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台灣週記(3)進步的台灣


墾丁公園

一.  進步的台灣
雖然幾乎每年都回台灣,
雖然住在台灣的百姓每天都在抱怨
台灣這裡不好,那裡不好,無論政府做什麼都不滿意,
但是我覺得無論在硬體軟體方面,台灣仍然在進步中...1. 公家機關
以前到戶政事務或稅捐稽徵處這類的公家機關辦事,
不但耗時耗力,辦事員的態度又傲慢又不耐,
甚至有時等了大半天,好不容易快輪到我了,
小姐卻掛起牌子來,午休時間到了,叫我下午再來,
氣的我想投二顆手榴彈跟他們一起同歸於盡...
但現在不一樣了,
每個辦事員都和靄可親,稍微多花一點時間,
還一直跟你道歉 : " 抱歉,不好意思,讓您久等喔.."

2. 計程車
以前的計程車大都有鮮明的政黨立場,常常聚集鬧事,
也常常聽到計程車司機對車上的女乘客劫財劫色,或加以殺害,
坐到的車子也有很多都沒有保養及保持清潔,
有的司機故意繞路,拒載短程,跳表跳的比你的心臟還要快,
每次叫車之前都要默禱天上的神.
現在,在台北叫到的計程車都不一樣了,
有的司機開車時甚至穿襯衫打領帶,
有的車上擺著鮮花,椅背後放一些旅遊資訊或雜誌供乘客參閱,
司機的態度大多和靄可親,
大概是經濟不景氣的關係,
如果你是打電話叫車的,還可以打八折喔.

3.方便的大眾交通工具
從台北坐高鐵到台南只需要一個小時五十分鐘,
如果坐巴士,要坐七,八個小時,甚至更久,
以前在內湖的教會服事,
每次回永和的家,
走路,坐公車,轉捷運,差不多要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內湖線完成了,到哪裡都更多便利..

4. 健保
常常帶媽媽到診所打點滴拿葯,
吊一瓶營養針,拿三天的葯才花台幣480元,
折合美金不到15塊,
在美國只要跟醫生見個面,就要好幾十塊美金,
買葯的錢還不算,
住一天醫院要花美金2500塊,
補一顆牙要美金300塊,
跟美國人比起來,台灣人真的很幸福.

那天和一位百貨公司的專櫃小姐聊天,
她問起我們在美國的生活如何,
我們聊著聊著,我告訴她 :
 " 台灣人真的應該要感恩,惜福,大家都不要再抱怨,不要再指責了,大家都要愛台灣..."

二.  兒子的訂婚禮
這次準媳婦的娘家包辦了所有的訂婚事務,我們只是去參加而已,
台南親家是長老教會的會友,
所以請了長老教會的牧師來給二位年輕人勉勵,
菲利浦和安吉接受了來自雙方家人的祝福,
願上帝賜福他們即將要成立的家庭,能榮神益人,討神喜悅.
第二天早上,和親家一起開車到屏東教會作禮拜,
然後展開我們的墾丁公園之旅,
屏東的海真的是極美無比,
沿路欣賞海景,車上年輕人們說說笑笑,孩子們調皮搗蛋,大人們東聊西扯,
炎熱的天氣裡,車中仍少不了歡笑,
送走了菲利浦和安吉回美國,
我們一家三口也準備從台南回到永和娘家,
我們寫了張卡片,謝謝親家一個禮拜的熱忱招待~~~
" 感謝神,讓我們二家從陌生人成為一家人,願上帝賜福我們二家能彼此相愛,彼此勉勵,常常聯繫. "







Counter Stats
entertainment in sydney
entertainment in sydney Counter

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台灣週記(2) 我自由了


回台的的第一個禮拜,
不論作什麼事,不論去到什麼地方,
小ㄅㄨ總像個跟屁蟲似的黏著,
有時必須帶著小ㄅㄨ,陪著媽媽到醫院去,一去就是大半天,
不儘要招呼老的,還得娛樂小的,
總得找點事兒讓無聊的小ㄅㄨ不會感到無聊才行.
然而等到廖先生也從美國來了以後,
我的忙碌和壓力才真正的進入最高峰....一個禮拜在台南辦兒子的訂婚禮,
親家熱情的招待我們到墾丁公園,
等把兒子和準媳婦送回美國以後,
我們又回到永和娘家,
台灣的夏天熱到沒有冷氣真的活不下去,
但是家裡的冷氣不是中央空調的,
是要用哪個房間就開哪個房間的冷氣,
所以,不論吃飯或作什麼其它的事,
我們一家三口都是擠在一個小房間裡面,
原本就塞滿傢俱的房間又塞進了我們好幾個大皮箱,
加上又陸陸續續的買不少東西,
小孩的玩具,故事書,衣物,日用品,瓶瓶罐罐,有的沒的,
房間裡之雜亂,每次要用什麼真的就是找不到什麼,
每個人都在找 " 剛剛還在這裡 " 的東西...

辛苦背來的手提電腦,永遠輪不到我用,
不是女兒在玩網上遊戲,就是老公在看新聞,
我則忙著張羅母親的吃喝,陪她上醫院...等,
晚上等孩子睡了,就跑去陪媽媽睡,
半夜裡,孩子翻來翻去都抱不到媽媽的一隻手或一隻腿,就開始哇哇哭了起來,
所以又趕快跑回來跟老公和小孩擠一張床,
有時,清晨媽媽跑來敲門,說她身體太不舒服,想要去醫院掛急診,
又得再翻過二座人牆,再跑去媽媽那裡安撫一下,
為她按摩按摩,評估一下有沒有送急診的必要...

性好旅遊的廖先生,
是那種沒錢也要玩,累死也要玩,熱死也要玩,病死也要玩的人,
這次回台當也不會放過機會,
開開心心的為全家報了金門旅遊團,
哇哩咧,金門有什麼好玩的?熱死了,
看影片介紹不是比較清楚嗎?
還不如找朋友吹冷氣,喝咖啡,吃下午茶咧...
可是一家之主興緻勃勃的要帶全家一塊兒旅行,
總也不能太掃他的興,只好捨命陪君子了,
哎......嫁到廖家這個從廖老爺到廖小ㄅㄨ全家都喜歡旅遊的家庭,
是我這個宅男腐女族一生中最大的不幸...

要出發旅遊的前一天,媽媽的病況突然變得嚴重,
真的是叫我左右為難到了極點,
一個是需要照顧的家庭,一個是需要照顧的親娘...
想想,還是決定放棄去金門,陪媽媽到和信醫院檢查去,
但是心中總覺得十分不安,或許這不是上帝的旨意,
只好禱告神,求主向我顯明祂的旨意,
晚上十點左右,恰巧好友蔡同學打電話來,
來來回回的用電話跟她討論了好幾回合,
因為蔡同學在新光工作,可以給予我們許多的協助,
所以最後決定送母親到新光醫院去檢查,
蔡同學答應第二天出面處理並陪伴母親,心裡面放心又篤定,
所以商請弟弟陪同母親前往即可,
我還是跟著廖先生帶著廖小ㄅㄨ去了金門,
但是回來才知道,我還是被批評了,
作人真的是很難啊...

為什麼我的題目是 : 我自由了  ?
因為今天晚上,
我把廖先生和廖小ㄅㄨ送上飛機了,
他們比我早一個禮拜回美國,
我也有個機會喘口氣,
手提電腦現在才輪到我的手上.

或許這就是一個女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自己的家庭 V.S. 自己的娘家,
總有種嚴重被撕裂的感覺,
老公要顧,孩子要顧,親娘也要顧,
連晚上睡個覺也是睡無定所,
跟了這邊就顧不了那邊,
總覺得對二邊都有虧欠,
有一個禮拜的時間,
我可以見見我的朋友,同學,
打幾通電話聊聊天,
我自由了,
終於又可以作個單身女郎了,
只可惜,單身女郎的時光實在是太短暫啦...



P.S. 關於我媽媽的情況, 我會再找機會說明.





Counter Stats
sydney charters
sydney charters Counter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台灣週記(1) 我回來了



經歷十四個小時的飛機勞頓,
七月七日午夜,帶著小ㄅㄨ再次踏進了台灣國土...1.  我們都被加州的天氣寵壞了
從中正機場一出來,迎接我們的正是久違的,熟悉的,台灣夏季的燒暖,悶熱風,
多年來...從美國回台灣,多是選擇在春秋二季,儘量避開我討厭的夏天,
這次回台灣是為了繼子菲利浦的訂婚,
時間不是我可以決定的,
台灣的夏天  !!!!  我們又見面了  貓

只要一離開清涼的冷氣房,
隨便到外面買個什麼東西,
馬上就是一身的濕黏,烈日當空,汗如雨滴,
好久,好久沒有這種討人厭的感受了....
以前,很討厭,很討厭夏天,
後來離開了台灣,到了氣候乾爽宜人的加州,
慢慢的忘了台灣夏天的可怕,
最近幾年,竟然懷疑起自己為什麼要如此的討厭夏天,
如今,終於拾起了那段恐怖的記憶,
找到了自己討厭夏天的理由,
在洛杉磯,白天即使很熱很熱,
也不會全身黏黏的,也不會汗流夾背,
而且日夜溫差很大,即使白天很熱,
仍然有機會享受清涼舒爽的清晨與夜晚,
不像在台灣從早到晚都很濕熱,
難怪,我在加州的親友從台灣回家以後,
都會很感慨的說,
我們都被加州的天氣寵壞了 !!!


2. 無奈面對母親的病況
提早回台灣的原因,是因為想回家多陪陪病中的母親,
將近一年的時間,訪遍中西名醫,母親的病況始終不得改善,
她愈來愈瘦,瘦到只剩42公斤,而且遍身疼痛,
有時精神看起來還不錯,有時卻癱在病床上,彷彿鼻中那口氣,隨時都有可能停止,
作女兒的能做的事,也只不過是聽她抱怨她的疼痛,
陪她說說話,有時替她作一點按摩,
跟好友蔡同學借了口鍋子,每天去巿場殺一隻公雞回來給媽媽燉雞精,
是我這幾天才學會的,
把一隻現殺的公雞放進一個內鍋中,完全不加一滴水,
然後在外鍋加水,燒牠個五,六個小時,
把雞本身的水份給逼出來,
一隻全雞只能逼出一個飯碗的雞湯,
整隻雞的養份全在這一碗湯中,
希望這樣費心費力,能讓胃口不佳的母親身體能強壯起來,
但是卻仍然無法阻止母親身上的疼痛.

在美國時覺得很無奈,
因為聽到母親的情況,除了禱告以外,卻什麼忙都幫不上,
如今已經在母親的身邊,同樣的感到無奈,
因為什麼都做了,卻也不能改變些什麼,
似乎還是除了禱告,什麼都不能做.

3.熱情勤奮的台灣人
在台灣,到處都可以看到勤奮,熱情,可愛的人們,
到傳統巿場逛一趟,頂著酷暑,每一個小販都在賣力的叫賣,
熱心的跟你談話,提供他們賣肉,賣雞,賣水果的專業知識,
像我去買雞,老闆娘親切熟悉的台灣國語跟我談話
" 小姐,妳買回去要怎麼煮,我幫妳挑一隻最合適的..."
" 我要煮雞精..."
" 我給妳說,我幫妳全部殺好,洗乾淨,把骨頭敲碎,啊妳回去煮的時候,千萬不可以洗,知道嗎?洗了營養就都沒有了...像你們這種外行的都不懂,所以我就教妳怎麼做..."
哇哩咧,她怎麼知道我是外行人? 難道我看起來真的就這麼外行嗎?
好歹我也是個會燒獅子頭的人啊 ....
但我還是喜歡,跟這些小販談話,因為覺得他們都好可愛,好會做生意,
總之,無論是坐計程車,出外辦事,買東西,都可以感受台灣人的勤奮與熱情,
台灣真的是個好可愛的地方喔...

4.  小ㄅㄨ 在台灣
從出生到現在,ㄅㄨ是第三次回台灣,
前二次還小,還不懂事,
現在五歲多了,也算是個大孩子了,
小ㄅㄨ真是個乖孩子,
在飛機上都不會給媽媽惹麻煩,
有時我累了,想睡了,她就自己一個人在那裡自言自語的唱歌講故事,
ㄅㄨ對於台灣的濕熱,髒亂,狹小的環境,完全沒有不適,也沒有抱怨,
前二次回來,生性害羞內向的小ㄅㄨ都沒有叫過一聲阿嬤,
也不肯到浴室去洗澡,不肯讓任何一個人碰她,
搞她搞的我真的是又氣又累,又覺得對娘家人和親友很不好意思,
怕他們以為我們嫌家裡沒有美國的房子舒適,
出門跟朋友吃個飯也不能暢所欲為的談話,
反正,對於帶小ㄅㄨ回台灣,我真的是怕了,
所以這次特地為這些事情禱告,
希望我們全家和小ㄅㄨ都能在台灣有平安喜樂的時光,
上帝真的垂聽我的禱告,
這次回來,ㄅㄨ的情況真的是180度大逆轉,
她甚至能跟小她20天的淵淵表弟玩在一塊兒了,
二年前回來的時候,小ㄅㄨ完全不理人家,
真的很傷害人家幼小的心靈,
沒有想到,現在小ㄅㄨ能很快和同年齡的小朋友有很好的互動,
覺得比較放心一點,要不然都會為她的人際關係感到擔心啊...




Counter Stats
gold coast optometrists
gold coast optometrists Counter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可是我會被獅子吃掉~~轉戴



原文發表於2007年3-4月的海外宣教雙月刊,作者為邱顯正牧師,前二天從朋友的部落上看到。2007迄今已兩年了,文中所說的問題依舊很發人深省......

********************************
台灣在戒嚴時代,申請護照、簽證有諸多問題,人民的英文程度不佳,教會多半還嗷嗷待哺,海外宣教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開放,大批學生出國留學,教會也不斷成長茁壯;如今台灣已經從宣教工場變成宣教火力(From Mission Field to Mission Force)。

然而,台灣的教會除了增加了不少熱熱鬧鬧的短宣活動之外,投入長期跨文化宣教的火力成長,仍然非常緩慢。現在許多人讀的宣教士傳記全是一兩百年前的事,漫天烽火、交通不便,又要準備隨時壯烈犧性、殉道歸主。其實,廿一世紀的今天,世界已全然改觀,廿四小時之內,幾乎可以到達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沒有「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涼;網路、通訊無遠弗屆,消息傳遞快速,宣教的面貌也大大改觀!

本文宗旨不是要否定前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也不是說廿一世紀的普世宣教沒有絲毫挑戰,只是想根據在許多教會中傳遞宣教異象時,常聽到的問題(或是藉口?),提出個人的逆向思考,讓我們想想真相到底如何?

英文太難了,沒有語言恩賜?

以前來華的西國宣教士好像都是語言天才?

今天有宣教需要的地方,就有韓國人。我在工場上遇到許多韓國宣教士,他們出國時甚至沒有開口講過一句英文;膽量、愛靈魂的心和對上帝的信心驅使他們勇敢上戰場。台灣人通常會講好幾種語言或方言,比起單一語言的英、日、韓等國,我們在語言學習上,已經占有很大的優勢。

所有的語言都是學習得來的,如果是留學、拿學位,大概就沒有語言恩賜的問題了吧?

生活會習慣嗎?

世界正急遽地轉變成地球村,許多東西在世界各地都買得到。除了在蠻荒地區服事,一般住的地方都有電視機、手機、洗衣機、冰箱、電腦、汽車等,食物也許口味不同,但基本營養足夠,到大一點的城市,大多買得到接近家鄉口味的食物。誠如一位英國宣教士所說:「不然你還要甚麼?」

此外,在落後地區服事,當地人常會照顧外國人,加上工資低,許多家庭瑣事,總是可以找到人來幫忙;某些方面,比在台灣生活還舒服,重要的是把他們當作朋友及家人來看待。生活方面的挑戰,其實是取決於我們是否擁有天國的價值觀。

孩子的教育?

台灣的教育有這麼令人滿意嗎?許多宣教地區設有宣教士子女的學校 MK school),這些學校通常比其他的學校好,老師也多半是宣教士,可以把基督教的價值觀融入教學與生活當中,在台灣找得到這麼好的學校嗎?退而求其次的是國際學校,裏面未必所有人都是基督徒,但校風通常比較開放,以英文教學,孩子們在其中受教育,通常有寬廣的國際觀,心胸也較寬闊。在家教育也是一項選擇,中文的在家教育風氣方興未艾,現在有許多現成的教材,也都買得到。統計數字顯示,宣教士子女常能活躍在國際舞台、教會、宣教機構,繼續為主發光。有甚麼比這樣的發展更能滿足主的心意?

有些教會的屬靈觀比較奇特,常常強調受苦,宣教士的代禱信也常常要寫得壯烈點,這樣才顯得比較屬靈,(也許比較募得到錢?)。其實,出去宣教面對的挑戰,有許多在本地事奉時也會遇到;而出外宣教所受的苦,比起它的附加價值,以及將來存留在天上的獎賞,實在是微不足道。個人覺得宣教士應該忠實報導,不要誇張,多寫些啟發人心的故事,或是文化差異的趣事、個人屬靈成長的心路歷程,工場上的需要;一方面反映實際事奉狀況,一方面也是給教會最佳的宣教教育。因為最終是向上帝負責,不必譁眾取寵。

單身的問題?

我覺得在婚姻問題上,「弟兄是比姊妹軟弱的器皿」,單身弟兄在工場上不會單身太久,倒是單身姊妹常常一輩子單身。不過遇不到白馬王子,也不是世界末日,大多數還更專心服事主,一生安然度過。而且,姊妹留在台灣也不見得找得到合適的對象,找到對象也不見得就能天長地久、同心事主。

統計數字顯示,許多從亞洲出去宣教的單身姊妹,到了工場不久後便遇到跨國姻緣,效果比「我愛紅娘」更好!和你想像的很不一樣。

我們應該改變別人的文化嗎?

福音必然帶來改變,但有些當地文化比我們的文化好多了,應該不計代價保存。

關於「福音與文化」的討論已經很多了,基本原則就是,把福音信息傳達清楚,並示範主基督的愛,讓人親自來嘗嘗主恩的滋味何等美善即可;文化的改變或保留由接受者來決定,宣教士其實不必太操心。

送人做跨文化宣教太花錢?

上帝給我們恩典,叫我們白白得來,白白捨去。但這恩典絕對不是廉價的,不管做本地宣教或跨文化宣教都要花錢。

西國宣教士不只拋頭顱、灑熱血、出錢出力傳福音給我們,還不計代價蓋學校、蓋醫院。難道我們理當免費獲得別人的幫助?等我們教會強大了,只要把禮拜堂蓋漂亮一點就是榮耀上帝?錢全部留給自己人用,這樣最實際?以後見主面,如何向上帝交待呢?

希望你成了牧者以後,神給你智慧作金錢的好管家,不要成了忘恩負義的人,因為我們是欠福音債的民族。

台灣的需要還這麼大?

另外一個常見的問題是,台灣的福音需要還這麼大,基督徒人口不到百分之三,為甚麼還要出去海外宣教呢?台灣都傳不完了。

好問題!威廉克里、戴德生、馬里遜、馬偕等宣教偉人也都曾受到這樣的質疑,英國、加拿大、美國到現在福音也沒有傳完。幸好這些宣教先鋒仍然堅持上帝的呼召,來到亞洲,如果等到他們的祖國都傳完,全部的人都信主才要到亞洲來,對不起,我們現在別說百分之三,恐怕是百分之零吧!教會歷史上,福音傳播固然是「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馬利亞,直到地極」這樣的順序,但廿一世紀的宣教乃是在聖靈引導之下,齊頭並進,從各地到各地(From everywhere to everywhere.

台灣基督徒真正的優勢——彈性與多元文化

我們已習慣多元化的價值觀,台灣沒加入聯合國,並沒有亡國;沒有邦交國,我們照樣可以拿到簽證;沒有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並沒有看到全台灣死於瘟疫;我們的本錢就是彈性和韌性。習慣聽到不同的聲音,有免疫的效果,通常台灣宣教士在工場上,與別人相處都還蠻愉快的。

雙職事奉、專業宣教的機會,在廿一世紀愈來愈多,正適合善於適應環境、創造新契機的台灣人。只要你有膽量、信得過神,到處都是為主作見證的機會。

我沒有宣教的呼召?

新任華福會的總幹事李秀全牧師,多年前曾說:「我們這種宣教大會、差傳年會所擔心的問題,被TOYOTA的銷售員看到了,會笑掉人家的大牙!」因為他們的推銷員敢到非洲,連鞋子都沒得穿的地方去推銷TOYOTA的車子。

以上的問題他們早就碰過了,也都克服了;現在甚麼地方沒有TOYOTA的車子?他們的推銷員可沒找藉口說:「可是,可是,我會被獅子吃掉!」

最後,我常聽到的藉口是,「上帝沒有呼召我到海外宣教!」也許,現在你該問的問題是:「上帝有沒有呼召我留在本地不動?」





Counter Stats
entertainment in sydney
entertainment in sydney Counter