事,
而且在摩門經上簽了名.
然後天使就把這些金葉片都收回去了,
經過數百年,這八個人早就過世了,
換句話說,除了這八個以外,沒有人真的見過這些金葉片,
既沒有歷史根據,也沒有考古佐證,
摩門經已經被譯為多國文字,
因為沒有人看過金葉片,即使看到,也不懂上面的文字,
只有史密斯一個人看的懂,
那麼經過這許多翻譯的過程,必定會產生許多的錯誤,
而它卻不像聖經有原文(希伯來文和希臘文)可以考究,
誰曉得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摩門經和當年的初版相距多遠?
全世界只有史密斯一個人真正的知道神的啓示,
這不是很怪嗎?

另外,從解經學的角度來看,
這本摩門經也是漏洞百出,
嚴格來講,應該是指我讀的那卷啦,
只不過我想其它經文應該也是會有相同的問題吧,
我在這裡就不再討論這些枯燥的解經問題,
免得大家把我這篇當作治療失眠的良方.

事實上,我知道摩門教是有些問題,
但其實我覺得更需要檢討的應該是基督徒,
個人認為,約翰史密斯之所以會成為一個異端的創始人,
教會需要為此負上很大的責任,
那就留待下一篇討論吧...

(待續...)

2007年8月5日 星期日

穿牛仔褲的師母

images.jpg
這幾天都很忙,因為選修了一門暑期密集班的課,
每天回到家都已經是晚上十點半了,
而且清早還要很早起來趕報告,
所以就沒有什麼時間在部落格裡留下點什麼,
本來還有點動力,想再寫點關於這次旅遊的心得感想,
但是拖久了,感動也就隨之退去了.
現在,密集班的課已經結束了,可以好好靜下來再寫點東西,
可是原本有感動要寫的東西,現在都不想寫了,
腦中所能想起的,就是前天上課時遇到的一件事...

我所選的課是"婦女的協談工作與輔導",
是廖先生要我來上的,
說是開始牧會以後,可以幫助作婦女的工作,
夫命不敢違,那就來上吧,
(其實,我自己也是覺得有這個需要啦,要不然廖先生也不一定請的動我 舌...)
第一堂課一開始,老師要我們每一個人自我介紹,
並說明自己想來上這堂課的動機,
我講了簡短幾句話, 大概是說,
因為九月份就要開始牧會了,所以來受點裝備,希望能夠有效幫助教會的婦女們.
想當然爾,有許多的姐妹因此就知道我是一個即將要成為師母的人.

前天,我穿了一件牛仔褲和一件T恤,踩著一雙大球鞋,
其實,不是只有那天,除了主日崇拜和一些特殊場合以外,
我幾乎每天都是這個裝扮,
有一位姐妹看到了就說:"妳穿這樣子,感覺好像很舒服的樣子..."
"是呀!"我答.
沒有錯,"舒適"就是我對裝扮的最高指導原則,
剛好合身的衣服絕對不穿,因為覺得行動有點兒不自由,
而且會把體型顯露出來,還是穿寬鬆一點吧,
短過膝蓋的端莊窄裙,有好幾件,但是很少穿,
因為怕坐下來的時候會穿幫,
那些看起來很好看但是會讓我的腳受折磨的鞋子,
根本連正眼都不會瞧它一眼.
另外,我覺得把時間花在怎麼穿才會漂亮的這件事上,
根本就是在浪費我的生命和我的金錢,
哎唷,不管別的女人怎麼樣,也不管男人們怎麼想,
反正這就是我的價值觀和我的想法,
我覺得這樣很好,而且也沒有要改變的打算.
這位姐妹,講了頭一句話,我還以為她是在讚美我,
不幸的是,她又講了第二句話:
"以後,妳當師母了,可不能再這樣穿了."
哇哩咧,原來她的重點是在這裡,
"哦...哦...哦..." 我支吾其詞,趕緊逃之夭夭...
心裡暗自慶幸~還好她不是我的會友.

仔細想想,我好像還真的沒有遇過"穿牛仔褲的師母",
通常主日崇拜和重要場合我還是會穿我那些很早以前為了主日崇拜而特地買的早就退流行的裙裝,
因為我也捨不得花錢買新衣服,
至於平日,我可真的是隨便的很,
可是我所見過的師母們,好像連平常也都會穿的"人模人樣"的,
像我這種對髮型和服裝都不講究的師母...,
是有啦,可是...好像真的不多...
但...,不管如何,我還是決定,我要作個"穿牛仔褲的師母" .

記得十三年前剛從神學院畢業,
當時還不到卅歲,還在摸索之中,
還沒有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也還沒有確定自己的風格,
我模仿過許多人,希望能成為像他們一樣的傳道人,
但是我發現我作別人真的作得好辛苦.
現在,我已經四十多歲了,
我更深的認識到我自己是誰,
更堅定我所信仰的理念和我的價值觀,
我知道什麼是我願意改變的,什麼是我想保留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有我的穿著的條件與風格,我有我的行事為人的原則與風格,
如果,早個十年,八年,
也許因著這句話~"以後,妳當師母了,可不能再這樣穿了."
我會苦惱很久,掙扎很久,
或者我真的會跑去買幾件比較"淑女"的衣服來嚐試改變造型,
但是,我相信自己試過幾次以後,應該還是會回到我原來的造型,
可是就是要花很多時間,很多代價去嚐試與摸索;
但是現在的我~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
(上了課以後,才知道四十歲開始已經是"中年"了...哀)
我已經可以老神在在的面對類似的建議了,
它一點都沒有機會停留在我的腦海裡,更別說會造成我的困擾了,
我喜歡我的造型打扮,
我相信我會是一個稱職的師母,
即使我是一個喜歡穿牛仔褲的師母,
我也有信心,相信弟兄姐妹會喜歡我的講道,我的信息和我的事奉,
因為我花在研究聖經和讀書的時間,比花在逛街買衣服,上美容院的時間要多得多.

以前,在榮恩堂也有那麼點微弱的聲音,
記得是對我平常穿的那雙髒兮兮的球鞋有意見,
這也怪我,愛穿球鞋,又不愛洗球鞋,
但是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就不了了之了,
也許是看在我平常有努力講道和服事的份上,
相形之下,牛仔褲和髒球鞋就變得可以忍受了 :P

如果...,我未來的會友願意接納一位愛穿牛仔褲的師母,
那麼他們就會有一個快樂又有自信的師母,
盼望他們能接納甚至喜歡我的牛仔褲和破球鞋,
或者他們至少會因為我的事奉而願意忍受我的牛仔褲,
就像榮恩堂的弟兄姐妹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