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快樂學習法




對許多華人的孩子而言,
只要一上小學甚至幼稚園大班,
他們快樂的童年就已經結束了,
因為,他們開始每天七早八早就要起床,
每天回家要寫功課,放學要上安親班,
每週排滿了鋼琴,小提琴,珠心算,跆拳道,...和各種才藝班的課程,
讀書很痛苦,寫功課很痛苦,準備考試很痛苦,練琴很痛苦,參加各種檢定也很痛苦,
整個學習的過程根本就是壓力與苦難的結合...

太多不美好的經歷,讓孩子從小就厭惡學習,
他們忍受著學習所帶來的所有不愉快,
一直忍到大學畢業,碩士畢業了以後,
一旦進了社會,他們就會迫不及待的停止所有那些曾經令他們痛苦了十多年的學習過程.
其實,學習應該是人生最棒的經歷與體會,
可惜的是,孩子們學習的熱忱尚未萌芽之際就已經被大人們給抹煞了...我教育孩子其中有一個目標,就是希望她能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
從年幼到年老,她能夠永遠享受在學習,成長與進步的喜悅之中,
由這個目標按著邏輯往前推,我推出一個結論,
那就是,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就不要斷的讓她感受到學習是一個快樂,喜悅的過程,
如果,她一開始就能享受在學習的喜悅與進步的成就感之中,
那麼長大以後,自然就會主動的,積極的,終生的學習,
其實,我不太在乎孩子在學校的課業成績如何,
只是希望她永遠不要停止成長與進步...

從小ㄅㄨ開始上小學到現在二年了,
我憑著直覺及對自己女兒的認識與了解,
隨機應變的想出了一些能讓孩子快樂學習的方法,
累積了二年的經驗,寫出來跟大家分享,拋磚引玉,供父母親參考,

有人說,天底下有多少個孩子,就有多少種教育的方法,
因為,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媽媽的個性都不一樣,
教育孩子的方法因著個別的差異而顯得千變萬化,
只有作父母的才真正的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和他們的需要,
大家可以以 "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 為前提,自行變化自己的教育方式,
甚至如果有更棒的點子,也可以提出來跟大家分享...


1. 用想像力和戲劇性讓練琴變成快樂的事
三月份ㄅㄨ參加了學校舉行的鋼琴比賽,
每一個小女孩都穿上美美的,ㄆㄥ  ㄆㄥ的公主禮服,
但是練琴的過程可沒有這麼的優雅,
練琴的過程是枯燥的,
要分辨一顆顆上上下下的荳芽菜,拍子,指法都要顧,
從不熟悉,彈不成調,到彈奏出一首完美呈現的旋律,
懵懂中的孩子若沒有父母的陪伴與鼓勵,
很容易就會在遇到困難和瓶頸的時候打退堂鼓了.

有的父母會因為心疼孩子練習的辛苦過程而任由孩子選擇放棄,
另一個極端是,父母逼著孩子一遍一遍的練琴,練到母女倆兒簡直要反目成仇,
除非孩子真的是五音不全,總是唱不到拍子上,上起課來生不如死,
否則,我們不用急著馬上讓孩子選擇放棄,
也不用練琴練到親人變仇人,
只要我們能帶著孩子找到練琴的樂趣...

ㄅㄨ從六歲開始學琴到現在二年多了,
除了從美國搬回台灣定居有三個月的過渡期以外,
她從沒有間斷過學習,也從沒有吵著要放棄,
練習的時候,每每遇到瓶頸,或困難,她就會邊彈琴邊掉眼淚,
然後一直說,好難,好難,我都彈不好...
這個時候,我就會想一些讓她快樂的彈琴的方法來教她練習.

比如,有一首歌,我聽出來它是用一種對唱的方式,
右手彈高八度,好像女生的聲音,左手彈低八度,好像男生在講話的聲音,
" ㄅㄨ,這首歌很像男朋友和女朋友在約會喔...,妳再彈彈看..."
她在彈的時候,我就開始一人分飾二角,上演一齣男女約會的戲碼,
高音 ~~ " 喔 ! 親愛的,我們今天要到哪裡吃飯."
低音 ~~ " 喔 ! 親愛的,我們就去那間最浪漫的法國餐廳吧."
高音 ~~ " 服務生,給我來一碗魯肉飯,再加二顆滷蛋."
低音 ~~ " ㄟ...親愛的,這裡是高級法國餐廳,沒有賣魯肉飯跟滷蛋喔..." (三條線)
ㄅㄨ聽了以後,邊彈邊笑,
從那天開始,她就開始愛上這首歌,每一天練習都指定媽媽要旁白,
有一天,我覺得我真的已經講到很煩了,
所以就說,今天不旁白了,因為他們二個人分手了,
" 蛤...." ㄅㄨ顯得非常失望,
但是才沒過幾秒,她就說 :
" 媽媽,雖然他們分手了,但是那個女生又交了另一個男朋友,所以妳還是要旁白."
看來,對這個彈琴遊戲,ㄅㄨ還真的是樂此不疲.

最近ㄅㄨ練了一首歌,叫鄉下曲,
前後都很快樂,中間夾著8個小節卻是哀怨的小調,
所以,我就跟ㄅㄨ解釋說~~

前面是所有的動物都玩在一起很快樂,
中間變得很悲哀,一定是有一條豬死了,
後來大家想到,這樣一來,我們不就有好吃的豬排了嗎?
所以他們又變得很快樂了.
(所以,我們給這首歌起個別名,叫豬排歌)

作者如果地下有知,聽到我這樣瞎掰,可能氣得掐住我的脖子,咬牙切齒的說:
" 請妳不要再亂掰了...."
不過,這招真的很有效,
天馬行空,愈不合邏輯愈好笑,
本來最討厭的曲子,因為一點點簡單的想像力,就變成最喜歡練習的曲子,
而且一定會彈得非常好...
我和ㄅㄨ常常玩這種遊戲,所以練琴一點都不會感到枯燥乏味,
反而會是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


2. 邊寫功課邊玩
一般的父母是絕對不准孩子邊寫功課邊玩的,
因為希望孩子能專心,一鼓作氣的把功課給寫完,
但是,小孩畢竟是小孩,專注力不會維持太久,
你不讓他玩,他也是會找各種藉口東摸西摸,
要上廁所,要喝水,手酸,腳癢,肚子餓,....什麼花招都有,
尤其碰到小孩不喜歡寫的作業,那更是花樣百出,
所以,我臨時編了幾個簡單的遊戲,讓孩子能快樂的把枯橾的作業很快寫完.

ㄅㄨ每週末都會有一項功課讓她深惡痛絕,
那就是每一課的生字都要一一查字典,要把字典上的頁數抄下,
要寫部首,部首的注音,筆劃,還要從字典上抄下二個造詞,
寫這項功課,真的要花不少時間,而且她常常會忘記抄頁數,那就要再重查一遍,
所以每週的這項功課,她都一定要拖到星期天晚上才拖拖拉拉的拿出作業本來寫.

"這樣好了,媽媽來跟妳玩查字典遊戲."
我又去拿了另一本國語字典,母女二個人比賽,
看誰先翻到,找到那個字,那個人就得一分,最後再統計,誰的得分最高,
我通常都是讓女兒贏啦,
因為,如果都是她輸,她就會沒有興趣再玩下去了,
而且要裝的像一點,前面儘量先打成平手,
到最後一個生字,緊要關頭,再讓她贏,讓她覺得這個遊戲很驚險刺激,
偶爾也要贏個一,二次,讓她有下次一定要扳回一城的動力,
總之,父母就是視孩子的個性,隨機應變囉.

每一次,我們翻到那個生字的時候,
還會比較一下,二本字典的資料差別在哪裡,有哪些詞是這本有而那本沒有的,
自從開始查字典比賽以後,
這項原本最麻煩的作業,變成ㄅㄨ最期待的作業,
每次比賽完,她總是說,好希望下次查字典比賽趕快來...

還有在寫國語的時候,一個生字要寫一行,
有時候,一課有十幾,廿個字,
寫個幾行,她就會開始喊累 : " 媽媽,我的手好累,而且流汗,可以休息一下嗎?"
當然好啊,休息休息再來寫吧,
問題是,休息的時間,要作什麼呢?她開始找東西吃,
ㄅㄨ吃東西很慢,每天午餐都差不多是全班最後一個吃完的,
吃一個布丁大概要半個小時,還要邊吃邊看書,
休息個一, 二次,作業完成的時間就會拖到很晚,
所以,我就跟她玩猜拳遊戲,她寫國語,我抄箴言,看誰先把自己的那一頁寫完,
如此這般,孩子都不會吵著手酸,手累,要休息,
沒多久就把功課給寫完了.


3. 編故事
凡是不容易記憶,卻又一定要背的東西,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所有資料編成故事,
記得我在國中的時候,背化學週期表,
其中有一段到現在(30多年以後), 我還記得,因為有人把它編成故事,所以就亙古不忘,
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金(假蓋那美女,心鐡惜千金,統共銀金),
(假裝臭蓋~那個美女,心如鐡,愛惜金,統統,共得了許多銀金)

我們剛搬回台灣的時候,一時之間有好多資料要記背,
電話,手機,住址,身份證字號,大樓出入的密碼,車子牌照號碼....
我們全家就一起玩編故事的遊戲,很多資料很快就背起來了,
6197 ~~ 6點1到就起(97)床
3481 ~~ 禮拜3, 禮拜4, 拜 !! (81)
5796 ~~ 我吃酒肉

我們去年全家回美國一趟,
因為走的時候,大樓才換新密碼沒多久,
經過了三個禮拜回來以後,我跟廖先生居然都想不起那個密碼是什麼,
後來,二個人談起來,才發現,我們都是靠之前編的故事才想起來的,真的很管用.

當小ㄅㄨ開始背九九乘法的時候,編故事的方式也派上用場了,
有一天ㄅㄨ跟我說 : " 媽媽,8的乘法好難,我都不會背."
" 沒關係,我們來把它們都編成故事吧..."
8,5==40 (8,5加起來唸快一點就變成 "包", 口訣就是 ~~ 包40,一個包子40塊)
8,9==72 (爸爸喝酒,我騎鵝)
8,7==56 (爸爸騎車,我溜走)
有趣的是,我和ㄅㄨ後來發現,8的乘法都跟爸爸有關 :)

ㄅㄨ每次在背九九乘法的時候,我就在旁邊用我們胡編亂編的故事提醒她,
" 媽媽,編故事真的有用耶,今天我想不起一個乘法,後來想到妳編的故事,我就答出來了."
ㄅㄨ是他們班上最早把九九乘法全部背熟的其中一個.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背九九乘法是背錯一個就打一下手心,
比起從前,小ㄅㄨ的方法要來的快樂又有效的多.


4. 大量的閱讀
我聽過好幾個課業成績很棒的孩子,
他們的父母親不約而同的作了同一件事,那就是 "大量閱讀",
閱讀既可以增進孩子的語文能力,又可以增加不同領域的知識,還可以刺激孩子的想像力,
ㄅㄨ從十個月大開始,我就每天晚上讀書給她聽,
從上幼稚園,我就買各類不同的書給她讀,
有天文的,人體構造的,歷史方面的,科學的,文學的,兒童繪本,....到朱德庸的漫畫~絕對小孩,
中文的,英文的通通都買,
每天所讀的書都輸入在小朋友的頭腦裡,再結合學校的教學,
小朋友的知識領域就會變得更寬闊,
小朋友在學校所得到的資訊,再配合他已經有讀過相關內容的書,
內容是他已經接觸過的,
他就會更有興趣,學習起來會更有成就感.

通常,我都買比小朋友實際年齡再高個1-2歲的書給她看,
比如她5歲時,我就買6,7歲的書給她讀,
當然,剛開始會有點兒煩,
因為她會一直來問 : " 媽媽,這是什麼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但是讀久了以後,她就懂了,到現在她只是會偶爾問個問題,不會一直問個不停,
這樣子,孩子的語文能力就會在無形之中提升了.

ㄅㄨ現在已經讀完不少世界名著,像清秀佳人,長腿叔叔,簡愛,愛的教育,綠野仙踪,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
國內的兒童文學也讀了不少,像林良爺爺的700字故事,一年一班天兵天將,不要超過這條線,...等等
很多書你買了她不是馬上讀,她會把它們塞在書櫃裡,
但是沒有關係,你就耐著性子先把它們擺在那兒,
等到有一天她東翻西找的,要拿本書來讀的時候,忽然就會有興趣拿起來讀;
另外,一些幽默作品,可以刺激孩子的想像力,思考力與創造力,
像朱德庸的絕對小孩真的非常好笑,又把親子之間的微妙關係描寫的入木三分,
ㄅㄨ對那二本絕對小孩真的是愛不釋手,怎麼看也看不膩,
還常常拿出來跟教會的叔叔阿姨和學校的小朋友分享.

另外要感謝神,ㄅㄨ讀的三個學校都非常重視養成小朋友的閱讀習慣,
每個學校都定期表揚大量閱讀的小朋友,
尤其現在這個班級,"讀一本書" 是每一天的家庭作業,
ㄅㄨ現在已經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
但是跟許多同學比起來,她讀的書不是很多,
有的小朋友,國小才讀二年已經看完一千本書了,
可能是因為,她現在已經不讀繪本了,而是讀一些頁數比較多的小說,
別的孩子可能15分鐘就可以看完一本繪本,每一天可以輕而易舉的看完二,三本書,
而ㄅㄨ讀完一本小說大概需要二,三天的時間,所以會比較慢一點,
但是她也不太喜歡追趕別人的記錄,就是堅持看自己有興趣的書,
期中考剛結束,這次國語考題中有一題,要小朋友寫一張明信片給爸媽,
老師還特別把ㄅㄨ寫的唸出來給全班小朋友聽,
她跟小朋友說,ㄅㄨ寫的文章非通順,將來的作文成績一定會很棒,
這大概就是因為,她比較早開始接觸較深的文學作品吧!

4. 自由時間
我記得有一次看電視,看到張小燕訪問在台灣被稱為 "戲精" 的金士傑,
他的演技不是靠化粧技術,不是靠誇張的肢體動作,
而是你可以從他的眼神及臉上肌肉的顫動看到劇中人的靈魂,
他的演技已經精湛到不需要靠得多少座金鐘奬和金馬奬來肯定了,
所以,他被稱為是 "戲精" ,演戲成精...

金士傑說,他小的時候,最常做的事,就是沒事做.
沒事做的時間讓你可以想很多你平常不會去想的事,
讓你可以聽到很多你平常聽不到的聲音,看到很多你平常看不到的東西,
沒事做的時間,讓你可以有許多的創造與發明...

現在的小孩只要一閒下來就會開始喊無聊,
家長必須安排許多活動,把小朋友的時間填的滿滿的,
或者買台電腦,一台電動遊戲機,一個ipad,一個智慧型手機讓小孩去打發時間,
或許,我們應該給孩子多一些自由,沒事做的時間,讓他們可以發呆,發瘋或發神經.

我只有一個孩子,常常我在忙著服事的時候,真的沒有時間陪她,
她自己一個人,沒有玩伴,所以她就得想辦法去打發那段無聊的時間,
她常常會自己一個人畫出一本故事書來,
有時是自己一個人扮家家酒,一人分飾多角,自言自語,
(我後來有讀到一本書,提到自言自言對一個人對自我的認識和釐清自己裡面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有時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裡放CD跳舞,在爸媽的床上跳的滿頭大汗,還不准任何人進去看,
有時心血來潮,把媽媽的或自己的衣服都搬出來玩服裝表演,
她會跑出來問我 : "媽媽,我穿這樣好不好看?"
" 不錯,妳再多配幾套來,媽媽幫妳打分數..."
她就會開始配衣服,換衣服,忙得不亦樂乎...

當孩子在那裡抱怨無聊的時候,先不要急著替他想辦法,
" 你自己去想想看,你可以作些什麼,家裡那麼多東西,一定有事可以做的."
小朋友無聊到一個地步,就會開始耍花樣,而那正他創意的開始;
如果,家裡有二個以上的小孩,
不時的有人來告狀,搶玩具,
我們也可以挑戰他們,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彼此之間的問題,
" 你們二個人好像不知道該怎麼分享這個玩具,那媽媽就先把它收起來,等你們討論出怎麼分享它的時候,再來找媽媽..."

總而言之,我們不要替小孩子安排了他們所有的時間,
而是讓他們習慣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學習動動腦,
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和時間安排的能力,遠比我們所能想像的要強的多.


人生不能避免辛勞,傷害與苦難,有努力,有付出,有想法的人,才有可能成功,
這是我們需要不斷教導孩子們,讓他們能明白,並且能身體力行的,
但人生也不能沒有歡笑,沒有瘋狂,沒有快樂,沒有趣味,沒有享受,
若沒有在苦中作樂的能力,總有一天會崩潰,瓦解,
若是遇到失敗,也沒有能力爬起來,
在辛苦的努力中,能享受過程,樂觀以對,
有找到樂趣與歡笑的能力,
才能開拓人生的疆界,開廣人生視野,
成為一個永不停止成長,終生都在學習與進步的快樂學習者.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家庭總統



或許是受到台灣熱衷選舉風氣的影響吧,
小ㄅㄨ那天心血來潮,說要選家庭總統,
選上的人可以立家庭規則,任期是二個月,
全家人都是候選人,也都是選民,
但是ㄅㄨ爸說,他不想參選,所以候選人就剩下我和ㄅㄨ二個人,
她講了大概有一個月的時間,我和廖牧師都沒有當回事兒,
星期天下午,ㄅㄨ又提起該是選家庭總統的時間了,因為已經拖太久了,
" 好吧,好吧,我們需要先有一個政見發表會,然後再來選舉. " 我說.
按理來說,我和ㄅㄨ都會投給自己,
所以,ㄅㄨ爸爸的選票成了候選人重要的致勝關鍵,
他是我們共同爭取的對象...

我的政見有三個
1. 推動堅持寫家庭日記
(因為從開始寫家庭日記這一個多月以來,ㄅㄨ總共才寫二篇,就不寫了...而ㄅㄨ爸說,我們應該要堅持做下去...)

2. 家庭禮拜的時間延展為每一天都要舉行
(原本是配合ㄅㄨ的上課時間,星期一~星期五,在ㄅㄨ出門上學前的十分鐘舉行,因為只有ㄅㄨ上學的時間,我們全家才會在同一時間起床...但我希望在週末時也做家庭禮拜.)

3. 推動家人共同負擔家事,不要只有媽媽一個人在辛苦.

ㄅㄨ的政見有5個,當她宣佈完她的政見以後,
我和ㄅㄨ爸爸都覺得她的家庭規則定的太好了,
所以,我決定放棄投給自己,把票投給了ㄅㄨ,
結果,ㄅㄨ以100%的得票率,當選廖家第一任家庭總統,
任期二個月,如果做的好,可以再連任二個月...

ㄅㄨ的家庭規則頗具教育概念,我來跟大家分享其中幾個

1. 開家庭會議,討論事情
以前我們小時候,父母親是按自己的意思替小孩和家庭安排及決定所有的事,
其實,小孩的年齡愈來愈大,可以慢慢參與家庭的每一件事,
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可以集思廣益,一起想辦法面對困難,一起禱告,一起經歷神,
如果要出去旅遊,也可以讓較大的孩子參與規劃行程,甚至讓他們主責一些事情,
比如,可以叫孩子上網蒐集旅遊資料,計算費用開支...等,
在過程中,父母可以從旁給予孩子一些協助,
家庭會議可以凝聚向心力,也趁機了解彼此的想法和作法.

許多父母,總是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所以不讓孩子參與討論與決策,
最常見的是牧師,傳道人要換服事工場,
總是以為,夫妻倆兒明白神的旨意就夠了,
所以沒有讓孩子一起參與尋求上帝的過程,
每次要搬家,要換教會,都只有一句話 ~~ 這是神的旨意,所以你要順服...
導致孩子一在新環境遇到困難,就會怪罪父母,怪罪上帝,
因為,他們會覺得,他們之所以會遇到這些不愉快的事,都是父母還有那位霸道的上帝造成的...


其實,上帝若要帶領一個家庭前進,
不會只感動作父母親的,而是會感動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
帶著孩子一同尋求上帝的旨意,
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去學習並經歷整個尋求神旨意的過程,
相信孩子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會很具體的被建立起來,
也會減少在變動的過程中,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必要的傷害.

二年前,我們從美國搬回台灣,當時ㄅㄨ只有6歲,
我們仍然盡力的讓孩子明白整個過程,極力說服她,為她禱告,直到她願意順服,
我們才真正開始積極預備回台灣的種種細節.

回到台灣以後,ㄅㄨ轉過二次學,
每一次,我們都是跟她一起討論,一起禱告,
ㄅㄨ的年紀雖然小,卻親身經驗到那種覺得真的需要轉學,但又捨不得學校的老師與小朋友的那種矛盾與痛苦,
猶記得,去年第二次決定要轉學的時候,ㄅㄨ 抱著我,一直流眼淚,
馬麻向她保證,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爸爸媽媽一定會為她禱告,也一定會儘量幫助她,
也相信上帝一定會賜福,保守,恩待她,讓她有一個快樂的學習過程.

現在,ㄅㄨ每天去都很快樂的去上學,也很快的就愛上在台灣的生活,
她已經問過我好幾次,
" 媽媽,我們為什麼不早幾年回台灣讀幼稚園呢?我覺得在台灣讀幼稚園會比較好玩."
當然,孩子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難免有一些困難要去面對與克服,
但ㄅㄨ不會抱怨說,都是你們害的,如果我不轉學就不會發生這種事,
因為,這個決定也是她自己的決定,而不是父母單方面的決定.

總而言之,和孩子一起討論事情,
是建立親子關係與和協家庭很重要的一部份,
這不是民主的產物,而是一個以基督為一家之主的作法,
是讓上帝在每一個家庭成員身上作主掌權的必經過程.


2. 全家作業時間(要互相提醒)
ㄅㄨ的意思是,她在做功課的時候,爸爸媽媽也可以一起用那段時間來學習,
ㄅㄨ爸爸可以練中文打字,媽媽可以抄箴言...

這是一個很棒的建議,
很多家長都是在孩子寫功課的時間作別的事,這樣會讓孩子很不專心,
尤其是我們在孩子寫功課的時候看電視,上網,跟其它家庭成員從事有趣的活動時,
小孩子的心就會被這些輕鬆有趣的事情吸引,而無法專心作自己的功課;
我自己有過這樣的經驗,ㄅㄨ在寫功課的時候,我卻在旁邊上網或看電視,
她就會很不專心,一直轉頭過來瞄我在網上作些什麼,
如果我在看圖片,她就會把頭探過來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畫面,
如果我在打字,她也會很好奇偏過頭來看我的文章裡是不是有提到她.

有一次,我把電腦關起來,說: " 好了,媽媽不上網了,我也來寫點功課吧..."
我買了一本抄寫箴言的書,是為了打發一些零散時間及平靜心情用的,
所以,每次ㄅㄨ寫功課的時候,我如果不是在煮飯的話,就會坐下來陪她一起用功,
除了抄箴言以外,有時也會用ㄅㄨ寫功課的時間來檢查她其它的作業,
或是準備成人主日學的教材或是看看書,
總之就是不要做讓小孩會分心的事.
父母親可以用這段時間陪著孩子一起學習與成長,
父母是兒女們的榜樣,如果父母親喜歡看書,喜歡學習新的事物,有求知的慾望,
學習對兒女們來說就會成為一件理所當然的事,而不是一件苦差事了.

ㄅㄨ總統之所以會訂下這個家庭規則,
一是因為媽媽有時會忙著煮飯,常常沒有時間陪她一起寫功課,
二是因為爸爸數度下定決心要練習中文打字,結果都只有三秒鐘熱度,只練了二天就不練了,
希望藉著這個規定,全家能養成一起學習的好習慣.
這個家規定的很好,媽媽一定支持,
只是需要大家一起討論,把生活作息稍微調整一下,就可以做到了.


3. 每隔週的星期天下午為 "書籍分享時間"
要講書名,作者,大概內容和最喜歡的部份,而且不能講小孩子聽不懂的東西.

我的個性是從來不知道發呆為何物,也不知道無所事事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即使是零散的時間,也要找些事情來把它們全部填滿,
所以,我很喜歡在廁所裡看書,因為不喜歡蹲在馬桶上無所事事的感覺,
有很多書我都是在馬桶上一點一點兒看完的,
ㄅㄨ除了養成了跟我一樣喜歡在馬桶上看書的壞習慣以外,
她待過的三個學校,很奇妙的都非常要求小朋友要大量的閱讀,
二年來,ㄅㄨ已經養成了每天讀書的習慣,
常常看到她到自己的書櫃裡挖出一本書來讀,而不是打開電視,
只可惜,我不是一個有空坐下來陪孩子讀書的媽媽,
ㄅㄨ常常捧著書來唸給我聽,
"媽媽,妳聽這個很有趣喔,..."
其實,我的手邊還有事在做,沒有真的專心聽她在唸什麼,
她三不五時的跑來要跟我分享她讀書的樂趣,
可是對於正在做事和思考中的我,真的還滿干擾的,
最後不得已,只好跟她說 : " ㄅㄨ,媽媽現在正在做事,沒有辦法聽妳唸書,妳可以自己去讀嗎?"
" 好吧..." ㄅㄨ失落的說.

我知道,陪孩子讀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因為大人可以提問,跟孩子一起討論,讓小孩子能深入思考所讀書籍的內容,而不是只按著字面讀過而已,
無奈現實生活實在忙碌,有時還真的挪不出那個時間可以靜下心來陪著孩子唸書,
現在有了這個假日讀書會,我們就可以專心的分享討論書籍的內容了.


濫用職權的ㄅㄨ總統
ㄅㄨ總統勝選以後,委任媽媽為副總統,
但我說,我要當行政院長,不要當副總統,
因為副總統只領薪水不幹事,好像不是我的工作,
但ㄅㄨ不知道什麼是行政院長,
只知道總統接下來一定就是副總統,
所以委派媽媽當副總統來執行她的一切指令與計劃...

" 副總統 ! " 有一天ㄅㄨ總統在召喚,
" 什麼事?總統女士."
" 我的背有點兒癢,請妳來幫我搔一搔."
" ㄅㄨ總統,妳這是濫用職權,妳知道嗎? 哪有叫副總統替妳搔背的道理."
" 可是人家的背就是很癢嘛 !"

好吧,好吧,我不知道妳將來會不會真的成為一個好總統,
但從妳的家庭規則裡可以看出來,
將來我們的家庭總統必定是一個有智慧的好媽媽.
我一邊搔著總統的背,一邊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