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0日 星期六

小費

對台灣人而言或許還不習慣,
但是"給小費"應該已經算是一種國際禮儀了吧,
只是這對於天性扣門的我而言, 還是一個有待學習的功課...

來到美國讓我最不習慣的事情之一就是,
無論你是到哪家餐廳吃飯都一定要給小費,
美國的營業稅都是外加而不像台灣是內含的,
加州的營業稅是8.25%,再加上至少10%的服務費,
一頓飯吃下來,你得多付差不多20%的錢,
這就是為什麼每次你收到帳單時心都好像會多跳一二下,
你該付的錢似乎永遠都比你已經算好的還要多出一些.
理智上,我知道這些都是我該付的,
但是真正到付帳的時候,都還是會有一種"心痛的感覺".

我老公不一樣,他很懂得這些社交上的禮貌,
而且他也是一個心地非常寛厚的人,
美國人向來是絕不會放棄一點自己應得的權益,
買的東西如果不滿意,不用講什麼理由,一定會退錢給你,
可是這從來不是我老公會去做的事,
通常都是自己損失,吃點悶虧就算了,
一點都不像在美國住了卅多年的人.
而且他給小費真的是非常的大方,
即使只吃十塊錢的東西也是付給人家二塊小費,
他給的永遠都超過法律規條所要求的.

每次看到他給小費給的那麼慷慨,
我都一定會旁邊碎碎唸:"只要給10%就好了,幹嘛每次都給那麼多?"
他都會跟我說:"他們在餐廳工作的服務生,薪水都很低,
我們有能力的人就多給人家一點也無妨."
嗯!講的是滿有道理的,
可是我也不是說要少給人家啊, 只要正常的給就好了嘛!也不必在那裡窮大方呀....
普通的狀況之下,我都是唸他二句就算了,
有的時候,我也不是真的那麼扣門.
但是有一次,有一個服務生真的把我給惹火了....
那家餐廳是我們沒有結婚以前我老公常去的地方,
他跟那家的服務生(或是老闆娘)很熟,
剛結婚不久,有一次我老公就帶我到那家店去吃午飯,
我們去的時間比較晚,大約是二點左右,已經過了用餐的時間了,
所以店裡一個人也沒有,只有我們二個人,
我們好像是點了二碗麵,還是什麼的,不記得了,
麵不太好吃,可是肚子又餓, 我們在吃的時候老闆娘開始講起電話來了,
看起來聊的滿盡興的,因為她聊的很大聲,
一般在餐廳,服務生都會主動送水或送茶上來,
可是我們沒有水也沒有茶,
所以我就回頭跟老闆娘揮揮手,想請她給我們送二杯水來,
 一個小店裡,她就坐在我的背面隔三張桌子的地方,
店裡又沒有其他人,居然給我假裝沒看到,
我又跟她揮手揮了好幾次,她還是繼續聊她的,
算了,我不喝了.... 到了付帳的時候,
老公還是按老規距,給小費的時候都是二元起跳,
其實我們不過是吃了十塊左右的東西,小費一元就夠了,
平常我都會算了,他願意給就給吧,
但是到我們吃完要走的時候,老闆娘都還在講電話,
也沒有說聲謝謝或打個招呼什麼的,
我跟我老公說:"她的服務態度那麼差,不需要給她那麼多小費."
他說:"沒關係啦,該給的還是要給,..."
什麼叫"該"給的?我心裡真的很不高興,
我老公前腳走出門去,我跟在他的後面,
心裡愈想愈不甘心,所以順手就抽回了一張一塊錢的鈔票,
放在我的牛仔褲口袋裡,
過了一陣子,我老公知道了我後來做的事,
他大概覺得我這樣子讓他很沒有面子,
畢竟他們也算是老朋友了,
所以他就再也沒有去那家店吃過東西了,
對我而言這是我第一次去那家店,但也是最後一次...

這件事以後隔了好久,就在就在幾個月以前,
我們到一個教會去聚會,
當時有一位在作餐飲業福音工作的弟兄在分享他的事奉經歷,
他提到他們聚會時間都是在晚上十點半餐廳收工了以後才開始聚會,
他說,他看到很多人信主以後生命都改變了,
以前,如果有客人不給小費的話,有的人會在客人的飲料裡吐口水,
但現在信主了,即使客人不給小費也不會吐口水了....
當時我一聽,真的傻眼了,
我還不知道真有這麼回事,
回來以後我就跟我老公說,
還好我大部分都是跟他一起出去吃飯,
要不然真不知道我會喝到多少有口水的飲料,
一想到就覺得好噁心....
"他們的收入真的很低,大部分的服務生都沒有底薪,完全都是靠小費收入..."
智慧慈悲的老公說.
 "所以我們應該要對他們好一點." 智慧慈悲的老公又說.
從那時起,我學會了要對人慷慨一點,學習多體恤那些有需要的人,
畢竟不是所有人的日子都過的像我們一樣的充裕.

我又聽過二個關於給小費的真人真事,
同樣都是基督徒作的事,大家可以作個參考與比較.
第一個~~~ 有一個基督徒遇到一個服務態度很差的服務生,
一般人都會像我一樣,少給一點小費以表達自己的不滿,
但是這基督徒並沒有這樣做,
他問那個服務生說:"妳是不是遇到什麼困難,所以今天的心情不太好?我可以為妳禱告."
沒想到那位服務生就哭了,因為她的家庭真的遭遇到很大的難處.
如果要一個happy ending 的話,
我們可以在後面加上一句:"後來那位服務生就信了主."
但即使事情不是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順利,
或許她會說:"干你什麼事?你也管的太多了吧?" 那也沒有關係,
重點是在於,我們能慢慢的動怒,
每一個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服務生也不例外,
我們不妨多多包容,替對方找一個理由原諒她吧!

另一個故事是一個神學院教授講他自己的經歷,
他同樣的也遇到了一個態度不好的服務生,
教授很生氣,走的時候只給了服務生5%的服務費,
同行的人責備他是一個很差勁的人,
他還是堅持只給5%, 因為他覺得這就是神的公義,
既然這個服務生的態度不好,就不要期待客人會多給小費.
well,也許這個神學院教授比較不能體會民間疾苦吧....
也許我跟這位神學院教授比起來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有時我也會生氣的想用少給小費來懲罰對方,
但是我知道這是我自己的愛心不夠,包容度不夠,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像耶穌一樣的愛每一個人,
我不會認為不給他小費是代表神在實行公義,
 而是代表我自己還有許多成長的空間,
這樣子,我是不是比那位教授來的有葯救一點? 哈!
其實我有在改啦,現在我都沒有在唸我老公了,
自從知道有那麼多人在努力作餐館人員的福音工作,
又聽到我老公說餐館服務生都沒有底薪以後,
每次我到餐廳去吃飯就沒有那種"大爺"心態了,
他們在我的眼裡變成了一條條寶貴的靈魂,
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去愛他們,尊重他們,包容他們.
或許我該為"給小費"下個比較合適的定義:
"這是服務生們辛苦工作該得的代價, 而不是我們用餐者用來懲罰或奬賞他們的工具."
如果我們手中還有足夠的話,不妨多分享一些給別人,
在台灣可能需要給小費的機會不像在美國這麼頻繁,
但是如果出國旅遊的話,不要忘記對那些服務我們的人多慷慨一點 :)

2 則留言:

  1. 給小費在台灣不是國際禮儀.除了較高級場所號稱跟國際接軌的單位會有這種"禮儀"外.一般都是用收取服務費的方式.但是在某些公司是嚴格禁止的.不知道是服務至上的心態呢.還是食古不化的保守派.不過禁止歸禁止.有些員工私下還是會收小費.畢竟是一筆額外的收入.不用報稅也不用繳回公司.但是被抓到就記過.所以收小費要小心.出了事大家倒楣.以上說的是我們公司.

    回覆刪除
  2. 我在給小費這件事情 也很難慷慨耶
    自己已經窮了 再加上對方態度差 有時候我真的會不知道要怎麼給小費
    我現在St Louis 大家都給好多小費
    我記得以前在加州 午餐10% 晚餐15%
    但是這邊好像都給20% 害我根本都不知道怎麼給了

    不過總之 要回到心態問題
    我覺得廖哥真的很善良
    如果是我 我會想到的問題是 這邊的雇主是如何的剝削勞工
    更尤其是華人雇主

    可能因為我有這樣的心態 所以我會想要改變的卻是雇主的問題 而非小費的問題
    所以我就沒有廖哥來的善良吧.....
    雖然說我真的很窮 哈哈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