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王來恩
(圖片說明: 小狗王來恩參加教會春季郊遊)
教會借用同工王弟兄的補習班聚會,
王弟兄養了一隻很可愛的小狗,名字叫 Lion,
翻成中文就叫作 " 王來恩 ",
王來恩跟著他的主人,幾乎參加了教會所有的聚會和活動,
是一隻蒙福的小狗...王來恩其實是一隻小公狗,
但是因為牠的耳朵總是被染成女性化的粉紅色或粉紫色,
所以不了解的人會以為牠是一隻可愛的小母狗呢 !
大家的小狗
Lion原來不會爬樓梯,
每次主日崇拜時,
主人會把Lion 放在一樓,不要牠跑上來騷擾聚會,
有一天我在樓下教兒童主日學,
忽然發現,牠正開始嘗試要爬樓梯上樓,
大概是急於找牠的主人吧,
沒想到牠試了幾次以後,居然讓牠學會了爬樓梯,
自從Lion 學會了爬樓梯,就常常跑到樓上來 "參加聚會",
牠會安靜的趴在主人的腳邊或大腿上,從來不會亂吠或吵鬧.
有一次主人要出國,
把Lion寄在狗旅館中,
然後請弟兄姐妹們有空時去帶牠出來走走,
所以主人外出期間,會友會去旅館把Lion帶到教會來參加主日崇拜,
然後餵牠吃一罐美味的西沙狗罐頭,
同樣的,牠也會乖乖的趴在會友的腿上聚會,
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
Lion有時會跑到不同的會友的腿上趴著,
很多新來的朋友都很好奇,
看到牠趴在不同人的腿上,
又好像跟教會的每一個人大人小孩都很熟,
所以常會有新朋友弄不清楚Lion到底是誰家的狗.
其實,Lion已經可以說是我們大家的狗,
是星星教會的一份子呢 !!
神愛世狗
王來恩雖然是一隻小小狗,
但是牠經歷過幾次危機,甚至有生命的危險,
然而透過禱告,王來恩也經歷到上帝的保守與恩典,
證明上帝不僅愛世上的每一個人,
也愛所有祂所創造的生物,
包括這隻渺小的王來恩.
有一次主人帶王來恩到公園去玩,
王來恩看到另一隻同類也在公園裡,
所以很高興的跑去找牠玩,
沒有想到,那隻龐大的同類卻咬傷了小小的來恩,
來恩的肋骨斷了好幾根,腸子也跑出來,有生命的危險,
主人傳簡訊請大家為來恩禱告,
很奇妙的,經過手術以後,
王來恩竟奇蹟的在二個禮拜以內就出院走路了,
經過一個月的休養,王來恩就又開始活蹦亂跳的穿梭於弟兄姐妹的腳陣之中.
還有一次,我們聚會結束,
大家還留在補習班閒聊之際,
王來恩趁著大人沒有在看的時候,自己偷偷溜出去玩,
等到大家要關門回家的時候才發現找不到小狗王來恩,
主人騎著腳踏車到處找都找不著,
如此這般,王來恩就這麼失踪了快一個禮拜,
來恩的身上植有晶片,按理來說拾到的人應該可以很容易聯絡到主人,
但不知為什麼來恩就是沒有消息.
一個星期以後,主人才接到拾獲者的電話,把來恩接了回來,
對方大概掙扎了一個禮拜以後才決定還是要打電話歸還,
撿到來恩的人家裡也養了一隻跟來恩同種的小母狗,
原來,王來恩新交了女朋友,還玩的樂不思蜀呢,
害我們白擔心了一個禮拜 !
到教會的小狗不會變壞
我向來都不喜歡貓狗,
從來恩到教會來,好一段日子,我從來沒有摸過牠,
因為摸了小狗以後,還要洗手,很麻煩,
小來恩似乎也聞得出我身上有 "我不喜歡狗" 的味道,
所以,王來恩會趴在不同會友的身上,
也喜歡找小朋友玩,
甚至還會跑到廖牧師的身邊窩著,
但就是不會來找我,
所以,我自己下了一個結論 : " 王來恩不喜歡我."
有一次,我到補習班去帶老師們的讀書會,
一進門,王來恩就一直衝著我汪汪叫,
直覺是,牠在提醒有 "不友善者" 進入了主人的地盤,
但那時王弟兄突然跟我說 : " 師母, Lion在跟妳打招呼 ! "
喔 !! 真的嗎?
所以,當下就蹲下來摸摸牠的頭,回應牠的招呼,
沒想到,牠真的就乖乖的讓我摸,
原來狗語言也需要有人翻譯,
要不然誤會就大了.
有一次我們小組在王弟兄家聚會,
王來恩照常趴在沙發上跟我們一起聚會,
我看到牠一邊打瞌睡,又一邊努力想把眼皮撐開的模樣,
根本就是個人的樣子,覺得好可愛又好好笑,
牠看著我,我看著牠,
我突然想試試看,
如果我拍拍我的大腿,示意要牠過來,
不知牠是否夠聰明能明白這個意思?
結果,牠真的就跳到我的腿上來,
沒多久就睡著了,一直到聚會結束.
我跟王弟兄說,
Lion真的是一隻很特別的狗,
就我的認知,一般的狗大概都只跟給牠食物的主人好,
但是Lion 卻對每一個來到教會的人都和善,
主人說 : " 因為 Lion 有去教會..."
原來,不僅來到教會的孩子有神的保守與帶領,不會變壞,
連來到教會的小狗,上帝也特別眷顧呢 !!
小孩是最好的老師
小朋友之間的互動關係是很微妙的,
其實在競爭的都是大人,
最好別人的孩子都是笨蛋,什麼都不會,
這樣我的孩子就可以出人頭地了,
但事實上,小朋友之間,是單純的,
他們可以彼此教導與學習,
小朋友當老師,互相激勵學習,
其效果比大人教的要來的更好更大....
ㄅㄨ在三歲以後,我常常帶她去公園玩,
她的膽子很小,只敢玩玩溜滑梯,
其他的統統不敢碰,也不敢玩,
我看到別的小朋友才一歲多,把他放在秋韆的圓型椅裡,
爸爸媽媽推著他,盪前盪後的,他就開心的一直咯咯的笑,
但是ㄅㄨ不敢玩盪秋韆,把她放上去,才輕輕推二下,
她就害怕的哭了起來,一直吵著要下來,
我跟她說,盪秋韆很好玩呀,妳看隔壁的小弟弟,都玩得那麼開心,
但是,不管怎麼說,不敢就是不敢,害怕就是害怕,
雖然知道,每個小孩都不一樣,
但我心中還是大為不解,
怎麼會有人不喜歡盪秋韆呢?
一直到小ㄅㄨ上了中班,
有一次跟她的同學Lulu一起到公園玩,
Lulu是個非常活潑外向的孩子,
她一到公園,就飛奔向秋韆,然後一直要媽媽幫她推,
小ㄅㄨ在旁邊看了一會,也要盪秋韆,
然後二個媽媽就一邊推秋韆,一邊聊了起來,
二個小孩則一直喊著higher,higher...
就這樣,孩子不用教,不用逼,不用唸,不用循循善誘,
突然,好像就變得天生就很喜歡盪秋韆似的,
這是我第一次體驗到,原來同儕可以給孩子如此大的幫助.
2. 演說週
ㄅㄨ的個性天生內向害羞,不喜歡在眾人面前表演,
二年級開始轉到私立學校,
每學期都有演說週,
每個人都要上台講三分鐘的內容,
而且是到別班去講,由別班的老師評分,
底下坐著的全都是陌生人,
而且這是算一次平時成績,
所以每一個小朋友都要努力有好的表現,
ㄅㄨ不喜歡,但沒有辦法,這是大家都必須做的事,
經過了三次的磨練,
ㄅㄨ不管是手勢,音量,和自信度都比以前進步許多,
甚至還想要拿全班前三名呢 !
3. 運動日
每週五是學校的運動日,
學校會舉行各式的運動競賽,
有一次舉行拔河比賽,
每班要有20位選手參加,
ㄅㄨ的個子瘦小,跑步很慢,體育方面弱一點,
所以對這類的活動是一點興趣也沒有,
但是好同學一直死拖活拉,拜託ㄅㄨ一定要陪她一起參加,
ㄅㄨ只好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那天ㄅㄨ的班級千辛萬苦,過關斬將,
居然拿回了三年級的冠軍錦旗,
ㄅㄨ很高興,因為班級得到冠軍,也有她出的一份努力.
還有一次,是障礙接力賽,
班上本來是落後的,
輪到ㄅㄨ的時候,她居然追過了她前面的那個男生,
從此以後,他們班就一路領先,贏了那場比賽,
雖然在爬的時候,把膝蓋都磨傷了,
但是ㄅㄨ很高興,
她說,她在追過那個小男生的時候,
全班的同學都幫她歡呼,替她加油...
以ㄅㄨ個人的條件,其實是不可能在體育方面拿到冠軍的,
但是在一個團隊中,跟大家一起努力,
她也嘗到了勝利的滋味,分享了勝利的喜悅,
現在她不會再排斥及討厭體育競賽了,
有一次她跟我說:
" 媽媽,我好想參加賽跑,雖然我知道自己不會跑第一名,但是我一定要追過前面那個人,因為能追過前面那個人,那種感覺好好,很有成就感."
3. 第一次打針不哭紀念日
從ㄅㄨ懂事以來,
打預防針向來是她最恐懼的一件事,
每一次都是從知道要去打針那天就開始心情不好,
然後在去衛生所的路上就開始掉眼淚,
要一直哭到打完針回來...
今年打流感疫苗,我讓她在學校打,
她起初不願意,因為她打針會哭,然後又怕同學會笑她,
但是媽媽後來還是決定在學校打打就好,
在外面打,又花錢又花時間.
那天去接她放學,
ㄅㄨ拿了一塊乾掉的酒精棉,上面還有一滴血給我看,
" 媽媽,這是我第一次打針不哭的紀念品,今天是我第一次打針不哭紀念日."
" 怎麼這麼棒,打針都不哭喔 !"
" 因為沒有小朋友哭啊,所以我也不能哭."
之前,爸媽都要一直安慰鼓勵,打針前後要開好多張支票,
" 打完針,媽媽給妳買....,帶妳去....,請妳吃...."
她都還是照哭不誤,
在學校裡打針,根本什麼都不需要做,
" 因為同學不哭,所以不能哭 ..."
就這麼輕而易舉,輕鬆容易,
小朋友們給了小ㄅㄨ勇敢的最佳理由...
女兒上了小學以後,成長進步的非常快,
從害羞內向到充滿自信,什麼都願意嘗試,
以前覺得自己這個不會,那個不能,
膽子又小,不肯輕易嘗試可能不會成功的任何事務,
學校的生活,讓她明白,只要抓住機會參與,就有機會得享成功的喜悅,
現在三年級又更加突破,
她常常舉手自願要參加比賽,
幾次落選,同學不投她一票,她也沒有關係,
還是繼續舉手自願,
這個禮拜,她又舉手自願要當風紀股長,
小學生,男女之間壁壘分明,
男生一定不會投給女生,女生一定不會投給男生,
有趣的是,這次自願當風紀股長的有五個男生和ㄅㄨ一個女生,
這5個男生分散了所有男生的票,
而ㄅㄨ則得到幾乎所有女生的支持,
所以,這次她當選了 !!!
" 媽媽 ! 這是我第一次當班級幹部耶 ! " ㄅㄨ非常高興的說.
我則從孩子的身上學會了,
成功向來是留給一直努力抓住機會的人.
身為一個個性內向弱小的孩子的母親,
我會本能的想要保護孩子,儘量不要讓她在學校裡受到任何欺負,委曲或傷害,
很想事前就幫孩子排開一切可能會被嘲笑,或受傷的機會,
但是,我常常想到自己小時候,
父母從來不會干預或過問我們學校的生活,
被老師打罵,處罰,同學之間的小圈圈,小問題,
都不可能回家求助父母,總是要想辦法自己去面對和解決,
一直到我們離開了學校,出了社會,
我們已經待過各樣的班級,被不少的老師磨過,
學校就是一個小型社會,我們也會遇到好人和壞人,
讓我們學會一身在團體中求生存的本領,
使我們更有韌性,更聰明,更有能力去面對大社會所給予我們的挑戰,
所以,後來決定絕不出手干預孩子在學校的任何活動,
只在需要時給予協助,安慰與鼓勵就好.
小朋友其實就是我的孩子最好的老師,
他們有時合作,有時競爭,
彼此影響著其他的同伴們,
許多父母教了許久,始終改善不了的問題,
孩子們在玩樂,嘻笑,競爭,學習之間,
輕而易舉,極有效率的就教會了彼此許多寶貴的功課,
所以,為人父母的有時不需要太過盡職,
只要放手讓孩子進入他們的小社會裡,
孩子們有無限的潛力能互相幫助,彼此學習,
而且絕對做的比大人更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